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一)中學生自身的弱點
1、人生觀、世界觀還未形成。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巨大變化階段,這一時期正是半成熟、半懂事的時期。人生觀、世界觀還未形成。盡管他們的大腦發育較快,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大腦皮質的控制力還比較差,植物性系統容易出現爆發和劇變狀態,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淺薄,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因此,在處理問題上,比起成年人來還很不成熟。辦起事來很容易欠考慮,顧此失彼,甚至是不計后果。
2、心理結構缺陷。人的心理是由各種心理成分組成的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統一體,青少年心理各種成分的發展是有不平衡的,心理結構還不健全。比如:有的學生認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意志還不堅強,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和打擊;有的學生的世界觀是正確的,然而情緒還不穩定,沖動起來非常強烈,一發不可收拾。
(二)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
當前,社會上陳舊的風俗、習慣死灰復燃;兇殺打斗的影視天天在播放;格調低下的書刊充斥著文化市場……這些無時無刻不在腐蝕著青少年。中學生感情豐富,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一旦引起他們興趣,產生了共鳴,將會不計后果,做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傻事來,這是人們所熟知的。此外,社會上的以權謀私、以權代法、行賄受賄、拉關系、走后門等不正之風,對孩子心靈的影響也相當嚴重。在這種強烈的不正之風的侵襲下,很多中學生心理失衡。
(三)家庭環境的不良
父母溺愛的教養方式與專制主義的教育方法,特別是破損的家庭結構,是導致中學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家庭結構破損會使中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表現為情緒不穩,一遇挫折和打擊,很容易出現意外。
(四)學校教育的失誤
1、重智育、輕德育。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很多學校對德育缺乏應有的重視,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不做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導致學生思想混亂,組織松弛、紀律渙散。
2、教育方法不當。目前在中學生里教師當面諷刺、挖苦、疏遠學生,轟學生出教室,攆學生回家找家長以及打罵、變相體罰學生的錯誤做法相當普遍,更使人心悸的是時下的罰款風也吹進學校。表面上似乎有些效果,其實學生口服心不服,在學生心靈的深處種下了仇恨的種子,造成了師生關系緊張,感情對立。
3、不良的校風。事實表明,學生離家出走,輕生多出在一般學校,特別是校風較差的學校。因為校風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心理環境,好的校風可使人心情舒暢,催人奮進;相反,差的校風會人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學生考入一般中學,特別是校風較差的學校,立刻感到低人一等,前途無望。某些學校領導置這些現象而不顧,工作疲疲沓沓;教師工作水平低,勾心斗角,缺乏職業道德;學生打架斗毆,滿嘴臟話,在這樣的學校,沒有任何事情使學生激動,他們學習不下去,轉學沒門子,必然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在不良的誘因下,做出越軌的事是很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