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對家長們說:“弱”媽媽教出“強”孩子。
現代人流行這樣的觀點:“生子有面子,生女有福氣”。但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難培養。盧勤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她就有意識培養他的責任心。盧勤說,媽媽“弱”一點,兒子就會強;媽媽太能干,兒女往往變得無能。
盧勤的兒子上二年級的一天,盧勤下班回到家,兒子興沖沖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茶已經涼了,盧勤的胃不好,但她還是一飲而盡說:“太好了,我正渴呢。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兒就更好了。”第二天下班,她享受到兒子沏的一杯熱茶。
“知心姐姐”盧勤說,我們對孩子,給予了太多的批評,而非常吝嗇表揚。作為父母,要大聲告訴孩子“你真棒”。家庭教育不是上課,家長更需要學習。一個孩子長大要經受人們無數次地評價,不管別人說什么,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讓孩子從小在贊譽中長大,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
現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面積越來越大,心靈的容積越來越小;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
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失成就感。迷戀網吧的孩子,他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一位上網吧的孩子說:“爸媽看不上我,老師看不上我,反正我是沒好了。但網上那么多人關心我,發一個帖子有那么多人回應我。打游戲,沖過一關我就覺得成功了,于是再沖一關……”
對孩子的鼓勵,會讓孩子產生無窮的前進力量。有個孩子三年級時,老師說他的字是“狗爬的”,他對練字一點都沒興趣,四年級時換了個老師,在他的作業本上,找了一個看得過去的字打了個圈,旁邊寫了個“好”,他很高興,于是開始認真寫字……還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每次都舉手,老師叫他回答他又不會。老師問:“那你舉什么手呀?”他說:“我就想表現積極,但是我就是不會。”“下次記住了,不會的舉右手,會的舉左手。”孩子記住了,后來老師挑他舉左手的時候叫他回答,每次都回答正確,孩子舉左手的次數越來越多……
讓我們松松手,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我們靜靜心,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看到他更多的優點;讓我們消消火,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更多的表揚。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懂事了,已經非常優秀了……
“知心姐姐”盧勤曾說:今天,“當孩子真累,當家長真煩,當老師真難”。這三句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今天的孩子‘一切為了成績’而痛苦學習的寫照;是今天的父母‘一切為了孩子’而倍感無助的寫照;是今天的教師‘一切為了升學率’而力不從心的寫照。造成這種無奈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要追根究底的話,恐怕誰也很難講清楚、道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