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醫妙手治痛風 (2008-08-20 20:50:52)
傳統武醫妙手治痛風 什么是痛風? 常見的癥狀 : 1、無癥狀期:有高尿酸血癥而無臨床癥狀。 痛風的臨床表現 痛風的發生原因很多,這里只介紹原發性痛風 : (一)急性發作期治療 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痛緩解 72 小時后始可恢復活動。藥物治療越早越好,早期治療可使癥狀迅速緩解,而延遲治療則炎癥不易控制。常用藥物有以下幾種: (1) 、秋水仙堿:對本病有特效,開始每小時 0.5mg 或每 2 小時 1mg ,至癥狀緩解或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副反應時停用,一般約需 4 ~ 8mg ,癥狀可在 6 ~ 12 小時內減輕, 24 ~48 小時內控制,以后可給 0.5mg 每日二、三次維持數天后停藥。腸胃道反應過于劇烈者可將此藥 1~ 2mg 溶于 200ml 生理鹽水中于 5 ~ 10 分鐘內緩慢靜脈注入,但應注意勿使藥物外漏,視病情需要 6 ~ 8 小時后可再注射,有腎功能減退者 24 小時內不宜超過 3mg 。由于臨床療效卓著,對診斷困難病例可作試驗性治療,有助于鑒別診斷。毒副作用: 1 、胃腸不適、出血性腸炎; 2 、白細胞減少; 3 、再生障礙性貧血; 4 、脫發; 5 、肌病; 6 、肝功能損害; 7 、精神抑郁等。 ( 2 )、保泰松或羥基保泰松:有明顯抗炎作用,且能促進尿酸排出,對發病數日者仍有效,初劑量為 0.2 ~ 0.4g ,以后每 4 ~ 6 小時 0.1g ,癥狀好轉后減為 0.1g 每日 3 次,連服數日停藥。本藥可引起胃炎及水鈉潴留,在活動性潰瘍病患者及心臟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的副反應偶有發生。 ( 3 )、消炎痛:初劑量 25 ~ 50mg ,每 8 小時一次,癥狀減輕后 25mg 每日 2 ~ 3 次連服二、三日,療效與保泰松相仿,副作用有胃腸道刺激、水鈉潴留、頭暈、頭痛、皮疹等,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者禁用。毒副作用: 1 、胃腸反應、出血、潰瘍、穿孔,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者禁用; 2 、皮疹皮炎; 3 、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4 、頭痛、眩暈; 5 暫時性人格解體; 6 、肝腎功能損害。 ( 4 )、布洛芬(異丁苯丙酸):為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0.2 ~ 0.4g 每日 2 ~ 3 次,可使急性癥狀在二、三天內迅速控制,本藥副作用較小,對血象及腎功能無明顯影響,偶有腸胃道反應及轉氨酶升高. ( 5 )、炎痛喜康:藥效時間長,每日 20mg 一次頓服,偶有腸胃道反應,長期用藥應注意血象及肝腎功能。 ( 6 )、萘普生(消痛靈):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抗炎作用為保泰松的 11 倍,鎮痛作用為阿司匹林 7 倍,胃腸道反應較小,口服每天 500 ~ 750mg ,分兩次服用。 ( 7 )、 ACTH 及強的松:對病情嚴重而秋水仙堿等治療無效時,可采用 ACTH25mg 加入葡萄糖中靜脈滴注,或用 40 ~ 80mg 發次肌內注射,此藥療效迅速,但停藥后易于 " 反跳 " 復發,可加用秋水仙堿 0.5mg 一日二三次,以防止 " 反跳 " 。也可用 triamicinolonehexacetoni (二)間隙期及慢性期治療:為了預防痛風急性發作。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在此階段仍須積極治療。 1 、一般處理:飲食控制很重要,避免進食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豐富;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蔬菜、水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肥胖患者必須減少熱卡的攝取,降低體重。宜多飲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過度勞累、緊張、飲酒、受冷、受濕及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 2 、降低血尿酸藥物的應用:在經飲食控制而血尿酸濃度仍在 7 ~ 8mg/dl 以上者;每年急性發作在兩次以上者;有痛風石或尿酸鹽沉積的 X 線證據者;有腎結石或腎功能損害者;均有應用降血尿酸藥物的指征,用藥后如能使血尿酸維持在正?;蚪咏5乃?,??煞乐雇达L急性發作,防止痛風石形成,減輕腎臟損害??垢吣蛩嵫Y的治療有促進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兩組藥物,此兩組藥物均無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過程中有動員尿酸進入血液循環,誘致急性關節炎發作的可能,因此不宜在急性期應用。在選擇哪一組藥物上,常根據患者腎臟功能及 24 小時尿酸排出量決定,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 600mg 及腎功能良好者,可用排尿酸藥,在腎功能減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 600mg 者,選用抑制尿酸合成藥,在血尿酸增高明顯及痛風石大量沉積的病人,亦可兩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風石消退加快的作用。 排尿酸藥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種: ( 1 )羧苯磺胺( probenicid 丙磺舒):主要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而致利尿酸作用。為防止尿酸自腎臟大量排出時有引起腎臟損害及腎結石的副作用,應用此藥常自小劑量開始,初用0.25g 每日 2 次,兩周內增至 0.5g 每日 3 次,最大劑量每日不超過 2g ,約 5% 病人發生皮疹、發熱、腸胃刺激、腎絞痛及激起急性發作等副作用。 ( 2 )苯磺唑酮( sulfinpyrazone ):是保太松的衍生物,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排尿酸作用較丙磺舒強,自小劑量開始, 50mg 每日 2 次,漸增至 100mg 每日 3 次,每日最大劑量為 600mg ,和丙磺舒合用有協同的療效,此藥對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潰瘍病患者慎用。 ( 3 )苯溴馬龍( benzbromarone ):為強有力的利尿酸藥,在歐洲廣泛應用已有多年,每日一次 25 ~ 100mg ,毒性作用輕微,不影響肝腎功能,很少發生皮疹、發熱,但可有腸胃道反應、腎絞痛及激發急性關節炎發作。 1、在排尿酸藥物治療過程中,須口服碳酸氫鈉每日 3 ~ 6g ,以堿化尿液,并多飲水,保持每日尿量在 2000ml 以上,以利尿酸排出。 2、抑制尿酸合成藥物至目前為止只有異嘌呤醇( allopurinol ),此藥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使次黃嘌呤及黃嘌呤不能轉化為尿酸,其本身則在人體內漸漸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異黃嘌呤(oxipurinol )經尿排出,并能在 PRPP 存在下轉變成相應核苷酸,消耗了 PRPP ,還可以抑制 PRPPAT ,使 IMP 合成減少,因而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濃度,抑制痛風石及腎尿酸結石合成,并促使痛風石溶解,劑量 100mg 每日 3 次,可增至 200mg 每日 3 次。與排尿酸藥物合用可加強療效,但一般不需聯用。個別病人可有發熱、過敏性皮疹、腹痛、腹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甚而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停藥及給予相應治療一般均能恢復,偶有發生壞死性皮炎則病情嚴重,應即搶救治療。用藥期間也可發生尿酸轉移性痛風發作,可輔以秋水仙堿治療。 3 、秋水仙堿的應用:在痛風反復發作的病人,慢性炎癥不易控制,雖經上述治療,有時仍有局部關節酸痛或急性發作,此時可用小劑量秋水仙堿維持,每日 0.5mg 或 1mg 往往足以使癥狀得到控制,但應注意秋水仙堿對骨髓的抑制和對肝腎功能的損害。 4 、其他:對有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尿路感染、腎功能衰竭等伴發或并發癥者,須進行對癥治療。關節活動困難者須予以理療和鍛煉。痛風石潰破成瘺管者應予以手術刮除。 各家意見不一,一般認為血尿酸鹽的濃度在 8 ~ 9mg/dl 以下者不須藥物治療,但應避免過食(特別是高嘌呤飲食)、酗酒、過勞、創傷及精神緊張等誘致急性發作的因素。血尿酸過高者應予異嘌呤醇治療。 傳統武醫養生堂的調治方法: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