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黃種人
黃種人在身體靈活性方面比白種人、黑種人毫不遜色,甚至還要強一些,但在絕對速度、絕對力量上與白種人、黑種人以及南美洲的混血種人有差距,在田徑、游泳等主要考驗運動員體力的項目上處于劣勢。
世界的確不一樣了
“我最想說的是,網球本就應該有更多的顏色……”在1968年成為首個黑人大滿貫冠軍后,阿瑟·阿什這樣告訴全世界。
阿瑟·阿什的名字并不僅意味著網球,但這名黑人球手給當時的世界帶來了很多不同的、更積極的東西——他干過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向那些充滿膚色偏見的家伙(他們認為只有白人能打好網球),抽出一記響亮的耳光。
除了這位網球名宿,我們還可以用其他一些名字來開始這期對體育“色·戒”的敘述。比如姚明,他成功突破了NBA對黃皮膚的戒備;比如劉翔,他撕裂了短距離徑賽對黃種人的封鎖;比如伍茲,他完全改變了高爾夫球的面孔;還有新鮮出爐的漢密爾頓,他掀起了F1前所未有的黑色旋風。
體育界關于膚色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淡,沒人總在巔峰之上,新勢力取代舊勢力是必然。項目競技水平差距越來越小,參與的國家和種族越來越多,體育才得以無限逼近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和“全民化”。
這是發展的趨勢,關于膚色的傲慢與偏見,注定將不復存在。“膚色決定世界體育格局”的論調一度很“囂張”——他們說,短跑是黑人的專項;高爾夫和網球是白人的運動;足球籃球是歐美人的玩具;黃種人只適合玩點小球……但現在呢?隨著一個又一個“特例”的出現,這種狹隘的“人種論”已呈潰敗之勢。
西方有句流行的玩笑,“最好的RAP歌手是個白人(痞子阿姆),最好的高爾夫選手是個黑人(老虎伍茲)。天哪,世界的確不一樣了。”的確,世界不一樣了。(朱健)
獨一無二的劉翔
希臘雅典、瑞士洛桑、日本大阪;奧運冠軍、世界紀錄、世錦賽冠軍。
這不是在玩文字游戲,而是回顧三次偉大的勝利。劉翔,一名110米欄的戰士——在傲慢與偏見的重重包圍中,沖破封鎖的那個人。2007年8月31日,日本大阪,田徑世錦賽。“我就是告訴他們,什么叫速度,什么叫中國速度……”這是劉翔的標志性語言,自信而霸氣。
在大阪,他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再度加冕,站在跑道的側翼,斜刺而出,最終,讓對手以及殘存于對手心中的幻覺,一同癱倒在12秒95的計時器前。
劉翔就像一個遙遠的信使,從白銀時代突然出現在21世紀。他就是我們的兄弟。我們有著一樣的膚色,成長在同一片藍天下,沐浴著相同的陽光———我的意思是,他的成功代表自己,也代表著他所歸屬的群體。
英國媒體說,“劉翔在中國,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偉人。他不再只是一個運動員,而是一個偶像。他是中國在21世紀初在世界舞臺開始綻放的一個標志。”
劉翔正式躋身巨星行列,是從雅典奧運會開始的。當時,他以12秒91的成績奪得奧運金牌,平了科林·杰克遜的世界紀錄——世界紀錄在兩年后的瑞士洛桑得以改寫,劉翔打碎了保持13年之久的堅冰,成績是12秒88。
從杰西·歐文斯到阿蘭·約翰遜,跨欄項目歷來是歐美人的舞臺。短距離的田徑項目,似乎與黃種人無緣?在最合適的時候,劉翔站了出來,讓所有懷疑者閉嘴。
現在,關于“膚色決定田徑格局”的論調已然過時。阿蘭·約翰遜就說,“我們總是比較哪個人種在哪個項目上有優勢,包括劉翔,他年輕的時候也被告知不要參加短距離跨欄項目。但現在怎樣?他是一個領先者。”晶報記者朱健
姚、易:在肌肉的叢林里奮戰
籃球運動講究技巧,更講究身體對抗,特別是NBA,達到了肘子橫飛、身體對抗慘烈的程度,NBA現在成為世界上競技水平最高的籃球職業聯賽。在這個聯盟,體格強壯、爆發力強的黑人從一開始就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
直到R20;大鳥”拉里·伯德等白人巨星的出現,才打破了黑人一統NBA天下的局面。但NBA創建60年來,從沒有一位黃種人在這個聯盟揚威,直到姚明的出現。今年,易建聯加盟雄鹿,并迅速適應NBA,成為人氣最旺的一名新秀。姚明不會再孤單了。
姚、易的突圍方式
人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黃種人崇尚智慧和技巧,在力量上天生比黑人和白人差。對于自己這種天生的差距,姚明曾有過形象的比喻,“我的黑人隊友都是飛行類的,而我屬于地面型。”姚易非常清楚,人種上的差異,導致他們在NBA每前進一步,必將付出比黑人和白人更多的努力。
姚明主要從三個方面尋求突破。
1、為強身健體多流汗
除生病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外,其他時間,姚明幾乎每天都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每場比賽結束后,不管自己發揮好還是差,球隊贏了還是輸了,他都要到力量房進行半個小時的器械訓練。他甚至花重金聘請原火箭隊體能訓練師法爾松為私人訓練師,讓他常年幫助自己鍛煉力量。此外,他還在休斯敦的家里專設了健身房,隨時進行力量練習。
2、定位技巧型中鋒
姚明不屬于奧尼爾那樣的強力中鋒,但他的聰明之處在于,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在跳投和勾手上尋求突破,讓自己向技巧型中鋒方向發展。
3、飲食保障
美國專家曾對NBA的比賽強度進行過測試,一位球員打滿48分鐘比賽,其強度和田徑運動員跑一場馬拉松差不多。
天生力量不如黑人的姚明,對于飲食的要求比黑人高得多。這方面,他的爸爸媽媽為他提供了可靠保障。他們帶來了冬蟲夏草、龜背膠、阿膠等11種營養品。由于長期服用這些補品,姚明的體格比以前強壯多了。
與姚明不同,阿聯身體素質極佳,他的脂肪含量甚至比喬丹還要少(當然從身體素質上說,阿聯遠不如喬丹)。但阿聯明白,自己初來乍到,體能、力量均不如對手,他采用的突破“圍城”方式與姚明不同——充分發揮自己靈活、中遠投準的優勢,在罰球線以外的區域打擊對手。
這樣,他和白人中鋒博古特一外一內,形成呼應之勢。雄鹿本賽季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阿聯的加盟是重要原因。
贏得美國人的尊重
姚明進入NBA后,雖貴為狀元秀,但當時有幾個美國人看得起他?R20;大嘴”查爾斯·巴克利竟放言“如果姚明在一場比賽中得到19分,我會親驢的屁股”。當然,巴克利還算磊落,他后來果真親吻了驢屁股。
當姚明憑自己的努力打出天下后,美國人又眼紅起來,想盡各種辦法對付小巨人,包夾、繞前等防守戰術全用上了。有的對手甚至對他下黑手。這些招數有時會讓姚明非常難受,但大多數情況下,小巨人都是笑著走出球館的。
小巨人奠定在NBA的江湖地位,阿聯迅速在NBA站穩腳跟,這些事件的價值遠遠超越了體育競賽本身,讓在美的華人、華僑頗為自豪。他們也已經成為中美兩國籃球、甚至商業交往的橋梁,NBA與CBA從沒像今天這樣親密,NBA與中國商家也互相滲透進了對方市場,形成了良性互動的雙贏局面。(雪塵)
中國“跳”
憑借著先天的協調性、靈活性以及良好的爆發力和彈跳力,黑人在田徑中的跳躍項目上優勢明顯,長久以來占據著統治地位:比蒙、索托馬約爾、班克斯、佩德羅索……世界紀錄、連續若干場不敗,類似的數據總是附著在他們名字的背后。
但在這片似乎并不屬于我們的領地中,有四個中國人的名字曾經熠熠生輝。
朱建華,這是一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世界田壇相當閃耀的名字。1983年6月和9月,他在全運會男子跳高預賽和決賽上分別以2.37米和2.38米創造世界紀錄。次年6月10日,他在前西德舉行的比賽中又以2.39米的成績第三度改寫世界紀錄。盡管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朱建華發揮失常,僅獲銅牌,但毫無疑問,他是那個時代的跳高王者。
在朱建華之前,中國跳高界已經擁有過兩個世界紀錄創造者。1970年11月8日,名將倪志欽在北京舉行的田徑比賽中以2.29米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他成為了我國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男運動員。巧的是,我國第一個田徑世界紀錄也出自跳高項目。1957年11月17日,我國女子田徑運動員鄭鳳榮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績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
不光是跳高,在“金色方舟”———跳遠比賽中,也曾有過黃皮膚的驕傲。鄒振先,中國三級跳遠項目中一個難以忘懷的名字。1981年9月5日,他在羅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賽中創造了17米34的全國紀錄和當時的亞洲紀錄,當時這個成績僅排在1980年奧運會冠軍、巴西人奧利維拉之后獲得亞軍。而17米34的全國紀錄(哈薩克斯坦選手薩凱爾金于1994年以17.35米的成績改寫了亞洲紀錄)在26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沉睡不醒,成了中國田徑“最老”的全國紀錄。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躊躇滿志的鄒振先希望沖擊三級跳遠的金牌,但傷病卻讓他僅以16.85米的成績獲得第4名。雖然這是中國三級跳遠在奧運會中的最好成績,但也成了鄒振先心中永遠的痛。晶報記者陳建國東亞近鄰
日韓泳壇奇跡雙子
游泳,特別是男子游泳項目,歷來是歐美白人的壟斷項目。不過在目前的世界泳壇,日本的北島康介和韓國的樸泰桓已經打破了歐美選手對泳池的壟斷,成了亞洲泳壇的驕傲和世界泳壇的現象。
“蛙王”北島康介
1988年漢城奧運會,日本人鈴木大地獲得了仰泳金牌,但他僅僅是曇花一現。日本男子游泳真正令世界側目是在2002年。悉尼奧運會男子100米蛙泳第4名得主北島康介在釜山亞運會200米蛙泳比賽中不光摘金,還打破了美國選手巴羅曼保持了10年之久的世界紀錄。一年之后,北島在巴塞羅那世錦賽上又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的世界紀錄,并奪得冠軍。世錦賽前,俄羅斯選手科莫尼科夫打破了北島保持的200米蛙泳世界紀錄,但北島在隨后的世錦賽中又將世界紀錄奪了回來。
雅典奧運會是北島康介職業生涯的頂峰。面對美國名將漢森,北島康介先是在200米蛙泳的項目中輕松奪冠,隨后在漢森的強項100米蛙泳的比賽中,北島康介再次讓漢森飲恨。“我踢了他(漢森)的屁股,”賽后,北島康介的這句話成了亞洲泳壇的經典名言。他成了亞洲惟一一個可以在一屆奧運會上獨得兩枚游泳金牌的人。
在獲得空前成功之后,每個人都為認為北島康介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蛙泳奇才,但北島康介卻認為,艱苦的訓練才是成功的關鍵,“我的金牌并非來自天賦,而是來自苦練。亞洲人的體格讓我們必須比歐美選手付出更多。”
樸泰桓前途無量
對于鈴木大地和北島康介在泳壇的成功,不少歐美媒體認為,他們選擇了技巧性更強的仰泳和蛙泳,但在更強調速度的自由泳比賽中,亞洲選手依然差距很大。然而話音未落,韓國17歲的天才少年樸泰桓的橫空出世給了這些信口雌黃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去年的多哈亞運會上,樸泰桓有著驚天霹靂般的表演。他在男子200米、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三個項目中都獲得金牌,并創造了兩項亞洲紀錄。在多哈,樸泰桓擊敗了劉翔、北島康介、楊威等著名運動員,當選亞運會的MVP。
在今年的墨爾本游泳世錦賽中,樸泰桓再度讓世界震驚。他在男子400米游泳預賽中以第二名身份晉級決賽,此時仍沒人看好他,而是把更多關注的目光聚集到了澳大利亞老將哈克特身上。誰料樸泰桓的后程沖刺異常強勁,在最后50米超越所有對手,以3分44秒30的成績第一個到達終點,這是亞洲男子在世錦賽上的第一項自由泳冠軍。洪義勇編譯
寶島珍藏
亞洲鐵人&東方羚羊
中國臺灣優秀田徑運動員楊傳廣和紀政,曾在世界田徑史上留下卓越戰績。
“亞洲鐵人”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中奪下田徑男子十項全能銀牌,成為中國首枚奧運獎牌獲得者。1963年,楊傳廣刷新了該項目的世界紀錄。今年1月27日,由于罹患肝癌且中風,楊傳廣在美國病逝,享年74歲。
“東方羚羊”紀政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獲得了女子80米欄銅牌,成為奧運史上首個獲得獎牌的中國女子。此外,她還獲得了當屆奧運會女子100米第7名。1969-1970年,紀政共平、破世界紀錄8次,其中100米四次,200米3次,100米欄1次。法國運動雜志評選她為“世界最佳運動員”。國際體育新聞界則把1970年稱為“紀政年”。除了“東方羚羊”,她還擁有“短跑女王”和“世界女飛人”等綽號。(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