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風水口訣 張述任 易道書院 ■您了解北京的區位風水嗎? ■您了解北京的風水嗎? ■您了解北京的三山五水嗎? ■您了解北京的兩軸線嗎? ■您了解北京的三安路嗎? ■您了解北京的五行嗎? 
■北京區位風水口訣
張述任 易道書院 老北京的區位是按照八卦布局,前天壇后地壇,左日壇右月壇,每個區位住的人大致與你的工作事業相似。 因為北京的老理是東富西貴,南窮北賤。但隨著新北京城的建設,區位格局也在不斷的變化。 今總結一些老北京的區位風水口訣,共大家欣賞: (如有轉載:注明張述任原創) 家住甘家口,有人部里走。 家住三里河,宮里上奏折。 家住琉璃廠,古玩字畫養。 家住天橋,唱戲抬轎。張述任原創 家住瓷器口,瓷器家里有。 家住中關村,科技學問人。 家住亞運村,外地經商人。 家住三里屯,影視藝術人。 家住溫榆河,北京富貴爺。 家住天通苑,北京還能干。 實在沒有轍,那就住三河。 如有轉載:注明張述任原創。 ■北京的風水 張述任 易道書院 北京的北靠燕山,南有開闊地及河流,遠望渤海灣,辨證方位、講求對稱、突出中心、講究風水。 方位:北京城均是坐北朝南,街道是正南正北,主要道路是正東正西,全城東西南北方向非常明確。 對稱:北京有東單、西單;東四、西四。天安門東邊有太廟、西邊有社稷壇。正陽門東邊是崇文門、西邊是宣武門。老北京城的北墻有兩座城門,東邊叫安定門,西邊叫德勝門,左右對稱。北京的風水是人和自然的產物。
■北京的三山五水 張述任 易道書院 三山:西山、軍都山、燕山。 五水:拒馬河、永定河、溫榆河、潮白河,泃河。  ■北京的兩軸線 張述任 中國風水設計研究院 一是南北中軸線:南北向中軸線。 二是東西軸線:長安街東西向延長線。

■北京的三安大路 張述任 易道書院 三安大路:是廣安大街、長安大街、平安大街三條橫貫北京城東西大街,有祈求平安之意。 
■北京的五行 張述任 易道書院 東方甲乙木——皇木場神木(古)、紫檀博物館(現)。 西方庚辛金——大鐘寺的永樂大鐘(古)、金頂妙峰山(現)。 南方丙丁火——良鄉昊天塔(古)、大紅門(現)。 北方壬癸水——玉泉山昆明湖水(古)、水立方(現)。 中央戊己土——景山(古及現)。
北京歷來被風水學家稱為"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想都城。其西部的西山,為太行山脈;北部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均屬昆侖山系。兩山脈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會合形成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山灣環抱的是北京平原。而從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眼光看,北京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風水。 北京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風水,是因為:北京被山脈環抱的層數最多。風水的第一條標準就是山環,山環抱的層數越多,標示擁護的人越多(中國歷來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從中國地圖上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發源于昆侖山脈的左右兩側山脈都是環抱北京的,從世界的范圍內看,北京左邊從里到外被朝鮮、日本、美洲大陸環抱,右邊從里到外被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群島和非洲大陸環抱,而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像北京一樣被如此眾多的山脈環抱著。 北京被永定河、黃河、長江、珠江環抱。水環抱的重要作用就是產生沖積平原,從北京往南,分別是北京小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肥沃的沖積平原養育著中國龐大的人口。從世界范圍看,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前面有如此廣闊的平原。北京的南面有泰山、秦嶺和南嶺作為朝山與北京遙相呼應,從世界范圍看,遙遠的澳大利亞與北京相呼應。好風水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朝案有情,而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被如此眾多的朝山。北京的水質特別好。玉泉山的泉水被稱為天下第一泉,是特別信奉風水的乾隆皇帝所最愛喝的水。 正是由于北京是天下第一風水,北京歷來是北方重鎮,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于記載的名字為"薊"。公元前1045年成為薊、燕諸侯國的都城。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到公元937年,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和地方政權的都城。公元938年,統治中國北方的遼以北京(時稱燕京)為陪都;以后,金、元、明、清各代都以此地為首都,前后達650多年。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中國的首都,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內國際交往中心。 研究完了北京 內局的風水布局后,我們不妨再研究一下北京內局的風水,北京內局中最有價值的當數紫禁城(故宮)。 明朝燕王朱棣選定北京為都城。當時的風水師便采用將宮殿中軸東移,使元大都宮殿原中軸落西,處于風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殘余王氣;鑿掉原中軸線上的御道盤龍石,廢掉周橋,建設人工景山。這樣,主山(景山)---宮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門外的大臺山"燕墩")的風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北京風水格局的內局,更為細致,嚴格按照星宿布局,成為"星辰之都"。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處。明朝皇帝將皇宮定名為"紫微宮"(紫禁城之名由此而來)。當時的建筑師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闕三垣。三大殿下設三層臺階,象征太微垣下的"三臺"星。以上是"前廷",屬陽。以偶陰奇陽的數理,陽區有"前三殿"、"三朝五門"之制,陰區有"六宮六寢"格局。 "后寢"部分屬陰,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寧、交泰三宮,左右是東西六宮,總計是十五宮,合于紫微恒十五星之數。而乾清門至丹階之間,兩側盤龍六個列柱,象征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宮之間的閣道六星。午門在前,上置五城樓又稱"五鳳樓",為"陽中之陰"。內庭的乾清宮為皇帝寢宮,與皇后坤寧宮相對,在寢區中的乾陽,為"陰中之陽"。太和殿與乾清宮,雖同屬陽,但地理有別。太和殿以三層漢白玉高臺托起,前廣場內明堂壯闊。而乾清宮的前庭院,臺基別致,前半為白石勾欄須彌座,后半為青磚臺基,形成獨特的"陰陽合德"的和合。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為陽,設七個城門,為少陽之數。內城為陰,設九個城門,為老陽之數,內老外少,形成內主外從。按八卦易理,老陽、老陰可形成變卦,而少陽、少陰不變,內用九數為"陰中之陽"。內城南墻屬乾陽,城門設三個,取象于天。北門則設二,屬坤陰,取象于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個門,取象于人。天、地、人三才齊備。全城宛如宇宙縮影。城市形數匹配,形同涵蓋天地的八卦巨陣。 故宮中軸線上的建筑有永定門、箭樓、正陽門、端門、午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天一門、銀安殿、承光門、順貞門、神武門、景山門、萬春亭、壽皇門、壽皇殿、地安門橋、鼓樓和鐘樓。建筑軸線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體現洛書的方位常數十五之數。 在色彩應用上,也完全反映"五行"思想。宮墻,殿柱用紅色,紅屬火,屬光明正大。屋頂用黃色,黃屬土、屬中央,皇帝必居中。皇宮東部屋頂用綠色,屬東方木綠,屬春,用于皇子居住。皇城北部的天一門,墻色用黑,北方屬水,為黑。所有單體建筑,也因性質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顏色,藏書的文淵閣,用黑瓦、黑墻,黑為水,可克火,利于藏書。二層的文淵閣室內,上層為通間一大間,下層分隔為六間,體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經》思想。天安門至端門不栽樹,意為南方屬建筑風水布局,還表現在名稱上合于《易經》之理。南端的麗正門,合于離卦的卦詞"日月麗乎天"。順承門、安貞門在北部后宮,合于坤卦"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安貞之地,應地無疆"?;实鄣那鍖m,皇后的坤寧宮,合于乾坤之義。不宜加木,木生火,在此不利于森林結構的防災。 此外,在數理上,也合于易理。易卦陽為九,又以第五爻為"飛龍在天"稱得位?;实鄯Q為"九五之尊"(而尚未即位的稱為"潛龍")。在中軸線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闊九間,深五間,含九五之數。九龍壁、九龍椅、八十一個門釘(縱九,橫九)、大屋頂五條脊、檐角獸飾九個。九龍壁面由270塊組成(含九),故宮角樓結構九梁十八柱。為此,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又明文規定軍民不許九五間數。"九五"為皇帝專用,成為一種規定。故宮內總共房間數為9999.5間,亦隱喻"九五"之意。甚至在建筑細部裝飾上,都處處含有風水布局,宮廷古建筑,高低錯落,勾心斗角,為化解風水上的煞氣,多取太極化解法(而很少用鎮壓法、反射法的暴逆制法)。如梁、柱之間的雀替,梁枋上的彩畫,多以S形曲線表現,此形是太極的陰陽分界線,是太極圖形象的抽象簡化,是風水學中常用的化煞法,符合"曲生吉,直生煞"的風水觀念。故宮廣用紅色,紅主火、主明,符合"光明正大"的寓意,也符合易理和風水原理。 由于歷代政府對北京(故宮),加以保護,特別是解放后,中央政府將故宮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使故宮成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歷經五個世紀的古都。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完全在中國風水理論指導下規劃建設的,大至選址、布局,小至細部裝修,處處寓涵風水思想,是風水學的典型實物例證。 "世界著名古都"還是"現代國際大都市"? 近年來,隨著北京現代建筑的迅猛發展,維護古都風貌的問題顯得日趨突出和緊迫。我們不僅看到不少現代建筑違背了古都的文化內涵,違背了尊天敬地、天人合一的傳統格局,甚至給古都風貌造成極大的損害。難道北京城的現代化建設要以犧牲自己的歷史文脈為代價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