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半年啟動的《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修編工作已接近尾聲。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新修編的總體規劃有效實施,現就本次修編工作及其相關內容概述如下: 一、《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修編工作的歷史機遇 城市總體規劃是政府引導城市發展建設的法定依據,是政府重要的調控手段,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與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到2007年底,《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0-2020)》已經運行了7年,實踐證明,其所確定的主要原則和方針對我市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但是,2003年以來,隨著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戰略的實施,我市的城鄉建設和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轉型,工業企業搬遷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化進程全面提速,特別是隨著英特爾產業園、一汽大眾發動機、中遠集團造船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先后落戶,長興島臨港工業區、花園口經濟區及“兩區一帶”裝備制造業的相繼開工建設以及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的全面啟動,使大連市域空間格局經歷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大最快的變化,客觀上決定了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規模和空間已遠遠不能適應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了,因此,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勢在必行。 2007年9月7日,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溫家寶總理對大連的城市建設和環境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大連對城市總體規劃盡快進行修編,重新定位城市功能,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好大連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大連的發展更具前瞻性。 為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為解決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內城市發展進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大連市立即啟動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并向建設部上報了修編申請,2007年12月得到了建設部正式批復,修編工作組隨即開始工作。目前,綱要已經完成,并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下一步將經過部、省專家會議審定后開展規劃成果的編制工作。 二、《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的科學發展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本次修編的《大連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不僅很好地貫徹了這一指導思想,并正在將這一思想溶入到未來城市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首先,它通過落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家戰略,突出了發展的內涵,提出把大連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備、城市功能完善、具有較強輻射和服務功能的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并圍繞這一定位,制定出一系列發展戰略和策略,為大連未來城市發展明確了方向。其次,它把未來大連城市建設放在了提升全民的居住環境質量,促進惠民富市,完善社會服務,建設宜居城市的框架之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內容。第三,它借助區域和城鄉統籌的研究,強調協調發展。通過對區域角色定位分析,城鄉功能、空間、設施等整體部署,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城鄉的奮斗目標。第四,它堅持可持續發展這一要義,將自然資源與環境承載力相協調,追求社會公平、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動態平衡,并力求在發展過程中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三、《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的內容創新 比較現行的城市總體規劃,正在修編的《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最突出的特點是創新。第一,打破了傳統的就城市論城市的思維定勢,從國家戰略入手,深入研究了宏觀區域發展背景和大連特定的區位、腹地、資源、歷史文化傳統,對規劃內容進行層次性擴充與深化,并提出了兩大發展戰略,一是建設國際城市戰略,即以目標為導向,進一步深化國家戰略,全方位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爭創自由貿易區,完善國際航運中心所需的硬件條件和軟件環境,實現港城聯動,不斷提升城市綜合功能。二是轉變發展模式戰略。就是以問題為導向,破解目前發展中出現的癥結,吸取珠三角、長三角先發地區經驗,爭取提前轉型、主動轉型,避免推遲轉型、被動轉型消耗的巨大成本。具體來說,就是實施“區域統籌,優化配置資源,制定差異化政策,建設北方科學發展示范城市”的轉型總策略。 第二,廣泛研究了社會、經濟、生態、工程領域各個方面,無論是宏觀上的城市發展,還是微觀上的城市建設機制都涵蓋其中,并增加了城市發展指標體系、環境與生態保護、舊城更新、城市設計、綜合交通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構建了以大連中心城區為核心,以“哈—大”交通走廊的東北地區區域發展為中軸,沿渤海、黃海城鎮發展為兩翼,全力打造包括大連中心城區、長興島、花園口、瓦房店、普蘭店、莊河等多個綜合服務中心在內的全域協同發展的市域空間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資源南缺北富、經濟發展南強北弱問題,充分發揮東北振興龍頭作用,并通過以高端服務業、電子信息和軟件業為主的“核心區”、以先進制造業、綜合服務業為主的“哈大沿線發展帶”、以石化、鋼鐵、裝備制造、旅游業為主的“渤海臨港工業、臨海工業發展帶”以及以現代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為主的“中部農業發展區”的合理布局,使“三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三,按照新《城鄉規劃法》要求,突出了公共政策屬性,為城市建設提供方向指引、為城市管理提供制度平臺、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導機制、為城市空間資源配置提供平衡把手,并通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的城市發展分目標,實現 “航運中心、創業基地、濱海名城、生態都市” 的城市發展總目標。 四、《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科學的修編方法 本次大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借鑒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經驗,采取“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方式,較好地發揮了科學發展觀在城市規劃編制中的指導作用。為編制出高水平的城市總體規劃,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領導小組,邀請國內水平最高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主編單位,大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參編單位,共同承擔修編任務。為加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市規劃局與發改委、國土房屋局、環保局等部門合作,先期開展了城市安全、指標體系、城鄉統籌發展、人口規模、城市定位、舊城更新等11個方面的專題研究。為將最新的規劃理念溶入到修編工作中,修編工作組借助第44屆世界城市規劃師大會和2008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我市召開之際,向國內外專家匯報了總體規劃修編的有關情況,認真開展技術咨詢,征得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使規劃更加完善,規劃綱要初步成果完成后,市規劃局充分發揮公眾參與作用,積極征求各委辦局、區市縣和社會各界意見,反復進行修改完善,并多次與市國土房屋局就城區界線劃定進行溝通,對國土存量土地和已征土地進行核實,達成一致,使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得到有效銜接。 五、《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的歷史意義 我市是新的《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全國第一批進行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城市,本次修編按照新的《城鄉規劃法》要求,從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研究了大連市發展的定位與戰略,客觀分析了資源條件和制約因素,著重研究了城市綜合承載力,很好地處理了城市與區域統籌發展、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的關系,是一部能夠指導城市發展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在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各區(市)縣的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也正在著手或已經開展,這些規劃作為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深化,將進一步分解落實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發展戰略與目標,并必將引導各地在未來的城市建設發展中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