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業建設公司三個老板原身價超過三十億元,但五年內,公司分別倒閉,一夕之間一無所有。三個“失敗老板”2002年決心重起爐灶,花五年時間,再度闖出資產超過六億元的公司。成立五年,去年的總推案量已達二十七億元。
十億元股票成壁紙 三位主角,一是新業建設的榮譽董事長穆椿松、二是董事長卓勝隆、三是總經理鐘尹堂。原先,三人各擁有一家15年的建設公司,卻在2001年前后,紛紛發生危機,不但公司經營權轉手,甚至倒閉。 中國臺灣1999年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九二一地震,使得當時臺灣建設公司一片愁云慘霧,美村更是當中之最。這場地震,造成美村建設位于臺中豐原的“豐原尊龍”建案,被判定為全倒建筑。“豐原尊龍”雖然未造成住戶傷亡,然而,因不堪地震而導致建筑結構體毀損,致使整棟建筑物已形同廢墟。
銷售鐵則反成致命毒藥 穆椿松,原是中臺灣排名前三大建商──全友建設的董事長,全友,也是中臺灣第一家掛牌的營建公司。然而, 2000年全友掛牌后,竟是穆椿松一連串惡夢的開始。 達成三分之一的預售屋銷售比例即施工,能加速建案的施工進度,而三分之一用成屋銷售,售價多半能高出預售屋兩至三成。對于建商而言,“三三三”模式能夠享有較好的利潤,但“三三三”的特性,財務杠桿操作大,若一不小心景氣反轉,相對風險也大。 與穆椿松熟識的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指出,“三三三”前提是得打景氣順風牌,若房市景氣未如預期,景氣直轉急下,等于有三分之二的風險都背在建商自己身上。 穆椿松,果真栽了跟頭。原先,他認為手上資金尚能應付房市景氣反轉,但不到一年,全友轉投資的貫竑營造跳票,各家銀行也開始“雨天收傘”,如推骨牌般,一起接一起的跳票,讓穆椿松完全傻眼。 接二連三跳票,迫使穆椿松只好不斷減資,甚至被迫讓出股權,全友上市的第三年,穆椿松因股權遭稀釋,讓出全友董事長職位,白手起家十五年的公司,拱手讓人。 不知停損反加碼 在穆椿松失去江山時,另一起備受矚目的建案“大塊文章”,正在臺中七期重劃區萌芽。當時“大塊文章“堪稱臺中頂級豪宅的代表作,第一筆預售屋即以新臺幣三千萬元售出,刷新了中臺灣豪宅市場紀錄。 卓勝隆,正是這個紀錄的締造者,當時的他,還是同隆實業的董事長。和穆椿松最大的不同點是,卓勝隆推案從不求快。他成立同隆十二年,總計不過推出六起個案,建筑師性格的卓勝隆不諱言,“我講究細節,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 也因此,其它建商賣的是房子,卓勝隆追求的卻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擔任同隆董事長期間,他最常說的話是,“只要東西好,就不怕房子賣不出去,”正因為這種性格,導致卓勝隆慘遭滑鐵盧,甚至,連同隆都賠了下去。 推出“大塊文章”前,卓勝隆手上還有一個“上第三”的建案,是一棟外觀采弧形設計的頂級豪宅。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即指出:“這種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設計,只有在博物館才看得到,當時的卓勝隆,一心只想創造歷史定位。”
九二一地震后,中臺灣房市一落千丈之際,已貸款取得土地,甚至連設計圖與樣品屋都已完成的“上第三”,銷售數字竟掛了零蛋。為此,卓勝隆背了上億元的負債。但他卻仍活在自己的世界,他認為,再蓋一個更完美的建案“大塊文章”,可以彌補“上第三”的損失。 不識停損,反加碼的結果是,同隆的虧損缺口無止境擴大。“大塊文章”的預售屋雖以刷新紀錄的三千萬元售出,但預售屋的銷售率卻僅有兩成,最終,“大塊文章”將近一半的余屋只能以一千八百萬元賠本價廉售,半年后,因資金周轉不靈,同隆跳票,再半年后倒閉。
不只賠了公司,卓勝隆連自家住屋都遭銀行拍賣,沒了“頭路”的他,最慘時,得靠每個月向朋友借兩萬元維持家計。訪談至此,卓勝隆不禁摘下眼鏡,揉揉眼睛,合掌說道:“一度,我還曾想過干脆去自己蓋的房子當大廈管理員算了。”
三人重聚再出發 曾在長億集團共事的穆椿松、卓勝隆與鐘尹堂,決定共組公司重新出發,新公司取名“新業建設”,“新業,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忘記過去,重新開始,”穆椿松說道。 安全第一利潤第二 過去全友的失敗,敗在風險意識偏低。如今新業建設的銷售原則是“安全第一、利潤第二”。新業每一個建案銷售時,都要確保預售屋的銷售率達七成才肯施工,當中,銷售率最差的一筆建案竟高達91%,這個數字,遠超過業界不到50%的平均水平。 一個有趣的數字是,過去同隆十二年,開發六起建案,如今,新業不過五年,已有十二筆建案。卓勝隆不再一味追求曲高和寡的作品,而是能設計貼近市場的產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