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十個最值得去的中國小鎮:(六)吐魯番——《西游記》中的神奇美景

     激揚文字 2009-04-03


      

      吐魯番市位于烏魯木齊以西、中國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而聞名于世。事實上,當年的玄奘的確經過吐魯番市,他曾在今天位于市東南約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當時的高昌是絲綢路上的一個重鎮,今天,游歷故城,見斷壁殘垣,磚石瓦片,可以想見昔日繁華。而火焰山也并非虛構,只不過火焰山的火焰非真火焰而是烈日下的紅砂巖灼灼閃光、熱氣蒸騰似火焰而已。雖然火焰山是我國最炎熱的地區,但山里多溝谷,谷中泉水環繞,林木蔥蘢,廬舍毗接,生產葡萄瓜果,其中的葡萄溝令人流連忘返,而葡萄溝生產的無核白葡萄則令人垂涎欲滴。

      維吾爾族人熱情好客,入吐魯番市,隨處可見頭戴四楞小花帽、著長袍的男子和著西裝上衣裙子的女子,并向你打招呼“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城東南有蘇公塔和高昌故城的公共墓地,墓穴干燥,地勢干燥,形成了天然的無菌環境,成為干尸極好的天然保管場所。城東北有千佛洞,人文與自然景觀兩相其美。

      

      歷史沿革

      “吐魯番”之稱,最早見于明人陳誠所著《西域番國志》一書。吐魯番,維吾爾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據《西域同文志》:系回語“蓄水”之意。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通名大辭典》釋為維吾爾語,意為“都會”。曾炳煌所撰《吐魯番廳鄉土志》釋:“吐魯番”系“吐蕃”的諧音。

      古稱“姑師”(《史記·大宛傳》),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漢時期是東師前王庭地。

      吐魯番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吐魯番市位于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麓,吐魯番盆地中心,市區距烏魯木齊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長約262公里,東西狹窄不規則,最寬處約90公里。美麗的天山下的吐魯番,風光美麗,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蘇公塔,葡萄溝,交河故城坎兒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麗的景觀和古跡,市內有博物館,博物館里面還有新疆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內還有高昌公園,在建的水上樂園和民俗度假區,可謂是民俗古城。

      

      火焰山

      位于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雖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許多溝谷綠蔭蔽日,溪澗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著名的葡萄溝就在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獨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記》里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

      由于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游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著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變得興趣盎然。

      

      葡萄溝

      從吐魯番市遙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峽谷中距市區約15公里的葡萄溝,卻別有洞天,景色秀麗。與溝外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進溝口,鋪綠疊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給溝谷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桑、桃、杏、蘋果、石榴、梨、無花果、核桃和各種西瓜、甜瓜及榆、楊、柳、槐等多種樹木,遍布溝中,使葡萄溝又成了“百花園”、“百果園”。春季,繁花似錦;盛夏,碩果累累。溝中藤蔓交織,曲徑通幽,串串葡萄,舉手可及。葡萄溝南北長約8公里,寬半公里,居住著維吾爾、回、漢三個民族共約6000多人。現有耕地400余公頃,葡萄種植面積即達220余公頃.溝中產無核白葡萄、馬奶子、玫瑰紅、比夾干、喀什哈爾、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品種.此外還有果酒廠生產的多種葡萄酒、葡萄罐頭等。

      迷人的葡萄溝,位于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這是一條南北長約7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的峽谷。人工引來的天山雪水沿著第一人民渠穿溝而下,潺潺流水聲給葡萄溝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兩面山坡上,梯田層層疊疊,葡萄園連成一片,到處郁郁蔥蔥,猶如綠色的海洋。在這綠色的海洋中,點綴著桃、杏、梨、桑、蘋果、石榴、無花果等各種果樹,一幢幢粉墻朗窗的農舍掩映在濃郁的林蔭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蔭房”排列在山坡下、農家庭院上,別具特色。夏天,溝里風景優美,涼風習習,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節,中外賓客,川流不息,絡繹不絕。?

      風景秀麗的葡萄溝,以盛產優質葡萄而聞名中外。1994年溝里種植葡萄315.6 公頃,生產鮮葡萄8601噸。這里主要種植無核白葡萄,還有馬奶子、紅葡萄、喀什哈爾、日加干、瑣瑣等13個品種。其果實呈球形、卵形、橢園形等,有的葡萄晶瑩如珍珠,有的鮮艷似瑪腦,而有的綠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綠欲滴的鮮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這里生產的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其含糖量高達20-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無核白鮮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達60%,被人們視為葡萄中的珍品。

      葡萄溝,是火洲的“桃花源”。溝里四處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一是葡萄溝接待站。這是為中外賓客開辟的游覽場所,依山旁水,安靜、幽雅,景物天成,數條葡萄長廊深邃、幽靜,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盡情觀嘗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嘗鮮葡萄。長廊盡頭碑石上葡萄溝三個鮮紅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游人爭先恐后在此照相留念。園內有民族風味的食堂,有賣工藝品的蒙古包,還有劃船游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莊。這是葡萄溝里設備齊全、級別較高的度假村。這里有高檔次床位120個,有供120人就餐的飯廳,還有卡拉ok廳、游泳池等。三是吐魯番葡萄展覽館。四是吐魯番維吾爾族民居民俗館。五是中新公司,該公司是以葡萄為主要原料生產葡萄酒和飲料的中外合資廠家。六是葡萄鄉的度假村。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墓室頂為平頂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臺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面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在古墓中出土文書、墓志、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尤其珍貴的是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國木乃伊,可以與埃及的相媲美,聞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最繁華的高昌路西側,1989年建成,占地9畝,由主館和巨犀陳列館兩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吐魯番博物館設施齊全,有現代化的安全保衛設施,有封閉式大透明展柜,有齊備的講解員隊伍。現有藏品3287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5件,二級文物260件,三級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該館設計風格獨特,厚樸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歷史滄桑感。全館根據不同的需求分為接待大廳、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古尸陳列廳、巨犀陳列館、展覽廳、庫房等多個部分。

      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紅色彩陶和素陶為代表的,有著明顯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遺存;大量的絲織品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錦、絹、紗等各類品種,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繡、唐代的花鳥紋錦等都是稀世之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數民族文書是研究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珍貴資料。

      

      沙山公園

      鄯善縣辟展鄉境內,北側緊靠鄯善縣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園是利用庫姆塔格北緣綠洲接觸帶的特殊地里環境建立的一個公園,1990年始建以來已初具規模。公園分南北兩部分,以沙山邊緣東西向橫穿的緩流分界。北部占地500畝,東側為水上活動區、文化娛樂區、兒童活動區、花卉觀賞區和葡萄園。西側為草坪區、植物園。南部區為沙漠,有沙漠活動區、沙療區和沙漠植物區。

      沙山公園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公園內已開辟沙療區域,不少關節炎等患者前來治療,再往南去不遠,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見丘鋒輪郭清晰,丘脊似線,迎風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頂端,靜候大漠日出的輝煌時刻,目送夕陽西沉染盡天際的自然奇觀間,感覺人與自然混為一體,園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島上涼亭,背襯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魯番市以東偏南約46公里火焰山鄉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外城大體呈正方形,墻厚12米,高11.5米,周長5.4公里。為夯土板筑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每面大體有兩座城門,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門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甕城。

      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墻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長約3公里。宮城為長方形,居城北部,北宮墻即外城北 墻,甫宮墻即內城北墻。這一帶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臺,當時為回鶻高昌宮廷之所在。

      內城中偏北有一高臺,上有高達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筑,可能為宮殿遺址。

      外城內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門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5米,占地約1萬平方米,由 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大殿內尚殘存壁畫痕跡。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經,于貞觀二年( 628年)春,曾到高昌國講經一月余,據即在此寺內。寺院附近,還殘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遺址。外城內東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殘存的壁畫較上述大寺完美。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紀,初稱“高昌壁”,為“絲路”重鎮。后歷經高昌郡、高昌王國、西州、回鶻高昌、 火洲等長達1300余年之變遷,于公元14世紀毀棄于戰火。1961年,這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河故城

      位于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西漢時,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車師前國”的都城。唐代為西州所轄之交河縣。唐王圾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一度曾設在這里。后遷至龜茲(今庫車縣)。六世紀的曲氏王朝在此設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墻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墻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的“盆底兒”,南距吐魯番市約40公里。湖盆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面積約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黃海海平面154.43米,僅次于約旦的死海(-391米),被稱為世界第二陸上低地。

      遠在千萬年以前,艾丁湖還是一個面積比現在的湖水面積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還殘存很淺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皺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觸目皆是銀白晶瑩的鹽結晶體和鹽殼,陽光映照下,閃閃發光。當地維吾爾人稱之為"月光湖"。在艾丁湖邊,人們很容易被海市蜃樓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這里四周望不見游魚飛鳥,唯有不時掠過的成群小飛蟲和偶爾在腳下竄過的野兔、小鼠。由于這種特殊的地理狀況和典型的荒漠景觀,中外游客到此游覽、攝影、探奇者絡繹不絕。

      艾丁湖水含大量鹽分,據說所蘊藏的鹽足夠全國12億人吃一年。此外,湖底還有豐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現建有一座以湖中的鹽晶礬、硝為原料的化工廠,為目前吐魯番地區最大的工廠,產品遠銷國內外。

      艾丁湖湖區氣候極端干旱,湖區景觀極度荒涼,地表鹽殼發育獨特 ,構成了一幅未開墾的壯觀的原始畫面,從而對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坎兒井

      吐魯番有著與著名的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列為三大中國古代工程之一的驕傲--坎兒井。坎兒井是勞動人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據本地氣候、水文特點等生態條件,創造出來的一種地下水道工程。吐魯番地區素稱“火洲”、“風庫”,氣候極其干燥,很久以來就出現大片的綠洲。這奧秘之一,就是在吐魯番盆地上分布著四通八達,猶如人體血脈似的坎兒井群和潛流網絡。

      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多條,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庫車和北疆的奇臺、阜康等地,總出水量每秒約10立方米。其中以吐魯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時達1237條,實際使用的853條,總長超過5000公里。參觀過坎兒井的人,無不為它設計構思的巧妙,工程的艱巨而贊嘆。它是我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勤勞的豐碑!倘若到吐魯番旅游,在乘坐的汽車臨近吐魯番時,在那郁郁蔥蔥的綠洲外圍戈壁灘上,可以看見順著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鏈,半點著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著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一種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豎井的深度和井與井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愈向上游豎井愈深,間距愈長,約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豎進愈淺,間距也愈短,約有10米到20米。豎井是為了通風和挖掘、修理坎兒井時提土之用的。豎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長3-8公里,最長的達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畝,最好的年灌溉可達500畝。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聯接,可以把幾十米深處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來。

      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里的地理條件分不開的。首先,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克拉烏成山,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當夏季來臨,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當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滲入戈壁地下變為潛流。積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層加厚,水儲量大,是挖掘坎兒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魯番盆地與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這就可以沿地勢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勢向盆地匯聚,確定了水的流向,通過挖掘疏導,自流向盆地.第三個條件是吐魯番大漠底下深處的土層,是由砂礫石由粘土或鈣質膠結,質地堅實,因此坎兒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魯番干旱酷熱,水分蒸發量大,沒風季時塵沙漫天,成為主要自然災害,而坎兒井是由地下暗渠輸水,影響非常小,水分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兒井非常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

      坎兒井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出現雛形,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向西傳到中亞和波斯。漢代在今陜西關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術的創造,稱“井渠法”。傳說漢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較松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方法傳授給了當地人民,后經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逐漸趨于完善,發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但是,因為"關中"井渠和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很不相同,而中亞的地理條件也沒有新疆吐魯番這么優厚,井渠和新疆坎兒井也有不同,所以,我們支持,坎兒井是本地人民根據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說法.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據史料記載,由于清政府的倡導和屯墾措施的采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展。清末因堅決禁煙而遭貶并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贊賞。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墾地,途經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

      現在,盡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臨渠啜飲一杯“天然礦泉美容水”--坎兒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嘗吐魯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飲一杯水沖泡的名茶,蕩氣回腸,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魯番坎兒井(出水)只有700條,流量2.94億立方。目前,搶救坎兒井,讓他恢復作用的工作正在進行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内熟妇人妻色在线视频|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精品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A级孕妇高清免费毛片| 起碰免费公开97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V|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一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亚洲国产精品二区|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专在线电影| 欧美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的区别|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av| 饥渴的少妇2中文字幕|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伊人|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老湿机69福利区18禁网站|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少妇又色又紧又爽又刺激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