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福山區的王芹從1998年開始,一直默默幫助了許多孤寡老人、殘疾人、白血病患者;上個月,當王芹從媒體報道中得知殘疾乞討少年李曉建的悲慘遭遇后,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促使她這樣做呢?記者來到王芹夫婦倆經營的新海汽車維修中心,尋找答案。 見到王芹大姐,說明來意,她顯得有點局促不安。她從柜子里拿出一個中國青年志愿者的證件,告訴記者:“我是一個青年志愿者,我們的誓詞就要求我們去這樣做。” “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實行志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2003年的5月13日,王芹和許許多多有著共同志向的青年在煙臺團市委立下了這樣的誓言,但她扶危濟困的行為卻并非從這一天才開始。 1998年的秋天,王芹并不寬裕,靠在集市上賣菜維持生活,一個買菜的老大媽閑聊中跟她提到了住在斗余鎮南土山村80多歲的老人劉子昆,生活非常困難。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第二天,王芹沒有出去擺攤,而是買了各種食品來到南土山村,看望這位老人,并幫助他做家務。從那以后,逢年過節,王芹都要去看看這位老人。去年,也是從別人那里聽說,福山東北關村有一個16歲的男孩患了白血病,她又拉上鄰居一起去看望,鼓勵他要有勇氣戰勝病魔,臨走時,她悄悄的留下了100元錢。而當我問到象沒想過將來這個孩子報答自己的時候,王芹笑了笑。 上個月,當王芹從媒體報道中得知因車禍殘疾的乞討少年李曉建的悲慘遭遇后,她立刻聯系了寫這篇報道的記者,當她說到去良友廣場那兒接李曉建時的情形,她眼圈發紅。“把李曉建接回來之后,王芹讓廠子里的工人幫他洗了澡,換了新買的衣裳,給他燉排骨蒸米飯,她以一個女人特有的細膩和善良,盡量的讓這個飽嘗了流浪辛酸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她的鄰居王煥之這樣告訴記者。 采訪結束了,記者深深的被王芹感染著,她只是煙臺成千上萬名志愿者中普通的一個,但是,從她的身上,我體會到,善良,是一輩子難得的精神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