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心理系 廣州510631 陳侃 申荷永 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在我國已經家喻戶曉,但是分析心理學及其創始人卡爾-榮格,對我們來說可能仍然是個神秘而陌生的名字。然而,在現代心理學中,分析心理學不僅僅與精神分析齊名,更多時候被看作是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的超越,特別是近些年來它更被譽為后現代心理學的先鋒。現代的藝術治療、游戲治療、后現代藝術的很多思想都根植于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值得慶幸的是,要了解分析心理學并不困難,因為分析心理學在過去幾十年間早已對人類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早已讓對它一無所知的人們在自己的身旁就可以發現它的蹤跡。 從內向-外向說起平時我們在描述一個人時,都會把“外向、內向”作為一個重要的標準。而這個連孩子都喜歡用的詞就是來自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人格類型學”。它原本的意思是:按照心理能量的流向來劃分人格的能量傾向性。如果心理能量傾向于流向內部,則為內向型性格,反之則為外向型性格。 還有幾個詞也是為我們熟知的,它們是感覺、思維、情感、直覺。這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當作一種心理活動來描述,而在分析心理學中它們意味著人類所必需的四種基本心理功能,舉例來說:面對有一塊帶有美麗花紋的石頭,感覺的功能會讓我們感知到石頭上花紋的顏色,紋路的走向,感覺功能做的是對事物細節的信息處理;而思維的功能則讓我們通過邏輯理解和判斷事物在價值和功用,此時,你會判斷石頭上的紋路一定是在某種溫度下形成的,石頭之所以呈現這種顏色是因為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接下來情感是一種價值的判斷,我們通過情感功能判斷事物對我們自身的價值,這時我們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石頭上的花紋;最后是直覺,直覺的功能讓我們超越時間的限制,通過無意識的過程對事物進行某種整體的信息處理,及進行某種預測性的、或超出眼前所見的判斷,直覺發揮作用時,人們通常都會盯著石頭上的花紋看一陣子,然后說出自己看出上面有個人像之類的話。 在這幾種人格功能中,思維和情感是對立互補的一對;直覺和感覺是另一對。我們擁有所有的功能,但在成對的功能上,我們會在不同時期根據個人情況不同,而傾向于在某個功能上占有優勢,這也就讓我們成為某種類型的人,比如思維型的人,他的思維占主導,情感也必然處于次級功能的位置,這樣的人遇事喜歡冷靜理性的分析,而較少動用情感,但同時,由于其情感發展的層次較低,其情感功能也較為不成熟,一旦發動起情感來就會顯得難以控制。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通俗說的“智商高而情商低”的表現。內外向的傾向和這四種功能上的傾向性相組合就形成了8種變化,也就是8種人格類型。這是榮格對人格類型的最初劃分,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MBTI人格測驗也就是以此人格類型為基礎發展而來。 然而,重要的是我們還要發現這人格類型學中堅持的“完整人格”的思想。我們總聽到某人說:“我總覺得自己缺少了一部分”或“我的人生要變得完整”之類的話時,其背后便包含了分析心理學“完整人格發展”的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完整人格思想認為:生來,人格就本是一個整體,在后天的教育和發展中,我們在不同時期展現某種占優勢的人格類型,而一生的發展就是人格各個層面逐步發展和成熟,最終達到各種功能完整的過程,我們最終的人生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順應占優勢的人格功能,發展次級的人格功能。更深一層,這一過程是一種被稱為“自性化化過程”的自我實現和人格達成的路程。值得教育者思考的是,這一理論中還包含著尋求自然發展和人格完整的人格教育的方向,對當前控制、束縛及完美的人格教育方向也許是一種啟發。 測謊儀與情結理論另一個常讓人們驚嘆的東西也是源自分析心理學,那就是“測謊儀”。測謊儀是分析心理學在司法上的重大貢獻,但其最初的目的卻更多的在于要測量情結的存在。 在分析心理學中,情結的概念來源于詞語聯想的實驗。方法是給被試一些詞,被試根據自己的第一反應說出聯想到詞,同時記錄其聯想時的反應時及相關的生理指標,當這些反應出現不平常的變化時,就說明被試對某些詞的聯想受到了某種干擾,如果把這些受干擾的詞聚集在一起,就會發現它們就會指向同一個隱藏在背后的某種情結。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有時候一個詞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另一些人卻不喜歡聽到別人提到這個詞,一提他就會不由自主地發怒。這是因為這個詞觸到了他的情結。 情結具有“自主性”,也就是說,它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圖來進行自我支配的,而我們不僅無法控制它們,甚至常常無法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進而我們會“被情結所控制”。無法抑制的狂怒、沒有征兆的精神病發作等等現象都是情結自主性的強烈證據。當然,測謊儀便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情結表現自己可以是干擾聯想的反應時間,可以是生理指標的變化,如:皮膚電、心率等等。此外,我們日常的口誤、遺忘等等現象也很可能是情結的表現。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夢境或精神分裂中,它們會以“人格化”的形式呈現,在夢中,情結以某種幻象表現,而在一些精神分裂癥中則表現為我們常說的“鬼魂附體”的特征。 在榮格看來,心靈的組成就是被稱為情結的許多人格的片斷,這些人格片斷表現為某種特定的情緒基調,帶有特定的意圖,而其核心又是源自某種原型,而統整這些人格片斷使其表現為整體人格的核心是自性。簡單的說,整個心靈的系統就像是個星系,自性就像是星系的核心,而各種情結像其衛星一樣環繞在其周圍,按照它們自然的軌道形式及發揮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情結基于自性的領導,與整個系統相和諧,但是一些創傷經歷、困擾的問題等等會使某個情結越發壯大并與整個人格系統失去和諧,直至分裂出來,此時,它們就會成為系統的新的核心,像是龍卷風一樣不斷吞噬周圍的心理能量,這也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比如,強迫癥患者,他們的生活的一切都圍繞著洗手、重復的回憶等等癥狀。這就是發起這些癥狀的情結成為了他們的中心的表現。 情結是分析心理學較早期提出的理論,但它對分析心理學有著某種奠基石的作用,榮格甚至也一度把分析心理學稱為“情結心理學”,并以此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區分。盡管早期的情結理論還不夠完善,分析心理學后期一些基本的對心理疾病的解釋、治療的原則和自性化發展的階段確都由此引伸而出。 集體無意識的結構有一種帶有完整和對稱規則的圖形,你可能在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中見過,在基督教堂的圓頂花窗見過,甚至通過你身邊的花壇從中穿過,而如果你比較孩子的繪畫和遠古時期人類的藝術作品,你也會發現這帶有同樣規則的對稱圓輪。這就是集體無意識中的“曼陀羅”的象征,是分析心理學中最著名的“原型意象”,它表現的是對立統一的完整規則,是存在于集體無意識中的心靈的核心原型“自性”的象征。 分析心理學對精神分析的最重要發展就是集體無意識的理論,人類不僅從祖先遺傳獲得進化而來的生理特征,祖先代代積累和沉淀精神內容也會通過遺傳為我們獲得。這就是集體無意識,人類作為一個集體所代代積累的無意識。我們無需學習,每個人都天性中便具有它們,并無意識地表現出它們。不同文化、不同歷史、素不相識的人們的作品甚至夢境為什么經常如出一轍?集體無意識的普遍象征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分析心理學看來,個體的心理和行為更大程度上取決于集體無意識,其作用要比個體的自我意識及個體的無意識大得多。個體無意識的內容是情結,這僅僅是個體有限的經驗中那些被壓抑或遺忘的部分,而集體無意識則包含了人類整個經驗的沉積。應該說,個體并不屬于自己,而是從屬于集體無意識的,正如我們是從屬于自然界的一樣,個體的一切心理和行為,包括前面提到的情結,也都要以原型作為其基礎。 分析心理學認為,集體無意識的內容是原型,同樣的原型存在于所有個體之中,而根據個人意識內容的不同,同樣的原型在各異的意識材料中組建包含同樣的規則的象征。原型本身是一種規則,是不可能被直接經歷到的,而只能通過其象征來看到、聽到、感知到它的能量。這有些像易經八卦所描述的規律,陰陽爻的組合只有在實際的事件中表現出來我們才能夠明白其中的深意。榮格本人也贊成這個比喻,事實上他甚至曾經說過:原型永遠無法被看到,但只有中國的易經八卦,可謂是看得到的原型! 榮格窮其一生,在他成千上萬個夢的分析中,在他神話與考古學中,乃至晚年對煉金術和中國哲學中的象征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原型。其中包括阿尼瑪-阿尼姆斯原型、母性-父性原型、智慧老人、以及自性等等。當然,這些還遠遠不是集體無意識的全部,更多的原型有待我們每個人在為集體無意識本身貢獻的同時,來一點點探索! 分析心理學是個龐大的理論,其中包含著回歸、自然、完整的思想精髓,難得的是它與中國文化的種種契合。還有許多思想在此無法進行完整的敘述,但也期望通過談論這些我們身邊的分析心理學,能讓大家對分析心理學有初步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