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案:以步兵兩個團為基干,配以政務人員及特種兵混合編組為一個支隊,約1萬人。
蔣介石最后批示選擇乙案,但后經與魏德邁討論后,又改以甲案實行,自此中國派兵赴日才真正為美國所接受。美國對于各國派兵占領日本政策之所以會出現轉變,是因為參聯會評估認為美國已能掌控日本全局。 他國所謂的“占領”只不過代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職權,不影響美國的權威,同時又能幫美軍分擔防務。 在經歷第一次派空軍占領日本提案失敗后,蔣介石對此次美國主動邀請表現頗為謹慎,先是要求相關部門只能發表派遣消息,但不宣布派遣數量及編制,同時對美國重申中國派兵有現實困難。他強調此次美國邀請中國派兵,必須協助國民政府處理若干問題,否則“派遣不克實行,則(中國)在國際上即得到信用”。蔣介石所謂問題有二:1、中國無法承擔空運及海外駐兵的經費;2、適合代表中國執行占領任務的部隊難以尋覓。 1946年3月13日,美國國務院通過魏德邁向國民政府建議:1、中國能夠先選派少數先遣部隊赴日;2、推薦滯留在香港九龍的國民黨新一軍第38師為駐日占領軍:3、相關消息由中方同意后,由美國務院公布。 國民政府接受了建議,先是在4月1日由陸軍中將朱世明率領駐日代表團第一批成員12名、軍人4名,以及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梅汝璈抵達日本,另選派新一軍第38師為駐日占領軍。 不過第38師后來被送到中國東北打內戰,國民政府軍令部遂在4月3日呈報蔣介石,改由駐越南北部的第53軍榮譽第2師做為駐日占領軍,4月19日正式通知榮譽第2師前往越南海防待命集中并進行人員挑選,所有駐日占領的軍人要求五官端正、身高1.70米以上、小學以上文化,連以上軍官還要進行交誼舞培訓,同時還為其加強特種兵與后勤部隊單位,于4月底完成整編。之后,榮譽第2師從海防空運到上海,在那里又與榮譽第1師合并為第67師,其編制為14500人,有步兵團3個、炮兵團1個、運輸團1個,此外還有戰車、工兵、通信等營各1個以及200名憲兵。 這些部隊向來被視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抗戰期間曾參加滇西戰役,攻克松山、騰沖等重鎮。該部隊代表中國占領日本,也能顯示國民政府在對日處置上的積極態度,以實際做為反駁輿論認為其對日本軍事管制的消沉誤解。 5月初,中國駐日占領軍先遣人員、上校參謀廖季威同第67師師長戴堅等人從上海乘立B-24轟炸機前往日本,同美軍商談中國駐軍地點問題。根據協商,中國占領軍駐扎在日本愛知縣,必要時再擴大到三重縣和靜岡縣,第67師將隸屬美國第8集團軍第1軍指揮。在日期間,中方官員還視察了駐地,日本當地政府對中方官員侍應恭謹,為其引見中國軍隊到來后所需的營房、倉庫、港口、車場以及游樂場所等設備。 日本街頭向美軍士兵討要食物的小孩。 “占領軍”覆滅內戰戰場 雖然美國主動邀請中國派兵,但明知國民政府無腳夠財力維持海外大規模駐軍,故意不給中國提供相應的協助。1946年4月,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艾可伯格向陸軍部(前戰爭部)申述,聲稱中國占領軍依賴第8集團軍的補給系統是不明智的,應該讓中國本人的補給體系來維持運做。為此,國民政府駐日代表團團長朱世明幾次與美方商量,并多次利用輿論對美施壓,但麥克阿瑟與艾可伯格不為所動,他們抱怨美國國務院對中國占領軍的安排,已超越中國所能負擔的程度,駐日美軍只能給予有限、符合邏輯原則的支持。換言之,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不必奢望美國慷慨解囊,必須本人尋求經費。 為處理經費與運輸的問題,1946年6月底,中國方面援引美國“租借法案”與美方談判,美國陸軍部才同意自1946年6月底至1949年6月底從美國援華經費中調撥中國駐日占領軍所需裝備和補給。經過談判,7月20日,中國駐日代表團朱世明中將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穆勒上將簽署了《中國駐日占領軍備忘錄》,進一步確立中國駐日占領軍有關運輸、地位、任務、權益,以及與各國占領之間的互動關系。 麥克阿瑟原本估計中國軍隊將于1946年8月底到達日本,但蔣介石一手挑起的內戰卻打破了原來的計劃。1946年6月,國民政府急電在上海待命的第67師,令其迅速過江,進攻蘇魯豫解放區。正在日本苦等第67師的朱世明還被蒙在鼓里,直到后來才知道情況,蔣介石向他保證:“國軍只需在魯南或江蘇泰興一得手,即可將第67師調回并按原計劃進駐日本”。 第67師到達蘇中后,歸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湯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擔任)指揮,其部隊被分解到第65師和第69師。1946年7月6日,湯恩伯發布進攻黃橋、姜堰、海安的命令,華中野戰軍在粟裕和譚震林的指揮下,經過一個半月的戰斗,一舉擊潰國民黨軍的進攻。其中,第67師在海安、如皋一帶遭華東野戰軍重創。8月28日,華中野戰軍致電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內容涉及第67師的傷亡情況。電報稱:我軍于26日在如皋西南地區殲滅第69師之99旅后,又于27日在上述地區殲滅由如皋來援之敵65師之187旅及79師一個團,第二次由如皋增援之一個團亦被殲一半。至此,原本用于對日軍事占領的第67師就這樣覆滅在內戰的戰場上。 1945年7月26日,英、美、蘇三國首腦在德國柏林近郊波茨坦舉行會議,討論對日做戰。這是波茨坦會議會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