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損傷有多種多樣、舉不勝舉,諸如各種擦皮傷、各種骨折、關節韌帶損傷、運動后咯血、運動后血尿以及運動后猝死等。
受傷情況以肌肉挫傷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韌帶扭傷、肌腱拉傷、骨折、脫臼以及振蕩性損傷。運動損傷的部位分布廣泛,如踝關節、膝關節、手、腳、腰等。有些是意想不到的,象掰手腕會引起骨折等。
在運動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安全,尤其要防范運動損傷。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增強保護意識。要學會各項運動中的安全保護措施,掌握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操作技巧。
二,運動前應熱身。即運動前的準備活動要充分,因為沒有預熱的運動最容易引起損傷。運動前應先舒展四肢,活動軀體、轉頸、旋肩、彎腰、弓背、壓腿、扭胯、曲膝、繞踝以及適當的慢跑都是不可缺少的,這樣才能讓周身的血液循環活躍起來,以滿足運動時各個部位的血液供應,確保有氧運動占主導地位。另外,準備活動還能提升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靈活性,以確保運動中協調平衡的能力,可有效減少缺氧性、失衡性損傷。
三,保護特殊部位。運動損傷以腕、膝、踝部損傷最為普遍,豬豬們在運動過程中應尤其注意保護好這些部位,必要時應該準備護腕、護膝、寬腰帶等。
四,防止“急剎車”。激烈運動中不要急剎車,比如長跑時,下肢肌肉收縮擠壓血管使血液回流,將血液送回心臟,一旦運動突然停止,腿部肌肉放松,失去擠壓能力,因為地心引力的作用,致使回心血量減少,可導致“重力虛脫”,具體表現為: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等,嚴重時可以暈倒。另外,劇烈運動時,人體各器官均處于應激狀態,腎上腺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使人心率異常加快、血壓急劇上升。若運動驟停,則機體腎上腺素的消耗減少,致使血中含量劇增,可以引發心動過速甚至心室纖顫而致命。因此,劇烈運動后不要“急剎車”,應該緩慢減速再停。
五,嚴格運動秩序。運動損傷往往發生在沒有秩序的混亂狀態中。豬豬們無論參加什么活動,應養成自覺遵守秩序、遵守運動規則的習慣
六,及時進行傷后處理。萬一受傷,要先冰敷、冷敷,以控制血腫的發展,24小時后再熱敷,以促進血腫的消退。骨折應送醫院進行復位治療。受傷后最重要的是多休息,讓韌帶、肌腱有一定時間復元。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就是要休息三個月以上。有的豬豬腳踝扭傷,休息一兩周,又開始運動,結果傷情加重,反復損傷的結果,只能使外傷難以痊愈,會留下后遺癥。運動受傷后,應根據具體傷情,做到充分休息和治療,而后做一些康復性鍛煉,逐漸地增強肌力體力,減少復發
在羽毛球運動中容易發生的急性損傷有:膝關節損傷,跟腱斷裂,腰肌扭傷,跟腱斷裂,踝關節扭傷,大腿肌肉拉傷。
運動損傷發生率表
受傷名稱 人數 發生率 重復受傷人數 重復受傷發病率
手腕損傷 275 36.37% 145 52.73%
肩袖損傷 240 31.74% 122 50.83%
踝關節扭傷 207 27.38% 102 49.28%
腰肌扭傷 181 23.94% 108 59.67%
足跟痛 162 21.42% 74 45.70%
大腿肌肉群拉傷 141 18.65% 60 42.55%
膝關節韌帶扭傷 103 13.62% 64 62.14%
網球肘 86 11.37% 46 53.49%
手指受傷 79 10.44% 32 40.51%
小腿骨肉群拉傷 51 6.74% 20 39.22%
眼部損傷 25 3.3% 1 4%
骨折 9 1.19% 3 33.33%
跟腱斷裂 6 0.79% 3 50%
從上表可以看出,最容易受傷的是手腕處,受傷患病率為36.37%,其次是肩袖和踝關節處,受傷患病率為31.74%和27.38%。而在專業運動員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則是踝部和足部,這是由于專業運動員在訓練中運動量過大而引起的。在羽毛球大眾健身愛好者中,手腕和肩袖處容易損傷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打球中技術動作不夠規范。 在重復受傷的人數中,相對于同一類型的傷病發生率最高的是膝關節損傷,其次,腰肌扭傷,網球肘,手腕和肩袖處都容易發生重復受傷。跟腱斷裂雖然發生的人數不多,但重復受傷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因此,在運動中也要注意這一種傷病的預防。
手腕關節損傷 在羽毛球健身運動中,手腕關節損傷是較容易出現的損傷,由于羽毛球的技術要求,無論是擊打、扣殺及吊、挑、推、撲、勾球時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動作,然后隨著不同的技術要領手腕快速伸直閃動鞭打擊球或手腕由后伸外展到內收,內旋閃動切擊球,手腕在這種快速的后伸,鞭打動作中,還不斷做出不同角度內,外旋及屈收動作。因而手腕部的薄弱環節三角軟骨盤不斷受到旋轉輾擠造成損傷。因此,愛好者在進行羽毛球運動中,應該特別注意手腕的準備活動。并且應長期堅持做好手腕損傷的預防工作。
手腕損傷的改善措施:可用小啞鈴或沙瓶負重做腕部練習,增加腕部力量。次數與重量視個人情況掌握,以每次練習出現臂酸脹為止,或加重球拍的重量繞8字練習,以加強、改善腕部的肌肉活動能力。也可用磚頭代替重物,同時還可以發展手指力量。運動時帶上護腕或用彈力繃帶加固。練習量視個人情況自行掌握。
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也是在羽毛球運動中多發的一種損傷,這是由于在羽毛球的各項技術中,無論是正手,反手擊球或劈吊球,其基本動作都需要同時右(左)臂后引,胸舒展,當球落至額前上方擊球時,上臂向右(左)上方抬起,肘部領先,前臂自然后擺,手腕后伸,前臂急速內旋帶動手腕屈收鞭打發力。因此,肩關節進行重復無數次這種運動時,使得組成腱袖的四塊小肌肉長處于離心性超負荷狀態,從而造成肩袖損傷。 因此,愛好者在進行運動時,也同樣需要去注意準備活動的充分,并在打球中應注意技術動作的規范性。
肩關節損傷的改善措施:加強肩部力量訓練及肩部的揉韌伸展訓練,用一定重量的物品置于肘部,平舉至與肩同高,持續1-2分鐘為一組,每次4-6組,每組間歇時注意放松,放松時肩部進行正壓、反拉及前后繞環練習。
膝關節損傷 調查中,膝關節處是最容易重復發生的一類損傷。在羽毛球的運動中,經常會出現反復的在短距離內,瞬間變向,側身及前屈、后伸、起跳、跨步、后蹬,膝關節的穩定裝置不斷承受劇烈拉應力和牽扯力,一旦某個動作不協調和過度用力、過度疲勞常常容易引發膝關節的急性損傷。因此,在進行羽毛球運動中,特別要注意這種重復發生率高的損失。
膝關節損傷的改善措施:采用靜力半蹲或負重靜力半蹲來增加該部位的力量。如果股四頭肌的力量強,運動中承受負荷的能力就強,出現勞損的可能性也就會小些。做加強力量的練習時膝關節屈的角度可由小到出現膝痛的角度開始,慢慢加在到不超過90度,每次練習時間可由5分鐘開始慢慢加大到半小時以上,練習時,以出現股四頭肌輕微的抖動為止。運動時可佩戴護膝。
網球肘 “網球肘”是所有球拍運動中最常見的傷。其原因是很多控制手指,手腕和前臂運動的肌肉都附著在肘關節周圍。 在羽毛球技術動作中,屈腕、旋前臂的動作比較多。如反手擊球動作,它是靠上肢的屈腕肌和旋前肌來完成的。在肘關節在130~180度時,伸肌群的合力最集中,而外側韌帶也拉的最緊。此時如果用最大的力去做投擲動作,就可能發生損傷。因此,在羽毛球運動中,加強保護肘關節和預防網球肘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
網球肘的改善措施:
1.上場之前充分活動各關節,打球之前要揮幾分鐘空拍,剛開始打球時要逐漸加力,特別是冬季天冷時。
2.加粗拍柄,一般來說廠商出產的拍子總是出最細的,以便誰都能用。但肯定對于大部分球手它們太細。握緊時肘部肌肉負擔過重。加粗后可以明顯減輕肘部肌肉負擔。
3.戴個護肘。
4.握拍要放松,擊球時肘部不要過直。
5.逐步增加力量練習。此外,肘疼往往是在突然加大運動量時出現,應避免打球時間突然加長
5踝關節損傷 有關資料研究表明,運動中造成踝關節的主要原因是支撐落地腳不穩,技術動作不良,帶傷練習,起跳動作錯誤及準備活動不足。而在羽毛球運動中,全場移動、跨步支撐、起跳落地都將用到踝關節。因此,愛好者應該了解和掌握預防踝關節的損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踝關節扭傷后,絕不能再繼續運動。不能馬上揉搓,不能在沒有檢查傷病輕重的情況下,立即用冷水沖洗來達到冷敷止血的目的。因為在沖洗的過程踝部會迅速腫起來,要是損傷嚴重的話會給治療帶來麻煩。不能在沒有檢查傷病的輕重就上藥物包扎,因為有的會出現皮膚反應。必須的手術治療也不能進行,以致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在出現損傷后立即用拇指壓迫痛點(韌帶的斷裂部)止血。一般扭傷不嚴重的話,停止10-20天運動可以痊愈。但是一定要停止運動。嚴重者應該立即到醫院看醫生。
踝關節損傷的癥狀: 踝關節損傷根據部位的不同表現出的癥狀也有不同: 1 外踝損傷的時,外踝前下方凹陷處不同程度的腫脹或皮下淤血。 2 嚴重時,患足不能支持或站立,單純的韌帶撕裂,壓痛大部分在外踝下方。 3 合并撕脫性骨折時,在踝關節處有明顯的局部性壓痛。 4 慢性的踝關節勞損時,表現在準備活動時疼痛,活動后減輕,大量運動后加劇。踝關節有酸痛的感覺。
踝關節損傷的預防改善措施: 1.運動前注意熱身,注意鞋要松緊適度(不能太松)。 2.運動中注意避免過度疲勞,避免拼命。 3.盡量少騰空跳起。 4 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如負重提踵、足尖走、足尖跳。 5 出現踝關節損傷后,一定要及時檢查、確診,以免誤診導致慢性病理過程。
6腰肌扭傷 羽毛球運動的技術特點,要求腰部處于不斷地過屈(如弓步接吊球,跨步接,搓網前球)或過伸運動中(如扣、殺球、擊后場高球)。在重復做這些動作中,腰很容易受到損傷。愛好者在打球時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過于放松,動作技術錯誤、準備活動不充分,這些原因容易造成急性腰扭傷的發生。 當出現急性腰肌扭傷時,腰部出現持續局限性疼痛,行動困難,咳嗽、噴嚏時癥狀加重,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腫脹、腰痛更為嚴重;也有的只是輕微扭轉一下腰部,當時并無明顯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轉感困難、咳嗽、噴嚏可使疼痛加劇。腰肌扭傷后一側或兩側當即發生疼痛;有時可以受傷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現疼痛、腰部活動受阻,靜止時疼痛稍輕、活動或咳嗽時疼痛較重。 當發生急性腰扭傷后,立即停止運動,嚴重者立即送往醫院。防止因延誤治療而轉為慢性。
扭傷初期宜睡硬板床。注意保暖與休息,重者需休息2-3周。治愈后應盡量避免再次扭傷,必要時可采取闊腰皮帶外束,以保護腰部
跟腱斷裂 在羽毛球運動中,跨步,起跳擊球較多。因此,在運動中,由于強烈的急停、變向或跟腱韌帶勞累過度容易引起跟腱斷裂,并且在以下情形容易受傷害:拉力產生過快、斜向之受力方向、受力前以施加外力。調查中雖然跟腱斷裂的發生率不高,但是它的重復受傷率卻比較高,并且跟腱斷裂的發生對愛好者將會帶來諸多不便,并且治療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對跟腱斷裂的預防應引起廣大愛好者的注意。
跟腱斷裂通常有明顯的外傷史,患者常有小腿被踢或擊打的感覺,有時可聽見“嘭”的巨響。患者局部立即可感覺到疼痛或輕微疼痛。有些患者不能行走或行走識破行。患足多呈外旋位,即所謂的“八字腳”。在發生這樣的情況下應立即停止運動,去醫院檢查跟腱是否真正斷裂,應進行及時治療,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預防改善措施: 1 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以便將身體的興奮點調節到最適宜的狀態,使肌體各部的機能活動加強。 2 運動中需要注意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踝關節處事用護套;增加運動量必須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 如果運動中出現疲勞或疼痛時,則要休息幾天。激烈運動后,第二天應休息,以求適度舒緩。 4 正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也是十分重要。要在完全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后再開始練習。
其他 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都會出現運動損傷現象,其中運動中的肌肉拉傷,是最常見的損傷之一。在羽毛球運動中也不例外,在進行羽毛球運動中,其中大腿肌群肌肉最容易拉傷。而大多肌肉拉傷是由于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不充分,尤其是冬天天氣寒冷,韌帶、肌肉更脆、更僵一些,肌肉比較緊,如果準備活動沒做好,甚至沒做準備活動就立即進行猛烈的運動,就很容易受傷。這是由于肌肉沒有準備好就突然受到超負荷的刺激,經常會引起肌肉拉傷。因此愛好者在進行打球前應該充分做好預熱的準備工作。 在運動中,如果懷疑肌肉拉傷,應立即停止運動。腿部肌肉的傷改善措施:增加大腿肌肉力量訓練的同時增加肌肉伸展度的訓練,杠鈴負重前后交叉跨步練習,負重左右腳向前、向后、向側方向提腿練習,運動時可用彈力繃帶加以保護。
何預防肌肉拉傷: (1)運動前做足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可以升高體溫,降低肌肉的粘滯度,放松肌肉,使肌肉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不可不做準備活動直接參與大運動量活動。 (2)合理安排訓練量。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運動量。 (3)正確掌握技術動作。要在完全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后再開始練習。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預防創傷的發生:
1 掌握規范的動作技術 ,對預防手腕、肩袖、踝關節處的損傷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因此,請專業的羽毛球教練指導或翻閱相關的書籍了解和掌握好正確的動作要領將有利于愛好者掌握好規范的動作技術。
2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特別是幾個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手腕、肩關節、腰部、踝關節、大小腿等部位。一般準備活動在15-20min,但在秋冬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人的關節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就更應該做好準備工作。因此,準備活動的時間也應延長。
3 在身體疲勞或已經帶有傷病(如:輕微的肌肉拉傷)的情況下,應該停止運動。等身體狀況恢復后在進行運動。運動完,要養成進行放松活動的習慣。有助于加快運動后疲勞的恢復。
4 運動時應選擇好的場地,并在打球特別要注意場地上有沒有球或別的物體,避免運動中不注意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傷。
5 加強對運動創傷的認識,平時注意運動損傷知識的積累。發生運動損傷后不能認為無所謂而繼續打球,這是造成重復或多次損傷的主要原因。
最后特別提醒大家:冬季運動傷害比其他季節要高出三成,各位在運動過程中要確保安全,不要因運動損傷使良好的意愿適得其反。
打球姿勢不當易致五種損傷
打反手球:軟骨易撕裂 打羽毛球時,無論是擊打、扣殺還是吊、挑、推、撲、勾球時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動作。隨著不同的技術要領,手腕還會快速伸直閃動鞭打擊球或由后伸外展到內收、內旋閃動切擊球。這種情況下,手腕部的薄弱環節三角軟骨盤會不斷受到旋轉輾擠,特別容易造成損傷。 “有的人擅長打反手球,這就尤其容易出現手腕關節三角軟骨撕裂。”王文說,如果向內旋轉自己的手腕,一扭就覺得疼痛,有時還伴隨咔咔作響,這就是腕關節三角軟骨撕裂的癥狀。關節三角軟骨受傷時,如疼痛不怎么劇烈,建議先休息幾天,如疼痛不減或加劇,那就應該看看醫生了。
頻頻“殺球”:警惕肩關節受傷 羽毛球還可造成肩部損傷。肩關節是上肢與軀干的連接部位,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王文說,打羽毛球常見的肩部損傷包括盂唇軟骨撕裂、關節囊增厚以及“肩部撞擊癥”等等。 盂唇是肩關節內的軟骨組織,其上連接著關節囊和韌帶,其中關節囊的松緊程度決定著肩部的活動范圍。奮力殺球時姿勢不正確以及用力過猛,都可能導致盂唇撕裂。盂唇撕裂有個典型癥狀,就是不動不痛,但是抬肩就會痛,而且可聽到關節里面咔咔響。有些白領平時坐著不動,關節受了傷都不知道,一直到周末再去打球,一抬肩痛得厲害,才醒悟到自己受了傷。王文指出,輕微的盂唇撕裂不用理會,休息幾天即可自行痊愈,但總是疼或者一活動關節內就發出響聲,這時就應該看醫生。頻繁揮臂擊球,還可能引發肩后部關節囊增厚,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影響關節內部的穩定。 抽球太猛:當心“高爾夫肘” 很多人都知道打羽毛球容易得“網球肘”,其實,打羽毛球也可能導致“高爾夫肘”。王文說,高爾夫球肘與網球肘發生的原因相同,差別是施力點的位置不同,受傷的位置也不同。“網球肘”是手肘外側受傷,患者多喜歡反手擊球,而“高爾夫肘”正相反,是手肘內側受傷,患者多喜歡正手抽球。“高爾夫肘”,在醫學上的名稱是肱骨內上髁炎,是指發于屈肌(起到屈曲手腕和手指等作用的肌肉)起點處的慢性損傷性炎癥,因為高爾夫球手比較容易受這種損傷,所以也稱其為“高爾夫肘”。
反復揮拍:引發“肩部撞擊癥” 羽毛球引拍、揮拍時,肩關節外展,這時肩峰下關節內部組織可因反復摩擦、撞擊而產生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征,叫做“肩部撞擊癥”。其臨床特征是肩關節主動外展活動時有一疼痛弧,而被動活動疼痛明顯減輕甚至完全不痛。主要癥狀為肩部疼痛,疼痛部位以肩峰周圍為主,夜間較重;患肢無力活動受限,上臂外展到70度時明顯疼痛,感覺被“卡”住。肩關節開始外展時無疼痛,到達60度開始疼痛,超過120度疼痛又消失;被動活動時減輕或消失。“肩部撞擊癥”急性發作時應進行局部封閉,緩解后立即活動,以防發生粘連。
飛奔“救球”:髖關節易受傷 在比賽中,球員不顧一切飛奔救球成功往往能獲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和由衷的贊嘆。但是,實際打球的時候,這種動作容易導致“頭臼撞擊綜合征”。眼見球落下的位置離自己還有好大一截,有的人情急之下會抬腿猛跨,恨不得一步到位追上去。救球心切固然可贊,但此時股骨頭和髖臼之間會猛烈撞擊,如果熱身的時候沒有活動開,就可能發生“頭臼撞擊綜合征”。 “頭臼撞擊綜合征”的特點是平時沒什么異常,但屈曲髖關節就會疼痛。這種傷害一開始可能并不嚴重,但如果不能及時修復,可慢慢累計,最后造成關節內部的大問題。“關節內的軟骨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受損就再也長不回來”。
打羽毛球如何預防受傷?
1.充分做好熱身運動。關節、韌帶和肌肉是否預熱關系重大,哪個部位預熱活動不到位,哪個部位就可能受傷。
正確的手腕預熱動作重點要將(右手持拍)右手臂向前水平伸直,手心沖外,用左手用力往回搬動右手五指,達到拉伸手腕關節和韌帶的效果。另外,腰部、腿部各個關節、腳踝、跟腱、肩、肘關節也要進行充分的預熱。
2.打羽毛球時使用各種護具,如護腕、護肩、護膝、護踝等,可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3.選擇合適的場地和球鞋。最好能在木制地板的場館里打球,運動鞋的鞋底要有一定厚度和彈性。
4.打完球不要馬上就走,要進行充分的放松,對恢復肌體及各部位關節、韌帶的積極作用。
5.不要“帶傷上陣”。
小貼士 常打羽毛球對頸椎有益
“常打羽毛球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王文說,羽毛球運動老少咸宜,經常打羽毛球可以鍛煉四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增強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和靈敏度,加快鍛煉者的新陳代謝和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除此之外,打羽毛球經常要仰著頭,這和我們平時伏案的動作是相反的,可以有效緩解和改善頸椎部位的緊張,對頸椎很有益處。
但是,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如果運動不當,羽毛球也會引起身體損傷。“打羽毛球引起的運動損傷很常見,主要集中在上肢。”王文指出,手腕、手肘以及肩關節是最易受傷的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