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華(中醫學術寶典)之二 (中醫知識論)

     稱陽龍宮 2009-05-14
    十八反和十九畏是怎么回事?

      

        十滴水是夏季家庭中常備的祛暑良藥,它是由樟腦、薄荷油以及中藥大黃、桂枝、姜及小茄香等藥物用酒精加工配制而成的,樟腦在臨床上具有強心、開竅、祛風、除痰、止痛等多種功效;薄荷油能驅風矯味、開竅提神;大黃能清熱降火;姜及小茴香能祛寒健胃、理氣止痛、止嘔。因此,用這些藥物配制的十滴水具有清涼提神、醒腦解暑 、健胃除濕、通竅等作用,適用于治療因暑熱而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胃腸不適等癥。暑夏季節,由于天識炎熱,很容易對人體造成損害,引起中暑或熱傷風。如果喝些十滴水,不僅可以祛熱除煩,而且還可以防止中暑,是夏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藥物。

      


      

      什么是藥物的相使輔佐?

      

        在治療疾病的時候,為了增強療效,醫生在開方用藥時常常是在開主藥的同時佐以輔助治療藥物,將具有主要治療饔玫囊┪鎘敫ㄖ?瘟譜饔玫囊┪錙浜嫌τ茫?狗郊聊芄淮锏礁?行У鬧瘟頗康模?餼褪侵幸┑南嗍垢ㄗ簟?lt;BR>  運用相使輔佐的原則治療疾病是中醫從整體出發針對不同病機,按照臟腑表里,陰陽氣血或標本之間的相互關系選用適當的主藥和輔藥以達到以預期的治療目的。如根據臟腑的相生相克關系在治療脾胃虛寒及肝邪侵脾而引起的腹痛,腹瀉時分別選用附子理中湯及痛瀉要方為主方,兩方中均以白術為健脾主藥,而附子理中湯中以附子溫腎為輔,痛瀉要方中以防風舒肝為輔。雖然同是健脾需要治療腹痛瀉,但前者輔以溫腎暖中而后者輔以舒肝解郁從而分別達到了治療效果。

        在治療血虛證的時候常在以補血藥為主的方劑中佐以補氣藥。中醫認為,“氣旺血自生,氣盛 則血行”,因此,在當歸補血湯中不僅有補血的主藥當時,又有補氣的輔藥黃芪。

        此外,中醫在辨證施治進行輔佐配伍時,還要根據標本兼治的原則,如在治療肺燥咳嗽時,風燥傷肺、津液被灼,肺燥是本,而肺燥引起的咳嗽、胸痛是標,治療時應以生石膏、桑葉、杷葉、杏仁、沙參等清燥潤肺以治本,輔以貝母、前胡、桔梗等以治標,這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什么是引經藥?

      

        中醫認為,疾病都是有一定歸經的。無論是何種疾病,都應歸屬于某個臟腑或某個經絡。在治療上,應針對疾病所隸屬的臟腑及經絡進行治療。

      祖國醫學在治療疾病的長期探索中,發現某些中藥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癥能選擇性起到主導治療作用,中醫稱這些藥為引經藥。如桑白皮是肺經的引經藥,在治療肺燥所至的咳喘方劑中加入桑白皮能引藥入肺經;香附、柴胡是肝經的引經藥,在治療肝氣郁滯、協脅脹痛時加入柴胡入香附可引藥入肝;桂枝、薤白為心經的引經藥,在治療胸悶、氣短、心悸等心陽不通時加入桂枝、薤白等能引藥歸心經。姜黃和牛夕均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姜黃能引藥上行通達上肢,因此,常做為上肢痹癥的引經藥。而懷牛夕則性喜下行而通達到肢,因此在治療下肢痹癥時,常加入懷牛夕做為下肢的引經藥。


        不同的引經藥能引導方劑中的諸藥到達不同的經絡、臟腑,因此,在治療疾病時應根據疾病所在病位及經絡,選用適當的引經藥,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什么是中藥的四氣五味?

      

        四氣又稱四性,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疾病有熱證和寒證之分,一般說來,能治熱證的藥物大多屬于寒性或涼 ,如寒性的黃連、黃柏、大黃能清熱、降火、解毒。能夠治療寒證的大多屬溫性或熱 ,如熱性的附子、干姜、小茴香能暖中散寒。溫與熱、寒與涼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涼藥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陽證、熱證疾病的治療。溫熱藥多具有溫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陰證、寒證的治療。有些平 物只是藥性比較緩和,但也具有偏寒或偏熱之性,因此也屬于四氣之內,如某些補藥、理氣藥、利尿藥等。

      五味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藥,作用也有共同之處,如辛味藥能發散、能行氣血,適用于表證和氣滯血瘀等證;苦味藥能瀉能燥,適用于熱證和濕證;酸味能收斂,適用于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適用于便秘、腫塊、瘰癘等癥;甘即甜味,能補能緩,適用于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癥;但兩者必須綜合運用。如同樣是寒 的黃連和浮萍,由于黃連味苦、浮萍味辛,因此,黃連能降火,浮萍卻能疏散風熱。同樣是甘味的黃芪和蘆根,溫性的黃芪能補氣、寒性的蘆根卻能清熱除煩。


       什么是中藥的相反相成?

      


        中藥都是具有一定性味的,根據其性味的不同,在治療疾病時也具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如熱性的中藥香附和小茴香能治療寒冷性腹部脹痛,寒涼性的中藥如黃連、生石膏能治療溫病及熱證;具有補益作用的中藥如人參、鹿茸能治療氣虛等癥;而具有攻下作用的中藥,如大黃、枳實等可治療實證,這些都是中醫的正治法。而中藥的相反相成則指的是兩種性味相反的中藥配合起來應用的,在治療上起到即相互制約,又相互輔佐的作用。如中藥左金丸即是由寒 黃連與熱 吳萸配伍而成,專治肝火旺盛而至的胃脘脹痛、口苦吞酸等癥。若將寒 黃連與熱 肉桂配伍則可治療因虛火上炎、心腎不交而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癥。這些都屬于寒熱相反相成配伍,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除寒熱 之間相互配伍外,還有補藥人參與瀉藥大黃配伍治療正氣虛而有實熱者;收斂藥五味子與發散藥細辛等配伍能溫散寒氣,而收斂肺氣;升提藥桔梗與降氣藥枳殼配伍能升清降濁,治療因肺氣郁滯、胃氣不舒而引起的胸肋脹滿等癥。


        中藥的相反相成配伍也應根據中醫的辨證原則進行治療。在運用相反藥物配伍時,應根據疾病的寒熱虛實情況及個體差異酌情選定藥物的劑量,不可矯枉過正,否則將起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

      外科常用的外用藥有哪幾種?


        外科外用中藥常用于感染性疾病或燒、燙傷,常用的有下列幾種:

      如意金黃散:主要成分是天花粉、姜黃、陳皮、生南星、黃柏、白芷、大黃、蒼術等。有消腫止痛的功能,用于癰疽腫毒初起,膿還未形成、局部紅腫堅硬、有灼熱疼痛感的病人。將藥用茶水調后敷于患處。注意,換藥時要先用溫水將已干的藥痂擦凈,不要直接撕脫,以防撕破皮膚。

      生肌散:主要成分為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龍骨、沒藥、兒茶、冰片等。有生肌止痛的功能。用于瘡癤、潰膿流水,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的病人。先用溫水洗凈患處,取藥少許,撕涂患處,用敷料包扎。

      拔毒膏:主要成分為白蘞、蒼術、連翹、黃芩、白芷、穿山甲、沒藥、赤藥、梔子、大黃、蜈蚣、當歸、黃連、乳香等。有拔毒止痛的功能。用于癰疽腫痛、已潰或未潰、疼痛不止等癥。先將藥用溫開水化開后貼敷患處。注意,因此藥是硬膏型外用藥,影響水分蒸發,故對于瘡口有膿和分泌物較多的癤腫不宜使用。


      

      為什么有的中藥用黃酒做藥引?


      

        在治療某些疾病的時候,醫生開完藥方有時會囑咐病人,服藥時需要用黃酒做藥引。為什么不用白酒、啤酒而一定要用黃酒做藥引呢?中醫認為,酒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瀉止痛、利尿及驅蟲等多種功能,同時,酒還是一種引經藥,在治療某些疾病時與酒同服能引諸藥到某些經絡,從而使治療更加有的放矢。

      然而,由于白酒中醇的濃度較高,過多飲用對心、肝、腎及神經系統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白酒少飲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多飲則損傷臟腑元氣。而做藥引需一定的酒量,一般情況下,服中藥者皆病人也,無論是何種病癥,此時身體解毒功能均較健康人差,因此不是能耐受大量高濃度酒精侵害的。


        而啤酒不僅醇度較低,而且啤酒在我國早年很少飲用,因此也不適合做藥引。黃酒酒精度較低只有15度左右,黃酒多是用糯米釀制而成,而且營養豐富。據中醫記載,“黃酒味苦,甘、辛,可入藥,主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通血脈、厚腸胃、潤肌膚、散寒濕氣、養脾、扶肝、除風下氣、熱飲甚良。”可見黃酒不僅是酒類飲品,而且具有良好的祛病養身作用。用黃酒做藥引不僅能引藥歸經,而且對身體具有一定的補益 、除濕、通絡、活血等功效。特別是對一些因寒濕攻脾而引起的胃腸不適,用溫黃酒做藥引治療效果更佳。

       為什么有些中藥煎的時間長,有些時間短?

      


        中藥是由植物的花、草、葉、莖、根、果實和昆蟲、動物的組織以及礦物質等組成。根據藥物的質量的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為了能充分的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需要采取不同的煎煮時間,這樣才能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

      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如辛夷、薄荷、荊芥穗、細辛等和花類藥物如菊花、紅花、金銀花、合歡花等煎煮時間不宜過長。如果煎煮時間過長,會使藥內有效成分被破壞掉或揮發掉而達不到治療目的。而一些礦物質藥物如靈磁石黛赭石、生石膏、芒硝、龍骨、牡蠣、伏龍肝及某些果實、根莖類藥物如何首烏、雞血藤、檳榔、枳實、苦楝子等煎煮時間宜長些,因為這些藥物質地堅硬,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而達不到治療目的。還有一些藥物如烏頭、商陸、遠志等為了去除其毒性及燥性也需要煎煮時間長些。對于那些草、葉、莖、果之類的藥物煎煮時間適中即可。


        此外,一些經過加工制做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是不宜與藥物共同煎煮的。宜兌化后再加入煎好的藥液中同服或單獨服用。藥物的煎煮時間應根據藥物的質地、性狀及醫生的囑咐而定,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中藥的治療作用。

       為什么止咳祛痰藥里大多都有川貝母?


      

        在許多止咳祛痰的中藥方劑中或是治療咳喘的中成藥里面大多數都有川貝母,為什么這些藥中都有川貝母呢?

      川貝母是貝母的一種,貝母分川貝母和浙貝母,具有良好的清肺熱、宣肺、潤肺、化痰止咳、解郁散結等功能。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咳嗽、無痰、咽喉腫痛、肺癰、瘰疬等癥。浙貝母和川貝母都具有良好的止咳潤肺、祛痰作用。但浙貝母偏于清肺熱、消腫散結而止咳,適用于外感或肺熱咳喘,以及肺癰、瘰疬等癥。而川貝則偏于潤肺止咳、化痰,適用于陰虛火盛燥邪傷肺所至肺陰虛之咳嗽、干咳無痰等癥。中醫認為,肺燥咳嗽有痰,多因肺陰不足引起故用川貝以養陰清肺,配以秋梨、冰糖、地骨皮、麥冬、元參、知母等藥是治療肺有虛火、肺陰不足、久咳、久喘、肺燥之痰不易咳出的佳藥良方。由于川貝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養肺陰、宣肺、潤肺而清肺熱的功效,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藥,因此,在許多治療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病癥的中藥方劑或中成藥制劑中都有川貝,這樣會增強治療疾病的效果。


      為什么中藥常常配伍使用?

      


        醫生在給病人開藥方的時候,常常是將幾種作用相同或不同的中藥放在一起配伍使用,為什么一定要配伍使用呢?

      原來,各種中藥都有各種中藥的性味和歸經,它們的藥效、作用也不相一致。有的藥物能補氣,有的藥物能活血,有的藥物能理氣,有的藥物能解表,還有的藥物能散寒等。即使是同一類藥物它們作用的臟腑歸經也是不相同的。如有些能補脾;有些則能補腎,又如黃連和黃柏同是清熱降火藥,但黃連味苦性寒偏于清個焦火,而黃柏味苦性寒卻偏于清下焦火。


        我們所患的各種疾病都是由多種病邪及病因所致,而且,患病以后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常常是許多病癥綜合在一起,如外感風寒時除了有怕冷、發燒外,還有頭痛、嗓子痛、流鼻涕等癥;而患肺結核時除了有咳嗽胸痛、體虛外,還有低熱、盜汗、顴紅、痰中帶血等癥,因此,在治療疾病時,不僅要治標,還需要治本。不僅要治療主要癥狀,也要照顧到次要癥狀,只是在治療用藥時,應采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溫中散寒的藥能治哪些病?

      


        溫中散寒的藥也叫溫里藥,這些藥包括附子、烏頭、干姜、肉桂、高良姜、吳茱萸、丁香、小茴香、艾葉等,這些藥物都是味辛、性溫熱的藥物,因此,具有溫里散寒、暖中、回陽救逆的功效。

      中醫認為,里寒之證有二:其一是寒邪內侵,常見于嘔吐、泄瀉、腹中寒涼作痛、食欲不振、腹部脹氣、喜按怕涼或月經不調、宮冷痛經、子宮出血等臟腑寒涼諸證。其二是元陽衰微、陰寒內生,臨床上常見于肢體冷汗、怕涼、四肢厥涼、嘔吐、泄瀉、虛弱無力、脈細微弱、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等癥。對于前一種因素邪內侵而至的諸癥,應采取溫中散寒的方法治療,可選用干姜、高良姜、吳茱萸、小茴香、丁香、艾葉等藥。對于后一種因元陽衰微陰寒內生所至的里寒癥,需選用回陽救逆的方法治療,可選用人參、附子、肉桂等藥物。還有一部份溫里藥具有健運脾胃和理氣的功效,常用于治療伴有腹脹、胸肋脹滿等癥。


        溫里藥多是性溫味辛的藥,久服或用之不當能傷陰液。凡屬熱證或陰虛內熱癥者應禁用溫里藥。

      中藥處方中為什么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和沖服?


      

        當醫生給病人開中藥處方的時候,有時候在處方中某味中藥的后面用擴號寫著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或沖服等字樣,或者是醫生用口頭囑咐病人在煎中藥時某某味中藥先煎、某某味中藥單煎或烊化等,那么,為什么有些中藥需要特殊煎煮制做呢?原來,中藥都是由不同種類組成的。

      這些中藥種類中有的屬礦物質類如靈磁石、黛赭石、芒硝、生石膏等。有的是動物的背殼、骨骼、化石等。這兩類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很不容易煎出來,因此,醫生在開處方時常注明先煎。以便煎的時間長,能把藥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來。還有一些中藥毒性較大,如附子、生半夏、馬錢子等,這些藥物煎的時間長一些可以減少其毒性。


        一些屬于植物的花、葉等類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揮發掉,如木筆花、芥穗、薄荷、藏紅花等宜后下,否則煎煮時間過長,藥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被破壞掉。介于以上二者之間的植物根莖類藥用一般的煎煮時間即可。

        一些名貴中藥如人參、朱砂、麝香、三七、蛇膽、蟲草、鹿茸等宜單煎或研細沖服,否則易造成浪費。一些微小粒種子類中藥如車前子、葶歷子、海金砂等宜將這些藥用布包起來煎,否則易形成粥狀而不易將藥汁濾出。還有一些中藥是用動物的角、皮器官等熬制而成的膠狀物,如阿膠、鹿角膠、鹿胎膏等,這些藥物宜烊化服用。

      中藥的升、降、沉、浮是怎么回事?


      

        升、降、沉、浮是藥物作用于人體的四種不同趨向。各種疾病在病機和證候面,常常都會表現出向上(如嘔吐、呃逆、喘息),向下(如腹瀉、脫肛、崩漏等),向外(如陽氣浮而發熱、自汗、盜汗等),向內(如表邪不解、疹毒內攻等)病勢趨向需要選用具有不同趨向的藥物來治療,改善以至消除這些病態。所以藥物的作用趨向同疾病的表現是密切相關的。

      升是指藥物具有上升、提升的作用;浮是指藥物具有上浮外散的作用。凡升浮的藥都主上行,向外、發散等作用,適用于病熱下陷,病位在上、在表的病證。


        降是指藥物具有下降、降逆的作用。沉是指藥物具有下沉泄利的作用,凡降沉的藥物都主下行而向內,有潛陽、收斂、清熱、降逆、滲濕、瀉下等作用,適用于病勢上逆、病位在下、在里的病癥。升與降,沉與浮是作用趨向相反一對,而升與浮、沉與降則是作用趨向相似的一對。

        升浮藥或沉降藥的應用,應根據患者之病勢與病位來決定。正常人體的臟腑氣化功能有升亦有降、相互協調,以維持生理上的平衡。如果升降功能失常,就會產生上逆或下陷的病癥。因此,必須運用相應趨向的藥物加以治療。

        運用藥物的升降沉浮治療疾病,應對癥審慎用藥,不可盲目,如治療脫肛癥屬中氣下陷、應選用升提、補氣藥,如升麻、黨參、白術等才對,若選用沉降藥,如蘇子、枳實、大黃等治療不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還會加重病情。

      中藥方劑中的劑量是如何選定的?


      

        選定中藥方劑中的用量需要根據以下四種情況:

      01:根據病情的需要選定用量:一般情況下在治療病情嚴重急性病或熱性病時,用量常偏重,在治療慢性病,熱象不明顯或病情較輕時,用藥量常較輕。用藥量的多少還應根據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

      02: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選定用藥量:兒童、老年或體質瘦弱的病人,用藥量應輕些,特別是在給這些人使用清熱、降火、瀉下藥時,用藥量一定要輕,否則用藥量偏重易損傷元氣,對治療不利。對一些體質健壯,且患有熱癥、實癥的病人,用量宜重些,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03:根據藥物的性質選定用量:某些貴重藥如人參、鹿茸、西洋參、藏紅花、海馬、冬蟲夏草等前程藥不宜過重,應根據病情需要酌情選量,這樣即可達到療效,又不至于造成浪費。對一些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藥物如細辛、牛黃、麝香等藥用量不宜過重常常在1克以內。而作用平常、價錢便宜的中藥如益母草、熟地、桑葉等可用到20~30克。

      04:根據藥物的質地選定用量:質地重的礦物質類、植物的根莖、動物的貝殼、骨骼等藥,用量常重些,如靈磁石、黛赭石、生石膏、何首烏、茯苓、龍骨、牡蠣等;質地較輕的花芯類,如紅花、菊花、旋復花、燈心草、以及昆蟲動物的蛻殼如蟬衣,蛇退等用量宜輕些,介于二者之間的植物的果實、根皮、莖葉全草等類藥用量常居中。

      中藥方劑中的君臣佐使是怎么回事?


      

        中藥方劑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藥方劑配伍的一種形式,是根據單味中藥在方劑中的作用而確認的,君是主的意思,君在方劑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導治療作用的中藥。如四君子湯是用以治療脾胃氣虛而引起的飲食減少,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腹脹、面色蒼白或萎黃,語言低弱細微,四肢軟弱無力,脈細或沉細等癥的,其方劑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中藥組成,而人參具有良好的補氣、健脾、助陽作用,百食欲不佳、大便溏稀、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脈細等諸多證候皆是因脾胃氣虛所引起,因此補益脾氣則是治療脾胃氣虛的重要原則。人參在四子湯中起君的作用。白術也是健脾良藥具有良好的溫脾補脾作用但效果不如人參而且補氣力弱,是一味臣藥,佐藥則指茯苓,茯苓具有滲濕利尿作用,同時能健脾安神,中醫認為脾喜燥怕濕而茯苓能滲濕利尿,因此,此方中佐以茯苓則健脾作用更強。甘草是四君子湯中的使藥,能協君藥人參、臣藥白術、佐藥茯苓的治療作用,同時還可將諸藥引導到所需治療的臟腑和經絡,這樣使治療作用更有針對性,也有些方劑中,如六一散、白虎湯等,不一定按君佐使的原則進行配伍,但其總的原則也是主藥和輔藥的關系;具體藥方如何配伍,應由醫生根據病情辨證而定。 

      中藥煎劑是冷服好還是熱服好?


        很多人都喜歡在中藥煎出來后趁熱服下,怕放涼了失去療效,也有人認為冷服比熱服好,那么到底是冷服好還是趁熱服好呢?應該說中藥煎劑是冷服或熱服應根據病情、藥性、季節、以及體質等多方面來決定,不應一概而論。

      一般情況下,屬于溫中散寒、補益虛弱的藥劑(即用于治療臟腑虛寒、體質虛弱的溫熱藥及補藥)應趁熱或將藥溫熱后服用。如艾附暖宮湯、補中益氣湯、理中湯、四逆湯、小建中湯及附子、甘姜、肉桂、小茴香、人參、杜仲、鹿茸、狗脊等中藥均宜溫熱服用,這樣能更好的增強這些方藥的治療效果。


        一些清熱、解毒、降火的藥劑(即治療臟腑實熱、熱入營血,高熱驚厥、中暑的藥劑)如清營湯、白虎湯、清胃散、導赤散、清瘟敗毒飲、化斑湯、六一散等及中藥生石膏、知母、梔子、龍膽草、大黃、芒硝、寒水石、冰片、牡丹皮、黃柏等中藥宜冷服,這樣可以增強藥物的清熱降火、解毒通利等功能。但對一些高熱而導至津液耗損、極度虛弱及休克等病人,應根據情況溫服中藥煎劑。

        此外,還應根據服藥季節及患者體質狀況決定。如寒冷季節、老年人、兒童及孕婦和久病體衰的病人宜將藥液溫服。反之則影響不大。對于一些理血活血、舒肝解郁、驅濕除風、通絡、驅蟲、除積等方藥冷服及熱眼對療效無明顯影響,可根據病情自行選擇。 

      中藥為什么要進行炮、炒、炙等加工?


      

        不論是來源于動物、植物或礦物的各種中藥,初期都是粗糙和不清潔的,需要經過各種加工,炮制后才能應用。炮、炒炙、煅、蒸等都是用于加工制做單味中藥的方法,加工制做中藥其目的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01:保障藥物的清潔衛生。經過加工制做的藥物無論是從外觀或是藥用都是很清潔的。制做加工藥物時,需要經過水洗、挑選、過篩、切片、炒干(或曬干)、蒸煮等工序,通過這些工序去除了藥物中的雜質,塵土等物質,這樣就保證了藥物的質量。

      02:降低和消除藥物中的毒副作用。有些中藥如烏頭,雖然療效很好,但卻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炮制處理去除或降低其毒性,這樣,人們再用烏頭治療就安全了。

      03;改變或降低藥性,為了適應某些病情或病人體質的需要,將一些作用很強的藥物通過炮制的方法使其作用緩和,如生大黃具有較強的清熱通便作用,對于年老體弱者用之是難以承受的。而通過炙制的大黃則作用緩和,用起來就平穩多了。有些藥物通過對其炮制還可以改變其藥性,如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能治療血熱斑毒、肺癆等癥,而通過蒸制的熟地黃則變成了具有補血養陰作用,常用于治療貧血失眠等癥。

      03:提高藥物的療效,如其草能提高補氣功能,蜜炙款冬花能增強潤肺止咳功能,炙淫羊藿能增強被腎陽的功能等。

      04:便于調劑,一些礦物質及動物的貝殼類藥物通過煅、粉、碎等加工使其質地酥脆,便于煎煮及粉碎后制成丸、散、膏、丹。此外,一些藥物經過炮制后還可改變藥物對人體的作用部位及趨向,成為引經藥。如柴胡、香附等醋制后能引藥入肝經。甘草、桂枝炙制后能引藥入心經。大黃本為清中下焦的藥物,酒制后能引藥上行清理上焦熱邪。


      中藥治病藥味越多療效越好嗎?

      


        有些人認為,中醫看病的時候,大夫開的藥方藥味越多療效就會越好,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藥味的多少不能決定療效,是否能夠對疾病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主要是看藥方是否能夠對證治療,只要是對證準確,即使是三、四味藥組成的方劑,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如參附湯,僅有人參、附子二味中藥,但對陽氣暴脫、手足厥涼的虛脫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玉屏風散僅三味中藥,但對治療表虛感冒卻效果很好,中醫認為“藥少則力專”就是說藥味少則治療專一,能直接對疾病發揮作用 ,如果開大方,藥味很多,這樣藥物之間的作用就會相互制約,藥效也會相互抵消,是達不到很好療效的。

      一些有經驗的中醫大夫主張開小方,忌諱開大方,他們 認為開大方是對病人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開大方可以全面包圍,總會有一兩味中藥是對證的,這樣即浪費了藥物,又耽誤了病情。


        要做到開小方就必須辨證準確,這樣才能準確無誤地開出正確的方藥,從而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如果不能準確的辨證就開藥方,會延誤疾病的治療,因此,沒有經驗的大夫是不宜隨便給病人開中藥方劑的。

      

       朱砂安神丸有何功效?

      

      朱砂安神丸是由朱砂、黃連、炙甘草、生地、當歸等藥配伍研細粉制成的水丸。

      朱砂能鎮靜、寧心、安神、明目 ,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癥,特別是內外病邪侵襲神經所致的諸癥有較好的鎮靜作用。黃連在方劑中具有清心炎除煩的作用。常用于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煩躁、驚厥、目赤、失眠、熱盛吐血等癥;炙甘草能補氣益脾、清熱解毒;當歸能活血補血;生地是滋陰涼血的良藥,適用于血熱引起的驚風、斑疹諸癥。由這些藥配伍組成的朱砂安神丸具有鎮定、安神清熱、養血之功效。常用于心火上炎,熱傷陰血所致的心神不寧、煩亂怔忡、胸中煩悶、熱入心血、失眠多夢、精神抑郁、神志恍惚等癥。


        另外,上方諸藥加入陳皮、遠志、棗仁、茯苓、川貝、麥冬等藥后煉后煉蜜為丸,還可治療抽搐、驚悸、癲癇及某些精神病癥。治療這些病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配何其它鎮靜藥同用,方可取得滿意療效。

      珠貝定喘丸能治哪種喘病?


        珠貝定喘丸是由牛黃、珍珠、川貝母、五味子及西藥氨茶堿等成份共同組成的中藥丸劑。方劑中川貝是止咳化痰的主藥,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肺熱陰虛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憋氣短、肺癰等癥。牛黃和珍珠具有清心開竅、豁痰定驚的作用,常用于治療中風痰閉、煩躁不安等癥。在珠貝定喘丸中主要用于治療喘咳氣急、煩躁不寧等癥。五味子具有很好的收斂肺氣、益氣滋腎的功能,常用于喘咳上逆 、肺不斂氣、久咳久喘腎虛水泛等癥。五味子即能收腎氣,又能斂肺氣,對腎不納氣所致的肺虛久咳有較好的斂肺止咳作用。

      以上四味中藥配伍,具有很好的止咳化痰平喘、定驚作用。珠貝定喘丸是在這些中藥配伍的基礎上加入西藥氨茶堿。氨茶堿具有較強的止咳、止喘解除支氣管痙攣的作用,這樣就使得珠貝定喘丸具有獨特的補氣、溫腎、鎮咳平喘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病所致的咳嗽、氣急、喘憋、胸滿等癥。


       壯骨關節丸是什么藥?

      

      壯骨關節丸是由深圳南方制藥廠生產的中藥制劑,曾榮獲全國醫藥科技成果獎。主要萬分為狗脊、淫頭號藿、獨活、骨碎補、木香、雞血藤、川斷、熟地,其中狗脊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適用于肝腎不足的腰脊酸痛,風濕久痹等癥;淫羊藿強筋骨、祛風濕、溫腎助陽;獨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骨碎補補腎、祛風濕、活血;木香行氣止痛;雞血藤行血補血,舒筋活絡;川斷即續斷能補肝腎,強筋骨;熟地滋陰補腎,補血。諸藥合用可以補益肝腎、養血活血、祛風通絡,主要用來治療腰椎、頸椎、足跟部位、四肢關節以及腰肌勞損。骨質增生又叫骨刺或骨贅病,大部分為中、老年人骨關節的生理性改變,沒有任何癥狀,僅有少部分人因骨質增生部位不同而有壓迫或刺激癥狀。西醫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壯骨關節丸為中醫藥類中治療骨質增生效果較好的藥物之一。

      口服,每日兩次,早、晚飯后各服6克,1個月為一療程,一般需要連服1~3個療程才能收到明顯效果,連續服用3個療程效果更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人妻有码|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欧美大bbbb流白水|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五月丁香啪啪|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第一页|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98|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久免费热视频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午夜 | 亚洲A成人片在线播放| 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 | 老司机精品成人无码AV|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肉麻粗话对白视频|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男|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艳女性享受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