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與規劃
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決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階段的學校和有條件的初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操作和信息技術教育,使教育科研網絡進入全部高等學校和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入中小學。” 1999年6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會議通過教育信息化規劃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方面的經驗交流,全面推動教育信息化工作,旨在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轉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啟動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推進素質教育。會議研究討論了全國教育信息化和省市教育信息化規劃與發展的有關問題,交流了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師范教育、 電化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在信息化規劃、資源建設、 重點應用及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提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發展策略,集中通報了教育部編制《全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規劃》時情況,并重點對如何實施“現代 遠程教育工程”進行了研討。教育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在會上作了題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報告。 1999年11月26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發出《關于征求對(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草案))修改意見的通知》。1999年12月3日,教育部又召開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研討會。教育部副部長呂福源到會并作報告,報告著重強調了大力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會議討論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專家組起草的《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草案)》。會后,各新聞媒體即 廣為報道:信息技術將步入中小學課堂。從2001年開始,我國中小學逐步全面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會上對加速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作了具體部署: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五”計劃建議,結合我國基礎教育的實際,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觀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展。 一、推進教育信息化的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并推進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和運用; 二、信息化的四項任務 (一)展現代遠程教育,逐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三、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十項工作 (一)充分發揮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推動教育信息化中的宏觀協調和推動作用,這是保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條件。 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戰略重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一)指導方針:科學規劃,全面推進,因地制宜, 注重實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