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將舉止魯莽、常做傻事的人稱為二百五,這個說法的確切來源已經很難考證了。有人說這來源于春秋戰國時的故事。當時身為六國宰相的蘇秦在齊國被人暗殺,齊王很生氣,想要為蘇秦報仇。為了引兇手現形,他想出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割下來,掛在京城城門上,并在旁邊張貼榜文說:“蘇秦里通外國,是個內奸,殺了他便為齊國立丁功,請殺蘇秦的人親自來領賞黃金千兩,加升官職。”有四個男子揭下了榜文,聲稱蘇秦是他們殺的。齊王查實之后,假意稱贊他們是勇士,并問“千兩黃金四人各分多少?”四人回答:“一人二百五十兩”。齊王拍案大怒說:“來人,把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尸自此,人們便把一些傻瓜叫做“二百五”。
另有一說,。認為二百五與古代的賭博方法推牌九有關。牌九中有“二板”(四個點)和“幺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里稱為“癟十”。它是牌九里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幺五的簡稱)來戲稱什么事也做不好的.人。時間久了,“二板五”就叫成了“二百五”,或者簡稱“二五”。 還有人認為,“二百五”與古代貨幣計量單位有關。過去的銀子常以十兩為一錠,五百兩為一封。二百五十兩即為“半封”,與“半瘋”諧音,因而用“二百五”(半瘋)來指代愚蠢、莽撞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