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web2.0,抓住web3.0作者: , 出處:中國服裝時尚網, 責任編輯: 王爾玉,
2007-10-08 09:19
雖然2.0使得互聯網具有更多豐富的內容,比如搜索、照片、音樂、視頻、混搭式應用(Mash-Ups)、維基(Wiki)、網絡日志(Blog)、社區等等,但是Web2.0本質上并沒有創造出更新的盈利模式,仍是靠點擊和流量換取廣告。Web2.0在不到3年的時間迅速掀起了互聯網新的狂潮,雖然2.0使得互聯網具有更多豐富的內容,比如搜索、照片、音樂、視頻、混搭式應用(Mash-Ups)、維基(Wiki)、網絡日志(Blog)、社區等等,但是Web2.0本質上并沒有創造出更新的盈利模式,仍是靠點擊和流量換取廣告。甚至,由于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者對于Web2.0的大力吹捧,導致越來越多的雷同的互聯網公司前呼后擁的出現了,而這些Web2.0企業既缺乏盈利模式,又缺乏穩定真實的服務,在一陣“追星”的熱浪之后,消費者開始視覺疲勞,投資者開始失望,互聯網再次陷入對于泡沫的探討與爭論之中。 與此同時,各個主流的互聯網公司正在開始構建新的滿足新的互聯網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模式。例如,2006年7月,新浪博客推出了多方位提升的新浪博客3.0,不僅在博客搜索、查詢、排行、自建圈子以及手機WAP博客等功能更加方便,同時還推出了新的音樂主題博客模板,增加了草根博客推薦、名博專欄板塊、深度閱讀等欄目;而作為搜狐重要戰略產品的搜狗搜索,也于2007年宣布推出搜狗網頁搜索3.0和相關衍生產品,據稱其已經達到了100億中文網頁的搜索能力;微軟則將過去的MSN Space進行了整合,創建了新的Windows Live平臺,集成了搜索、Blog、RSS、IM、hotmail、SNS以及各類信息服務甚至電子商務。 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動作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順應了互聯網發展的一種趨勢,那就是2.0時代的互聯網用戶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首先,他們希望獲得的信息更加精準;其次,他們希望提高使用互聯網的效率;再次,他們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方式來使用互聯網業務。因此,2.0天女散花式的互聯網服務已經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互聯網必須著手解決精準、效率與信息聚合的問題,按照更加吻合每個用戶的個性行為和需求來提供服務。應對用戶新需求的互聯網3.0時代已經到來。 3.0聚合大未來 當人們缺乏信息的時候,發布信息的互聯網門戶就是最有價值的,這是Web1.0時代,各種互聯網門戶以信息的獲取、發布、整理為核心,想盡辦法把各種新聞匯集起來,讓用戶去瀏覽,信息傳遞模式是互聯網——用戶;而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互聯網大潮,信息散布于各個角落的時候,搜索引擎與門戶就產生了魅力,Web2.0的狂潮就應運而生,2.0時代的互聯網把每個網民都當成了信息節點,每個節點充當一個信息源,甚至各類互聯網門戶還對每個節點上傳來的信息進行匯總、梳理、篩選和再發布,于是搜索引擎、博客、視頻、P2P、聊天工具等就擔當了主要角色,信息傳遞模式變成了互聯網—用戶—互聯網、用戶-用戶、用戶——互聯網的多邊互動形式,人們在不同節點上去尋找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東西;但是當信息越來越泛濫并以幾何級增長的時候,信息的篩選與聚合才最具有生命力,因為人們開始面對互聯網的海量資訊感到無助,同時開始計較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于是,Web3.0應運而生。 Web3.0將在2.0的基礎上,讓互聯網更加個性化、精準化和智能化。互聯網3.0時代的特征就是把這些散布在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點以及用戶的需求點聚合和對接起來,提供能夠滿足每一個互聯網用戶的個性化的、聚合化的高效率的互聯網服務。例如,當用戶通過搜索引擎查詢某一條信息的時候,出現的不再是各種模糊的、相近的、類似的搜索結果,而是最準確的結果,所有和這個搜索信息無關的結果都將會被過濾;再比如,互聯網公司是按照一個用戶的習慣和行為偏好來聚合新聞、郵箱、聊天工具、搜索、社交圈、主題社區、博客的全面服務,而不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試圖通過一個共同的平臺面對所有的用戶。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服務完全是按照每個人關注的資訊類型、個人的需求和偏好設置的集合體,并且用戶獲得的信息一定是精準的,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辨別,每個用戶可以打造自己的互聯網門戶,或者創造屬于個人的互聯網應用平臺,通過屬于自己的一個平臺就可以進行資訊閱覽、精神交流、商務活動等。而作為企業,通過這樣的平臺去進行的營銷From EMKT.com.cn也一定是非常精準的就能到達目標消費群體。 如果說互聯網1.0是機械化的,那么互聯網2.0則是半智能化的,而互聯網3.0時代將是完全智能化的,互聯網1.0的模型是門戶,互聯網2.0的模型是搜索+個人空間+門戶,互聯網3.0的模型則應該是基于搜索+個人關鍵詞標簽+個人化空間+智能匹配的新門戶,3.0時代的最大價值在于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智能過濾器和綜合需求滿足的平臺,而每一種過濾器都是基于一個用戶需求,綜合的平臺則都是基于用戶的綜合需要。而這將帶來互聯網營銷的新機會和新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