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縮短結的日文名稱羊腳結是因為繩結形狀彷佛羊腳而得名,想把過長的繩索縮短使用時,縮短結是最受歡迎的繩結;尤其在海上使用的機會很多,像是拖曳船只或支架船帆等,應用范圍相當廣泛,此外,當繩索其中一段出現磨損而不能使用時,羊腳結也可以派上用場。
縮短結的形狀只是把對折的繩圈用
半扣結固定而已,不論打法或拆解都相當簡單;不過缺點是如果拉得太用力,結目可能會自行松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考慮使用
雙套結代替半扣結或者是在左右兩邊的繩圈套上大小木棒等方法。
打法1:
把繩索對折兩次,然后在兩端用半扣結固定的打法。

1、

2、

3、

4、
打法2:
作成三個并排的繩圈,把中間的繩圈穿過左右兩繩圈后拉出的打法。

1、

2、

3、
補強縮短結的方法:
補強時,如圖所示利用雙套結或在左右的繩環內插入棒狀的物體。

1、

2、

3、(中間結、工程蝴蝶結 )

工程蝴蝶結又稱為架線工結或中間結,它和背牽結一樣,同是在繩索中間打繩圈的繩結;不過就牢固與安全性而言,中間結都比背牽結優秀,而且幾乎不必擔心是否會松散。此外,容易解開也是它的特征之一。
中間結一如其名,經常用在登山時綁在中間的人身上;此時只要作個大繩圈套在中間人的身上即可。同時也可以在一條繩索上利用中間結作成數小繩圈,這樣可以用來裝吊手提燈之類的東西,用途廣泛。中間結的兩種打法如下:
打法1:

1、利用繩索中間部份作成八字形的繩圈,接著把A部份往上拉,使其成為
圖2的形狀;

2、再把A部份朝頭方向穿過拉出;

3、拉緊結目完成。
打法2:
雖然結目的形狀有點不同,但是仍可將其視為中間結的一種。

1、將繩索中間部位對折后,把對折的部份往上拉;

2、如圖所示,讓兩個繩圈交叉;

3、同打法1的方法完成結目。(背牽結)

背牽結是利用繩索的中間部位作為繩圈而廣為人知,它原本是用來馴服野馬的道具。在使用繩索拉重物時,人們常用此結作成好幾個繩圈,然后再把繩圈套在手 腕或肩膀上作業;因此背牽結又稱為人力結。另外,古時候軍隊移動拖引大炮時,也是利用背牽結達到目的,所以它也被叫作炮兵結。
然而上述的用途,近年來已經漸漸地消聲匿跡,如今它的功能是在露營活動時用繩索來裝吊一些小東西。雖然是很簡單的繩結,但是如果使用或負荷太大,結便會松開,繩圈也會變大。

1、在繩索的中部份作成繩圈,然后把A部份往下拉移;

2、使繩索成為如圖一般的形狀,這個形狀正是先前杠桿結的打法2上所示的形狀。接著把B部份朝箭頭方向拉出;

3、

4、拉緊結目,完成背牽結。(杠桿結)

杠桿結是將繩索綁在附緊物上的繩結,它和雙半結、系木結等繩結一樣,可以用在樹木之間連起繩索,或在搭帳蓬綁帳蓬繩時。此外,當繩索易滑或繩頭太短難以使力時,杠桿結可以在繩索上打一個結目當成把手;通常是結目完成后再加上一個棒狀把手。
杠桿結的缺點是如果結目沒有用力拉緊的話,它會有自動松開的危險。不過由于打法和拆解都十分容易,所以即使有那么一些小缺點,它的就用范圍仍然相當廣泛,堪稱在露營活動時不可缺少的繩結。
打法1:
把繩索直接在柱子上的方法。

1、把繩索卷在柱子上后,將繩頭纏繞在繩索上;

2、把繩圈扭轉,作成小繩環;

3、將繩頭穿過繩環,拉緊結目。
打法2:
在繩索上作把手的打法,如圖所示,先在繩索上打個結目,然后再將棒狀的物體插入拉緊即可。


(三套結) 三套結的目的是為了使繩索確實地綁束在物體上,其特征是在打
雙套結的途中繩索多繞一圈,一旦繩
索兩端同時朝反方向用力拉緊是,變得十分牢固。

1、

2、

3、

4、

5、(雙重雙套結)
為了使繩結更牢固,打完
雙套結后再繞一圈的打法就是雙重雙套結;通常使用在繩索必須長時間套在物體上的時候。一般普遍使用的打法是第一種打法,若需要套繩圈時,可以使用第二種方法完成。
打法1:

打法2:


(雙套滑結)
2007-06-14 07:37
完成
雙套結后,把繩頭處理成活結的形狀;這就是雙套滑結。


(雙套結)

廣泛地應用在將繩索綁系在物體上的雙套結,它不但簡單而且實用,也有人把它稱為了香結、卷結,尤其在繩索兩端使力均等時,雙套結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 如果繩索只有一端使力的話,那么只要在雙套結完成后再打一個半扣結,效果一樣不打折扣。此外,如果打成雙套滑結的話,想要解開時就可以輕松而毫不費力。
雙套結的結法有很多,在些為各位介紹三種最具代表性的打法。
打法1:
一般普遍使用的打法,把繩索卷繞在物品上而成。

1、把繩索繞過物體一圈;

2、從上方再繞一圈;

3、用力拉緊繩索兩端;

4、最后只要再打個半扣結,即使朝箭頭方向用力拉扯繩子,也不用擔心結
形散開。
打法2:
做兩個繩圈,將之重疊后套進物體上便完成雙套結。要將繩環套住物體時,這個方法是極快速又方便,而且可以從繩索的中部份開始打結。

1、

2、把右邊的繩圈重疊在左邊的繩環上;

3、直接套進物體上;

4、
打法3:
在《The Century Guide to Knot》一書中所介紹的登山者在鐵栓等圓狀物體上系綁繩索的方法。當
物體的位置處于橫擺的狀態,或者從下方使力時,可以應用這個打法完成卷結。如果只有一方承擔負荷的話,那么最好還是加個半扣結比較保險。

1、

2、

3、

(連鉤結)

欲將帳蓬或遮寸蓬的繩子綁在木釘上時,連鉤結是最適合的繩結。
連鉤結也是
半扣結的變化之一,它的特征是藉由結目的移動,來調整繩索的長短。此外,它不僅容易完成、容易拆解,而且結目十分牢固。除了搭帳蓬和遮雨蓬之外,若想讓繩索保持在拉得極緊的狀態時,連鉤結是非常適用的繩結。
自從伸縮蓬等新帳蓬出現后,連鉤結似乎已經不太被使用;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最好還是要學會它的打法。

1、先打一個半扣結;

2、在距離半扣結些許的地方,再打一個半扣結;

3、將繩頭往回繞一個圈;

4、最后打個半扣結固定;

5、用力拉緊結目后完成,長短以A和B兩個結目來調整;

6、調整有困難時,可以
省略B部份的半扣結,而僅以A部份來調整也無妨。系木結-半扣結) 拖吊搬運細長圓柱體的東西時,
系木結加上
半扣結的效果非凡。此時可以先在前端打一個半扣結,然后在稍微有段距離的地方再打系木結;訣竅是兩個結之間的距離越遠越好。

(系木結)

打一個
半扣結之后,再把剩下的繩頭在繩圈上纏繞兩三圈的結就是系木結;也有人稱為樵夫結或鄉人結。另外在日本,人們稱系木結為立木結;它的功能就和這個名字一樣適合用來架帳篷,在樹上綁吊床或綁曬東西的繩索。
系木結的優點的簡單牢固,即使用力拉扯,也不用擔心結會散開;不過話雖如此,系木結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繩結,所以在需要考慮到安全性的物品上,系木結不是很好的選擇。
應用系木結時,可以在完成后再加一個
半扣結加強保障,適合用來搬運細長物體。

1、先打一個半扣結

2、如圓所示,將剩下的繩頭在繩圈上纏繞兩三圈后拉緊。
(滑稱人結)

稱人結的特征是易結又易解,而滑稱人結更是當中的翹首,只要在結好的未端輕輕的一拉,就能夠滑順的解開此結。此種結法是做好稱人結后,利用它的尾端而打成的。與其稱它為變化形,不如稱為處理末端的方法之來得恰當。
在吊運物體或是由上往下垂吊時,是相當方便的結繩法。例如,在巖場地區,上下吊運背包時就派得上用場。不管重量多重,結系得多緊,仍能輕松地解開。但是不適用在作為救生索這種直接系在人身上的用途,因為萬一中途松綁,人命關天,可不得了。

1、在繩子的末端留下足夠的長度,打上稱人結

2、將繩頭如箭頭的方向所示,將結拉緊(變形稱人結)

此種結法也是在稱人結打好之后,處理末端的方法。主要是運用在攀巖的活動上。
用稱人結纏系物體的時候,如果不想讓它脫落,一般的原則是在繩尾處加以處理。但是變形稱人結并不需要末端的處理,也無須擔心它會不會松開。在這里,又再次的說明稱人結易結易解的特征。
在今日,似乎很多的攀巖者已經開始使用變形稱人結以及
雙重八字結來代替稱人結。

1、使繩索的末端留下足夠的長度,打一個稱人結

2、將繩頭在部份的繩環上繞一圈,照著箭頭的方向通過繩環

3、將打結處拉緊并理好

4、完成(雙環稱人結)

將一條繩索對折就成了兩條,結法和稱人結完全相同。
雙環稱人結的特征是可以結出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圈。如圖所示,可乘坐在上面,被使用在緊急救助及高臺作業上。不過,不適用在失去意識及負傷者等無法靠自 己的力量抓住繩索的人身上。此外,圓圈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所以為了能夠結出大小適當的圓,希望讀者能夠反覆不斷的練習。再者,A的圓圈大小可以隨著結法做 調整。如果結出一只手可通過的大小的話,可更加安全的作業。如做出同樣大小的圓,也有可能做出三層的圓圈。

1、

2、

3、

4、可以調節繩環A的大小,但究竟要多大,則可視其用途而定(活稱人結)

這是一種可以自由變換圓圈大小的繩結,將物體放入圓圈中,一拉繩子就可以很容易綁起來。雖有很多類似這種的結法,但是活稱人結除了構造簡單、堅固又易 解,且能輕松地松綁等具備了多的優點。但是,在另一方面,經常地將繩結松來松去,對繩子本并不好。一旦打結處打得太緊,繩子就顯得不夠滑溜了。
此種結法,聽說過去乘船者及狩獵者常常使用它,但現在似乎是用在吊送物品上。

1、將繩子的一端結成如圖形狀

2、將末端穿過繩環內

3、運用稱人結的結法。形
成如A圖般不要太小的圓圈

4、完成后,將主繩穿過稱人結的環內。如拉動主繩,繩環就會收緊(雙稱人結)
這種結法雖然已經很老舊,但還是活躍于各種場合。急難救助、高臺工作等,主要是用在吊運人的工作。
和雙環稱人結相同,特征是可結出兩個環圈,仍是使用重疊的繩索來進行。基本上最好兩個大小相同的繩環,但也有可能不盡相同。在結出同樣大小時,各將一 只腳放入一個繩環里。如果處理得像A圖一般的話,即是放開雙手也是很安全的,對救助失去意識的人或是要用兩手工作的人來說相當便利。要改變繩環大小的時 候,兩只腳坐在較大的圈里,而將較小圈套纏在腋下使用(B圖)。

1、將重疊成雙條的繩子中間處做一個繩環,并從此繩環將末端拉出。

2、將拉出的末端穿進兩個環中

3、繞到后側

4、握住上方

5、拉緊繩結后完成。此時,
如將一繩環縮小,另一個則會變大

A圖:使繩索在胸前交叉,那么即使放開雙手也不會翻轉

B圖:(葡萄牙式稱人結 )

此種名稱的由來是源起于葡萄牙的水手們,用此種結法運用在錨上面。它的別名是法式稱人結)。
它也是一樣要結成兩個繩環,繩環大小也可自由的變換。此外,它也有可以結出兩個以上的圓,視其用途,一邊調整其大小一邊來結。不過它的缺點是即使綁緊了,繩環的大小仍是會容易改變。
和
雙環稱人結或
雙稱人結一樣的是被使用在吊運人的方面,但也有像插圖一般地將兩個圓圈結在一個物體上。兩個圓圈可以提高強度,即使再重的東西也沒有問題。

1、依照稱人結的要領來打

2、再結一個繩環

3、還是跟稱人結一般的結法。若要結三個繩環時,就先另做一個繩環再結

4、將打結處拉緊,如拉一個繩環,則另一個繩環就會縮小

5、在吊重物時,直接綁住物體。因為平均分擔了重量,所以繩環的大小便一樣(西班牙式稱人結)

此雖為稱人結之一,但卻是和稱人結不同種類的繩結。盡管它也形成兩個圓,但它的特征如照片所示。在國外,船員及消防員必須學會這種結法,而且它從很早 以前就已被廣泛使用。和雙稱人結相同,將腳伸入不同的圈內可以發揮支撐人體重量的功能。另外,在梯子或是長條的棒子上,保持平行的狀況下吊運物品也是極有 用的。
西班牙式稱人結可以結出幾種繩結。每一種的步驟都很復雜,但在這里為你們介紹一個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著重安全性,豎固又實用,請牢記它的結法。

1、做出如圖一樣兩個相同大小的繩環

2、分別扭轉兩個繩環

3、將在左邊的繩環穿過右邊的繩環

4、按照箭頭所示,分別將A、B兩部份穿過圓內

5、將基拉出并調整形狀

6、完成(單結及其變化)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最簡單的結就是單結。因為它的結很像一個人兩手環著的樣子,所以就要它稱為
交腕結(Over Hand),這日本稱為
止結,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況相當多。
這個結最單純的使用法是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但也不要因為它的單純而太小扯它。用它來作為繩栓、防止滑動,或是繩子末端綻線時可作為暫時的防止其繼續脫 線等,在意外的情況下使用的范圍也相當廣泛。又如下頁圖片中所示,只要稍微加點技巧,就會產生種種變化。就這些變化而言不只是打結而已,還可以將繩子與繩 相連接,也可以做成圈套,就用范圍更是廣泛。
因此,再怎么說單結是所有繩結的基本結,若說創造性的繩結世界是由單結所開創的,那是一點也不為過。
若想在繩子上打一個結,單結是最簡單的結,當繩子穿過滑輪成洞穴時,單結可發揮繩栓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拉握繩子時,單結可以用來防止滑動,而且它也可以用來作為當繩端綻線時,暫時地防止其繼續脫線。然而單結的缺點是,當結打太緊或弄濕時就很難解開。
以這個結作為基本,還可以變化成結形較大的
多重單結、圈套結之一的
活索、將繩與繩連接的
固定單結、作成一個固定圓圈的環結、以及在一條繩子上連續打好幾個單結的
連續單結等。

1、將繩端與繩子相交,穿過繩環;

2、打成一個結。

3、(單結與活索)
多重單結
增加纏繞次數(2-4次左右),打成較大的結形。為了不讓結打亂,須“邊打結邊整理”為重點所在。這種結用在作為繩子的手握處,或是當繩子要拋向遠處理加重其力量。

1、

2、

3、
只要增加纏繞的次數,結形就會變得較大。
活索
一種簡單的圈套結。拉緊繩子的前端即可做成一個圓圈,圓圈中間沒有任何東西,一拉繩子即可將結解開。

1、

2、

3、(雙層單結)
說雙重單結是為了做成一個圓圈的結,但不如說它是為了避免使用繩子損壞部的的重要法寶。它的結法很簡單,只要將繩子對折后打一個單結即可。這個時候如果繩環部份就是繩子的損壞部份的話,由于其無法產生施力作用,所以仍可安心使用繩子。

1、

2、

3、即使拉緊繩子兩端,繩環部份也無法受力。(固定單結)
固定單結的打法是將兩條繩子的末端與末端重疊,然后打一個單結。這個結是用在將兩條同樣粗細的繩子迅速地連接,或是將一條繩子作成環狀使用時等等。

1、

2、(連續單結)
這是欲緊急逃脫時使用的結,其特征是在一條繩子上連續打好幾個單結。打法就如下圖所示,但若不熟練的話,結與結之間很難做成等間隔。反覆練習到抓到竅門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