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老人為什么女比男多
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統計資料表明,各地男女人口壽命存在著性別差異。一般說來,平均壽命女性較長,百歲老人婦女居多。 1990年我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百歲老人男女之比 1∶3.03,前蘇聯為 1∶3.54,日本為 1∶4.56。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高壽的性別比例差異現象呢?
遺傳因素 長期以來,研究者們注意到男女間性染色體的遺傳差異。男性的性染色體由一條 X染色體和一條 Y染色體組成。女性由兩條 X染色體組成。女性如果只有一條 X染色體上帶有致病基因,另一條染色體正常,就叫隱性雜合子,不會有臨床癥狀,而男性 X染色體上有致病基因就可以發病。 雌激素因素 雌激素在女性體內含量豐富,而在男性體內甚少。雌激素除對性別有特殊作用和影響機體代謝機能外,還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證明孕激素也有明顯延長壽命的作用。開發利用孕酮或雌激素配伍孕激素有利于延長人類的特別是女性的壽命。 基礎代謝率的差異 一般說來,男性基礎代謝率比女性高。在一定范圍內降低基礎代謝率有助于延長壽命。動物實驗表明,在單位時間內,代謝率越高,耗氧越多,壽命越短。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對性別壽命的影響,研究者們從不同的角度作了報道:①女性月經旺盛,抗病能力增強。月經失血使鐵的喪失較多,女性血紅蛋白明顯低于男性,鐵離子對衰老似有促進作用。②懷過孕的婦女停經后的平均壽命較長,暗示受孕生育有助于長壽。③男性機體對腎上腺素及其血管活性物質反應較女性強,因而男性發生心血管疾患的機會多于女性。 心理因素 男性到了老年還要肩負繁雜的生活重擔,精神壓力較大。退休后則往往由于社會地位下降和經濟收入減少而意志消沉、情緒抑郁。女性普遍依賴心理較強,精神負擔較小。另外,女人愛嘮叨,這是女性心理上自我主動調節情緒,使之平衡的一種有益的“宣泄法”。 社會因素 男性從事高空、高溫、地下、海底等艱苦條件的職業者較多,容易造成身體損害和意外死亡,因而影響了男性的平均壽命。而女性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相對優越些,死亡風險較小;現代生活最大的特點就是緊張,節奏快,而首當其害的大多數也是男性。 生活方式 當前,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主要死亡病因。而這三種疾病主要的共同致病危險因素是:缺乏體力活動,精神緊張,高脂飲食,超重肥胖、生活無規律和吸煙酗酒。男性往往具有這些危險因素,而女性卻自覺或不自覺地避開了。此外,女性食量明少食增壽法則。 衰老速度 有學者估測,人類最高自然壽命是 100— 120歲。然而,目前絕大多數人都不能活到這個壽限,衰老速度乃是關鍵的因素。衰老速度越快,壽命越短,衰老速度越慢,壽命越長。女性往往由于遺傳和生理上的優越性推遲了老年病的到來,延緩了衰老速度。一個人要想活到最高自然壽限,必須沖破兩道關:①病死關;②老死關。要使大多數人活到最高自然壽限,人類除了想辦法對付疾病和意外事故死亡之外,還必須設法減慢衰老速度,尋找有效的抗衰老措施。 廣州益壽醫院陳業新《健康時報》 (2000年04月13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