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張長史,即張旭,唐吳郡(江蘇蘇州)人,生卒年月不詳。字伯高,官至金吾長史,故世稱張長史。喜飲酒,往往大醉后揮毫作書,或以頭發濡墨作書,如醉如癡,世人稱之為“張顛”,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焦遂稱為酒中八仙。他精工楷書、草書,尤以草書稱著。他的書法得于二王,而又獨創新意。楷書《郎官石柱記》,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出楷書的精妙。《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他得書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于創造,那么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他能把書法藝術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于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在書法上成了有創造力的無愧于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 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 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于自己的書法中。 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那時候,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張旭非常同情鄰人,便在信中說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將信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果然不到半日就被爭購一空。鄰人高興地回到家,并向張旭致萬分的感謝。當時人們把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詞,斐旻的劍舞合稱三絕。 他的傳世書跡除楷書《郎官石柱記》外,草書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較為著名。 1、《肚痛帖》:單刻帖。無款。草書,6行30字。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趣濟,內撅外拓,千變萬化,神彩飄逸,極官情趣。 2、《古詩四帖》:墨跡本。無款明董其昌定為張旭書。草書,此帖雄強奇偉,筆勢縱逸。董其昌評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 無款,傳為唐張旭書。草書6行,共30字。 明王世貞跋云:“張長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此《肚痛帖》僅30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從刻帖中可以看出,寫此幅字時是蘸飽一筆一次寫數字至墨竭為止,再蘸一筆。這樣做可以保持字與字之間的氣貫,還可以控制筆的粗細輕重變化,使整幅作品氣韻生成,產生“神虬出霄漢,夏云出嵩華”的氣勢。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亦稱《郎官廳壁記》,唐陳九言撰文,張旭書。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陜西西安。 《郎官石拄記》書,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彌足珍貴。《古今法書苑》謂:“張顛草書見于世者,其縱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獨楷書,精勁嚴重,出于自然。書一藝耳,至于極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見于世則此序尤為可貴也。”明趙涵《石墨鐫華》謂此記“筆法出歐陽率更,兼永興,河南,雖骨力不遞,而法度森嚴。”有贊云:“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此石宋時已有刻本。明董其昌曾刻入《戲鴻堂帖》。 《古詩四帖》傳為張旭所書。紙本,草書,寫在五色箋上,共40行。縱28.8厘米,橫192.3厘米。前兩首詩是庾信的“步虛詞”,后兩首為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原跡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盛唐時期,以張旭為代表的一派草書風靡一時,它打破了魏晉時期拘謹的草書風格。把草書在原有的基礎結構上,將上下兩字的筆畫緊密相連,所謂“連綿還繞”,有時兩個字看起來象一個字,有時一個字看起來卻象兩個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懸殊很大。在書寫上,也一反魏晉“匆匆不及草書”的四平八穩的傳統書寫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寫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學家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所云:“張旭善草書,不治它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從草書焉發之。”此幅草書,通篇氣勢奔放,運筆無往不收,如“錐劃沙”,無纖巧浮華之筆。 唐張旭書。 唐蔡希綜《法書論》云:“(張旭)乘興之后,方肆其筆,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則群象自由,有若飛動,議者以為張公亦小王之再出。”由此可見,他的草書迥異于“不激不厲”的大王書風,而取法于“縱逸不羈”的王獻之。其駭目驚心的壁書和屏書,今已蕩然無存,草書作品《終年帖》等尚可從摹刻本中看到。 此帖作為張旭的作品是公認的。如此難得的墨跡,留給后世的是那如駿馬奔馳,倏忽千里,如云煙繚繞,變幻多姿的藝術形象。 唐張旭書。 唐代韓愈曾贊道:“往時旭善草書,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華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這是歷代書論中指出書法寫神達情的最精彩的論述。他仿佛告訴人們,正因為有了張旭的狂草,中國書法的感情容量才得以深邃的擴展。 《文論》嘗云:“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以此論欣賞張旭草書,會發現書論和書作是如此合拍。 懷素,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貞元尤年(公元785年),終年61歲。字藏真,僧人,俗姓缽,長沙人,幼時出家。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墻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是繼張旭之后的又一大草書家,有“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小時候家里很窮,年少時就出家當了和尚,誦經坐禪等佛事之余,他對練字產生了興趣。因為買不起紙張,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涂上白漆書寫。后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后,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于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他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穿,禿筆成冢,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并稱“顛張醉素”。對后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于平淡。 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著名的有《東陵圣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敘帖》,均為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說是著力的佳作。 《自敘帖》為墨跡本,筆勢雄強狂縱,變化莫測,一直為世人所重機 草書墨跡,紙本,縱38.5厘米,橫40.5厘米,9行,共85字。 懷素草書,一般說是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所以有“以狂繼顛”的說法。董追《廣川書跋》云:“懷素于書法,自言得筆法三昧。觀唐人評書,謂不減張旭,素雖馳騁繩墨外,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今其書自謂真出鐘(鐘繇),草出張(張芝)。”但無論如何,他的草書總是以奔放縱逸為基本面目的。而《論書帖》則與我們常見的懷素的草書大有不同。他的《書帖》寫得“勻穩熟”,“出入規矩,絕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遺意的佳作。 小草千字文墨跡。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說:“懷素絹本千字文真跡,其點畫變態,意匠縱橫,初若漫不經思,而動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為懷素晚年所書,當為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之作,故歷來為書林所重。 懷素草書。王世貞評說:“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勻穩清熟,妙不可言。” 《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 《自敘帖》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來自: 小睡仙 > 《書法史》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張旭狂草書《古詩四帖》與懷素《自敘帖》之比較
張旭狂草書《古詩四帖》賞析張旭狂草書《古詩四帖》賞析作者:·王 宏· 時間:10年10月26日。近十年來,本人醉心于狂草書的...
要想寫好草書,離不開這十部經典
要想寫好草書,離不開這十部經典。草書是最直接表達了書者情感的書體,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草書能人,草書名作,《十七帖》是著名的王...
郵票中的中國古代書法(五)
郵票中的中國古代書法(五)《草書》郵票一套4枚,圖案分別為:《平復貼》、《初月貼》、《古詩四貼》、《自敘貼》。《草書》郵票小版張...
懷素草書墨跡 | 論書帖
懷素草書墨跡 | 論書帖。唐 懷素 草書墨跡 | 論書帖。而懷素也同樣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和張旭齊名。從藝術風格上看,《論書帖》不同于懷...
寫好草書,繞不過這3部經典!
寫好草書,繞不過這3部經典!現如今,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過了實用價值,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
唐-懷素《自敘帖》(天下第一草書)
天下第一草書。懷素《自敘帖》欣賞。僧”,是繼張旭之后的又一大草書家,有“顛張醉素”他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前人...
懷素狂草《食魚帖》欣賞
懷素狂草《食魚帖》欣賞。南宋陳思《書小史》載:“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至再三,盤板皆穿。傳世唐臨僧懷素草書《食魚帖...
草書四大高峰,四大代表書家
《書斷》卷中列張之章草、草書為神品,曰:“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于藍。又創于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
懷素:我不只是一個和尚,還是你們進階草書的階梯
懷素:我不只是一個和尚,還是你們進階草書的階梯。雖然張旭是狂草的發揚開拓者,但是要說名聲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狂草作品,可能還是要...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