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講的國家資本主義是指在全球范圍內,一些國家扮演資產階級角色,一些國家扮演工人階級角色的世界資本主義格局,當然還有一些國家扮演資源的角色,這個格局是二戰以后慢慢形成的。
二戰以前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樣的?發達國家攝取殖民地的原料,在本國生產商品,商品銷往世界市場,賺取利潤。那個時候資本主義主要體現為發達國家內部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分化,資本家掌握資本和知本,開設工廠組織生產,工人出賣勞動力,馬克思分析了這樣一種關系,寫了《資本論》揭露了這種游戲的規則,揭露了資本家的剝削和這種生產關系的自身矛盾,這種矛盾引發的經濟危機困擾著這些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為了轉移本國的這種經濟危機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后,由于殖民地紛紛獨立,這些國家不甘心只做發達國家的原料基地和市場了,這些國家也開始謀求自己的工業發展,但是這樣的國家對發展工業普遍面臨問題是資本和知本的缺乏,雖然發達國家擁有資本和知本,但是他們不會無償提供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象資本家不會給工人提供資本和知本一樣,這是利潤產生和分配有利于資本家的根源,這就意味著需要一種新的格局,因為這是利潤驅使的必然。
那么發展中國家是怎么一步步淪為工人階級國家的呢?和馬克思分析的一樣,要成為工人首先這個人是自由的,發展中國家獨立體現了這種自由。要成為工人還有一點就是這個人一無所有,有的只有自己的勞動力,發展中國家就是這樣,沒有資本和知本,有的只有廉價的勞動力,有人說發展中國家還有資源,但我們看到光有這個資本,沒有知本還是不能發展自己的工業的,就象中東只能作為一個資源提供地,他們成為了新世界格局中資源國家的角色。發展中國家就是在這樣一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工業的,很快就淪為了發達國家資本和知本的工人。
發達國家是怎么發展成為了資產階級國家的呢?二戰后殖民地的紛紛獨立,他們意識到不把發展中國家拉入世界工業體系就很難得到資源和市場了,由于發達國家積累的巨額資本和知本,發展中國家發展又需要這樣的資本和知本,所以很快兩者一拍即合,發達國家按資本主義的形式組織全球的工業生產,使發展中國家成為自己的工人,自己出資本和技術,發展中國家出勞動力和資源,賺取巨額的剩余價值,這些國家占在了全球資本家的位置。
相對于舊格局,這種新格局的特點就是,資本主義從發達國家內部演化到全球,發達國家不再是生產基地,主要從事資本的操作和知本的積累,發展中國家從事生產,為全球市場生產商品。
在這樣一個地球帝國中,發達國家是資本家,發展中國家是工人,二戰前發達國家內部資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和沖突現在也體現在這樣一個帝國中,所以南北矛盾很難調和。現在全球的經濟博弈都似一種階級斗爭的形式出現,發達國家的壓榨和發展中國家的反抗。這樣的對立關系在地球沒有外來威脅的情況下很難調和。
現在我們天真的認為我們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是多么的可笑,我們只是工人,而不是資本家。要怎么才能成為資本家呢?唯有發展我們的知本,知本可以生資本,最后才能成為資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