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樂山市2008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遙遠的島 (芬蘭)別卡寧 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遼闊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座孤獨的小島。打從漢奈斯和別卡記事的時候起,他們就一直對那個島懷著永不減退的興趣。島上密密層層長著一片茂密的、異常高大的松林,小島因而宛若一束絕妙的花束,插在一望無垠的大海花瓶里。它從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陽光之中。當太陽的巨輪在東方天際剛一露頭,轉瞬間,陽光就已經在愛撫小島上那些參天大樹的樹梢了;而當紅日西沉的時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別,用熊熊燃燒著的余暉把那些樹染得紅艷艷的。風和暴雨在小島上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風從哪邊吹來,無依無靠的小島總是懷著快樂的輕信態度迎接它。風暴大作時,海浪撞擊著岸邊的巖石,浪花四濺,幾乎一直飛上松樹梢頭。風在濃密的樹冠間狂暴、兇狠地猖狂肆虐。陰雨的時候,小島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霧幕里,看起來神秘得像是一個謎。秋天,樹林被紅紅黃黃的斑點裝扮得絢爛多彩。漸漸地,樹葉都落光了,小島上挺拔俊秀的松樹卻依然像往常一樣,在秋日浪花飛濺的寒波上巍然聳立著,朝氣蓬勃,郁郁蔥蔥,青翠欲滴。而冬天,當大海冰封,雪為萬物蓋上一層白氈的時候,小島就穿上一身冰霜的盛裝,宛如披上豪華的王袍,上面綴滿了千百萬顆燦爛發光的鉆石,變幻莫測,異彩紛呈。 他們竭力探聽小島上的情況,常常向父親提出一連串無窮無盡的問題,然而得到的卻只是一些很簡短的回答。小島實在是太沒有價值了,怎么能引起一個成年男人的興趣呢? 不過孩子們從遠處用自己的眼睛眺望著小島,他們絕不能相信,它是像父親所斷言的那樣索然無味。他們從前就已發現,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們的美不能打動父親的心。 孩子們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這個小島,直到有一天他們覺得:他們簡直是非到那兒去一趟不可了——這是不足為奇的。 不過怎么去呢?路很遠,父親極其嚴格地禁止孩子們用船,他們也不敢違抗他的命令。那么怎么辦呢?因為要到那個小島,只能從海上去——坐船或者是從冰上走過去。這么說,沒有任何別的辦法了——得等到冬天。 這期待已久的日子、實現理想的日子終于來到了。 兩個孩子用因急不可耐而發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們的心在戰栗。一月的寒風冷徹骨髓,刺痛他們的面頰,使他們感到像火燒似的。遙遠的太陽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無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順利,孩子們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閃光中變化萬千的目的地,于是越來越鼓足勁頭,繼續向前滑去。他們所有的念頭、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個奇跡的島上,而隨著每一次揮動滑雪杖,它離他們就越來越近了。 他們曾那樣日夜夢想的奇遇,令人頭暈目眩的童話中的奇遇,當他們的腳踏上小島的一瞬間,這一切就都要實現了!所有他們讀過的童話,所有他們夢想過的奇跡,千千萬萬的童話和奇跡,今天一定都會成為現實。他們的嘴笑得閉不攏,向太陽和燦爛發光的雪面冰凌微笑著,他們忘記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點:今天是他們的節日,滑雪板正帶著他們向遙遠的小島飛馳。 當太陽的最后一束光線在遙遠的小島上逐漸熄滅的時候,孩子們回來了。他們回來的時候十分疲倦,神情嚴肅。雖然在深紅色的夕照中,島上寒冷的閃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耀眼奪目,但他們不再眺望了,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真實情況,赤裸裸的、陰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實:遙遠的神話般的小島原來只不過是一片不成樣子的可憐的荒野,遍地礫石,遍地都是暴風雨遺留下來的痕跡。那兒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頭,最常見的石頭和泥土——和他們的腳每天踩著的泥土完全一樣,甚至還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貧瘠。島上的樹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樹木,最常見的松樹,高大的褐色的樹干聳立在亂石之間,生著彎曲的、被暴風雨折斷的樹枝。 不,他們再也不想那個小島了。無論是今天,還是旁的日子——永遠,縱令生活突然變得千百倍陰郁、枯燥無味和毫無意義。 這天晚上,他們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著父母,甚至互相隱瞞著。他們傷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為什么他們這么難過,為什么睡夢不肯來臨。 16.從全文看,標題“遙遠的島”指代哪些內容?(4分) 17.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不管風從哪邊吹來,無依無靠的小島總是懷著快樂的輕信態度迎接它。 答: 18.品味下面這個句子的含義。(4分) 這天晚上,他們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著父母,甚至互相隱瞞著。 答: 19.文章第1段說遙遠的神話般的小島“變幻莫測,異彩紛呈”,第9段又說小島“只不過是一片不成樣子的可憐的荒野”。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20.你從兩個小孩的故事中獲得了哪些啟示?(寫出一點即可)(4分) 答: 答案: 16.(4分) 答:一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獨的小島;(2分)二是指夢想的地方(奇跡)。(2分) 17.(4分,酌情給分) 答:輕信原意指輕易相信。這里指小島快樂地迎接暴風雨的到來,輕松地以為這只是暴風雨對自己的又一次洗禮,不會給自己造成什么破壞。(2分)這個詞語將小島擬人化,寫出了小島的美麗與堅強。(2分) 18.(4分,酌情給分) 答:孩子們從小島回來后極度的失望與痛苦,但又不愿將它們表露出來。(2分)表現了孩子們害怕受責罵和不愿成為笑柄的天真。(2分) 19.(4分)答:不矛盾;(2分)為了形成強烈的對比,深刻地揭示小孩在得知真相后的痛苦心情。(2分) 20.(4分,酌情給分) 答案略。 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談—— 怎樣認識現實與夢想; 怎樣了解事物的真相; 怎樣對待父母的教誨; 怎樣獲得審美的情感等。 例如:要真正認識一個地方單靠遠遠的觀望是不夠的,還要到實地去走走。 52、2008年浙江省寧波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試題 葉子時期的梅 晨 13.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來說是由 14參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畫線句。(3分) 示例:第①段畫線句把在廢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貧窮歲月出現的一堆黃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奪目,抒發了作者贊嘆之情。 品析: 15.文中第⑧段說:“今天我來,就是要看看無花的梅,看看它的長久和佳美。”這里的“長久”和“佳美”分別體現在哪里?請聯系上下文回答。(4分) 長久: 佳美: 16.文章結尾說:“無所謂顯露,也無所謂隱藏,人或知,或不知,對于一叢臘梅又有多少意義呢?”對這句話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不管是“顯露”還是“隱藏”,梅都不因人們的喜好而活著。 B.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葉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態。 C.長葉是為了開花,“隱藏”是為了“顯露”,花是梅最重要的生命價值。 D.當開花時開花,當長葉時長葉,梅的生命過程都循著自己的軌跡運行。 17.葉子時期的“梅”具有獨特的美感。下面表述不符合作者感受的一項是( A.具有樸素美 答案: 13.尋(找)贊(頌、懂、知)(2分。每格l分) 14.作者采用整齊的句式(四字短語)、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寫出梅花盛開時的繁華、凋謝時的寂寞,形成強烈反差,表現了一般人對梅花的愛是短暫而膚淺的。(3分。答出句式或修辭1分,內容l分,作用l分) 15.‘‘長久’’體現在從深春到晚秋;“佳美”體現在青枝交錯、碧葉婆娑,不需要尋求和贊賞、不需要記取和安慰。(4分。每點2分。答出青枝交錯、碧葉婆娑1分,答出不需尋求和贊賞、不需要記取和安慰1分,其他表述意思符合也可酌情給分) 17.B(2分) 53、2008年臨沂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與高中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一個美麗的錯誤 接著,我將自己想成了這個“怪”孩子的老師。當我看到這篇作文,會不會感動呢?說實在的,此時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師那樣犯一個美麗的錯誤,在這篇作文上畫一個紅紅的勾,傾心聆聽一次孤兒寡母的愛與哀愁,輕輕地撫摸一下失去父親的孩子的創痕,拓寬一個孤寂孩童愛的出口。 《圣經》里說:“你們如果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就一定不得進天國。” 帕斯卡爾說:“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 孟子說:“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而我想說的是,我愛那個在艱難的生活夾縫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愛那個在無邪的心靈前深深凝視的老師,我喜歡那個美麗的錯誤……(選自《小品·美文》) 11.第3自然段畫橫線句“學生故意犯了一個錯誤”,從文中看,毛毛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這個“錯誤”究竟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回答,5分) 12.一個美麗的“錯誤”在文中第一個故事中已交代清楚,闡釋全面,可作者又引入了第二個有關作文的故事。這兩則故事有什么內在聯系?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5分) 13.仔細閱讀文中的兩則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小主人有著哪些相同的品質特點?(2分) 14.聯系全文看,本文標題“一個美麗的錯誤”有什么含義和作用?(4分) 15.本文故事中兩個學生的想法、做法引人深思,可圈可點。假如你是這兩個學生的同學,面對這種情況,將會作出怎樣的評判?請任選其一,寫一段能體現自己獨到思考和見解的點評性文字。(3分) 16.孝敬父母,是做兒女的本分。你是否也曾有過如文中毛毛所犯的美麗“錯誤”?若有,請選擇一次,簡述經過及當時感受。或請你策劃一次近期孝敬父母(老人)的行動打算,并說出決定那樣做的理由。(5分) 答案: 11.因為毛毛熱愛爸爸,為表達自己減輕爸爸勞累辛苦程度和生活重壓的真誠愿望,他雖然知道如何正確解答卻故意將題答錯(2分)毛毛通過故意錯答試題的方式,表達了對辛苦勞作的父親的同情、憐惜和希望減輕父親勞苦的純真想法;體現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愛父之情。(3分) 12.兩則故事都涉及到熱愛和孝敬親人的內容,都體現了“感恩”這一共同的主題,因此二者之間聯系密切。(2分) 13.純真、善良、孝順,懂得感恩,富有愛心。 14.含義:錯誤是真實的,做法是樸素而美好的,通過這個“錯誤”所折射出的孩童毛毛內心的真純與愛心是美好的。(2分) 15.視點評見解的獨到、深刻與表達的通順程度酌情賦分。 16.視敘述的通順程度和情感表現力酌情賦分,思想不健康不得分。 54、湖北省咸寧市200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一樣的渺小 畫家早年顛沛流離,吃盡了人世的苦頭。中年以后,他開始發達了——作品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名聲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場上,都會引起富人們的競價爭購。可是,畫家并不像別人想象的幸福與快樂,他曾經對弟子們說過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當我變得高大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實在太渺小了。 通過弟子們的傳誦,此語已被世人奉為一句關于奮斗與成功的格言。 其實,畫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獨,在這個世界上,他除了作畫,沒有任何追求,而作畫本身又不能給他以突破的喜悅。 【批注:“突破”一詞為小說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他感覺自己被困在一個牢固的繭里,高高懸掛在人們能夠仰望的地方,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一天,畫家偶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禪師,道行極高,心中頓生仰慕,決定前去拜訪。 為表示誠意,畫家沒有開自家的高級轎車,而是帶著弟子們步行前往。 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沒有奇峰峻嶺。山腳下的連綿水田里,有農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莊炊煙裊裊,頭頂陽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樂為背景的輕快的曲子。 畫家心中喜悅,按照當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山腰,畫家遠遠看見山頭上有一個農夫正躬身鋤地。在藍灰色天幕的映襯下,農夫的身影像一塊人形的墨跡蠕動著。越走越近,畫家看清,是一位老農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這一描寫極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虛實結合,生動形象。】 畫家汗流浹背地駐足四顧,尋找山下人說的那座小廟宇。弟子們也在一旁幫著搜尋,可是,附近并無廟宇。 鋤地的老者停止勞作,看著他們,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詞既照應上文,又為下文“淡淡”一詞張本。】 畫家問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禪師住在哪里嗎?”老者說:“我就是。”畫家大喜:“有眼不識泰山,剛才我在下面就看見你了,可惜顯得太渺小了。” 老者淡淡地答道:“你們在山腳時我就看見了,也是一樣的渺小。” 場面忽然有些凝固。畫家的弟子們頗為不滿,覺得這禪師身懷傲氣,且有爭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兒。但畫家卻沒有生氣,在那里愣神兒片刻,兩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 畫家“回家”是有潛臺詞的。】 后來,畫家又說過一句格言,被弟子們傳誦出來——當我變得高大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也越發高大了。 7、畫家“回家”的潛臺詞是 8、結合上下文,解讀劃線的兩句話。(4分) ①這個世界實在太渺小了 ②這個世界也越發高大了 9、請簡要概括“畫家”這一人物形象。(2分) 答: 10、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結尾是“蛇足”,你同意這個看法嗎?請說明理由。(3分) 答: 11、請你就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寫景作用,寫一句批注。(3分) 村莊炊煙裊裊,頭頂陽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樂為背景的輕快的曲子 批注: 答案: 7、我懂了(“我明白了”等)。(2分) 8、①說明畫家在取得成績后很自負,目空一切,目中無人 9、通過個人努力奮斗取得了事業的成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2分) 10、不同意。結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說情節完整。因為畫家上山的目的是為找禪師解決人生的困惑,沒有這個結尾,不能表明畫家的困惑已經解決 11、為下文刻劃人物服務。(3分) 55、2008年湖南省婁底市初中畢業學業考試試題 永遠的感動 鈴 ①距離5月12日已經過去了整整11天,然而腦子里還依然是地震時的混亂與觸動。 ②那個母親節的第二天的下午,才上班半個小時不到,我突然感到自己后腦勺一陣發怵,很暈的感覺,然后看到整個辦公室晃晃悠悠,我想自己肯定病了,趕緊停止手中復印的資料,手扶著桌子,桌子卻抖得更厲害了,我還在莫名其妙,對面財務室的同事喊了一聲:好像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急忙沖出辦公室,卻看見長長的走廊也在劇烈的晃動,還有“咯吱咯吱”的聲音發出,同時從地下發出可怕的轟鳴聲,我的腿不聽使喚了,下不了樓了。我抱著頭,靠著門站著,對面的同事又喊道:快鉆到桌子底下。我還在猶豫,似乎聽到樓下有人在拼命喊我的名字,我卻呆呆站著恁是不答應。不知過了多久,我的腦子里忽地閃過了孩子的面容。我急忙再次沖出辦公室,順便叫著同事:快下樓吧!我瘋了一般沖下了樓,可電動門卻打不開了,可能是停電的緣故,我使勁掰開電動門,瘋了一般跑出來,卻發現大樓外的空地上已站滿了全廠的員工。我不顧一切朝大門外奔去,有人在大聲喊我。然后公司的司機開過來車子讓我上車,他知道我要去幼兒園接孩子。 ③車剛駛出廠門,我就驚呆了:路上的水泥磚塊拋灑了一地,國營大廠的圍墻塌了有一半。我的心揪緊了!快到幼兒園門口時我才稍微鎮定了許多。幼兒園的樓依然聳立著,老師們已經把孩子帶下了樓。孩子們聽話地排好長隊站在操場里,老師們還用長長的胳臂護著幾個膽小的幼兒。我的眼眶濕潤了。老師鎮定地說著:孩子們都沒事!可我同時也看到了她眼里驚恐未定的神情。接出孩子,我緊緊地摟著他,心里很難受,有想哭的感覺。 ④晚上快10點時來了電,打開電腦,每個網頁上都醒目地標著:四川汶川7.8級大地震,成都108人遇難!然后是視頻短片,有幾個成都大學生用手機拍出了當時的地震畫面:宿舍里桌子晃得失去了平衡,水杯等東西噼里啪啦掉了一地,學生們由于住的樓層太高,只能躲在桌子下避難。當晚我睡得相當晚,看到CCTV的直播節目,竟然毫無睡意。溫總理已經親臨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⑤接下來的五六天,不停地被救援現場的場景一次次感動,不記得到底流下了多少次感動的眼淚,只知道看到一個畫面:瓦礫堆里一塊鮮紅的“學”字的水泥塊映入眼簾時我竟哭出了聲,教學樓的倒塌是這次地震里受災最嚴重的。溫總理摸黑從瓦礫堆中拎起一個孩子的書包和一只鞋子時,我分明看到他老人家眼里淚花四溢啊! 20.第①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內容。(2分) 2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深刻含義。(4分) 23.汶川地震發生后,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指揮抗震救災。文中第⑤自然段畫線句子表現了共和國總理什么樣的形象?(3分) 24.文章第⑥自然段連用若干個“我們感動……”的排比句,并在文末以“汶川大地震,我們永遠的感動”作結。你是怎樣理解“永遠”一詞的?除作者所表述的感動外,你還有哪些感動?(4分) 答案: 20.交代寫作時間(1分),引出下文(1分)。 21.作者回顧自己地震發生時自己親歷的場景和內心的觸動。(2分,“場景”1分,“觸動”1分,意思相同即可) 22.(1)老師在緊急情況下,為了穩定孩子和家長的情緒所表現出的冷靜和從容(1分),表現了老師臨危不懼的精神(1分)。(意思相同即可)(2)老師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的震驚、后怕的心理和難以平靜的心情(1分),表現了老師對兒童生命安全的極度擔憂(1分)。(意思相同即可) 23.答案要點:不辭勞苦、不顧個人安危、親民愛民(3分,答對一個要點計1分,意思相同即可) 24.“永遠”一詞表現了中國人民戰勝災難的無窮無盡的智慧與力量(1分),表達了人類社會“大災有大愛”的美德,是值得永遠感動的(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