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讀書很瘋狂,覺得自己懂得太少,要讀得書太多,所以就只爭朝夕的拼命讀。但是突然也覺得自己不合群了,經常看不起不讀書的人,認為他們沒追求、沒理想,認為他們物欲化、庸俗。朋友告訴我,這是典型的讀書人的自戀。這樣的困境如何解除?
總結來看,悟出以下幾點:
1、關于自戀;自戀和讀書并無直接聯系,讀書多了不會導致自戀,自戀的人也不一定要讀書來解脫。自戀和自命清高也由區別,自戀是精神上更高的層次,自命清高有孤芳自賞的意思,它比自戀層次低。自戀是自信的表達方式,nb的人都自戀,不自戀的人難以nb。其實說白了,就是要自信,但不能自戀過頭,讀書也像硬幣的兩面,過了就會走向反面,走火入魔。
2、讀的書還太少,質變需要以量變為基礎。量變過程中,往往還停留在讀書的表層,只是從書本上知道了許多知識,甚至是為人道理。但僅僅是知道,沒有真正將其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原因有二,一是思考的不夠,思考不僅僅是在自己和書本的小天地里思考,而是在整個內部和外界環境中思考,整天埋頭苦讀,卻不得法;二是讀書的量,書讀得還不夠或者讀的好書還不夠。所以,繼續讀,多讀,視野放開來讀。
3、要讀“小書”,更要讀“大書”。書本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的文化素養,但比起社會和周圍的人能教給知識,還是少的可憐的。誠如沈從文在自傳里所寫的那樣:“我讀著一本小書的同時讀著一本大書”,這個大書就是人和社會。如果沒有這個大書作為自己知識的基礎和養料,人特別容易走向孤芳自賞和偏執狹隘,就連小書也是讀不通的。越是聰明的、有素養的人越是豁達,越能容下別人的觀點,就不會自命清高。所以,還是多以虛心、寬容的態度向周圍的人學習吧,讀書也像硬幣的兩面,過了就會走向反面,走火入魔。不僅是從書本上,而且是從生活中,很多東西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真正的認識,光憑著根據書本知識的想象,是比較狹隘的。蘇格達底說:“我發現自己一無所知”。
4、既要學會讀書,做個文化人和有素質的人,也要學會生活和世俗。天上的靈魂和地上肉體需要一跟紅線穿起來,所以要走中間路。書本的東西和現實的東西永遠有差距,所以不能以書本的東西來衡量現實的東西。
讀的書還不夠,以至沒有達到有所選擇的程度。繼續讀吧,凡事都是否定之否定,讀到一定的程度就通透了,就能駕馭讀書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