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話”,是會敘述,會編故事的意思,要求畫家有一些文學的基本常識。別的畫種,我不敢斷言,畫連環畫,做連環畫家,沒有文學功底,不會講故事,那只能充當一個熟練工,是一個畫手。 總有一些孩子的家長,同事。知道我會一點連環畫的手藝(現在已經改成為時髦的稱呼,叫“動漫”),不免望子成龍心切,舉著孩子的一打畫稿,請教他的孩子可不可以在這方面大有作為。我往往就先重復一下上面的個人見解。因為我知道,孩子們畫的大部分內容是沒有情節的人物造型,盡管華麗,卻沒有任何業務能力的實際顯示。我讓家長期了解,他的孩子的敘述能力、想象力如何,有文學愛好嗎? 大部分家長總是一臉茫然,總覺得我把風馬牛硬扯到一起,懷疑我缺乏誨人不倦的熱誠,我不厭其煩解釋“動漫”的基本功能是講故事,如果你連一個完整故事都編不出來,你就沒法把握作品的整體設計,也就談不上去畫什么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要投身這個事業,起碼文學要過關。有人比較直白:我這孩子的學習成績太差,什么都學不進,就是愛畫畫,干脆跟你學漫畫吧!到此時,我連解釋的力氣都喪失了。 其實,有這種誤解的人絕不只是這些人。縱觀我國的連環畫生產過程(請原諒我用生產過程這個詞匯),文學作者編輯腳本,出版社約請畫家繪畫,幾十年不變的僵化的生產過程,即制約了連環畫形式的發展,更沒有能力適應市場的變化。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一些高等學院設立了連環畫系。遺憾的是,鑒于當時的學術交流情況和認識水平,我們培養的也是一些高明的畫手。他們以后也許成為版畫家、油畫家、國畫家。但是沒有一位成為連環畫家。我們已經失去了原創力。 我國的連環畫作品表現形式幾十年如一日。沒有人去研究和探索,如何最大程度的發揮作品在故事連續性上的表現力。大家一味熱衷畫面的繪畫技法。作品的文字和畫面硬性搭配而不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我們甚至可以稱他們是插圖畫家,配圖畫家,雖然其中有很優秀的畫家。難怪當外來的新形式的連環畫作品,不管是日本的,還是歐美的(歐美對版權比較叫真,國內盜版的不多,這就另當別論)涌入中國,我們原來轟轟烈烈的連環畫大廈便轟然倒下。 現在,依然有些人沒有認清連環畫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以為只要有繪畫功底好,動畫軟件用得熟練的人才,加上功能強大制作設備,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2D、3D、4D的動漫巨作來。說一句掃興的話,不會“話”只會“畫”的人才只能淪為洋打工,不會是有創作能力的現代連環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