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姬誦)
出生:不詳--去世:公元前1021年(在位21年)
公元前1042年登基,公元前1021年去位 成王姬誦,武王子,即位時12歲。由周公旦攝政。之中,平定武更(紂王子)叛亂,并大封諸侯。成王造東都洛邑。成王死時42歲。
昭王(姬瑕)
中國周朝第四代王。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出生:不詳--去世:公元前997年(在位-2年),公元前995年登基,公元前997年去位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于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志,后來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問鼎周疆。“昭王之時,王道微缺”,周國力開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征集該圖片) 穆王(姬滿)
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滿。周昭王之子。我國歷史上最富于神話色彩的君王之一。傳說享壽105歲,在位時間約為55年(公元前976年-前922年),一說(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中據汲縣西戰國墓所出土的《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喜好游歷,曾于穆王13年-17年駕八駿之乘驅馳九萬里,西行至“飛鳥之所解羽”的昆侖之丘,觀黃帝之宮。又設宴于瑤池,與西王母做歌相和。據現代學者考證,周穆王西游之地應是里海黑海之間的曠原,這是中國與西域進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記載。 周穆王致力于向四方發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兩征犬戎,獲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還東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懷遠東南)會合諸侯,鞏固了周在東南的統治。并制定墨、劓、臏、宮、大辟5刑,其細則竟達3000條之多。后世流傳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晉朝汲冢出土戰國竹簡《穆天子傳》所載,反映了當時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與西北各方國部落往來的情況。 周穆王時期,國力強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響已擴展到很遠的地區。穆王又致力于向東南方發展,通過巡游,使許多地方國家部落歸順于周的統治,對周的鞏固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導致了朝政的松弛。 繼昭王而立的是穆王滿,他在位長達55年之久。他好大喜功,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西征犬戎,俘虜他們的五個大王,并把他們遷居到太原。東方的徐國率領九夷侵擾周朝邊境,穆王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平定了叛亂。周穆王是個大旅行家,喜好游山玩水。據說他以造父為車夫,駕著8匹千里馬,帶著7隊選拔出來的勇士,攜帶供沿途賞賜用的大量珍寶,先北游到今天的內蒙古境內,再折向西巡,游覽了今天新疆境內的許多名山大川,傳說到了昆侖山西王母國,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西王母在瑤池為穆王設宴,飲酒吟詩,共頌友誼,又登山眺望遠景,在山頂大石上,穆王刻了“西王母之國”五個大字,作為紀念。然后,穆王繼續西進到大曠原,獵到了許多珍禽異獸后,返程東歸,回到鎬京。穆王西巡歷時2年多,行程35000多里,是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沿途所經邦國,都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接待 穆王時作《呂刑》,是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征集該圖片)
共王(姬伊扈)
周共王,名姬黳扈,穆王子,西周第六代國王,出生:不詳--去世:公元前900年(在位22年),公元前922年登基,公元前900年去位 穆王死后繼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畢原。 姬黳扈繼位時,國家因穆王遠游,耗費了巨量財富,弄得國家財政十分空虛,經濟上漸漸難以支持。但是,在許多場合又不得不維持著天子的架子。如為了表示賞罰分明,共王不得不將都城附近的土地陸繼分封給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來越小,收入越來越少。西周開始衰落下去。 (征集該圖片)
懿王(姬囏)
周懿王,名叫姬囏,西周第七代國王,周共王之子,謚號周懿王。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懿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去世:公元前892年(在位7年)。懿王在位之時,周王室開始走上衰微之路,外族入侵已無力抵抗。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繼位。周懿王遷都槐里,在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南,傳至幽王為犬戎所滅。 (征集該圖片) 孝王(姬辟方)
周孝王,名姬辟方,西周第八代國王,謚號周孝王。生年不詳,公元前891年登基,公元前886年去世(在位5年),穆王的兒子,共王弟,懿王叔。周懿王病死后奪位。在位6年,病死,葬處不明。周懿王病死,理應由太子姬燮繼位,但是太子懦弱無能,能干的姬辟方就乘機奪取了王位。 姬辟方即位后,一心試圖復舉周朝。他先振興軍力,在汧水、渭水之間的草原上開辟了一個大牧場,用重金招募行家來養馬。有個應募者名叫非子,養的馬匹匹膘肥腿壯,一年下來,馬的匹數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十分滿意,就將秦地幾十里的土地封給他,做了附庸于鄰近大諸侯的小國國君,這就是日后統一中國的秦朝的發源地。但姬辟方沒有能等到實現振興周室的理想,就病死了。 (征集該圖片)
夷王(姬燮)
周夷王,名姬燮,生年不詳,公元前885年登基,公元前878年去世(在位7年)。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孫。孝王死后繼位。在位30年,病死,葬處不明。 姬燮,原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繼位,但他懦弱無能,被懿王叔孝王奪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諸侯又依據父子子繼的定例,扶立他為帝。姬燮對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諸侯禮拜的慣例,變為朝見時步下堂來和諸侯相見,天子的威嚴了就大為下降。后來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又尖銳化,姬燮曾烹殺齊哀公。他在位朝間,被穆王遷居太原一帶的犬戎不斷地反叛,姬幾次派兵征討,都未能根除。 姬燮繼位后的第三十年,病倒,立子姬胡為太子。 翌年姬病死。 夷王時,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尖銳化,夷王曾烹殺齊哀公。 姬燮死后的廟號為夷王。 厲王(姬胡)
周厲王(?~前828)西周第十位國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兒子。在位37年。 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間,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他還不斷南征荊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別是獫狁,不時入侵。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壓榨,奮起反抗。“國人暴動”后厲王只好逃出鎬京,越過黃河,逃到周朝邊境—彘(今山西霍縣東北)。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謚號是厲王。 出生:不詳--去世:公元前827年(在位36年)。 周,召(共和)
出生:不詳--死亡:不詳(在位13年) 公元前841年登基,公元前828年去位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政。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 (征集該圖片)
宣王(姬靜)
中國周朝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靜(一作靖),出生?公元前827年登基,-公元前782年去世(在位45年),死后被追謚為世宗。宣王姬靜,厲王的兒子。即位后針對周王室的內憂外患,進行改革。他內修政事,外廣征伐,取得成功,史稱“宣王中興”。 厲王時國人暴動,大臣召穆公虎將太子靜隱藏在自己家中,被國人包圍 。 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 使太子得以脫身。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縣 ),大臣擁立靜為王。宣王即位后,整頓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時復興。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秦仲為大夫,攻西戎,被殺 。宣王又命其子秦莊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勝 。五年 ,宣王與尹吉甫一起伐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陜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狁戰爭中率師直攻至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迫使狁向西北退走。對于侵犯江漢地區的淮夷,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師皇父、大司馬程伯休父等率軍討伐,沿淮水東行,使當地大小方國中最強大的徐國服從 ,向周朝見 。十八年 ,南仲派駒父 、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都迎接王命,并進獻貢物。其時,宣王還命方叔率師征伐荊蠻(即楚國)。為了鞏固對南土的統治,宣王將其舅申伯徙封于謝(今河南南陽)。宣王二十二年,繼續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鄭(今陜西華縣東)。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宣王命周軍于西北(今陜西、山西、甘肅一帶)、東南(今江蘇、安徽、湖北一帶)進攻戎狄和蠻夷的戰爭。 宣王中興,為時短暫。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 。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條戎、奔戎 ,都歸失敗。3 年后 , 伐申戎 , 雖取得勝利,同年卻在千畝之戰中敗于姜氏之戎,喪失了調遣的南國之師。宣王死后子幽王繼位,社會矛盾進一步發展,終于導致西周的覆亡。 晚年的宣王漸漸固執己見,聽不進去不同政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在魯國選立繼承人的時候,他根據自己的喜好,硬逼著廢長立幼。魯人不服,他就興兵討伐,使魯國陷于混亂,這不僅破壞了周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也引起了同姓諸侯間的不睦,使得諸侯們對宣王更加不滿。對諸侯尚且如此,對在朝為官的臣下就更加放肆,更加蠻橫無理了。一次,為了一件小事,大夫杜伯觸怒了宣王,被判處死刑。他的老朋友左儒急忙上前勸阻,宣王憤怒地斥責說:“在你眼中,只有朋友,沒有國君,是何道理?”左儒回答道:“國君有理,臣就順從國君;朋友有理,臣就支持朋友。現在杜伯并沒有罪,不該問斬,所以,臣勸諫大王,不要殺杜伯,否則就會枉殺好人。”“我偏要殺他,你能怎樣?”宣王惱怒地說。左儒接道:“臣愿陪杜伯同死。”“我偏偏不讓你死,看你能怎么辦?”宣王說罷,下令左右斬了杜伯。左儒又羞又氣,回到府宅后就自刎而死,此事在大臣間引起一片驚恐。 事后,宣王冷靜下來,感到自己確實過分了些,暗暗悔恨,又不好意思明說,以致寢食難安,得了一種怔忡癥。一次,他帶著臣下外出游獵,借以散心。游獵中,他忽然在車上大叫一聲,昏迷了過去,醫治無效,幾天后死去。后來,就流傳開一種說法,說宣王打獵時,忽然看見杜伯從路的左邊鉆出來,身穿紅衣,頭戴紅冠,手持一張紅弓,搭上一支紅箭,射中了宣王的要害,奪去了他的性命,這自然是迷信之言,但其死因確實成為千古之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