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是新《英語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英語教學中貫徹這一理念對于突破教材束縛,加強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構建全方位的英語學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教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開發中,教師起著篩選、甄別資源,優化、整合資源,指導、參與資源開發資源的作用。在利用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資源,更要組織、指導學生使用資源。因此,對教師利用課程資源的情況進行調查,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課程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及教師的課程資源觀念,從而探討開發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我們開展此項調查。 二、調查研究 (一)調查對象 根據甘肅省經濟、教育發展水平,隨機抽取了蘭州、酒泉、天水、臨夏、慶陽五市的農村與城市中學各兩所,這20所中學的英語教師大多參加了調查。除此之外,西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004屆英語專業進修的兩個專升本班的96名同學也參加了調查。他們來自全省各地,大都從事過教學工作。參加調查的教師總計404人,抽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試的詳細情況見表四。 表四:被試教師基本情況
(二)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有兩部分組成,即,教師課程資源觀調查與教師使用課程資源的狀況調查。課程資源觀是教師對課程資源在英語學習中所起作用的認識,它是指導教師使用課程資源的思想基礎,教師對課程資源認識的深刻與科學與否直接關系著教師使用課程資源的效果與頻率1。課程資源觀調查主要調查教師對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在英語學習中所起作用的認識。課程資源的使用情況主要從利用頻率和利用時間(課堂、課外)兩個維度對英語教師使用英語課程中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狀況展開調查。其中物力資源又依據其載體和功能分為傳統資源,現代媒體教學資源和其他資源。傳統資源包括教科書、練習冊、習題集、教學掛圖等;現代媒體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磁帶、教學光盤、教學課件、語音室等;其他資源包括英語歌曲、電影、報刊雜志、文學作品、互聯網、墻報、電子詞典、辭典、電視、英語標示、說明書、廣告等。人力資源主要指英語教師、學生、其他懂英語的人士,包括學校的其他教師、社區人士、外籍人士、學生家長等2。自然資源與英語學習的目標聯系不是很緊密,所以不在調查之列。 (三)調查工具與方法 調查工具為依據英語課程資源的定義與分類自行編制的問卷。問卷編制完成后進行了預調查。在對預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后,修改、完善、形成了調查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編制,要求被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使用不同英語課程資源的頻率與對它們的認識。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與抽樣訪談的方式進行。 (四)調查結果 調查自2005年11月開始,至12月結束。共發放問卷404份,回收有效問卷404份。回收問卷經SPSS11.0分析處理后,結果如下: 1,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有了很大改變 在對不同類型課程資源在英語教學與學習中所起作用的調查中,絕大部分老師對不同類型課程資源都給予了充分肯定,每一種資源都有85%以上的老師選擇了很重要或重要,只有10%左右的老師對英語歌曲、電影、廣播、外籍人士、學生家長、語音室、電子詞典、復讀機等資源選擇了不重要。這說明絕大部分老師對英語課程資源的認識發生了變化,認識到了不同類型課程資源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但也有部分老師觀念守舊,視英語教科書為“圣經”,練習題為“法寶”,沒有意識到其他資源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2,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水平較低,教材、練習冊等傳統課程資源還占據著課堂的大部分時間 盡管老師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在行動上幾乎沒有大的改變。在課堂上,80%以上的老師經常使用的主要課程資源還是課本與練習冊,還沒有從教材的束縛中跳出來,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舊依賴教科書,沒有真正認識到教科書所發揮的功能。在現代媒體及其他學習資源的使用上,錄音機與投影儀的使用頻率較高,但也只有57%的老師選擇了經常使用錄音機,不到30%的老師選擇了經常使用投影儀,而其他資源,如語音室、教學光盤、其他輔助材料、教學課件等的使用普遍較低,分別只有不到10%的老師選擇了經常使用。同時,在備課過程中,老師也很少搜尋其他地方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的備課材料。這說明老師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詳細使用情況見下表五) 表五:物力資源在英語課堂上的使用情況
3,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主導作用沒有發揮 在對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多數教師在課余時間沒有利用校園廣播播放英語材料、沒有教唱英語歌曲、播放英語電影、指導學生學習、與學生用英語交流,為英語學習創造語言氛圍,為學生學習提供可能的課程資源。其次,教師沒能有效組織、指導學生利用多種資源學習,在組織學生使用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現代媒體資源方面,選擇經常使用的分別只有5.3%,6.6%,6.7%。 第三,教師沒能組織學生開展、參加各種英語活動,沒能很好地利用英語學習中的人力資源。(詳細使用情況見表六) 表六:教師組織學生使用課程資源的情況
4,教師課程資源意識淡薄,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主動性不強,缺乏創新意識 在對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進行訪談時,我們發現大多數教師普遍認為工作繁忙、學校缺乏必要的課程資源是制約他們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主要因素。而事實情況是他們怕麻煩,在工作中缺乏主動精神與創新意識,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他們寧可花費很多時間督促、檢查學生完成大量的練習題,而不愿意開發與利用各種潛在的英語課程資源,為學生英語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被動地位。這一方面說明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缺乏主動精神與創新意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師無論在行動上還是意識上都沒有突破應試教育的束縛。 三、建議 (一)加強對教師的課程資源理論教育,強化教師開發與利用英語課程資源的意識。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并要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3這對于長期習慣于依賴教材的教師來講將是教學行為方式的變革,是一種角色的轉換,更是一種觀念上的更新。加強對教師的課程資源理論教育就是要提高教師的理論認識水平,幫助教師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分析和探索課程資源的內涵、種類和在課程目標實施中的價值,認識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從而強化他們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 (二)建立課程資源中心。建立課程資源中心就是將已開發的課程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組織,使其發揮更大作用。其好處主要有三,首先,可以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一個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興趣,自主、合作、探究的開展學習;其次,保存教師已開發的課程資源,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避免開發中無謂的人力與財力浪費;第三,便于教師交流、學習,互通有無。 (三)建立課程資源評價制度,提高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有效性。開發課程資源的目的是利用它促進英語教學,該目的是否達到需要我們對它的利用效果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評價過程也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的過程。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資源內容是否科學、形式與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否適合、在使用中存在什么問題、使用效果如何等。評價方式可采用專家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