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路緊挨著芳村聯(lián)合碼頭的地方,有一片頗具歐洲氣息的破舊老屋,仔細辨識,老屋雖然破舊,外墻雕刻精美的拱券卻透露出一股落寞的貴族氣質———一百多年前,這座破舊的老屋是一個占地達一萬多平方米的宏大教堂的主樓,為德國信義會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所建,也是現(xiàn)在廣州市內唯一的德國教堂遺址。 據(jù)廣州著名文物考古專家陳登貴說,與經(jīng)濟的繁榮幾乎是同一時間,很多外國傳教士從清朝同治年間開始進入廣州傳教。芳村的大沖口地區(qū)因為交通便利,成為了傳教士們的首選。 在經(jīng)歷了一百年的風吹雨打、“文革”期間一系列人為的摧殘以及上個世紀90年代一場莫名的大火之后,現(xiàn)在的信義教堂已經(jīng)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只有當年的禮拜堂和鐘樓連體的主樓還依稀可辨。而要想了解一百年前的景象,只能去史書中尋覓了。 根據(jù)《廣州文物補查成果匯編》記載,這座德國教堂是德國教會在廣東的傳教總部,始建于清光緒八年,由六幢哥德式建筑和一座哥德式鐘樓組合而成,曾稱“芳村大鐘樓,禮拜堂”。其中六幢哥德式建筑劃分為“神學園”(現(xiàn)存的一、二樓)、“傳教士樓”(現(xiàn)存的三、四號樓,1991年一場大火燒通了三號樓的樓頂)、“鐘樓”(現(xiàn)存的五號樓,尖頂鐘樓早已倒塌,只保存禮拜堂)、“辦公樓”(現(xiàn)存的六號樓)。其中“神學園”1925年改名為中德中學,是多寶路中德中學的前身。據(jù)《芳村文史》記載,凡在該學院畢業(yè)可直接升上海同濟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就讀。 德國教堂的歷史遠不止見證了西方文化在廣州的傳播,雖然沒有史料的支持,可是在當?shù)鼐用竦目诙鄠髦校@里曾經(jīng)是孫中山領導“興中會”策劃廣州起義的一個秘密據(jù)點和武器收藏處。1902年,時任南粵興漢大將軍府總參謀長的李植生,在德國教堂當“漢文教習”。在德國牧師阿·高力加的支持下,他把德國教堂及附近的肥料公司作為興中會起義前貯藏武器、糧食等作戰(zhàn)物資的場所。1903年,因叛徒出賣,藏身于教堂內的梁慕義等20多人被捕,貯藏的所有物資被查抄,第三次廣州起義宣告失敗。 1960年后,德國教堂被改作民居,但自1991年一場大火燒毀了三號樓宇的頂層后,教堂被廢棄,至今無人居住。現(xiàn)在教堂原建筑物雖尚存,但已破爛不堪,不但鐘樓的哥德式尖頂遭破壞,連屋頂都草木叢生,已被有關部門鑒定為危房,不過整體建筑仍氣宇不凡地昭示著它昔日的輝煌。而教堂周邊的道路乃至我們今期的主角“信義會館”,皆以“信義”命名,足見其影響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