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的廣泛應用,使得教育教學的模式即將或正在不經意之中發生著改變,告別粉筆和黑板的日子為期不遠了。遠程義教工程的第三種模式??計算機網絡教室的設備已經在農村中小學安家,面對著先進的硬件設備,如何利用這些設備而不至于它只是充當擺設,特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正確認識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的出現,減少了人類單調的復雜的運算,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要實現這一先進技術的全球化,于是就出現了網絡,它承擔起信息的快速度傳送的重擔。正對人們的視覺,聽覺進行著劇烈的沖擊。網絡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走進了校園這塊傳承人類文明的凈土??學校。由于這個新事物的出現,也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課題。網絡有了網絡教育,又因為網絡教育使網絡的應用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應該不斷融入新的技術,為教育提供服務,改變網絡只是“游戲的大全”,“學生一上網就成績差”的觀念。讓國家投資的遠程資源不至于成為泡沫。教育網絡采用全交互視頻系統,實際上是一種“以教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搬家的模式,老師和學生可以實現在鏡頭里的交互,很受學生的歡迎。實際上學生很在意教師的存在和具備交互的條件,遠程教育系統具備覆蓋面廣、擴展靈活、成本低等優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在提高網絡帶寬同時,網絡的應用也發展很快,今天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極大地影響著網絡教育的技術支撐體系,盡管互聯網在網絡速度和網絡安全等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但互聯網的低成本、高靈活性、適合自主學習、交互性強等突出的優點已成為網絡教育必備的技術手段。今后大部分的教學活動將依托該教學平臺。建立起以互聯網為主,衛星教育資源接收為輔的教學體系。發揮各種技術的優勢,在實踐中不斷引入更新的信息技術以完善管理環節和教學環節的需求,隨著第三代移動技術的發展,移動式學習將是又一個現代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亮點。 二、正確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筆者對我縣的學校進行過初步調查,全縣所有的中小學均有各種不同檔次的計算機教室,但真正能上網的學校僅僅只有 10 所,這些計算機只是供學生打打字,做做表格,搞搞簡單的統計。沒有真正發揮它們的作用,只是作為學校有現代教學設備的標志罷了!這不僅是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浪費也是對計算機人才的浪費,不知有多少網絡千里馬被我們這些無知的伯樂“駢死于槽櫪之間”。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不能將某種教學方法生硬地搬到課堂上,而是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學生特點、教師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靈活地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或將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沖破課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學生幾年的學習,只會打幾個字恐怕不是教育部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初衷吧!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抓好農村計算機網絡資源的利用。5點不足; 1、加強領導,明確網絡資源利用的定位。據調查,我們少數學校的領導還不會使用計算機,他們認為使用計算機是專業教師的事,自己又不打游戲也沒有時間去玩那玩意兒,至 于說網絡就更不用說了,怎么上傳文件?怎么下載資料?有的沒有聽說過,前幾天一位在某校當校長的朋友打電話問我,什么叫電子信箱?它能裝多少東西?搞得我哭笑不得。為此,我建議加強對領導階層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培訓注意適用性。提高領導對計算機技術的認識。只有領導會了計算機,才不會小覷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學校應該把計算機網絡資源的利用納入學校工作計劃,與黨、政、工、團并駕齊驅,建立以計算機網絡資源利用小組為龍頭的教研組。不能把它與電教組混為一體,因為它與發幾根試管和掛圖有著本質的區別。 2、加強教師教學軟件的使用的培訓。要讓教師能把計算機當著工具應用到教學中去,切實地為教學提供服務,教師得熟練地使用教學軟件。例如文字,圖形處理軟件、課件演示軟件、音樂播放軟件等等。要實現對教學資源的第二次整合,就得有過硬的技術,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才有可能獲得較大的網絡資源利用的空間,才會有效果。 3、加大經費投入。目前很多學校的計算機老化,運行速度太慢,嚴重地制約了教學任務的完成,計算機硬件的升級工作勢在必行。 4、加強對網絡資源的第二次開發。網絡資源有三個數字化鴻溝,一個是有網絡和無網絡,一個是有網絡用的好,和有網絡但用的不好。最后是用得好且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體系和 一個只是零散的用的好。我們不能對網絡資源照搬硬套,在有了海量的教育內容后,再對其教學內容整理,優化,開發,然后再整理,優化,開發。在開發時要結合地域特征(農村),對象特征(本班學生),自身特征(教師對資源的感知和審美意識)。網絡資源利用中應該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原則。教師既是資源的使用者又是開發者。 5、創設網絡資源應用氛圍。學校應該開展各種活動促進網絡資源應用。例如:優質教案整合競賽;教學互動課件展示;以學校網站為平臺的教案共享;以 BBS 為平臺的師生討論等。形成一個師生互動的完整的體系,營造網絡資源運用的良好氛圍。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反饋,提高農村中小學網絡資源建設水平和質量。 |
|
來自: 哈呢咯 > 《農村中小學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