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網上流行一篇關于自信的文章,中譯版的題目各不相同,英文標題是《10 Ways to Instantly Build Self Confidence》,而標題中的“instantly”就足以讓人狐疑了,再看看內容,不禁目瞪口呆:
- Dress Sharp (穿著整齊)
- Walk Faster (加快步伐)
- Good Posture (良好姿勢)
- Personal Commercial (自我暗示)
- Gratitude (感恩心態)
- Compliment other people (贊美他人)
- Sit in the front row (坐第一排)
- Speak up (大聲講話)
- Work out (堅持鍛煉)
- Focus on contribution (關注貢獻)
在我眼里,這十條里基本上有八條是胡說八道,剩下兩條還跟“instantly”
沒關系,自相矛盾——鍛煉和貢獻又怎么可能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呢?文章作者的出發點無疑是沒有惡意的,但是,感覺缺乏自信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照做,這些所謂的
“技巧”不僅對建立自信毫無幫助,甚至會讓那些照做的人變成刻意的小丑。看看身邊的人吧,坐在第一排的,或者穿得最整齊的人一定是自信的么?快速向你走來然后大聲贊美你的人,難道不會令你有點害怕或者莫名其妙么?
真正培養自信的方法是什么樣的呢?我也來寫上十條:
1. 培養耐心
自信確實需要培養,所謂的“培養”,即是說并非朝夕可達。所以,培養自信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具備耐心,如若缺乏耐心就要培養耐心。沒有耐心的話就什么都做不成,更別提什么“自信了”。有所成就,就會伴隨著自信的增長,而一事無成的人穿得再整齊也只不過草包一個。
2. 習得并精通一種技能
具備學習能力的人通常都很自信,反過來也一樣,真正自信的人通常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所以面對挑戰的時候他們不會
怕,不會心虛,因為他們知道“大不了去學么”。自學能力的基礎是耐心,而習得任何一種技能都會讓人更加懂得耐心的重要,并且同時因為具備耐心與學習能力而
更加自信。只要花時間真正精通了一種技能,那么學會其他一種技能的時候就會變得更輕松——這是良性循環。
3. 相信積累的力量
再大的石頭也無法阻擋種子發芽,只因為種子一旦開始發芽,那細胞的分裂盡管速度不快但卻不見天日永不終止。滴水可以穿石的
道理誰都懂但又好像誰都不相信——
處于起點的人就好像是一粒細胞或者一滴水,但大多數人卻誤以為或者希望自己在起點上就強大鋒利猶如一束激光,但這不現實。要通過學習培養耐心,運用耐心去
等待長期積累之后可以獲得的難以想象的好處與力量。
4. 了解自己的局限
沒有人無所不能。就算擁有真正強大學習能力的人也無法做到無所不能——因為時間不夠。有些領域確實必需天分。在自己確實不
擅長的地方該自卑就要自卑——這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該自卑的時候不自卑,就多了一個心理負擔——并且還是永遠擺脫不掉的負擔,最終,肯定會拖累自信。凡
事兒做得好必然容易自信,做得不好就很難自信,但是還沒上陣呢,就背著一個又一個的包袱,能走多遠?能做多好?
5. 凡事兒都要提前做足功課
大聲說話也好,穿著正式也罷,最多只能讓一個人“顯得”自信,而非真正自信。“坐在第一排”可能是因為近視,“快速走路”
往往是因為時間觀念不強——這些都與自信沒關系。做任何事情,提前做足了功課,想不自信都難。自信不等于自以為是,自以為是的人最終都會被現實砸爛。中國
人說“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西方人說“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某個層面上都是一回事兒:不要理會運氣(該來的時候它自然會來),重要的是專心做
好功課。
6. 注意細節
俗話說,“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當我們關注一樣東西足夠久的之后,就會發現自己猶如“開了天眼”一般,能夠看到的,
看清楚的越來越多。在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上,一定要保持專注;不僅要專注,還要專注很長時間。只有這樣,才有能力看到更多的細節,才有能力做足功課,才有能
力處變不驚。很多時候,所謂“成功”只不過是一個中間狀態,“更大的成功”才是挑戰。忽視細節的人都并非故意,只是因為功夫未到;功夫未到,“中間狀態”
之后就是更大的失敗。
7. 培養從容的態度
走路慢一點,姿態自然從容;說話慢一點,聲音小一點別人也能挺清楚。但這些都是形式而已,關鍵在于腦子不能慢。動作太快往
往只是因為腦子太慢所以想得太少不夠周到。有演講經驗的人都知道,說話太快實際上更可能是因為緊張。越有能力的人越容易從容,因為他們的能力足以使他們掌
控局面。從容不是能夠模仿的,是養出來的——靠實力。
8. 關心身邊的人
誰都需要身邊的人的支持與關心,正如身邊的人也需要他支持、他關心一樣。與很多人相信的相反,朋友太多,不見得一定是好事
兒。因為關心一個人支持一個人都是需要花費時間,而每個人不可逾越的終極限制只有一樣東西——時間。小心選擇朋友,因為你將與他們分享你的生命。沒有這樣
的態度,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有那么三兩個真正朋友的人,都會比較自信。
9. 不要輕易追求完美
完美總是好的,但并不總是能夠做到。事事追求完美的下場只有一個:標準越來越低。生活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圣男圣女
(剩男剩女)就是這樣煉成的。學會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里不完美地生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深刻理解“不完美才是常態”的人才可能做到“不會無謂地自卑”。
憑借耐心,相信積累,再加上正常的智商,就算做不到最好,也能做到更好,何必過分強求?
10. 盡量獨立,承擔必要的責任
有位哲人這樣說過:“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取決與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獨立于這個世界”。這句話包含著深刻的智慧。很多的時候,
獨立意味著完整地承擔必要的責任;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承擔必要責任的人必然相對更加自信。一個人不能夠獨立,往往就會淪為他人的負擔,沒有人不討厭負擔,
而被討厭的人怎么可能自信呢?自信的人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