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的發明者是現代創造學的創始人,美國學者阿歷克斯·奧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原指精神病患者頭腦中短時間出現的思維紊亂現象,病人會產生大量的胡思亂想。奧斯本借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造性設想的狀況。 頭腦風暴的特點是讓與會者敞開思想,使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腦海的創造性風暴,其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在專家群體決策基礎上盡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后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質疑,發行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這是一種集體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頭腦風暴法常用在決策的初級階段,以解決組織中的新問題或重大問題。頭腦風暴法一般只用來產生方案,而不是進行決策。頭腦風暴法對于解決問題具有強大的威力。在一般遇到的問題中,只有少量的問題需要借助專家來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而這些問題中,大約有80%左右均可以借助于同一方法來解決,這個方法就是頭腦風暴法。 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 成功的頭腦風暴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為關鍵是探討方式,心態上的轉變,即充分,非評價性的,無偏見的交流,具體而言,則可歸納以下幾點: 1、自由暢談 2、延遲評判 3、禁止批評 4、追求數量 5、要善于借題發揮 6、改善組合 7、會后要進行設想處理 特別提示:
第一:面對任何難題,千萬別說不可能。因為不是不可能,最多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而已; 第二:接下來,請全力以赴,專注于找方法,而堅決刪除掉一切借口; 第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隨時隨地習慣地運用“頭腦風暴法”,它將能幫助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頭腦風暴法 操作要求:
(1)召集小型圓桌會議,與會人數不能過多,以5-12人為宜。參加的人員可以是同一行業的專家,也可以是不同行業的人員,甚至可以是毫不相關的人員。
(2)選擇一個合格的召集人。只要具備下列條件,人人都可以主持頭腦風暴法會議:
1) 了解召集的目的;
2) 善于引導大家思考和發表觀點;
3) 善于阻止相互間的評價和批評。
(3)會議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小時,最佳時間為半個小時左右。
(4)會議地點應該選擇安靜的會所,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擾。
(5)會議需要提前幾天發通知,告知與會者會議的主題,使他們事先有所準備。
(6)為使會議氣氛輕松自然,可以先進行一些熱身,如聽一段輕松的音樂。
(7)為使會議能夠順利進行,在會議過程中,與會者需要遵循如下的規則:
1) 禁止批評或評論。
2) 追求數量而不是質量。
3) 自由聯想。
4)要善于借題發揮。
|
|
來自: christy_ma > 《學習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