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人口原理

     布狄厄布狄厄 2007-07-08
    人口原理
    http://www./ebook/ts51-60/ts060075.pdf
    有一次,同一個朋友談到葛德文先生《研究者》一書中論述貪欲和奢侈
    的那篇文章,這便是本書的緣起.談著談著,便觸及了社會的未來改善這一
    大問題.我最初坐下來拿起筆,只是因為感到交談還未能盡意,想更清楚地
    向朋友表達自己的思想.但題目一展開,頭腦中便涌現出一些以前從未想到
    的想法;由于覺得這一題目是大家極為感興趣的,人們會真誠歡迎對此發表
    的每一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見解,于是便下決心把自己的思想整理成文,予
    以發表.
    毫無疑問,若能收集到更多的事實來闡明主旨,則本書會比現在更加完
    善得多.但是由于雜事纏身,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完全中止了本書的寫作,而
    我又不愿比原計劃大大推遲出版日期(這也許是不慎重的),以致我未能專
    心致志地從事研究工作.但我認為,已引證的事實已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我
    關于人類未來改善的觀點是正確的.我目前認為,證實我的觀點只需作平易
    的陳述,并最簡略地考察一下社會.
    人口必然總是被壓低至生活資料的水平,這是一條顯而易見的真理,已
    被許多作家注意到了;但據我所知,迄今尚沒有哪位作家仔細研究過這種水
    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據我看,若不考察這一問題,便會極大地妨礙社會
    未來的改善.但愿在討論這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時,激勵我的只是對真理的
    熱愛,而不是對某派人或某派意見抱有的偏見.要說明的是,我已閱讀了一
    些有關社會未來改善的著作,我閱讀這些書完全不是想要證明它們是空想,
    但我所養成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不允許我:為己所希望之事,即使無證據,
    也相信,為已所不樂聞之事,即使有證據,也拒絕接受.
    我對人類生活的看法具有憂郁的色調,但我認為,我繪出這種暗淡的色
    彩,完全是因為現實中就有這種色彩,而不是因為我的眼光有偏見,或我生
    來性情憂郁.在我看來,本書末尾兩章概述的有關人類精神的理論,令人滿
    意地說明了生活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罪惡,但別人是否也這樣認為,則要由
    讀者來判斷了.
    倘若我能使更有才干的人注意到我所認為的妨礙社會改善的主要困難,
    并從而看到人們克服了這種困難,即便僅僅是在理論上克服了這種困難,那
    我會欣然撤回我現在的意見,而承認犯了錯誤.
    1798年6月7日
    評馬爾薩斯《人口原理》第一版
    李宗正
    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是從出版直到現在二百多年來在社會科學領域
    爭議最多的一部著作.這本書第一版的書名《人口原理,人口對社會未來進
    步的影響,兼評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著述家的推測》,明白地說
    明了它一出版就是論戰性的著作,是為攻擊當時風行一時的社會改革論和空
    想社會主義而寫作的.此后,關于人口理論的論爭一直不斷.在中國,遠者
    不說,在20世紀初,《東方雜志》,商務印書館就發表過不少作品,介紹馬
    爾薩斯的人口思想,到30年代,論述馬爾薩斯人口思想和中國人口問題的著
    作就更多了.1949年,毛澤東同志發表著名的《唯心史觀的破產》一文,繼
    承馬克思的觀點,否認馬爾薩斯主義,此后我國學術界對馬爾薩斯主義基本
    上采取批判的態度.1958年,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遭受錯誤的攻擊與
    批判,于是在全國掀起了批判馬爾薩斯主義的熱潮.1978年后對馬寅初先生
    的錯誤批判得到了平反.大概是物極必反,在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得
    到正確評價的同時,國內學術界不少人提出要重新評價馬爾薩斯主義,有的
    全部肯定馬爾薩斯主義,有的主張一分為二,認為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
    包含部分真理,甚至認為我國計劃生育的某些做法是起源于馬爾薩斯.當然
    也有一些人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仍然對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持批判態度.
    事實上,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譯成中文時間較晚,出版的數量也很
    少.1933年世界書局才出版郭大力同志譯的《人口論》,印數很少.1959
    年為了批判馬爾薩斯主義,商務印書館征得郭大力同志的同意,將舊譯重印,
    印數也僅1500冊.1961年又出版了馬爾薩斯《人口原理》的第二版.不論
    對馬爾薩斯主義采取批判的態度,抑或加以肯定,我認為首先要認真閱讀原
    著,進行實事求是的研究,然后才能準確地進行評論.現在朱泱和胡企林二
    位同志將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重新翻譯出版,使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馬爾
    薩斯的原著,這對我國學術界和計劃生育工作者將大有稗益.《人口原理》
    在馬爾薩斯生前出過六版.第二版出版于1803年,第三版出版于1806年,
    第四版出版于1807年,第五版出版于1815年,最后一版出版于1826年.第
    一版和第二版之間的差異稍大,其它各版之間雖然多少有些不同,但就其基
    本思想來說,和第一版無根本不同.即就第二版來說,雖然同第一版相比,
    它由一本小冊子變成篇幅大四倍的巨著,由匿名著作變成署明著者真實姓名
    和銜頭的著作,書名也改為《人口原理對于人類幸福之過去及現在之諸影響
    的考察.附考察將來關于消除或緩和由人口所生的弊害的研究》.第一版分
    十九章,第二版則分為四篇,第一篇分十四章,第二篇分十一章,第三篇分
    十一章,第四篇分十四章,全書共五十章.二者真正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版
    認為只有增加人口的死亡率才能抑制人口增長,第二版則主張通過降低人口
    出生率來控制人口增長.馬爾薩斯在第二版序言中也承認第二版的重大改動
    就是上述這一點.他說:"貫徹本書全部,和前一論著比較起來,我在原則
    上有一個大不相同的想法,就是認為有另外一種對人口抑制的作用,它既不
    屬于惡習,又不屬于苦難;而且,在本書的后半部里我致力于使我在第一篇
    論文里所作出的某些最苛酷的結論變得緩和了."但二者的主體思想并無二
    致.所以,商務印書館重譯出版第一版足以顯示廣泛傳播于世的馬爾薩斯的
    人口理論的真面目.事實上,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能夠廣泛傳播的原因
    之一,是他的第一版寫得通俗,簡單明了.從重譯出版的第一版,我們便可
    以看出這本書的最初的風貌和后來的變化.
    社會科學領域任何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當時的歷史條件,也離不
    開過去思想發展的狀況.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就是當時西歐的經濟,政
    治,思想發展的產物.
    英國在西歐是資本主義生產先進的國家.14世紀和15世紀英國工場手
    工業已經產生.要使工場手工業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普遍形式,一方面
    要有大量失去生產資料而具有人身自由的工人,另一方面要有組織大企業所
    必需的數量相當大的貨幣資本.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英國通過"圈地運
    動"對廣大農民的土地實行暴力掠奪,開始了創造這兩個條件的資本原始積
    累過程.到18世紀末,圈地運動達到了高潮.據有的英國學者計算,1700
    —1760年圈入土地面積為312363英畝;1761—1801年為3180871英畝;1802
    —1944年為2549345英畝.我們撇開圈地運動引起的各種后果不談,僅簡單
    地說一下它對英國人口變化產生的影響.自從圈地運動盛行以來,喪失土地
    的農民不斷增加,因而出現了人口過剩現象.他們有的淪為流浪漢,有的跑
    到城市去當雇傭工人,有的變成極為窮苦的人,有的移民到北美.總之,他
    們不得不在許多困苦的途徑中尋找一條出路.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在犧
    牲農民利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8世紀末英國又開始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促進了機器大工業的發展,
    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奠定了技術基礎,使英國經濟空前高漲,從而給人口增
    加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據估計,17世紀末,英國人口約有550萬人,1751
    年約為725萬人,1801年就增加到1094萬人,1821年又增加到1439萬人.
    ①工業革命使人口分布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動.許多新的大城市迅速建立和發
    展起來,城市人口越來越增加,農業人口的比重則不斷下降,到1851年,英
    國農業人口約為170萬人,只占英國總人口的20%左右.
    英國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使英國國民經濟空前地繁榮起來,國民財富銳
    增.但資本主義工農業經營方式以及機器和新的科學方法的應用,在使社會
    生產力發展和國民收入劇增的同時,使廣大工農群眾生活急劇惡化.首先,
    機器的使用和工廠的建立使廣大的手工業者受到排擠,成為過剩人口.正如
    恩格斯所說:"新生的工業能夠這樣成長起來,只是因為它用機器代替了手
    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中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
    把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它排擠了小資產階級,并把居民間的一切差別
    化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對立."②
    機器工業不僅使廣大小生產者遭到破產,而且使雇傭工人也愈來愈多地
    被拋向街頭.資本家使用機器的目的,是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因此,
    隨著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發展,工人變成機器的附庸,終日從事令人疲憊不
    堪的體力勞動,引起了工人生理上的畸形發展.機器簡化了生產過程,過去
    必須由具有熟練技術的工人擔任的工作,現在婦女和兒童就可以完成,所以
    資本家就廣泛地雇用女工和童工.女工和童工的工資極其菲薄,他們參加生
    產不僅進一步壓低了成年工人的工資,而且使更多的男工被拋出工廠.機器
    的使用還成為延長勞動日和提高勞動強度的手段.18世紀后期15小時工作
    日被認為是正常的.
    農民被剝奪土地,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大批失業,使英國社會矛盾逐漸
    尖銳化,反抗運動遍及英國各地.1795年,1816年和1830年先后發生糧食
    騷動,在機器工業出現的初期,工人反對機器的斗爭也風起云涌.1769年英
    國政府曾頒布破壞機器者處死刑的法令.但1779年一些地區參加搗毀機器的
    工人仍多達8萬.
    正當整個英國處于沸騰狀態的時際,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
    命.法國革命的信息傳到英國后,英國勞動群眾的斗爭熱情日益高漲.為了
    轉移國內勞動群眾的斗爭視線,消除法國革命對英國統治階級的威脅,1793
    年英國政府發動了對法國的戰爭.在對外戰爭的借口下,英國政府頒布禁止
    集會的法令,宣布民主組織為非法,逮捕群眾運動領袖,對國內勞動群眾實
    行血腥的鎮壓.但是,由于戰爭使財政和經濟愈益困難,人民群眾的生活進
    一步惡化,在整個戰爭年代里,英國仍接連不斷地發生罷工,糧食騷動和水
    兵起義等.怎樣壓制群眾反抗,如何看待和解決失業和貧困問題,成為英國
    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英國思想界也就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
    在《人口原理》第一版開端,馬爾薩斯就自認不諱,由于法國革命,引
    起了英國思想界相反二派的故意,現制度的擁護者和支持者對于期望社會通
    過改革達到更幸福的狀態的一派總是加以非難.馬爾薩斯以葛德文,孔多塞
    作為后一種觀點的代表,并明確地說:"無論它的真實性給我留下多么深的
    印象,我都應懷疑其正確性."他認為,社會改革者的論調是錯誤的.馬爾
    薩斯《人口原理》第一版的書名也表明這本書的目的在于評論他們的思想.
    葛德文出生于英國的一個傳教士家中,本人也當過傳教士.他深受啟蒙主義
    者和法國革命的影響,在同當時的反動政客葛德蒙 柏克就法國革命問題進
    行論戰中,于1793年寫成了著名的《論政治正義及其對道德和幸福的影響》
    (以下按此書中譯本的書名簡稱《政治正義論》)一書.(先后共出四版)
    在法國革命的霹靂閃電中,當時英國的知識分子熱誠地傾聽百科全書派學者
    的各種宣言,并渴望對于各種理論有一個系統的解釋.葛德文的著作滿足了
    他們的這一要求.正如柏克的《法國革命宣言》對于統治階級,潘思的《論
    人權》對于一般民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樣,葛德文的著作對知識分子也產
    生了很大的影響.當時還在大學讀書的華滋華斯,科勒里季,騷錫等都認為
    自己的研究簡直一無用處,爭著去讀葛德文的著作.當時的一些大學教授曾
    對學生說:"把化學的書燒掉,去讀葛德文的必然論罷!"雖然葛德文的著
    作當時賣價很貴,勞動人民仍紛紛湊錢購買.葛德文的書被當時一些人看作
    "造出歐洲各國一個感情恐怖的書".
    葛德文寫作《政治正義論》時滿懷著對法國革命的熱忱,辭藻豐富,文
    體流暢.他的書貫穿著理性論思想.在他看來,理性是支配動物生活的真正
    動力,它將把人類引上不斷改良和日趨完善的道路.政府庇護非正義制度,
    維持人類財產的不平等現象.因此,所有的政府(不管它的形式如何)都是
    惡的,但社會卻是自然的,即由我們需要產生的.在他看來,如果廢除了政
    府,社會可以通過理性法則來維持.葛德文又認為,建立了無政府的社會,
    還需要解決財產問題,以利于建立政治公平體系.現行的私有財產制度使人
    頌揚自私心,崇拜壓迫者,追逐奢侈和罪惡;而現行的法律一旦廢除,人類
    便會尋求實現各取所需的公平原則.葛德文也看到了反對平等的種種議論.
    他對后來為馬爾薩斯所仿效的一些觀點給予了答復.他根本不憂慮人口會超
    過生活資料的限度.他認為,理性的統治,使人口增加超過生活資料的增加
    成為細小的問題,不值得加以考慮.
    葛德文在1797年,即在馬爾薩斯《人口原理》第一版出版的前一年曾出
    版《研究者:教育,習俗及文藝的評論》一書.他在該書題為《財富和貧窮》
    的一篇中指出,貧窮的真正弊病不在于身體上的欠缺,而在于缺乏財富.在
    另一篇《貪欲和奢侈》中,他駁斥了資本能給窮人提供職業,是窮人的恩主
    的說法,指出了機器工業的發展延長了窮人的工作時間,加強了對工人的奴
    役;說明了富人并沒有付給窮人應得的報酬,因而加重了窮人的痛苦.馬爾
    薩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說:"有一次,同一個朋友談到葛德文
    先生《研究者》一書中論述貪欲和奢侈的那篇文章,這便是本書的緣起."
    這里所說的朋友不是別人,就是他的父親丹尼爾 馬爾薩斯.
    馬爾薩斯生于英國倫敦附近薩里郡魯克里地方一個土地貴族的家庭里.
    他的祖先有的擔任皇家的醫生,有的當過牧師,還有的擔任軍官,他們在當
    時統治階級的圈子里是頗有一些名望的.他的父親丹尼爾 馬爾薩斯在牛津
    大學學習過,但在事業上一事無成,靠祖先遺留下來的資產過著紳士生活.
    丹尼爾和休謨,盧梭等人都有過來往,在啟蒙主義的影響下,思想頗為激進.
    他同情法國革命,贊揚社會改革.馬爾薩斯早年受教于他的父親,稍長又從
    格雷夫斯,韋克菲爾德等人學習.19歲時(1784年)進入牛津大學耶穌學院
    學習,在學四年,于1788年得文科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中閑居
    了一段時間,又進入劍橋大學繼續研究,1791年得文科碩士學位,二年后
    (1793年)成為耶穌學院的校友.1788年,他加入英國教會僧籍,在薩里郡
    的奧爾伯里當了牧師.
    丹尼爾 馬爾薩斯曾把風靡一時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葛德文的著作推
    薦給馬爾薩斯,但馬爾薩斯對法國革命和葛德文,孔多塞的著作都持反對的
    態度.孔多塞是法國改革論者,早年對數學有興趣,后受杜爾哥的影響,轉
    而從事經濟學研究.1782年被推薦為法蘭西學士院會員.法國革命時屬于吉
    倫特黨,曾被判死刑,后受一婦女庇護,匿居其家八個多月,在此期間,寫
    成《關于人心進步的歷史考察》一書.1794年書成后,在離開這一婦女家外
    出時被捕,旋在獄中自殺,他的著作是死后才出版的.該書于1795年被譯成
    英文,流傳英國.馬爾薩斯和其父在對葛德文,孔多塞的著作的評價上發生
    了思想分歧.事實上,馬爾薩斯先前并沒有專門研究過什么人口問題,他是
    同他的父親爭論時才想出以人口過剩作為反對法國革命和社會改革的論據.
    這可以從馬爾薩斯對他的朋友普萊姆所說的話得到證明.他說:"在與他的
    父親辯論其他某些國家的情況時,他最初想出了他的理論."①
    1805年,馬爾薩斯在英國東印度公司設立的東印度學院擔任歷史和經濟
    學教授,直到1834年去世.在此期間,英國經濟學領域十分活躍.英國產業
    資本和土地貴族所有權之間發生的利益沖突,在谷物法問題上公開爆發出
    來,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馬爾薩斯在此期間寫了一些經濟學著作.其中主要
    有《谷物條例的后果以及谷物價格漲落對于農業和國家總財富的影響的考
    察》 (1814年);《地租的性質與發展》(1815年),《對限制外國糧食
    進口政策的一個意見的論據,論谷物條例一書的補充》(1815年);《有關
    東印度學院的演說,用事實駁斥近年來在所有法庭上對它的指責》(1817
    年);《政治經濟學原理》(1820年);《價值的尺度》(1823年);《政
    治經濟學定義》(1827年).如馬克思所指出,他的經濟學著作都是站在土
    地貴族和資產階級立場反對無產階級,又為維護土地貴族而反對產業資產階
    級.
    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版開端就說,他是由于法國革命引起政治
    爭論而提出人口問題的.這就是說,這本書的主旨最初并不是在于研究人口
    原理,而是適應政治斗爭的需要.他從兩個所謂永恒性法則出發,即"第一,
    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第二,兩性間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幾乎會保持現狀.
    這兩條法則,自從我們對人類有所了解以來,似乎一直是有關人類本性的固
    定法則".(見本書第7頁)馬爾薩斯從神學的訓示來解釋人類社會,他說:
    "除非當初安排了宇宙秩序的神進行某種直接的干預,但眼下神為了創造物
    的利益,仍按照固定法則操縱著世間的一切."(見本書第7頁)葛德文在
    《政治正義論》中曾提出,隨著理性的進步,人類將會控制兩性間的情欲.
    他從理性說明問題當然并不全然正確,但他預言人的性欲可以自我控制卻已
    為科學發展的客觀現實所證實.相反,馬爾薩斯卻認為:"在消除兩性間的
    情欲方面,迄今卻尚未取得任何進展.兩性間的情欲今天仍同兩千年或四千
    年前一樣強烈.現今同以往一樣,也有個別的例外.但是,由于這種例外的
    數目似乎沒有增加,因而,若僅僅從存在著例外就推論說例外最終將成為規
    則,規則最終將成為例外,則很顯然,這種推論是很不講究辯論的哲學方式
    的."(見本書第7頁)人的情欲的確不能消除,但有情欲并不等于人口必
    然增加,實行避孕完全可以控制人口增長.而馬爾薩斯站在宗教立場,卻反
    對實行避孕方法.按照他的看法,避孕是宗教所不允許的,也是違反自然和
    不道德的.
    人得吃飯,沒有生活資料就不能生存;人類還要延續后代,生兒育女,
    這是無可異議的.然而,問題不在于說明這種眾所周知的事情,而在于說明
    人類怎樣生產,交換和分配生活資料.人有情欲,這是人類生活的特點,但
    兩性結合取決于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這兩者又決定于特定的生活方式.有
    的同志引用了恩格斯的下述一段話:"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
    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
    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
    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蕃衍."①似乎想借以說明,兩種生產是支配
    人類社會的兩個主要因素;馬爾薩斯的所謂兩個法則也言之有理.但恩格斯
    緊接著就指出,只有在人類社會初期,在以血族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結構中,
    后者在歷史中才起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階級社會的產生,
    "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從此自由開展起來,
    這種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構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歷史的內容."①由此
    可見,恩格斯并沒有認為,人類自身的生產或兩性間的情欲是決定社會發展
    的一個獨立因素.
    馬爾薩斯從上述的所謂人類本身固定的兩個法則,引申出兩者之間的增
    長不平衡.他認為:"人口的增殖力無限大于土地為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能
    力.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會以幾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卻僅僅以算術比
    率增加.懂得一點算術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
    (見本書第7頁)
    先就人口的增殖力來說.在馬爾薩斯《人口原理》第一版發表之前,英
    國經濟學家斯圖亞特在《政治經濟學原理的研究》一書中就詳細地論述了人
    口問題.他認為,一切動物——包括人類——增殖的基本原理首先是生殖,
    其次是食物,生殖賦予生存,食物則維持生存.動物數量的多少是存在著規
    律的,它要和土地提供的食物成比例.自然賦予生物的很強的生殖能力,使
    生物數量超過它與食物之間的比例關系.這樣就會發生疾病等,奪去很多生
    命,減少人口數量.其結果,生存下來的人又會獲得更多的食物,他們的生
    殖能力又會增強,使人口達到以前水平.斯圖亞特認為,人的生殖力如同載
    有重量的彈簧,它的伸張總是與阻力的增減成反比.當食物暫時沒有減少時,
    生殖數量會盡可能提高;如果以后食物減少,彈簧被壓得過重,生殖力就會
    彈到零點以下,人口至少將按照超重的比例減少.另一方面,如果食物增加
    了,在零點的彈簧就會隨著阻力的減小而伸張;人們開始吃得較好,人口隨
    之增加,食物就會按照人口增加的比例重新變為不足.斯圖亞特的這些觀點
    實際上為馬爾薩斯所利用,成為他的著作的主題.
    至于人口按幾何級數增加,每25年就會翻一番,這一點富蘭克林在18
    世紀中期就曾提出,他認為,美國人口增加很快,大約不到25年就增加一倍,
    馬爾薩斯在談到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時,也是舉美國為例.黑爾茲也估計
    到人口有按幾何級數增加的趨勢.
    事實上,人口增殖在不同的社會時期總是受各種不同方式限制的.在原
    始社會,人口增殖是受生產力發展低下的限制;在奴隸時代,人口增殖受生
    產力不發展的制約和階級限制,奴隸不能自由結婚和自由生育子女;在中世
    紀,農奴的婚姻也受階級地位和宗教思想的制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口
    增長則受失業和貧困的限制;在發達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代,由于文教,
    醫療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口增殖已逐步擺脫無政府狀態,開始受到人們的
    自覺控制,雖然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不同,資本主義國家推
    行的節制生育和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計劃生育在性質上也有所不同.馬克思
    和恩格斯早就預見到人口增殖受到控制是可能的.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批
    判大綱》中在批判馬爾薩斯觀點的時候,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就能保證永遠
    不再因人口過剩而恐懼不安",即使要控制人口增長,社會主義也能教育群
    眾,從道德上限制生殖本能.恩格斯在1881年致卡爾 考茨基的信中,從人
    口增長必須同物質資料相適應的觀點出發,指出:"人類數量增多到必須為
    其增長規定一個限度的這種抽象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悅共產主
    義社會在將來某個時候不得不象已經對物的生產進行調整那樣,同時也對人
    的生產進行調整,那未正是那個社會,而且只有那個社會才能毫無困難地作
    到這點.在這樣的社會里,有計劃地達到現在法國和下奧地利在自發的無計
    劃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那種結果,在我看來,并不是那么困難的事情."①
    馬爾薩斯所說的兩個"公理",抽象他說是存在的,人口按幾何比率增
    長,在特定情況下,在個別地方,也是可能發生的.但馬爾薩斯所探討的是
    當時英國和歐洲的人口問題.他不是在當時英國和歐洲的現實中去尋找這個
    問題的答案,而是按照自己反對法國革命和社會改革論的心愿去尋找支撐
    點.因此,他不能正確他說明兩性間的情欲和人口增殖問題,而只能按照神
    學家解答問題的方式,說這是上帝的意志決定的,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見
    本書開端,特別是第十八,十九兩章).這種觀點比近代資產階級人口學家
    從人性說明問題更為落后與反動.
    再講生活資料增加.馬爾薩斯說:"在整個動物界和植物界,大自然極
    其慷慨大方地到處播撒生命的種子.但大自然在給予養育生命種子所必需的
    空間和營養方面,卻一直較為吝嗇.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生命種子,若得到充
    足的食物和空間,經過幾千年的繁殖,會擠滿幾百萬個地球.但貧困這一專
    橫而無處不在的自然法則卻可以把它們限制在規定的范圍內.植物與動物都
    受制于這一偉大的限制性法則."(見本書第8頁)在第一版第二章中,馬
    爾薩斯說:"現在讓我們觀察一下地球的任何一部分,比如這個島國,看看
    它所提供的生活資料能以什么比率增加.我們且先觀察該島國在現耕作狀態
    下的情形.如果我假定,通過實施盡可能好的政策,通過開懇更多的土地,
    通過大規模鼓勵農業,這個島國的產量可以在第一個25年里增加一倍,那么
    我想,這便是所能作的最樂觀的假設了.在第二個25年,決不能假設產量會
    增加到原來的四倍,我們對土地性質的全部了解,不允許我們作這樣的假設.
    我們所能想象的最大增加幅度,是第二個25年的增加額或許會與原產量相
    等.這無疑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但我們且把這看作是一條規則,也就是假
    定,通過作出巨大努力,本島國每25年可以按最初的產量增加其總產量.即
    使是最富于激情的思辨家,也不能想象有比這更大的增加額了.以這樣的幅
    度增長,要不了幾百年,就會把這島國的每一畝土地耕種得象菜園那樣."
    馬爾薩斯講到食物生產時也離不開上帝對人類的賜予這一基本思想.同
    時,如馬克思所指出,他還從前人的著作中竊取了土地肥力遞減規律為自己
    的人口論安裝了一個經濟學和自然史的基礎.馬爾薩斯關于土地肥力遞減規
    律的論述散見干《人口原理》第二版以后各版以及經濟學著作中.這里僅就
    第一版中馬爾薩斯的論述加以分析.
    馬爾薩斯在第一版談到食物生產時僅提"自然法則"的支配.他沒有對
    這個法則給予詳細的解釋,也沒有提出"土地肥力遞減規律"這一范疇.他
    只是說食物生產的增加與人口的增加相比是緩慢的,并以英國農業為例來指
    明,在最好的情況下,每25年也只能生產出與原生產額相等的生活資料,這
    就是說,土地生產力是有限的.但他沒有從理論上加以論證,也沒有用統計
    資料來證明.他的整個說明都是用"假設","假定","假想"的字眼.
    這表明,他雖然提出農業生產受"自然法則"支配,但還不了解這個"自然
    法則"是什么,土地生產力有限度在他的頭腦中還只是一種臆想.所以,連
    后來信奉馬爾薩斯主義的西方經濟學家也認為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太簡單
    化","太粗糙".馬爾薩斯本人在《人口原理》第二版的著 者序中也承
    認,第一版"是由于偶然的沖動并根據我當時在鄉村的環境中所能得到的少
    數材料而寫成的".馬爾薩斯在寫作第二版時,讀到安特森在1777年至1796
    年出版的《農業與農村論》,在1799至1802年發表的《關于農業,自然史,
    藝術及各種問題的文錄》,才歪曲地利用安特森的觀點,較為明確地描述了
    土地肥力遞減規律.在馬爾薩斯寫作第一版時,英國正處于農業變革時代,
    他看不到生產方式和科學技術的歷史作用;后來他不能不承認農業科學技術
    的進步,但還是加以曲解.
    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第二版著者序中承認,他在第一版中提出的觀
    點,前人如孟德斯鳩,富蘭克林等都精心研究過,但他認為,人口增長與食
    物增長之間的對比還沒有以足夠的力量和準確性表述出來,特別是人口抑制
    還沒有得到深入的探討.在第一版中,馬爾薩斯從兩條"公理"出發對人口
    增長和食物增長之間的對比作出了如下論斷:"設世界人口為任一數目,比
    如說十億,則人口將按1,2,4,8,16,32,64,128,256,512這樣的比
    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將按1,2,3,4,5,6,7,8,9,10這樣的比率增加.
    225年后,人口與生活資料之比將為512比10,300年后,人口與生活資料
    之比將為4096比13.前已提及,馬爾薩斯以美國為例來說明人口按幾何級
    數增加,卻避開當時歐洲大量移民到美國這一事實,而在談到食物按算術級
    數增加時,則以英國為例,說這是根據有關土地性質的一切知識作出的判斷.
    連許多西方學者都不得不承認這是站不住腳的.他強調人口的增加必然大大
    超過生活資料的增加,當時這一論斷主要是針對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
    但歷史發展中出現的事實,證明了它是不正確的.如薩繆爾森在《經濟學》
    中所指出:"1870年以后,在大多數西方國家,以子女數目來衡量的家庭生
    育力開始下降,使其數值遠在物的自然繁殖以下."至于食物生產,美國在
    1860年,南北戰爭前夕,全國谷物產量為600億斤,當時人口有3144萬,
    平均每人占有谷物1600斤;到1920年,谷物生產達到2400多億斤,人口超
    過1億人,平均每人占有谷物在2000斤以上.我說這些并不是認為世界各國,
    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發展不存在問題.實際上許多國家在這方面都程度
    不同地存在著問題,但各國發生這些問題各有其社會和歷史原因,決不是馬
    爾薩斯的兩條"公理"發生作用的結果.

    馬爾薩斯從兩條"公理"出發,引申出兩個假設,接著他說:"人口沒
    有生活資料便無法增加這一命題是極其明了的,無需再加以任何說明.只要
    有生活資料,人口便會增加,所有民族的歷史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占優勢
    的人口增殖力若不產生貧困與罪惡便不會受到抑制,人們在人生經驗中已飽
    嘗了貧困與罪惡這兩顆苦果,而且產生這兩顆苦果的物質原因似乎仍在起作
    用,這些都為上述命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馬爾薩斯認為他提出的三
    個命題是"無可辯駁的真理".他在第一版第二章中論述了這三個命題之后,
    在第一版第三章至第七章中又企圖從歷史和當時英國的實際情況來證明這三
    個命題的"妥當性".他把不同社會形態下發生的貧窮和罪惡統統歸因于人
    口增加力超過生活資料增加力,并認為,由于自然通過貧窮和罪惡對人口增
    長加以抑制,使現實人口得與生活資料相平衡.

    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用很大的篇幅論述了英國實行的濟貧法.在
    第一版出版時,英國仍然根據1601年伊麗莎白女王頒布的濟貧法,規定貧民
    應該在他出生的教區領取救濟金.濟貧法作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使當時被剝
    奪了土地的生產者不到處流浪,把他們束縛在一定的地區,供資本家雇用.
    18世紀下半期,在失業人數激增和面包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舊濟貧法已經不
    符合資產階級利益.于是1795年開始在英國廣泛實行斯干漢姆制度,規定根
    據面包價格上漲的比例,"每一個貧窮而勤勉的"人可以從濟貧稅中取得救
    濟金.這一規定使資本家能夠把一部分工資負擔轉嫁給納稅人,因此它實際
    上起了鼓勵資本家降低工資的作用,結果使貧民數量更為增加.18世紀末產
    業后備軍已經形成,資本家可以利用勞動市場.馬爾薩斯在第一版第五章中
    認為,英國的濟貧法往往使人口趨于增長,而養活人口的食物卻不增加.窮
    人明知無力養家糊口,也要結婚.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濟貧法是供養
    窮人以創造窮人.他又認為,濟貧院收容的人一般不能說是最有價值的社會
    成員,但他們消費的食物卻會減少更為勤勉,更有價值的社會成員本應享有
    的食物,因而同樣也會迫使更多的人依賴救濟為生.他還認為,下層階級的
    貧乏是根深蒂固的弊害,非人類智力所能療治.他所提出的緩和辦法,一是
    廢除教區法,給予英國農民行動自由,使他們可以擇居工作機會較多,勞動
    價格較高的地方,勞動市場自由,就可以使勞動價格降低;二是開發新地,
    增加農業,降低工資;三是設立濟貧院,收容貧民.濟貧院提供的飲食應該
    粗劣,其所收容的窮人凡能工作者都強迫工作.1834年英國實行的新的濟貧
    法,實際上采納了馬爾薩斯的主張.當時設立的習藝所,如恩格斯所指出:
    "甚至監獄里一般的伙食也比這里好,因此,住習藝所的人為了能夠進監獄,
    就常常故意犯一點罪."一句活,馬爾薩斯的主張和濟貧法立足于這樣的思
    想,即:窮人沒有被救濟的權利.
    第一版第八章至第十五章的內容,主要是批評孔多塞和葛德文的改革思
    想.孔多塞力圖證明,人口增長超過生活資料增加所造成的貧困,在極遙遠
    的將來才會發生.他又從理性和生理上說明人類可以不斷改善和進步,人類
    生活會不斷完善.馬爾薩斯則極力論證他所提出的包括上述三個命題的自然
    法則是永恒不變的;即使在短期內會發生某些變化,但是自然法則的作用是
    永遠不會消除的.

    馬爾薩斯說:"葛德文先生在全書中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是將文明社
    會中幾乎所有的罪惡和貧困都歸咎于人類制度.在他看來,政治制度和現存
    財產制度是一切罪惡的重大根源,是使人類墮落的所有罪行的溫床."對此,
    馬爾薩斯認為,使源泉污濁,使全部人類生活的水流渾濁的原因是根基深固
    的;人類制度不過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羽毛.(參見本書第69頁)
    馬爾薩斯認為,葛德文所描繪的平等制度的社會"這個時刻決不會到來.
    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夢,一個美好的想象的幻影.這種幸福和永生的‘華麗的
    宮殿‘,這種真理和美德的‘莊嚴的神殿‘,如果我們了解實際生活,并細
    心觀察人類在地球上的真正處境,它們就會象‘空中樓閣‘一樣消失."(見
    本書第69頁)在他看來,廢除財產,實行婚姻自由,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
    勢必激勵人口增加;而在這一社會制度下,妨礙人口增長的貧窮與罪惡又假
    設已經消除,因此人口必然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起來,可是生活資料的
    生產總是有限的,所以即使建立起理想的平等社會制度,它也必然會很快趨
    于瓦解."在短短50年中,使現在的社會狀態墮落和陰暗的暴行,壓迫,虛
    偽,苦難,各種可憎的罪惡以及各種形式的貧困,就會由各種最緊迫的事情,
    由人類的本性所固有而與一切人類制度毫無關系的法則再生出來."(見本
    書第74頁)
    其實,在馬爾薩斯之前,華萊士就說過,實行財產公有制,建立平等社
    會,暫時會消除貧困和罪惡,但最終會導致人口大量增加,使社會由于人口
    過剩而瓦解.唐森也曾認為財產公有制不可能消除因人口過剩而產生的貧困
    和罪惡.
    馬爾薩斯還根據其所制造的人口法則,斷言工人的工資水平取決于人口
    數量.在本書第二章中,他認為一國的生活資料,恰好足夠該國居民過安樂
    的生活.如果人口的增長超過生活資料的增加,勞動者的人數超過勞動市場
    所需求的比例,就必然會引起勞動價格下降和工人生活惡化,從而使工人生
    殖減少,人口增加停止.這時,工資低廉,工人人數眾多,工人為了維持自
    己的收入必須比過去加倍地努力工作,"直到生活資料和人口恢復最初的比
    例.此時勞動者的境況會有所好轉,人口所受到的抑制會有所放松.勞動者
    生活境況的惡化與好轉,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重演的."(見本書第14頁)
    后來這一理論又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沿襲并發展成為工資基金學說.
    馬爾薩斯《人口原理》初版的內容大體上就是這些.這本書是完全適應
    當時反對法國革命和社會改革思潮的需要而產生的,所以具有辯護性.就人
    口科學而言,我仍然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批判和有
    關如何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論述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是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造成的勞動群眾的貧困和
    失業,說成是適用于人類社會各個歷史時期的基于人性的普遍的人口規律發
    生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又用這個"人口規律"來證明資本主義私有制是永恒
    的人口規律發生作用而形成的最好制度,認為只有這種制度才能使人口增加
    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改善人類的德性,使人類得到最適當的發展.這完全
    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口是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存在的前提,是社會生活
    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人口的數量和質量對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但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馬克思在談到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時曾明
    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研究不能從作為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的人口
    開始,"如果我拋開構成人口的階級,人口就是一個抽象.如果我不知道這
    些階級所依據的因素,如雇傭勞動,資本等等,階級又是一句空話.而這些
    因素是以交換,分工,價格等等為前提的.""因此,如果我從人口著手,
    那末這是整體的一個渾沌的表象,經過更切近的規定之后,我就會在分析中
    達到越來越簡單的概念;從表象中的具體達到越來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達
    到一些最簡單的規定.于是行程又得從那里回過頭來,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
    口,但是這回人口已不是一個整體的混沌表象,而是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
    系的豐富的總體了".馬克思在這里確切他說明,只有通過對特定的生產方
    式的分析,才能夠最終解釋人口問題.
    馬克思在手稿中寫道:"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
    和過剩人口增長規律;過剩人口同赤貧是一回事.這些不同的規律可以簡單
    地歸結為同生產條件發生關系的種種不同方式."這就是說,人口增長規律
    和過剩人口增長規律就是人口與生產條件相結合的方式.馬克思這里所說的
    生產條件實際上是指生產方式中的兩方面關系.所謂人口過剩,用馬克思的
    話來說,就是赤貧.赤貧也就是人們失去了生產資料,只剩下活的勞動能力.
    根據馬克思對人口增長規律和過剩人口增長規律的解釋,在前資本主義
    社會中,產生過剩人口并不是由于生產力方面的原因,而是由于"對生產條
    件的一定關系(所有制的形式)表現為生產力的預先存在的限制".換句話
    說,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
    了過剩人口的增長.相反,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占有的基礎,
    過剩人口的增長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馬克思認為,無論人口增加和人口過
    剩都是由歷史的生產方式決定的.

    馬爾薩斯把極其復雜和變化多端的人口問題,歸結為簡單的二個等式,
    一方面是人口的自然繁殖,一方面是植物(或生活資料)的自然繁殖,即把
    歷史上不同的關系變成一種抽象的數學關系.對此,馬克思給予了尖銳的批
    判.他指出,馬爾薩斯的論調"純粹是憑空捏造,既沒有自然規律作根據,
    也沒歷史規律作根據.似乎在人的繁殖和例如谷物的繁殖之間應當存在著天
    然的差別.這個盲目模仿者同時還認為:人數的增長是純自然過程,它需要
    外部的限制,障礙,才不致按幾何級數發展下去."馬克思強調,在人類歷
    史上,人口是按照極不同的比例增加的,過剩人口同樣是一種由歷史決定的
    關系,"它并不是由數字或由生活資料的生產性的絕對界限決定的,而是由
    一定生產條件規定的界限決定的."馬克思在這里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必
    須從一定生產條伴規定的界限,而不是按照自然繁殖的抽象數字去探討人口
    增長和人口過剩問題.他還指出,"馬爾薩斯愚蠢地把一定數量的人同一定
    數量的生活資料硬聯系在一起.李嘉圖當即正確地反駁他說,假如一個工人
    沒有工作,現有的谷物數量就同他毫不相干,因而,決定是否把工人列入過
    剩人口范疇的,是雇傭資料,而不是生存資料."有的同志認為,在任何社
    會中,人口與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總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馬爾薩斯的《人
    口原理》講到這一比例關系,不無積極因素.實際上,為馬克思所指出,把
    極其復雜和變化多端的人口問題,歸結為簡單的二個等式是極端錯誤的.因
    為在原始社會以后,任何社會從來沒有直接按人口分配生活資料或物質生產
    資料.人口只是作為勞動力以不同方式從社會取得生活資料,來維持自己和
    家庭人口的生活.其所取得的生活資料的數量也不決定于其家庭人口的多
    少,而決定于其所處的生產方式的性質以及勞動者在該生產方式中所處的地
    位.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作為雇傭勞動者,只能以工資形式取得
    生活資料;工資的水平并不決定于工人家庭人口的多少,而決定于許多復雜
    因素.人們利用自然界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必須經過生產關系總體中的各
    個環節,才能最終作為人們的消費資料.抽象這些經濟環節和過程,離開社
    會生產方式,簡單地談論人口同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比例,在理論和實踐
    上都是錯誤和有害的.
    從另一方面說,人口的生產和再生產并不是決定于一年中工農業生產出
    來的生活資料或工農業生產的總產品,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尋找兩種生產
    的等式或比例關系.人口狀況完全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同它相適
    應的特定的社會生產關系.馬克思指出:"事實上,每一種特殊的,歷史的
    生產方式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規律.抽象的人口規律只存在
    于歷史上還沒有受過人干涉的動植物界."人是生活在各種不同的,歷史上
    更替著的社會生產方式中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和分配,兩性的結合,人口的
    出生和死亡的狀況,都受社會生產方式的制約和影響,因此在不同生產方式
    中存在著不同的人口規律.馬爾薩斯把人類社會和動物界等同起來,抽象地
    從人的情欲中引申出所謂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規律,顯然是錯誤的.
    事實上,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所描繪的貧困,失業和罪惡,不過
    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存在的特殊現象.當馬爾薩斯大肆宣揚貧困和罪惡
    是人口增長超過生活資料增長所引起的時候,英國正處于社會生產力空前發
    展,社會財富增長大大超過人口增長的歷史時期.馬克思舉出了1856年到
    1865年英國財富增長的實例,并指出當時英國國民中央注冊局局長發出了這
    樣一種勝利的歡呼:"人口的增加固然迅速,但它趕不上工業和財富的增長."
    當時托利黨人,英國國家活動家格萊斯頓也說:"我國社會狀況最令人感到
    憂慮的特點之一就是,國民的消費力在下降,工人階級的困苦和貧窮在加劇,
    而與此同時,上層階級的財富不斷積累,資本不斷增長."由此可以看出,
    被馬爾薩斯當做抑制人口增長的因素的貧困和罪惡完全不是根源于人類本性
    的無法避免的現象,而純粹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正如馬克思所指出,資
    本適合它的剝削需要而調節著勞動力本身的生產,調節著它所需要剝削的人
    群的生產.馬克思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怎樣調節著人口的增殖和
    利用,指出了"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
    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
    特有的人口規律",從而揭穿了馬爾薩斯的"人口過剩"的神話.
    馬爾薩斯關于工資水平決定于工人人口數量的觀點同樣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馬爾薩斯所說的勞動基金即社會生活資料并不是一個不變的數量,社
    會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必然會使生活資料不斷地增長.其次,
    工資數量不是直接取決于社會生產出來的生活資料的數量,而是取決于國民
    收入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分配.第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資水平是受
    相對過剩人口數量調節的.決定工資的一般變動,不是工人人口數量的變動,
    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后備軍的比例的變動,是過剩人口相對量的增
    減,是過剩人口時而被吸收,時而又被游離的程度.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就其基本觀點來說是錯誤的,但在他的
    《人口原理》出版之后,人口問題廣泛地引起了人們的注
    意,人口學說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科學(有的學者把它看作人口學的奠基
    作),因此這部著作在人口學說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深入研
    究.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節
    出版說明
    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
    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占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
    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我們確信只
    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
    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
    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
    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至1992
    年先后分六輯印行了名著二百六十種.現繼續編印第七輯,到1997年出版至
    30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
    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
    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
    度去研讀這些著作,汲取其對我有用的精華,剔除其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一
    點也無需我們多說.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洋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
    們把這套叢書出好.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1994年3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电影福利免费| 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看|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综合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AA片在线观看|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亚洲乱码一卡二卡卡3卡4卡|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国产稚嫩高中生呻吟激情在线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夜夜爱夜鲁夜鲁很鲁|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观看的AV在线播放| 欧美人妻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又粗又大XXXXBBBB疯狂|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图片自拍偷图区|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