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后來者的忠告(一):把握自己
常常聽見有人說,GCT考試很簡單,等等,猛一看來,似乎不無道理:你看,全部是客觀試題、每題的難度并不大嘛。 情況果真如此嗎?未必! 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各異,用一個“簡單”來評判顯得過于草率。 不可否認,客觀試題的特點決定了每一題的難度不會像通篇的計算那樣復雜;隨機地抽取一題,也許恰巧是你熟知的,這樣常常給人造成一種“很容易”的現象。 但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假如你對“文學“情有獨鐘,而題目恰恰是此類內容不多,你該怎么辦呢?在心平氣和地狀態下,你可以從容思考,但在考場緊張的氣氛下,你還能保持一個平常的心態嗎?假如你突然發現時間非常緊迫,而仍然有大量的題目沒有作答,甚至連涂寫答題卡的時間都沒有,你的解題思路還能依然保持清晰嗎? 上面說的都是考試中常見的現象,緊張之中難免思維走形,造成一些失誤也在所難免。 解決這樣問題的方法就是從一開始就應當重視GCT考試,你可以在戰略上藐視它,但你無論如何不能從戰術上輕視它。 一些在別人眼睛里輕而易舉的事物在你身上就變得未必那么簡單;你的目的是自己過關,而不是參與大家的評判。 什么時候都不乏天才,優秀的人才也許比比皆是,但決定參加考試的同時也許應當問自己一下,自己是不是天才。自己算不算優秀人才。 假如你認為自己很優秀,那么應當恭喜你,至少你有一種豪氣,你所需要的就是更好地把握機會,得到自己應當得到的東西; 假如你覺得自己更多地像一個普通的人,那么還是用一個普通人的心態去面對它,扎實地復習,只有這樣才可能在勝利的天平上增加一份砝碼; 良好的心態也許是自己成功的基石,明白是自己在參加考試,一切都仰仗自己的努力。無需為題目的容易而暗自竊喜,一切都要等考試結束之后才可見分曉;也無需為考試的難度而憂心忡忡,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也許能把握這樣的機會-無論是感覺容易也好,艱難也好,你現在所聽到的都是他人的評論,你所看見的都是已經失效了的東西,真正的謎底要等10月后的考試以后才能揭開,到那個時候才會有真正的體會! 本人不是鼓吹虛無主義,認為應當懷疑一切,也不是刻意制造危言聳聽的新聞,只是說一句,GCT的考試有的時候真的像鞋子和腳,別人再好的鞋子甚至評價甚高,不適合你也許還會是自己難受,個中滋味也許只有自己才會明白! 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僅僅是參考,重要的還是對照一些自己,把握自己。歷史上后悔藥即便是有也不會是太多,至少成本高昂,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也許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二):我是誰? 把握自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停下一分鐘思考一下,我究竟是誰? 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也無需那么高尚,它要達到的目的僅僅在于對自己的知識體系做一下回顧與反思。 我們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了解GCT考試嗎?假如你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可以抽出一點點的時間去了解一下,知己知彼說來容易,但真正地去做就不必為自己的懶散找什么借口,去吧,了解一下,搞明白要考什么,各科目的大體情況是怎么樣的! 2、自己的更適合什么樣的考試?如果你很穩健,那么要通過未來的復習提高速度;如果你有一些粗心,那么還要在成功率上下些功夫,否則即便你提取一個小時做完,那么你依然達不到目的。 3、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怎么樣的?更側重什么,如果你的數學很棒,那么可以在其他的科目上多下些功夫,如果你各科分布均衡,那么可以通過合理分配時間,爭取更多抓分的機會,如果你有偏科,那除了強勢科目要把握之外,相對較弱的科目一定要給予保駕護航,免得死在單科限制上。 明晰一下自己的知識構成將有效地幫助你制訂復習計劃及考試策略。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三):進一步知彼-成績百分位 你要關注一下”成績百分位“的情況。 不少朋友在考試前后對成績百分位的概念是模糊的。其實,成績百分位對決定你是否過關以及你的報考甚至對指導你的復習和考試策略都是很有幫助的! 成績百分位按一般的說法是: 含義為不高于該考生總成績的考生人數占全體考生的百分比。實際上,百分位也代表了某考生考試成績的相對位次。例如,考生張三總成績為260,百分位為72.4,表示全體考生中有72.4%左右的考生總成績等于或低于張三的總成績(260分);有27.6%左右的考生成績高于張三的總成績。換句說,張三的總成績排在27.6%左右的考生之后。 有了成績百分位同時獲悉的還有各個學校上各年度的分數線情況,比如你所報考的是天津大學: 2003年全國: 語言表達能力測試平均分:74分 數學基礎能力測試平均分:56分 邏輯推理能力測試平均分:65分 外語平均分:英語43、俄語48、日語44、德語53 總成績平均分:237分,成績百分位50.8% 天津大學: 語言表達能力測試平均分:74.98分 數學基礎能力測試平均分:54.88分 邏輯推理能力測試平均分:66.03分 外語平均分(不分語種):43.88分 總成績平均分:239.77分,錄取分數線240分,相當于成績百分位54% 同時你知道,天津大學2004年錄取分數線是206,相當于成績百分位44%,2005年分數線是202分,相當于成績百分位44%,那么你對天津大學的錄取情況就有大體上的了解,即,天津大學一般錄取分數線在成績百分位50%左右,如果你能達到成績百分位60%,即2005年218,2004年222左右,那么你被錄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針對這樣的情況,你可以制訂相應的復習策略和考試策略,例如: 針對這樣的錄取情況,你準備如何確保最低分數的科目過關? 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各科拿分“指標”是多少? 根據這些指標,應當如何安排考試的時間? 根據這些指標,如何分配復習的時間? 各科復習應達到什么樣的要求? ........ 這樣,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會很清晰地指導自己的行動。 記住!你的考試第一目的是過關,第二目的是過關,第三目的還是過關! 追求一種成就感并不是可以,但前提是過關,僅此而已,如果成績理想,滿足或者小小的炫耀未嘗不可,但即便是不太理想,能夠過關,心愿足以!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四):有目的為之,活得明白,哪怕一瞬間 縱觀GCT考試幾年來的情況,2003年的考試應當是具有標志意義的,各科難度相對均衡,試題爭議較少,2004和2005年的題目都有部分科目考生反應不佳。但后兩年的情況較為相似,成績百分位差距不大,應當說是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 2006年的情況如何言之尚早,但需要明確的是,每一位參考的朋友都應當在心里有一本帳,以便合理預見考試的趨勢,制訂復習考試策略。 例如,2004年數學科目相對較難,2005年數學就相對容易一些,和2003年相比基本相當;2003年-2005年邏輯科目難度逐漸加大,2006年會怎么樣呢?2005年英語科目難度和2003,2004年基本相當,波動不大,2006年會不會在某些點上加大難度? 等等,這些都是應當思考的問題。 模擬試題再逼真也不及真題更能反映考試的特點,真對歷年真題做出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考試的規律。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五):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把握自己 參加工作了,學習起來很不容易,尤其是三十多歲的朋友們。 GCT考試還是宜早不宜遲吧! 誰知道最后關頭又有什么事情等著你呢? 假如你能及早動手,至少你可以: 1、有充裕地時間去想一下考試的策略,可能產生的困難,及早應對; 2、可能有更多的練習機會,比如很多朋友困惑的數學和英語,如果你能多做上那么幾套題,考試的時候感覺一定會很好,那時候自信心會更好,更容易出好成績! 3、吸納平時零散的時間充實自己。不要僅僅認為GCT是一種考試,通過系統地復習,人的思維方式也許會產生很大的進步。比如很多人都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邏輯知識,那么通過復習,掌握一種邏輯能力不也是一種有益的提高?學習語文知識,是不是對“前半生”知識的一種總結和升華? 這樣的策略就是,每天復習一點,既是利用了時間,又能讓知識長抓不懈,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這點經驗我是有的,應為平常忙的緣故,我最后系統復習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三十七八的人了,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啃課本上的東西。所以,我的策略就是,提早準備好復習的材料,沒事了,或者有零散的時間就看上那么一點,譬如做飯前后等待家人的十分八分的時間,都被我用來看上那么幾條,時間長了,你會發現這些積累很有用處。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六):什么樣的策略? 是態度?是細節?還是。。。 什么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 上面的幾個疑問都有道理,我們現在也許缺乏的不是態度問題,而是HOWTO的問題,或者說當是否邁開步子已經不是問題的時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的問題。 如何制訂策略,也許見仁見智,我們嘗試借鑒項目管理的思維,來個倒排工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何妨給自己來個表: 目的:通過GCT考試; 預計分數:230(成績百分位66%以上); 各科分配:語文xx分,數學xx分,邏輯xx分,英語xx分; 考試策略: 語文:強勢科目,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爭取達到。。。水平,如無法答完,時間不再延長; 數學:很弱的科目,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完,優先考慮前10題,爭取極少丟分,后面的題目如無法做答,隨機選擇答案; 邏輯:較強科目,延長時間為60分鐘,無法答完時間不再延長,優先保證分析推理部分做答; 英語:較強科目,該科目彈性較強,爭取在30分鐘內達到XX水平,優先保證會話,閱讀部分; 考試順序上,依次為:語文,數學,邏輯,英語; 各科目具體時間分配如下: 語文:。。。。。。 數學:。。。。。。 邏輯:。。。。。。 英語:。。。。。。(例如,答題順序是,語法詞匯2分鐘,對話4分鐘,完形4分鐘,閱讀) 復習策略: 復習中才用單科獨進式復習,自10月1日后進入綜合復習階段; 復習總體上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課件學習為主,認真聽取課件,達到。。。水平,時間約為。。。天,即自X月X日起至X月X日止; 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結束后,應準備模擬練習一套,以較為逼真的環境下進行測試,找出第一階段復習的不足和缺失的知識點,作為第二階段復習的參考。第二階段復習為以教材為主的復習,認真研讀教材,達到。。。的目的,配合教材后面的題目,進行練習,遇見問題不抱僥幸心里,一定要認真弄清楚每道題目的內容,并觸類旁通,帶動一個知識面上的進步,此階段時間約為。。。天,即自X月X日起至X月X日止; 第三階段,為綜合練習階段,主要以做習題為主,優先采用教材后部模擬練習題目。。。。 復習科目順序安排如下: 語文:XX天; 數學:XX天; 邏輯:XX天; 英語:XX天; 計劃調整: 上述計劃如遇到以下問題后進行調整: 1....... 2...... 調整為:.......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七):做什么樣的題? 一方面,網上的模擬題鋪天蓋地,讓人眼花繚亂;另一方面,感覺手中無題。 這都是復習中常見的現象。 做什么題好呢? 我感覺,從復習的角度看,效率比較高的是做“新”題。何為新題?新題一般是指自己除次遇見的題目。一些朋友從網上找了很多題目,然后練習,效果居然不錯。然而,網絡的特點決定了其中很多的題目有很大的覆蓋,重復的題目很多,這些朋友在不自覺中做了很多重復的工作,表面看來,速度是提上去了,正確率也有所保障,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給自己一種誤導。須知道,GCT考試不過重復歷年的題目,網上的模擬題命中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必須給自己一種意念:這些題考試的時候不會直接考到。 過去的一段時間常常聽見有的朋友說,做了2003年的試題,300分等等,這些朋友的能力的確另人欽佩,但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假如你學習了安通的課件,做了安通教材上的一些題目,拿下如此的分數,奇怪嗎?2004年的課件增加了許多多2003年試題的分析,GCT考試的脈絡大體都很清晰,當一種事物了無懸念的時候,結果就變得不那么耐人尋味-你得到試題講解之后做題只是相當于你對一種試題的記憶釋放,這樣的模擬參考價值多大? 我所說的也正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只有在全新的題目中檢驗才可能更多地覆蓋知識點,才可能鍛煉自己的能力。 新題何來? 每年安通都會出輔導資料的,這些資料對于當年考試的朋友可以說是新題!其他的各高校,出版社編寫的復習材料所附帶的習題,重復的也較少,也可以視為新題。 想要參加考試的朋友可以買一套安通的資料,以它為主,其他的教材和習題則挑選習題部分就足夠了,如果復習安排的緊張,那么不考慮其他習題也是可以的; 網上的習題,個人感覺不應當作為主流存在。因為水平不齊,一些題目是從其他類型的考試中摘抄過來的,比如邏輯的一些模擬題是從MBA聯考中的試題經過加工而來的,很難談到針對性。同時,上網尋找習題還會耽誤大量的時間,習題很多東西都是重復的,這樣的參考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比較好的方法是,安通的模擬試題作為第一參考,做完之后考慮其他出版社的習題,如果仍然有時間,作為保持狀態等目的,再考慮用網絡上下載的習題。 安通的習題如何做呢? 一般這樣做效果比較好: 在第二階段(教材復習)中做教材附帶的習題,對于邏輯、數學,一定要弄明白每一道題目,搞清楚解題思路,方式方法。可以開始的時候不看答案,然后自己尋求解決,正確需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正確,是解題正確還是巧合正確(比如猜答案),錯誤為什么錯誤,不放過每一個題目,因為這些題目都是針對性很強,能夠反映一類問題有代表性的試題。 某一科目復習完畢,可以做3-4套安通模擬試題。記住,不要多做,僅僅為檢驗效果,加深印象。 前兩套題目重點追求準確,自己不做時間的限制,后兩套題目根據自己設定的時間要求,做比較真實的模擬測試。 無論測試結果是否理想,都可以作為下一階段復習的參考。 一般而言,安通模擬試題約有10套以上,剩下的6套多題目,可以考慮在最后階段進行強化練習使用。 當然,如果你還感覺心里沒底,那么可以適當地擴充一下做題的范圍。我當時在做英語復習的時候選擇了天大的試題,感覺這套題目非常接近GCT的特點,難度適中,加上安通的模擬試題,一共做了20套。 開始的時候,畢竟已經很多年沒接觸英語考試了,最近一次考試也是在2000年高級工程師職稱考試的時候,這一階段做題很慢,記憶模糊,錯誤很多,平均分數在50-60左右,后來隨著復習的深入,速度逐漸提高,結合課件上老師提示的技巧,一般都穩定地在30分鐘內平均70分以上,盡管考試的時候分數不高,但能在20分鐘內英語答到62分,并且有兩篇閱讀沒答,自己也算是滿意了。 寫給后來者的忠告(八):重視課件 安通的課件很牛,如果能及早復習的話,認真學習一下課件相信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使用好課件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 我這里有04年的課件和05年的課件,先從質量上區分,總體感覺04年的課件比05年的要細致一些,一些講解也比較到位,特別是對于數學基礎不好的同志,04年劉慶華老師的線性代數講解堪稱經典!對你的復習有相當的幫助! 語文課件04和05的相差不是很多;數學的04年質量明顯好過05年,如果你想現在著手復習,建議你聽聽04年的課件; 邏輯兩年的講述各有千秋,04年陳慕澤老師的講解緊扣考試內容,并且在他編寫的書中有大量練習題在考試中直接命中,05年的課件重點突出,最后的講解特別是關于如何猜答案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如果有時間都聽聽收獲很大;英語變化不大,但感覺04年楊永春老師的講解非常精彩! 四門課的課件有條件還是要聽聽的。語文聽完后有一種要做題的沖動,技巧明顯比過去的感覺要好很多,數學中線性代數的課件是一定要聽的,在這上面丟太多的分數實在是可惜,如果英語實在是沒時間全部聽完,那么聽聽何老師的前幾講和閱讀的講解吧,那會對你的復習非常有幫助的! |
|
來自: playplay2006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