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五年博士生涯接近尾聲了。這五年的艱難困苦恐怕有很多是行外人不了解的。我從中多少總結了些想法,其中有的想法我很希望當年初來乍到時就有人能告訴我的。所以,現在我以問答的形式把它們列舉如下,和新老博士生們交流:
為什么要讀博士? ~~~~~~~~~~~~~~~~~~~~~~~~~~~ 就像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博士說的,很多中國研究生們之所以讀研究生,純粹是“上了賊船了”。我,和很多同學們一樣,并沒有想好為什么要讀研究生,更沒細致了解中國博士生培養的機制的特點,就在諸如“高學歷好找工作”,“多讀點書總是好的”,“清華的牌子很響的”,之類莫須有的原因中開始了我的研究生歷程。 所幸的是,我是在中國比較好的一所學校,跟隨一位能力出眾,人格出眾的好導師,開始我的研究生歷程的。 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博士? ~~~~~~~~~~~~~~~~~~~~~~~~~~~ 鑒于大多數博士們在之后的生活中并沒有從事博士生期間的課題的研究,甚至根本不再做研究工作,我想攻讀博士的目標應該是: (1)成為一個身體強壯的人 (2)成為一個意志強悍的人 (3)成為一個能系統思考,從混沌的一堆問題中提煉主要的具體的問題的人 (4)成為一個能解決具體問題的人 其中前兩點是被中國教育制度長期忽視的,卻是后兩點的基礎;其中最后一點是中國教育制度最為強調的,我以為卻是每個以嚴肅態度工作的人都能做到的。 研究方向,甚至每篇paper的題目老師都幫助定好,短期內出一批高質量paper的博士生,不是我佩服的類型。經歷過彎路,壓力,失意,失戀,以及生活的艱辛的,并最終克服困難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往往鍛煉得更全面,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更明白在將來的人生路上應當取舍什么,能更堅強的面對可能到來的風浪,能有希望支撐一個幸福的家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實現人生的最終目標。 怎么面對生活? ~~~~~~~~~~~~~~~~~~~~~~~~~~~ 生活和做研究一樣,是一個compromise。大家其實都差不多聰明,或者說差不多笨。所以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能取得愛因斯坦在研究中那樣的breakthrough,所以要習慣于一種“放棄一些以得到另一些”的生活模式 —— 其前提是要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怎么面對孤獨? ~~~~~~~~~~~~~~~~~~~~~~~~~~~ 20歲出頭的年輕人,怎么可能不期待愛情,不期待一個完美的另一半呢。可是不能獨立面對孤獨,不能在孤獨時單獨面對困難的人,怎么可能在困難面前保證自己不倒下,并且還堅強的支持自己的另一半呢? 很多中國學生和學者在國外做訪問研究的時候,都體會過之前的人生中從未經歷過的強烈的孤獨感。我們需要有”欣賞孤獨“的能力——利用孤獨的時間細致想些需要細致想的問題——以面對孤獨。同時也需要熱情的為人著想的人生態度,它能帶領我們在陌生的環境里交朋友,并結束孤獨。 我的經歷讓我覺得和另一個人“互相支持”的前提是,各自在失去另一半的時候也能堅強的生活,或者說會“支持自己”。 怎么面對失意? ~~~~~~~~~~~~~~~~~~~~~~~~~~~ 博士研究生活中林林總總的挑戰,之前生活中積累的不服輸的習慣,使得博士生們必須懂得面對失意。我的辦法時,每天晚上疲憊的回到宿舍后,洗一個冷水澡,一個人照照鏡子,看看身體更強健些沒有,眼神更堅定些沒有,眉宇間的銳氣更沉靜些沒有。只要每天在這些方面能看到自己的長進,其他具體的物質的輸贏標準也就都不那么重要了。 導師到底有多重要? ~~~~~~~~~~~~~~~~~~~~~~~~~~~ 有的同學很幸運的,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細致的指點方向,全面的傳授方法;并且在導師所在的領域里研究和發表。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入門,并且迅速取得成就。我很羨慕這樣的情況,但是更更滿意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在導師的鼓勵下,自己找研究方向,自己確定每個研究的題目,同時最大限度的向各種人請教,最大限度的全面鍛煉自己。 我覺得導師很重要。我羨慕我的導師的強健體魄,熱情幽默的人生態度,細致耐心傾聽的能力,以全面的人生經驗為學生細致著想的態度,以非常精煉的話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和解決思路的能力 —— 總的來說,我以為,從導師身上學習”做人“,比學習”做學問“更重要,更重要得多。 ********************************************************************************************************************* 看了網上很多關于對博士生群體看法的文章,某些人士自鳴得意地說,博士生知識面狹 窄,專業深了,缺乏靈活性,單位用不起之類的話語。說這些話的人其實就根本不了解 什么叫博士,博士與本科教育不同之處,用他們對博士教育的錯誤理解在誤導他人,毒 害輿論。如果他們的邏輯成立,博士生教育豈不是在誤人子弟? 首先,我從來不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傳授知識,傳授知識只是一個手段和過程。今天的知 識在明天看來可能是落后甚至錯誤的。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知識、處理知識, 應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知識就是一套規則,一套有內在邏輯自洽的系統規則。牛 頓第二定律是規則,紅色警報的玩法也是規則。 本科生教育學習的是已經成熟的知識,已經被系統化,有著完整結構,和嚴密邏輯體系 的知識,具體落實在一本本教科書中。本科生教育的過程就是掌握這些知識,通過這個 過程培養學生掌握規則的能力,尋找規則內在的聯系的能力和應用規則的能力。一個優 秀的本科生表明他能夠用最短的時間熟練掌握這套規則,深刻理解規則的內在聯系,還 能夠靈活應用這套規則處理和研究問題。到了研究生階段呢,導師會給你畫地為牢的指 定一個研究范圍,該看什么書和什么文獻,比較多的是體現在一本本專著上,通過自己 研讀掌握這套規則,然后進行創造性活動,當然對研究生的評價不在于創造性,而在于 工作量。到了博士階段,導師能做的只是提出一個方向,然后自己進行探索。這個方向 的最新知識,散亂分布在不同領域雜志上的一篇篇文章中,博士生面臨的知識和規則是 尚未系統化,支離破碎,甚至互相矛盾的材料。一個合格的博士畢業生,首先要做的就 是從這一堆如同亂麻的文章中,梳理總結出這個領域的研究現狀,獲取從事這個方向上 研究所需要的知識。一本合格的博士論文總會將一個研究領域的現狀有著明晰的結構化 描述,建立起這個方向目前的框架結構。這個過程培養起一個人非常強的對新材料的尋 找和處理能力以及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弄清楚了這個方向目前的狀態和結構,其問題自 然凸現,提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才是博士生工作的重點。很多人以為博士生工作就是掌 握高深理論知識后的邏輯推導結果。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任何一點點的創新其實是需 要智慧的事情。看過很多文獻,發現他們創造性工作的核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巧妙的智 慧的想法,剩下才是用什么具體的學術知識手段去實現這種相反,當然沒有相應的知識 結構,再巧妙的想法也是枉然。 可見經歷過這樣培養過程的一個合格的博士生絕對不會是什么專業狹窄,只知道本領域 的事情的學生。他最重要的品質不是他現有的知識多寡,而是懂得在從紛繁復雜的亂局 中,尋找出問題的關鍵,迅速掌握新工作所必須的規則和內在聯系,獲取做出判斷的必 要知識,選擇合適切入點,創造性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才是一個合格博士生的真正 含義。我不認為一個博士生畢業就只合適從事博士階段做過的事情,任何本人感興趣的 事情,他都能用這套方法去自如應付。我相信他會干得比一般人更加出色,也能夠勝任 本科生完成不了的許多事情。記住博士學位認證的是這個過程,而不是博士生的知識多 寡。 ******************************************************** 自己畢業一年多了,仍然留在學校里,看到許多師弟師妹們有時會犯些同自己當年一樣的錯誤,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經驗教訓總結出來。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1) 關于是否應該讀博士問題的理解 我覺得如果不想沿著學術的路走下去,想賺錢、想創業,根據中國當前的狀況,讀博士肯定不是最好的路。首先博士畢業就業面變窄,讀博期間也消磨很多銳氣;其次,現在中國大學了真正合格的博士生導師不多,博士期間能力的提升有限。此外,如果真正想做學術,還是想辦法出國吧,中國的學術界現在已是漆黑一片了。 (2) 寫好論文爭取早日畢業是讀博士期間的第一要務 不要把畢業的希望寄托于導師,畢不畢業是自己的事情。不要等著導師告訴你該做什么,要開動腦筋自己去找問題,現在的導師如果能給出個大方向就已經很不錯了。不要以為幫老師把課題做好,自己就會順利畢業,畢不畢業是看你的論文是否達到規定要求,畢業論文是否形成體系。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的論文放在第一位。最好是自己論文能和老師規定的課題工作能夠結合起來。看到許多導師的學生,能力差的由于幫不上導師多少忙,催著早點畢業,能力強的則是催著多干活,所以可能能力差的畢業反而早一些。 (3) 相信自己 以前,在網上看到有人對博士各階段的總結,覺得是符合大多數博士的情況的。第一階段是快樂期,這時候剛開始讀博士,躊躇滿志,一心想做個牛博士,對師兄師姐們讀博士的苦惱無法理解;第二階段是平和期,做了一段課題,覺得博士畢業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按時畢業;第三階段是郁悶期,老師那里逼著干活,自己的論文有沒有著落,覺得畢業仿佛遙遙無期;這時要清楚這時絕大多數合格博士的必經階段,相信自己,堅定地走下去,這時候就可以進入博士的最好階段超越期,終于破繭而出,完成論文順利畢業。 (4) 不當眾反駁導師的意見 到了博士的中后期,自己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了深入的理解。而導師畢竟其它方面的工作較多,可能會提出不切實際的想法。我以前總是認為學術批評和人格的批評是分開的,在學術討論中可以公開指出導師的不足。后來體會到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大多數導師都會覺得批評他的想法,就等于批評他這個人,貶低他的能力。正確的做法是和導師一起分析想法的實現過程,委婉地說出可能存在的某些困難,讓導師自己去得到他的想法不可能實現的結論。有些導師可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但以后也不會催你了,不了了之。要記住,既然他能成為我的導師,一定有他的非常之處,多用心學習導師的非常之處這一點吧。 (5) 學會找問題 覺得自己讀博士期間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找問題。找到問題應該是普遍性的,不是因為自己的知識缺乏導致的,對自己是個問題,對其他搞相關研究的人也同樣是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能夠解決的,最好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解決。博士階段能夠找到兩三個這樣的問題,博士工作算是做了一大半了。 (6) 做人和做學問同樣重要 許多人和我一樣,重視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忽視人際交往能力。中國現在這個社會,會做得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來實惠的。如果要在中國這樣的社會很好的生存下去,做點實事,光靠學問是不行的。適應這個社會,才有機會改造的這個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