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名將評述(十一---十五)

     牛筋草 2006-01-31

    11.草原蠻族

    游牧民族都是兇悍而好戰的民族,在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漢族面前,他們都是些未開化的草原野蠻人,他們不懂禮儀、不知廉恥,生活在馬背上,戰斗力極強,是漢族政權的巨大威脅。在中國最強盛的漢唐時期,匈奴和突厥就是漢人的噩夢。而在中國的宋明時期,這個噩夢變成了現實,宋朝和明朝分別滅亡于蒙古人和女真人的手上,或許最輝煌的時刻就意味著開始走下坡路了吧。匈奴和突厥都是作為敵人在漢唐名將中作了側面的描述,因為他們是失敗者和被驅逐者,然而接下來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不得不讓人正視,因為他們是勝利者。成吉思汗手下有一群可怕的名將,他們沒有受過在我們看來正規的軍事訓練,甚至根本不具備必要的名將素質,然而他們有著超人的天賦和近乎完美的戰術,就像游牧民族狩獵一樣,觀察、攔截、埋伏,使敵人精疲力竭,使敵人感到恐懼害怕,一場戰爭如同一場圍獵。到忽必烈時代,名將伯顏、阿術征服了南宋,中國全境第一次落入游牧民族手中,這是草原蠻族最非凡的事業,以往的匈奴、突厥、女真都沒有成功過。蒙古人繼續向世界挺進,他們征服了高麗,但是在進攻日本、越南時候遭遇到了失敗,隨便提一句,他們在歐洲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忽必烈時代的漢人名將郭侃曾經一直打到了地中海。蒙古人的壯舉給世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開始了全面交流,到13世紀末,與古代絲綢之路一致的陸路把歐洲與中國聯系了起來,另外蒙古征服者還開通了海路,又叫做香料之路,于是也有了馬可波羅的旅行。然而,道路的暢通是以大屠殺為代價的,一旦蒙古人失去了對當地的控制力,經濟文化交流也就中斷了。這一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影響深遠,宋代成形的四大發明流傳到歐洲,歐洲漸漸將其發揚光大,而中國似乎并沒有強烈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依舊榮辱不驚、無動于衷的等待著漢人政權的恢復。由于蒙古人在中國的迅速墮落,歷史上最有活力的民族蛻變得軟弱無能,忽必烈建立龐大的元帝國不到一百年就被推翻了,朱元璋重新建立起了漢人政權。然而蒙古跨越歐亞的大帝國并沒有消失,他們內部還在繼續的爭斗,并不時的威脅到了明帝國,只不過他們再也沒有能力恢復昔日的榮光。顯然,比他們更堅強的是女真人,他們曾經兩次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北宋時候,契丹建立的遼國看上去相當強大,宋太宗曾經趁契丹可汗的去世,派出了曹彬、潘美、楊業等名將率領的部隊進攻遼國,但是他們遭遇到了契丹名將耶律休哥的阻截。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宋朝政府采用“以夷制夷”和“遠交近攻”的國家戰略聯盟崛起的女真族對付兇悍的契丹。就戰略而言,這些政策是中國哲學智慧的結晶,春秋戰國和漢唐時期的國家都廣泛使用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宋明的君主們完全忽略了使用外交戰略的必要條件,那就是富國強軍,所謂“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在國家戰略上單純靠玩弄謀略和伎倆,而不思自身的強盛,那只會玩火自焚,宋明就是最好的教訓。女真人輕易的消滅了契丹,并且把矛頭指向了宋朝。完全由騎兵組成的金國軍隊由金兀術率領深入中國的南部,并且占領南宋都城杭州,南宋的自衛反擊戰開始打響,在這場孤軍深入的戰斗中,女真人對中國南部縱橫的水路感到十分困惑,而南宋軍隊在數量上占據了優勢,所以一批南宋名將如宗澤、岳飛、韓世忠等人將金軍趕出了杭州,從此之后保持了一段時期的相對和平。隨著蒙古人的出現,南宋開始故技重施,和蒙古人結盟攻打金國,這次蒙古人遇上了強大的對手,女真人非常強悍,名將完顏陳和尚就曾率領四百騎擊破八千騎蒙古軍,那可是蒙古騎兵最強盛的時候啊,如果不是因為金國一連出了幾位無能的君主,女真人有可能最后贏得這場勝利,但是,注定了運氣在蒙古人這一方,金國被消滅了。同時,南宋軍隊表現出了驚人的軟弱無能,他們甚至無法戰勝被蒙古人擊潰的金國殘兵敗將。為報答宋在攻金時的援助,窩闊臺允許宋朝收復一些地區,而南宋朝廷想要收復更多的地區,于是發動了對蒙古人發起了進攻,他們沒有經過戰斗就重新占領了開封和洛陽。南宋政府這種撕毀協定的短視相當愚蠢,馬上遭到了蒙古人的反擊。但是想想,反正蒙古人也會找借口征服南宋的吧。在明朝末期,女真人又回來了。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部落,并且向明朝開始了挑戰。這時候的明朝已經接近于自己崩潰,雖然后來的桂王永歷對女真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總的來說,女真人還算不太費力的獲得了中國全境的統治權,關于明朝滅亡的說法很多,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明朝屬于自取滅亡。女真入關時候的多爾袞絕對是位名將,他也是女真的英雄,在統一戰爭中,他巧妙的利用漢人的名將如吳三桂等人對付漢人抵抗者,而此刻的抵抗方雖然有鄭成功、李定國的名將,史可法等忠臣,但抵抗方無休止的內訌削弱了戰斗力,明朝中期以來爭權奪利的爭吵一直伴隨著王朝的滅亡,真是愚蠢的舉動,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講仁義道德禮教的朝代,固然強調道德給明朝帶來了最后的忠臣,但過于虛偽的道德給明朝帶來了更多地為功利而背叛的人。那么,還是回到我們的野蠻人民族上來吧。這次,女真人在中國站住了腳跟,他們改變自己來適應統治,站在草原民族的角度來看,女真人漢化得太厲害了,他們完全喪失了自己,他們的首領,自順治以來的各個皇帝根本就是中國傳統的“天子”形象,甚至做得遠遠比明朝那些漢族正統皇帝要好,女真人帶來了中國歷史的第三次盛世——康乾盛世,然而這對中國是幸運,還是不幸呢?女真人不可避免的墮落和對外來文化畏懼的拒絕政策都是中國近代的落后根源,但是對女真人而言,他們自然是選擇對他們統治最有利的政策,而明朝根本就是選擇放棄,漢人把統治權拱手讓人,這個時候,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吧。

    12.俠骨仁心

    名將之中頗值得一提的還有明代的王守仁,此之“俠骨仁心”,就是取其名字中的“仁”字。在印象中,滿口仁義道德、子曰詩云,搖頭晃腦的老學究形象,和戰場上壯懷激烈、身先士卒的名將形象相差太遠了吧,即使中國歷史上最書生氣的儒將,羽扇綸巾、揮斥方遒、指揮若定,也絕沒有王守仁這般是真正的大學者、大思想家。王守仁的故事很有趣,《明史》中提到,他五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一個異人摸了摸他的頭,替他改成“守仁”這個名字,于是就能開口說話。按道理說五歲還不能說話,應該屬于智力發育比較遲鈍型的人物,可是王守仁馬上變得很聰穎起來,很年輕的時候就考起了進士。明朝的名將大都有文才,因為明朝重文輕武,只允許進士及第的八股文專家領兵打仗,雖然造就諸如王守仁、袁崇煥、洪承畦、孫承宗、熊廷弼等文武雙全的名將,卻也因為太多的文人統帥輸了更多不該輸的戰役。王守仁為人正直,沒有讀書人的迂腐氣,相當受人尊敬。他擔任兵部主事時候,曾經為了打抱不平,得罪了當時炙手可熱的大太監劉瑾,被貶職到邊遠山區貴州龍場,王守仁倒是既來之,則安之,“因俗化導”,當地人很感激他。后來劉瑾事敗遭誅殺,王守仁才重新被啟用。明朝時候,太監專權,吏治腐敗,皇帝任性行事,國家政治一塌糊涂,軍事制度也存在嚴重問題,缺兵少糧,訓練不足,戰斗力極低。當時,南中盜賊四起,各占山頭自立為王,明朝的文人官員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一敗再敗。于是王守仁出馬,改革兵制,先除賊軍耳目,再誘敵深入,威逼利誘,巧施計策,從而一舉殲之。當時朝廷還擔心數十年來都頭痛的巨寇,打算調廣東、湖廣的正規軍配合圍剿,這些部隊有的還沒動身,有的才剛剛趕到,王守仁就平定了全部盜賊,其用兵之迅速、老練,嘆為觀止,于是“遠近驚為神”。也是天意要王守仁成為一代名將,寧王造反讓王守仁再建奇功。當時寧王兵強馬壯,直逼明朝重地南京,王守仁用假情報迷惑寧王,寧王因此延誤戰機。接下來寧王主力攻打安慶,王守仁直搗寧王根據地南昌,攻克南昌后,“軍士頗殺掠,守仁戮犯令者十余人,宥脅從,安士民,慰諭宗室,人心乃悅。”王守仁再乘機設伏,待寧王大軍回救時候而攻之,始終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最終潰叛軍,擒寧王,一場足以顛覆政權的大規模叛變就這樣迅速平息了下來,總共不過花了三十五天。而這個時候明朝的正德皇帝卻自封為“威武大將軍”,要領軍南下。正德皇帝武宗是個瞎胡鬧的皇帝,他喜歡帶兵打仗,好好的皇帝不當,寧愿做將軍,自詡名將,重用劉瑾,寵信奸臣,貪玩好色,不過還不算特別昏庸,有些時候能夠明辨是非,最終也殺了劉瑾,是個有意思的皇帝,不過不是好皇帝。要應付昏庸皇帝和他邊上的小人比對付寧王可難多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往往如此。為了投皇帝所好,武宗身邊一些奸臣不滿王守仁行動太快,竟然要王守仁放了寧王,讓皇帝帶領京師的士兵自己來抓。王守仁當然不會跟著他們一起胡鬧。這些奸臣小人們“縱京軍犯守仁,或呼名嫚罵”,王守仁涵養很好,“不為動,撫之愈厚。病予藥,死予棺,遭喪于道,必停車慰問良久始去。”王守仁誠懇的態度打動了京師里來的士兵們,后來竟“無復犯者”。一計不成,又施一計,這回王守仁被誣陷謀反,幸虧武宗還有一點點明智,沒有理會。為了滿足皇帝的癖好,王守仁只好上書言“奉威武大將軍方略討平叛亂”,把功勞全歸于皇帝,給足武宗的面子,讓武宗班師回朝,避免了京師部隊對地方百姓的騷擾。武宗在南京正式接受被俘虜的寧王,并舉行了受降儀式。其時城外設一廣場,豎起旗號,派兵將廣場團團圍住,把寧王放出來,去掉枷鎖,讓他站在中間,然后武宗親自擂鼓,士兵們圍上來把寧王捆起來,高奏凱歌,仿佛真正打了勝仗一樣,浩浩蕩蕩的進南京城,簡直就是街頭賣藝的猴把戲,這樣的皇帝可叫人哭笑不得。如果王守仁動作慢一點,讓武宗來和寧王作戰,相信明朝的命運會發生重大改變吧。小人當道,君子失意。王守仁的功績沒得到嘉獎,便是跟隨他立功的戰友們也都明升暗降,王守仁并非貪圖功利之人,但受到朝廷這樣的對待,也漸漸寒了心。后來賊兵又起,明朝將官無可奈何,王守仁再次出馬,摧枯拉殘,盡數平定,卻再也沒受到提拔。王守仁領軍軍紀嚴明,秋毫不犯,用兵如神,“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其人更是正直無私,“以直節著”。他開學講課,“弟子盈天下”,雖然皇帝不賞識,老百姓還是知道他的好處,他病逝后,“喪過江西,軍民無不縞素哭送者。”這大概便是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吧,中國歷史上能讓老百姓這樣真心為之痛哭的人,實在少而又少啊。王守仁,浙江人,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生平學問涉及佛道儒三家,他的學說為:知是行的主要,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始,行是知終,人須知行合一,方為真道學。后世教育家陶行知,其“行知”二字,大概也是從王守仁的學說這兒得來的吧。其思想影響到了日本、朝鮮,乃至整個東南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花香滿徑,沁人心脾,一代大儒,世之名將,俠骨仁心,好生令人敬佩。

    13.落日余暉

    清朝中葉的“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次“盛世”,名將多產于開國和盛世,從來如此。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盛世漢朝初年的“文景之治”,帶來的是文景之后漢武帝之抗擊匈奴眾多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為其中佼佼者;第二次盛世是唐朝初期的“貞觀之治”,唐朝名將有秦瓊、尉遲敬德、李靖、李績、蘇定方等等,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康乾盛世”到清朝滅亡期間,堪稱名將者多矣,尤其是晚清時節,太平天國強勢崛起于南方,更有不世名將石達開、李秀成等人,清朝方面不得已重用漢人將軍,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都是謀國老臣兼將將之材,大清名將和天國名將倒真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材,本來名將對訣煞是好看,可惜天國之天王不及清末之太后,天京一場自相殘殺元氣大傷,大好機會拱手送人,天國夢滅。晚清之時局,讓人無暇感嘆天國名將之凋零,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甲午海戰,一場比一場敗得更慘。中華民族全面落后,用刀劍來對付槍炮,任是千古名將復生也無法力挽狂瀾,戰爭已經完全改變了模樣,而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改變自己呢。這個時候再想起我們的“盛世”,突然覺得十分的可笑,正當我們洋洋自得、以為天朝大國不可一世的時候,已經悄然落后,而且落后很遠很遠。就在十九世紀中期,中國和日本同時發動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因為清政府沒有涉及到政治層面,雖然經濟、軍事上創造了奇跡,一樣在幾十年后被日本輕易擊潰,綜合國力相差太遠,名將也無計可施。乘著康乾盛世余威,大清帝國落日余暉,畢竟也有名將為人所不能,在抗擊外國侵略軍時候取得過勝利,只不過那勝利比失敗也差不太多,談起來更加令人氣憤悲哀。中華之名將到了近代,的確也是沒什么好說的,戰爭、名將的理念都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中國名將不提1900年后的也對,我們實在沒有什么值得夸耀之處,世界的概念不再限于中國了,而是全球。未來的名將只有可能產生于強國,弱隊固然出門神,可弱隊永遠都是弱隊。好了,廢話少說,還是來看看晚清名將的悲壯和無奈罷。關天培,道光十四年廣東水師提督,重點布置了虎門防御,他和林則徐一起進行了“虎門銷煙”,并在廣東沿海嚴密布防,而英國艦隊在關天培面前始終沒有討得好去,義律曾率兵船挑釁遭到反擊,而鴉片戰爭開始的時候,英艦數次發動進攻,都被關天培擊退。這在清末之中國,可是難得的勝利啊。為此,關天培得到清朝政府的嘉獎,道光帝的上諭里寫道:此次攻擊夷船,提督關天培奮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賞給“法福靈阿巴圖魯”名號。鴉片戰爭爆發后,關天培督率水師,堅守陣地,但因為清朝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遣散兵勇,盡撤海防,在面臨英軍的突然襲擊情況下,又拒絕增援,關天培無奈之下,散盡自己的財物,奮勇死戰,壯烈犧牲。在今天看來,關天培自然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但不戰而降難道更像話嗎?永不放棄地堅持精神難道不應該是名將的必要素質嗎?劉永福是清末另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將。他的部隊以七星黑旗為軍旗,世稱黑旗軍。劉永福主要活躍在越南和臺灣與侵略軍作戰。當時清朝是越南的宗主國,所以捍衛越南的主權也就成了清政府的義務,但是在十八世紀末期,清政府自顧不暇,哪還有工夫理睬越南。而這個時候的劉永福挺身而出,率領他的黑旗軍血戰法國侵略軍,大獲全勝,而劉永福也被越南國王封劉永福一等義勇男爵,任三宣提督。后來法國大舉進攻越南,清政府被迫向法國宣戰,劉永福配合老將馮子材又一次取得了勝利,聲威大振,是為中國近代史上為數極少的反擊侵略勝利戰爭。不過清政府沒有乘勝追擊,反而和法國簽訂停戰協定,并且承認法國是越南的保護國,這就是所謂打了勝仗,卻像敗仗一樣喪權辱國的說法。雖然這個決定未必一定是錯誤,當時普魯士的俾斯麥發動了統一德意志的普法戰爭,法國節節敗退,所以中法戰爭中的法軍人心惶惶、士氣低落,但法國國力之強盛,遠在大清之上,劉永福、馮子材的勝利實在屬于僥幸又僥幸,而清政府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實力守護越南,不如見好就收吧。劉永福率黑旗軍將士三千人回國,清廷下令裁減,兩年后只剩下三百人。甲午戰爭爆發后,劉永福奉命率黑旗軍赴臺灣,幫辦臺灣防務。《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消息傳來,桀驁不馴的劉永福沒有理會放棄臺灣的命令,而是留在臺灣領導抗日,曾經幾次重創日軍,劉永福在臺灣同日軍血戰近五個月,但終因為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而戰敗,黑旗軍將士大都戰死,無奈之下,劉永福只有潛回大陸。這位名將有廉頗風范,辛亥革命后,他還被推為廣東民團總長。到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舉國大嘩,而這位將近八十的老將拍案而起,要求重上戰場殺敵。要說起功績,清末名將自然多以失敗告終,但也正因為敵我力量懸殊,頑強和勇敢更值得欽佩。封建王朝統治下的近代中國妄自尊大,鴉片戰爭之后才勉強認同西方的技術力量,但還是沒有上升到工業革命和政治改革層面,在這種“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特異制度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也只能培養出貌似強大,實際卻不堪一擊的軍隊來。縱有名將,也只能望而興嘆,對于清末之將軍,我們應該更多一份尊重,畢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能有勇氣去打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也是很了不起的啊。在今天,我們自然會有另一種覺悟,落日余暉雖然壯麗,卻已近黃昏,強國之道在于科學和民主,國家實力為產生名將第一要務,其余次之又次之啊。

    14.名將隨想

    名將的故事永遠也寫不完,不過我這篇文章快要結束了,有一搭沒一搭的寫著,名將的選擇本來就是憑興趣和個人愛好,如果不熟悉就很難對其做出準確地判斷,更不可能令所有人滿意。但既然有了只要做事情就會犯錯誤的覺悟,那么也就毫不在乎的理解為自娛自樂,擺出一幅野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悉聽尊便吧。現在可以很認真的勞心勞作做這樣既辛苦又不能賺錢的事情,大概是年少無知的一種表現吧,一切都等到老了再后悔羅。很無聊的給自己提出一個題目:挑選四名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名將之中的名將。設定是:其一,必須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否則還算什么名將中的名將,只不過是矮子中間選高子罷了;其二,要求有十年以上的戰爭經驗,要指揮軍團進行大規模作戰,并且改變了當時國家形勢的局面,造成巨大的影響。一戰成名,畢竟還是不能令人信服,事實上憑借運氣也可能成為名將,另外如果只是茍延殘喘的自衛性質名將,影響和效果就大大不同,名將中的名將肯定名額有限,所以只能挑選最合適的;其三,決不采用民間傳說和小說立場,也就是說評判的標準必須是歷史上真真正正發生過的戰役;其四,我不太熟悉的名將不算,因為名將中的名將如果不夠有名,只怕也不能當選,雖然因為歷史原因、教育原因和我孤陋寡聞的原因會影響判斷,但我仍然堅持這一點,事實上也只有這一點最讓人無法反駁我的結論。不是理由的理由往往最有說服力,尤其是說服自己的時候。好了,我們開始吧。首先我們劃分一下歷史時代,我們將歷史分為春秋戰國、秦漢帝國、三國兩晉、五胡亂華、隋唐帝國、五代十國、宋遼金眾帝國、元帝國、明清帝國九個歷史階段。而我們選擇名將中國名將,基本上是集中于開國時期和盛世時期,那個時候才是英雄用武之時。那么我們首先排除宋,宋帝國整個歷史時期處于被動挨打地位,并且沒有一位名將徹底改變這一切,雖然北宋南宋不乏名將,但前面已經提到,名額有限,我們只能苛刻的要求名將們還要生逢其時。另外宋朝開國比較順利,沒有強大挑戰對手,雖然避免了內戰,但是名將也沒有機會發揮了。對于元帝國,如果從成吉思汗算起,元帝國的名將實在多得恐怖,功績也大得嚇人,不過當時蒙古人不能算作中國正統,如果要算的話,也只能夠從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三國時代、五胡亂華和五代十國也被排除在外,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成功統一中國,雖然名將們有過很多次決定性戰役,但都只是阻礙統一罷了,簡單的說,他們對于國家形勢改變的不夠大。五胡時期的名將本來也不少,但是最優秀的大都自己稱帝,名將中的名將選出一個皇帝來,那是要叫人笑話的。明清帝國里,乃是中國封建王朝頂峰時期,王權至上,名將們自由發揮的余地太少了。朱元璋開國時代曾有智將徐達和勇將常遇春,可是要說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出去,不如說他是從逐鹿的群雄中取勝罷了,而且有明一代,皇帝多殘忍好殺,不思進取,諸如鄭和下西洋也不過是耀武揚威,至于以后的王守仁、于謙、戚繼光、袁崇煥,打的都是國家防御性質戰爭,他們身處的歷史時代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為。清朝一代,開國時期屠殺過甚,大統一時候康熙用兵能力遠在手下名將之上,清末倒是名將輩出,可古代名將已經不適合現代戰爭了,于是排除明清。那么我們就剩下了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元朝。戰國有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毫無疑問白起遠遠超過他們,數次超大規模的戰役,長平一戰更是戰術運用經典,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但是春秋戰國還有幾個競爭對手,比如兵圣孫武,我感覺上孫武有歷史虛構的成分,他老人家好像就在吳楚爭霸中牛刀小試,然后躲進深山老林之中修道去了,而《孫子兵法》主要成于曹操之手,事實上吳楚爭霸伍子胥的功勞才是最大的。另外,吳楚都屬于地方性質局部爭端,稱霸一時,離大統一還有一定距離呢。另一位競爭對手是孫臏,基于以上同樣道理,他們的成就并不是建立在主動出擊形成大統一戰略上,往往是防御性質或者地方爭霸。于是,第一位選擇白起,應該是沒有太多異議吧。秦帝國有了白起,也該滿足了吧。我們再來到漢帝國,楚漢相爭時期,領兵打仗能力遠遠眾人的大概只有韓信了。其余的人,如張良蕭何多運籌帷幄,項羽是個猛將,但不能算大將之才。我們來看看蕭何對韓信的評價,“諸將易得,至如信,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蕭何可不是因為和韓信關系好才推薦他的,天下歸漢之后,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使得天不怕、地不怕的劉邦感到畏懼,愿除之而后快,韓信這個家伙,很不簡單。漢帝國能夠和韓信競爭的名將也不少,只不過衛青太陰柔,霍去病囂張。而李廣也有殺降之事,更將侮辱自己的霸陵尉斬首,比起韓信忍胯下之辱,后來反提拔那位侮辱他的無賴少年,器量不可同日而語。至于其他幾位征戰匈奴、決戰西域的名將,用兵的規模就遠遠比不上內戰時候的戰役宏大了。第三位名將中的名將,我選擇唐朝的李靖。李靖這個人大器晚成,相當有傳奇色彩,隋唐時代的名將也是多如牛毛,李靖憑什么脫穎而出?其人除了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外,更是和少數民族作戰,“南平吳,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渾”。李世民和他關系很好,對他評價也很高,封李靖為衛國公及開府儀同三司,應該屬于大唐初期第一名將。第四位名將精英我就有些糊涂了,是選擇元朝時期的郭侃,還是盛唐時期的郭子儀?又或者干脆去別的時代挑選?總之我是不會選關羽的,這位虛妄的名將在歷史上有“武圣”之稱,但是并沒有了不起的戰役勝利,名將并不是靠名氣,前面已經有所提到。既然不好決定,與其隨便選擇一個,不如干脆撂起來,這點上可以向田中大神學習,把最后一個名額留給大家去考慮吧。

    15.將將之才

    說完了名將,不得不提一提名將的君主們。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而名將們之上必有圣明天子,這是顯而易見的。名將中的名將韓信,曾和劉邦進行過一段有趣的對話。那是在統一漢帝國后,劉邦忌諱韓信的軍事才能,偽游云夢抓住韓信,并將韓信從韓王貶為淮陰侯,有一次劉邦和韓信談論領兵能力的問題,劉邦就問韓信:“像我這樣的才能,能夠領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殿下領兵不能超過十萬。”我估計韓信有所保留,如果真讓劉邦一個人帶兵打仗,能指揮好一萬就不錯了。劉邦繼續問韓信:“那么你適合帶多少人呢?”韓信毫不客氣的回答:“像我這樣子,多多益善。”真是相當的自信。于是劉邦笑了起來:“你帶兵越多越好,那么為什么會被我抓住呢?”韓信從容的回答說:“殿下不能將兵,但善于將將,所以我被殿下所擒。”這番話很實在,也恰到好處,劉邦很滿意韓信的回答。如果說將兵是名將的才能,那么將將就應該是名君的才能了。中國之名君,毛主席就提到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歷史功過在今天頗多爭議,他功勞大,罪過也大,總之是個令人難忘的皇帝,是獨裁者的榜樣。漢武帝在今天中國衰落的年代看來頗為值得懷念,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這位為國人揚眉吐氣的皇帝來。但史公司馬遷和宋代司馬光對漢武帝的評價并不怎么樣。《史記》說:“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域。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資治通鑒》寫道:“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漢武帝發動匈奴自衛反擊戰,靠的是文景之治盛世積累的財富和底氣,漢武帝好大喜功,他不斷對外用兵,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農業生產衰退,戶口減半,弄得國家元氣大傷,殘暴擾民和秦始皇相提并論了,他用刀筆吏為相,開“腹誹”治罪之先河,對于國內的政治毫不關心,黃河決堤置之不理,在后世看來漢武帝也許是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但是在他的治理下當老百姓,日子可不好過。東漢光武帝是個為人低調的皇帝,但如果說才能,光武帝劉秀并不差,他手下也有一批名將,比如馮異、鄧禹、岑彭、馬援、耿恭等等,都是杰出的人物,但是因為劉秀個性并不張揚,所以名氣遠遜于漢武帝劉徹,在我感覺上,劉秀當皇帝時候,老百姓的日子過起來要比劉徹時候強,也許沒有劉徹時候那么自豪吧,老百姓是愿意選擇實惠還是愿意選擇精神滿足呢,的確是個問題。當然事實上這不會成為任何問題,因為老百姓根本沒得選擇,只能聽天由命。宋太祖趙匡胤的江山得來好像比較容易,本來他應該有機會成為名將的,可是他卻成為了帝王,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很特別,經濟、科技、文化都居于全球之首,改革也頗見成效,老百姓的日子應該過得相當不錯吧,但軍事建樹上乏善可陳,或許是趙匡胤從孤兒寡母中搶去天下,自己比較擔心將軍們擁兵自重,就制定了一系列重文輕武、限制武將的政策吧,這對名將來說可真不是一個好現象。唐太宗李世民是真正了不起的人物,當然他不是完人。李世民在十幾歲時候煽動父親起兵,二十多歲的時候平定天下,完全憑借自己的實力為大唐建立創下不朽功勛,實在是難得的軍事人才,中國名將百員中,大唐初期能夠占到十名,而這十位都是李世民的手下。能夠令這么多名將心悅誠服,甘心效忠,沒有真本事是不行的,話說回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名將跟隨李世民這樣的人物,才得以成為名將的吧。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掉了自己的兄長和弟弟,從而獲得了皇位,這顯然是有悖人倫是事情,不過所有的人都認為李世民比他的兄長更適合當皇帝倒是真的。在李世民繼位后,努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盛世——“貞觀之治”,為盛唐的到來打下基礎,除了文治外,李世民在武功上頗有建樹,大唐之雙翼之一李靖消滅了強盛一時的突厥帝國,勢力開始滲透中亞。另一翼李勣在李世民死后,滅亡了隋煬帝曾經三次遠征都失敗告終的高句麗。好大喜功的皇帝從來不少,但是像李世民這樣,還真有好大喜功的資本,既創造政治上的繁榮昌盛,也帶來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在古代皇帝只要居其一之功勞就能流芳百世了。想想李世民總算世家子弟,當皇帝有點資本,中國古代還有靠白手起家的,比如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南朝宋的劉裕,都是名將兼極有個性的男人,讓這些家伙做皇帝真是中國名將的損失啊。將將之才頗值一提的還有清末曾國藩,這個人本來是文官出身,打仗并不行,可是眼力非凡,提拔了很多真正的將才和政治、外交人才,并首創悍勇的湘軍,石達開、李秀成在軍事能力上勝于曾國藩,但對人才的鑒別提拔上卻遠遠不如他了。可是,我突然想到,重用曾國藩的慈禧太后豈不是更是知人善用?總而言之擁有名將是所以君王的夢想,但如果君王沒有駕馭名將的能力,反而心生畏懼,對自己失去信心的話,那么對名將君主來說,就陷入了歷史的尷尬,歷史的悲劇往往就是這樣產生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女婷五月99播放|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扒开毛茸茸的B自慰|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最新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精品卡2卡3卡4卡5| 高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日韩欧美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2020| A毛片终身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日本高清在线观看WWW色|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无遮挡免费高清羞羞视频|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亚洲AV无码AV在线影院|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日韩欧美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2020 | 欧美白妞大战非洲大炮|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高潮喷水| 性欧美牲交在线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