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真題分析:
1.在解幾何證明題時,學生常從問題的目標狀態往回走,先確定達到該目標所需要的條件,然后再將達到目標所需要的條件與問題提供的已知條件進行對比,完成證明過程。這種方法屬于問題解決中的( )。 (2007年)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簡化法 D.類比法 【評析】答案為A。算法式:依照正規的,機械性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做法是將各種可能達到目標的方法都算出來,再一一嘗試,確定哪一種為正確答案。反推法:目標遞歸策略,從目標狀態出發,按照子目標組成的邏輯順序逐級向初始狀態遞歸。類比法:把兩個形式上相同的東西(通常是數學公式形式相同)類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 2.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 (2008年4月) 【評析】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有:(1)目的性,問題解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總是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狀態。(2)認知性,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心理加工實現的,整個活動過程依賴于一系列認知操作的進行。(3)序列性,問題解決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即認知操作,它需要運用高級規則進行信息的重組。 同步訓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問 C.思維狀態 D.思維起點 2.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稱為( ) A.明確問題 B.模糊問題 C.有結構問題 D.無結構問題 3.以下問題屬于無結構的問題是( ) A.數學應用題 B.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C.《背影》的作者是誰 D.2008年奧運會主辦方是哪個國家 4.( )問題解決是指使用常規方法來解決有結構的、有固定答案的問題。 A.常規性 B.發明性 C.創造性 D.無結構的 5.以下不涉及問題解決過程的學說有( ) A.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B.苛勒的頓悟說 C.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論 D.杜威的分階段說 6.教科書上的練習題多屬于( ) A.有結構問題 B.無結構的問題 C.簡單問題 D.復雜問題 7.( )表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A.形象 B.知覺 C.表面特征的 D.深層特征的 8.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的過程稱為( ) A.發現問題 B.提出問題 C.理解問題 D.分解問題 9.( )檢驗雖然可靠,但有些假設不可能或不允許此操作.它是通過實踐來檢驗,通過問題解決的結果來檢驗。 A.直接 B.間接 C.結果 D.科學 10.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說明問題的( )影響問題解決。 A.難度 B.與現實的緊密度 C.類型 D.呈現方式 11.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實現的,這體現了問題解決的( ) A.序列性 B.認知性 C.復雜性 D.目的性 12.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維 B.發散思維 C.輻合思維 D.直覺思維 13.要打開一個三位數組成的密碼鎖,可以從000 001 002逐一嘗試直到998 999,最終便會找到一個正確答案,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是( ) 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繹式 D.啟發式 14.把大目標分成子目標,然后進行算子搜索,逐漸縮小當前問題情境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稱( ) A.問題空間 B.手段 目的分析 C.啟發式 D.算法式 15.讓學生以某種物品的用途為擴散點,盡可能多地設想它的用途,這種訓練方式稱(. ) A.討論法 B.頭腦風暴法 C.啟發法 D.用途擴散法 二、多項選擇題
1.問題的三個基本成分是( ) A.起始狀態 B.中間狀態 C.目標狀態 D.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E.答案 2.問題解決的特征為( ) A.認知性操作 B.操作復雜性 C.目標指向性 D.問題空間性 E.操作系列性 3.專家具有哪些特征( ) A.專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組織信息 B.專家記憶容量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專家善于應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D.專家花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問題的表征。在更深的層面上表征問題 E.專家有更強的認知與自我監控能力 4.發現問題取決于以下因素( ) A.智力 B.認知過程 C.主體活動積極性 D.主體的求知欲望 E.主體的知識經驗 5.提出假設的數量和質量取決于兩個條件( ) A.創造力 B.求知欲望 C.個體思維的靈活性 D.已有知識經驗 E.好奇心 三、填空題 1.人們一般傾向于根據問題是否界定清晰而將問題分為兩類,即有結構問題與_____ 問題。 2.問題解決的兩種類型是常規性問題解決和_____ 問題解決。 3.我國心理學家在研究國外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問題解決的一般認知過程模式,這一過程分為發現問題、_____ 、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 4._____ 既是個體在頭腦中對所面臨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現和記載,也是個體解決問題時所加工的對象。 5.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出假設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 。 6.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種_____ 和_____ 。 7.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問題的特征、_____ 和定勢與_____ 。 8.根據“新”的程度不同。創造有_____ 的創造和_____ 的創造之分。 9.創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暢性、_____ 和_____ 。 10. _____ 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 11.創造性和個性二者之間互為因果關系,高創造者一般具有以下個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_____ ,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_____ 。 12._____ 擴散即以解決某一問題或制造某種物品的方式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種方法的可能性。 四、名詞解釋 1.問題解決 2.問題空間 3.創造性 4.聚合思維 5.功能固著 五、簡答題 1.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 2.簡述影響創造性的因素。 3.簡述智力與創造性的關系。 4.影響問題的解決有哪些因素? 六、論述題 1.結合實例分析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2.結合實例分析培養創造性的有效措施。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盡管對問題表述不盡相同,我們一般將問題定義為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c[解析]問題可分為有結構的問題和無結構的問題。題干為有結構的問題的定義。 3.B[解析]無結構問題即已知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都比較含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 4.A[解析]略。 5.C[解析]桑代克認為問題解決就是不斷嘗試使錯誤逐漸減少的過程。苛勒認為問題解決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杜威認為問題解決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 6.A[解析]練習題屬于已知條件和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的問題。 7.D[解析]對問題的表征分為問題的表面特征和問題的深層特征,其中后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8.C[解析]略。 9.A[解析]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種,直接檢驗和間接檢驗。 10.c[解析]問題的特征影響問題的解決。特征主要包括類型和呈現方式影響問題的解決。題干為類型不同的影響。 11.B[解析]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實現的,這體現了問題解決的認知性,故選B。 12.B[解析]略。 13.B[解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可分為推理式、算法式、演繹式和啟發式等。要打開一個三位數組成的密碼鎖.可以從000.001,002逐一嘗試直到998,999,最終便會找到一個正確答案,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算法式,故選B。 14.B[解析]心理學上把大目標分成子目標.然后進行算子搜索,逐漸縮小當前問題情境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稱“手段一目標分析”,故選B。 15.D[解析-IN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用途擴散是其中之一。 二、多項選擇題 1.ACD[解析]任何問題都有三個基本成分:起始狀態、目標狀態和存在的限制與障礙。 2.ACE[解析]略。 3.ABCDE[解析]選項中所描述的皆為專家的特征。 4.CDE[解析]個人求知欲望強、活動積極性高、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容易發現問題。 5.CD[解析]思維越靈活,越能從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就能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設;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有利于擴大假設的數量并提高其質量。 三、填空題 1.無結構 2.創造性 3.理解問題 4.表征 5.啟發式 6.直接檢驗;間接檢驗 7.已有知識經驗;功能固著 8.真正;類似 9.變通性;獨創性 10.發散 11.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具有獨立性 12.方法 四、名詞解釋 1.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2.問題空間:個體對一個問題所達到的全部認識狀態,包括起始狀態、目標狀態以及由前者過渡到后者的各中間狀態和有關的操作。 3.創造性: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4.聚合思維:將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或最好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形式。 5.功能固著:當一個人熟悉了某種物體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時,就很難看出該物體所具有的其他潛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難看出其他的功能。 五、簡答題 [答案要點] 1.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問題解決過程的首要環節。只有存在問題時,人們才有可能產生解決問題的認知活動。(2)理解問題。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3)提出假設。提出假設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操作步驟。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和啟發式兩種。(4)檢驗假設。檢驗假設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確定假設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符合科學原理。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 種:一是直接檢驗.即通過實踐來檢驗,通過問題解決的結果來檢驗;二是間接檢驗,即通過推論來淘汰錯誤的假設,保留并選擇合理的、最佳的假設。 2.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三個:(1)環境。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氣氛比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創造性的培養。學校氣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創造性的培養。(2)智力。創造性和智力的關系是一種相對獨立:在一定條件下又有相關 的非線性關系。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3)個性。高創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個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有獨立性等。 3.智力與創造性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具體有以下幾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 智商。 上述關系表明,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4.影響問題的解決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課堂中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 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將影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 (2)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勢與功能固著。如前所述,定勢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學校情境中的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遷移實現的,因此.定勢也必然影響問題解決。 功能固著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六、論述題 [答案要點] 1.第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1)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和記憶大量的知識,知識記憶得越牢固、越準確。提取得也就越快、越準確.成功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應用同質不同形的各種問題的變式來突出本質特 征。加強對不同類型的問題的區分與辨別,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水平。(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教師要有意識地溝通課內外、不同學科、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縱橫交叉聯系.使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不只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能夠融會貫通、有機配合的網絡化、一體化的知識結構。 第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有效的思維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教師既可以結合具體的學科內容,教授相應的心智技能,如審題技能、構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開設專門的思維訓練課。(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教師在教授思維方法時,應遵循由內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師頭腦中的思維方法或思路提煉出來,明確地、有意識地外化出來,給學生 示范,并要求學生模仿、概括和總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學生通過這種學習,可以逐步掌握各種思維方法,將教師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充實或完善自己的內部認知結構,這是一個由外而內的內化過程。 第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應考慮練習的質量,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段來精選、設計例題與習題,充分考慮練什么、什么時候練、練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練、如何檢驗練的效果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變通性、靈活性與廣泛性。 第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1)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對平常事物多觀察,主動發現問題,不要被動地等待教師指定作業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決問題。(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盡可能多地提出各種假設,而不要對這些想法進行過多的評判.以免過早地局限于某一解決問題的方案中。(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要求學生自己反復推敲、分析各種假設、各種方法的優劣,對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 2.第一,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讓學生感 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給學生創造較為寬松的學習的心理環境。(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有創 造性的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干自己的事,為創造性行為的產生提供機會。(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 第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1)保護好奇心。應接納學生任何奇特的問題,并贊許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創造活動的源動力,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應給予鼓勵和贊賞,不應忽視或譏諷。(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對學生所提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態度接納他所提出的問題。對出現的錯誤不應全盤否定,更不應指責.應鼓勵學生正視并反思錯誤.引導學生嘗試新的探索.而不循規蹈矩。(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應重視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事物。 對平常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教師應給予鼓勵。(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進行豐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規的答案。(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通過給學生介紹或引導閱讀文學家、藝術家 或科學家傳記,或帶領其參觀各類創造性展覽、科學博物館、與有創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學生領略到創造者對人類的貢獻。 第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1)發散思維訓練。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與形態擴散等。(2)推測與假設訓練。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3)自我設計訓練。這是一種靈活性較強的訓練課程,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及其知識經驗,并要注意從活動中激發學生創造的積極性。(4)頭腦風暴訓練。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