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圖書館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面對網絡的挑戰,圖書館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圖書館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普遍存在,存在于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文化中。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她也在不斷的進行的自身的改進和適應,那么在現今的網絡環境下,當網絡開始更多的替代傳統的圖書館功能時,人們很自然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圖書館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我想這里需要理清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為什么要把圖書館和網絡對立起來,兩者為什么要進行比較,網絡發展的本身對圖書館而言,并不是敵人,也不是對手,而是全新的服務環境和服務手段,對圖書館而言能夠從網絡中學到很多,利用網絡做很多,兩者在根本目的上是相同的。 網絡的發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于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束縛。“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的美好理想在網絡環境下,可以通過點擊鼠標輕松實現。不僅如此,網絡還加強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自由,使得不論庶民達官,前輩后學都可以在網絡上一發高見,平等對話,所謂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此外即便是在電子長城異乎強大的中國,人們還是可以利用技術突破限制獲取他們想獲取的信息。而在網絡之前,要想獲取那些鎖在深宮后院和保險柜之中的信息之難不亞于上青天。 而圖書館的存在首先也是作為一個體現知識公平和信息自由的場所,而不單單是圖書資料的借閱之地。它以其公共性和非贏利性打破因經濟、種族、政治立場以及宗教信仰而形成的信息壁壘,向個人提供獲取廣泛知識、思想和見解的途徑。如深圳南山區圖書館就為在深圳打工的外地民工提供看報學習的場所,讓他們也同樣擁有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自由。 此外網絡在方便了一部分人的同時,也帶來了數字鴻溝。在網民人數世界第一的中國,無法上網的人還是多數。即便是在網絡起源地美國,以及社會發展和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的歐洲,也并非家家擁有電腦,人人能夠利用網絡。這樣的情況下,圖書館在傳統的服務之外,就還需要提供網絡服務以及相關的培訓來使得用戶能夠平等的利用網絡。 圖書館和網絡是一對好伙伴,兩者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朋友問我:“現在似乎網絡更為便捷高效,大大降低了公共圖書館的魅力。這是否意味著公共圖書館會在信息時代漸趨沒落?”,我覺得圖書館不是沒落了,相反的是進步了,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服務手段和服務水平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的改進和提高,而它的公共性也因為網絡而得到了擴充,數字圖書館、電子全文傳遞、虛擬參考咨詢,信息技術使得圖書館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用圖書館的服務,難道這能夠說圖書館漸趨沒落了么?也許到館內來的讀者少了(實際上并未減少),但是通過網絡利用圖書館的用戶卻多了。 啟迪民智、傳承文明的圖書館使命不僅沒有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消亡的,相反的得到了更好的彰顯。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圖書館精神,也因為網絡可以得到了更好的履踐。而且勤奮的圖書館人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新形勢下如何提供更好的為讀者服務,如IC(Information Commons)。 到底圖書館的比較優勢在哪里?我想就在于它對所有人開放的公共性、免費服務的非贏利性、沒有任何歧視的公平性、致力于民主和自由的精神追求,以及圖書館員的學識和服務,如果圖書館失去了這些,那么圖書館就失去了真正的安身立命所在。 http://www./user15/echo_soco119/archives/2004113.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