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琪
在近現代中國畫史上,張大千不僅極富個性與傳奇色彩,也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畫家。其畫“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又集文人畫、宮廷畫、民間藝術為一體。作為晚清遺老李瑞清的入室弟子,其藝能深入中國文化與藝術傳統,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皆能源頭活水。其書法從《瘞鶴銘》《鄭文公碑》出,勁拔飄逸;其詩真率豪放,能自抒己意;其印清俊靈秀,與畫風相合。張大千早年專注于傳統筆墨,赴敦煌臨摹壁畫后,畫風轉呈豐麗細潤,筆精墨妙,深得文人畫神髓。晚年歷經探索,在繼承唐代王洽潑墨畫法的基礎上,糅入西方繪畫色光關系形成的一種新的山水畫筆墨技法——潑彩畫法。此技法雖萬千變化卻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融潑彩于潑墨、勾皴法于一體,呈現半抽象的墨彩交輝的意境,獨樹一幟。此幅《江山晚興圖》作于1976年,是張大千晚年潑彩畫代表作之一。作者先以墨筆略勾大形,托裱一層紙后施以潑墨潑彩。其墨彩漫然自流,形成某種偶然效果。然后添補房屋、山腳、枝干、橋涵,云山聳峙,煙雨迷蒙,筆墨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畫面上,重墨染出山頭,淡墨渲出云層,濃淡水墨之間,透現出山勢云層。全圖沒有風雨,卻有風雨之勢,顯示出潑墨技法的藝術魅力。徐悲鴻評其“五百年來一大千”,是其藝術風范的最好寫照。
張大千(1899-1983),名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或徑署“蜀人張大千”,四川內江人,我國近現代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曾師從曾熙、李瑞清學詩文、書法和繪畫,后遍游名山大川,并赴敦煌臨摹壁畫,1949年至1976年間生活于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1977年定居臺灣直至病逝。其畫氣韻高雅,筆精墨妙,晚歲畫風突變,喜青綠及水墨作大潑墨,畫風蒼莽不羈,淋漓盡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