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1978!尼康小鋼炮八代進化歷史揭秘【IT168特稿】2009年7月30日,尼康在全球同時發布了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如果從1978年在Photokina上首次亮相的第一支Zoom-Nikkor 80-200mm f/2.8 ED開始算起,尼康在70(80)-200這個焦段上的F2.8光圈恒定光圈中長焦專業變焦鏡頭已經滿打滿算的推出了8代產品,如果硬要是沾邊就算的話,那么尼康最早的類似焦段產品是1960年推出的 8.5~25.0cm (85-250mm) f/4~4.5-16 Zoom-Nikkor Auto,這扯起來就沒邊了,我會在本頁的最后給一張參考表,朋友們大致了解一下方便以后跟人扯淡的時候可以胸有成竹的冒充專家。 70-200mm焦段的大口徑恒定光圈變焦鏡頭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從職業攝影師到攝影發燒友都會選上一支留在自己的攝影包里,群眾基礎相當的廣泛,而且這個焦段的專業鏡頭也是工廠光學設計和制造能力的體現。眾多的用戶和粉絲們有給自己的鏡頭起昵稱的喜歡,比如佳能的EF 70-200/2.8因為一襲白衣護體,故而被稱為”小白“,尼康的80(70)-200/2.8因為外觀特色是黑粗大長,因此諢名喚作”小鋼炮“,縮寫是XGP,這也就是本文題目的由來。 在尼康已經發布的這8前后共8代80(70)-200/2.8變焦鏡頭中,AI卡口一支,AIS卡口一支,AF三支,AFS三支,其中AF的三支光學結構一模一樣,AFS的后兩支結構基本一樣。 ![]() ED:ED鏡片 中焦變焦鏡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尼康就算是再缺心眼也不會忽視它的研發工作,尼康最早的單反用中焦變焦鏡頭應該是1960年為大F推出的8.5~25.0cm f/4~4.5-16 Zoom-Nikkor Auto,這也是尼康第一支變焦鏡頭,世界35mm單反相機領域里的第二支變焦鏡頭,尼康隨后推出了光圈更大的Zoom-Nikkor Auto 1:4 f=85mm~ f=250mm(下圖),要算起來,這才是XGP最早的鼻祖。 ![]() 尼康在之后又出了4個版本的80-200/4.5,直到開始使用AIS接口之后還出了個AIS的80-200/4,具體的型號光學結構之類的懶得列了,反正也沒人在乎。這些始祖小鋼炮的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光圈小,我們數次強調過,推動35mm單反相機發展的動力就是體育和新聞攝影的需求,光圈太小的鏡頭難以獲得足夠高的快門速度,加上高ISO膠片一直相當的昂貴,超過ISO 400的不僅價格不菲而且畫質很差,不像現在用上數碼單反之后轉轉撥盤就有,后期還能拿軟件來降噪。F4的口徑對于體育攝影來說實在是太慢了了了了了……
用戶的呼聲就是尼康人前進的動力(這話真惡心 -_-!),1978年尼康在photoknia上展出了史前小鋼炮Zoom-Nikkor 80-200mm f/2.8 ED,技驚四座獲得廣泛關注與贊譽之類的話咱們就不說了,那時候還沒我呢,現場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 這支Zoom-Nikkor 80-200mm f/2.8 ED采用了12組9片的光學設計,根據我們第一頁最下面的裝b專用表來看,使用了2片ED鏡片,白送了一個腳架接環(尼康真厚道,小小白用戶淚流滿面),這支鏡頭上直徑高達82mm的濾鏡接圈處還有有一個非常適合亮騷的金圈,標示著它使用了高貴的ED鏡片,這也是尼康頂級鏡頭的標志,當然,等適馬騰龍之流也開始用金圈的時候,尼康已經開始用悶騷型的暗金色銘牌了。 ![]() 這支鏡頭有著極為腦殘的雙環設計,對焦使用對焦環,變焦使用變焦環(這不是廢話嗎……),為啥說它腦殘呢?因為手動鏡頭,變焦和對焦都需要手動完成,而且在焦距改變之后一般變焦頭都會有焦點漂移的情況,需要再次微調一下,那么使用這支頭的典型循環就是:對焦-變焦-對焦,像你們這種只拍自己媳婦兒或者別人媳婦兒的貨色一般感覺不出來這有哪不好的,換條狗試試看就知道用起來麻煩了。而在需要快速反應的新聞和體育攝影領域,雙環設計的手動鏡頭簡直就是個災難。再補充一點,從上圖可以看到,變焦環的下部和光圈環都被腳架接環擋住了,實際手持操作起來很困難,尤其這還是一支重達1700克的鏡頭。 在聽取罵聲一片之后,尼康設計師認識到了自己腦殘的一面,于是決定重新設計一支不那么可怕的鏡頭出來。 1980年,工程師努力的結晶誕生了,這是第二代的手動變焦鋼炮,學名叫做:Zoom-Nikkor 80-200mm f/2.8s ED,后綴里面的S的意思是這支鏡頭的接口已經從上一代的AI升級到了AIS,能夠由機身來控制鏡頭的光圈環實現快門優先的曝光功能(最早的AIS接口機身應該是FA)。 ![]() 這支Zoom-Nikkor 80-200mm f/2.8s ED順應民意的改用了單環推拉變焦,采用了15片11組的復雜光學結構,其中包含2片ED鏡片。照說尼康的本意只是雙環改單環,不知道為什么最后搞出這么個口徑高達95mm,全重1900克的怪物來,也許是跟同時期尼康的鏡頭大躍進有點關系,比如入選過世界35mm單反鏡頭TOP 10的Nikkor 35mm f:1.4s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其他還有不少,比如AIS 300/2 有空另文專門說一下)。 ![]() 這支鏡頭的對焦環寬大且舒適,外層的格子凸起應該是硬橡膠材質,腳架環的安裝位置也有所改變,不再會對操作光圈環產生困擾了。下面開始無獎競猜的環節,有誰知道鏡身中部那些彩色的曲線是干嘛用的? 1988年,尼康推出了 AF Zoom-Nikkor 80-200mm f/2.8 ED,這才是大部分人認知的一代小鋼炮。它是和88年的F4同期推出的自動變焦鏡頭,仍然采用了單環推拉變焦設計,光學結構為包含3塊ED鏡片的11組16片,此后的兩代小鋼炮都是這個光學結構沒動,濾鏡口徑是屬于經典范圍的77mm,最近對焦距離下降到了1.5米,為了配合AF自動單反相機使用(自動對焦單反相機的對焦馬達扭力有限,難以快速驅動太重的鏡頭組件)和降低成本,這枚鏡頭使用了大量的工程塑料,全重下降到了1200克,比起那1900克的前輩來說,對使用者體力上的要求降低了不少。 尼康在這支鏡頭上使用了暗金的銘牌和皺紋漆,還有透明的距離標尺窗,這成為之后20年尼康AF頂級鏡頭的標志,缺一不可。M/A切換環也已經出現了,這東西在1、2代小鋼炮上面工作良好,但是到了3代就出了大麻煩(不知道什么是M/A的朋友請返回第一頁,看那個資料圖下的說明)。這是初代的自動對焦鏡頭。設計思想有點像F4,保留了足夠的手動功能,但是也支持最新的自動對焦技術。這支鏡頭保留了單環推拉變焦的設計,這在AF還不是特別靠譜的80年代末期,不能不說是一種比較穩妥的解決方案。不過用過單環變焦頭的朋友都知道,這種設計的鏡頭在垂下來的時候變焦環會不由自主的往下滑,因此在對焦已經不成問題的自動對焦時代,幾乎所有的變焦鏡頭都改為了雙環設計。 一代小鋼炮直到1992年停產,因此現在在二手市場還能常常見到,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我記得上學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支,售價僅僅1800元而已。
二代小鋼炮從92年開始生產,其實跟一代基本沒區別,就是為了配合新開發的尼康3D矩陣測光系統(3D Matrix Metering,最早好像是F90x上開始搭載的),在鏡頭中加入了距離編碼器,可以把當前合焦的焦點距離信息傳遞給機身,因此,第二代小鋼炮的學名叫做:AF Zoom Nikkor 80-200mm f/2.8D ED ,跟一代的差別只在那個D上,反映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中大概差了五六百塊錢吧,如此看來芯片還真值錢,intel發大財是在所難免呀。(不知道D是什么東西的朋友麻煩移步到這里掃盲)
![]() ![]() 二代小鋼炮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全身都被皺紋漆覆蓋,外觀彰顯成功人士的品味與風范,因此推出之后很受歡迎,保有量巨大,二手市場交易也一直未曾中斷。哦,對了,剛才忘記提了,其實大家看圖也可以看出來,尼康這個奸商,在一二代小鋼炮上面取消了腳架接環,用戶對此強烈不滿,情緒極其不穩定。 ![]() 圖為安裝在FM2T機身上的二代小鋼炮
二代小鋼炮一直生產到1996年,尼康發現自動對焦已經成為完全的主流之后,放棄了手自一體的想法,設計上開始完全的偏重自動對焦的需要。三代小鋼炮被設計成了雙環變焦的操作方式,順應了時代潮流,實際上尼康重新設計了鏡頭的整個中段來滿足推拉變雙環的需求。光學結構上還是照抄了前兩代的,可能鍍膜略有變化(90年代中期尼康開始在鏡頭上使用SIC:Super Integrated Coatin 超級復合鍍膜),濾鏡口徑77mm,重量上升到了1300克,攝影師們,鍛煉身體先。
三代小鋼炮是尼康非常受歡迎的一支鏡頭,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支,用料做工就不說了,在設計細節上也非常體貼,以至于我總在懷疑,這是那個又臭又硬又頑固又狡猾的尼康干出來的東西么?三代小鋼炮附贈了腳架環,而且這個腳架環可以略微松開螺絲讓鏡頭在里面轉動,每隔90度有一個鎖定凸隼,讓攝影師可以非常方便的改變橫豎構圖。 ![]() 三代小鋼炮學名叫做:AF Zoom Nikkor 80-200mm f/2.8D ED New,二手售價可能仍然超過4000元,但是,這真的是一只非常,非常好的鏡頭。 ![]() ![]() 不過三代小鋼炮早期的產品有個缺陷就是鏡身的M/A(手動/自動)對焦切換環在選材和設計上有問題,很容易斷裂,斷了之后修起來有點麻煩,尼康目前已經沒有這個部位的備件,只能自己DIY或者在器材商處修理,所以購買二手的三代的時候無比仔細檢查M/A切換環是否有裂紋和工作是否順暢可靠,買回來之后也別手賤老去轉來轉去的玩,把M/A切換環鎖定在A的位置就行了。 ![]() 三代小鋼炮一直生產到2006年,最后退市價格大約在6400元左右,它的停產令人悲傷,尼康系再也找不到在如此廉價的基礎上提供如此高的光學素質的鏡頭了。
1987年佳能開始在鏡頭上使用超聲波馬達來驅動,隨后在環形超聲波馬達出現之后,這幾乎成為了唯一的,最佳的鏡頭驅動方式。但是其他各廠并沒有跟緊,猜測是因為專利技術壁壘的原因(除了以反向工程而著稱的適馬之外)。 超聲波馬達運轉寧靜快速且精準,因此在中長焦鏡頭對焦速度爭霸戰之中,尼康總是只能跟在佳能后面吃灰,到了1998年,尼康痛定思痛(也許是佳能超聲波馬達的專利保護期限過了?),推出了超聲波版小鋼炮,學名稱作:AF-S Zoom Nikkor 80-200mm f/2.8D IF-ED,這是第四代小鋼炮了。 ![]() 本圖由網友反襯友情提供,鳴謝 這代的小鋼炮采用了包含5片ED鏡片的18片14組光學結構,口徑保持77mm不變,但重量上升到了1530克,鏡身全長207mm,比前三代里面最長的三代小鋼炮還要長出12mm來。尼康在98年的12月12日發布了4代小鋼炮的黑色版本之后,又在99年的4月12日發布了一個灰白色版本,這也是尼康首次在80-200/2.8這個種類的鏡頭上推出白色版。這個白色版只能說很小很小白了。 ![]() ?。创′撆谘永m了前作優異的光學素質,又因為超聲波驅動而寧靜精準推出之后就受到攝影師們廣泛的歡迎,但是大家依然不滿足,因為,沒有VR! ![]() 很小很小白的尼康4代小鋼炮,配圖由網友反襯友情提供,鳴謝
光學防抖技術也是佳能最早投入實用的,而尼康的光學防抖技術VR搭載到鏡頭上的時候差不多已經到了2003年。五代小鋼炮被稱為小竹炮,學名是: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它采用了15組21片,包含5片ED鏡片的復雜光學設計,搭載了VR減震系統,可以降低2-4檔安全快門速度,因為外形修長且呈現出一節一節的形狀,故而被用戶親切的稱為小竹炮。 ![]()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竹炮,那就是:完美。這支鏡頭幾乎沒有缺點,光學素質卓越自不待言,在用料上毫不含糊,設計細節貼心,做工非常精致,變焦環的距離標尺數字都是凹刻的,不像低檔鏡頭那樣是印上去的。 ![]() ![]() 腳架環很方便拆卸而且上面有兩個接口方便根據所配用的機身重量來調整重心,寧靜高速的超聲波馬達, 3個焦點鎖定鈕, 全金屬防塵防滴濺全密封的鏡身, 1470克的全重,比超聲波鋼炮輕10%,能節省攝影師不少的體力。 ![]() 遮光罩內部植絨,幫助提高抗眩光能力,鏡頭蓋是中間捏合型的,可以在不摘掉遮光罩的情況下使用,設計師在細節上做到了極致。 小竹炮唯一的缺點就是售價高達13800人民幣,比3代退市時高出一倍多的價格,比四代退市時也要高出4000塊,這實在不是一般愛好者能承受得起的數字。 ![]() 最新發布的這枚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已經是第六代了,因為沒見到實物所以不太好吹,故而本頁是照抄公關稿,事情多的朋友可以直接點左上角的關閉了。 2009年7月30日,尼康AF-S 尼克爾70-200mm f/2.8G ED VR II鏡頭全球同步發布。該產品采用多達7片ED(超低色散)玻璃鏡片,納米結晶涂層及VR II減震系統與內置寧靜波動馬達(SWM)。同時,該鏡頭可以和尼康已經推出的 AF-S尼克爾14-24mm f/2.8G ED和AF-S尼克爾24-70mm f/2.8G ED 一起完整覆蓋14mm 到200mm 的焦段,并且在整個焦段范圍內支持 f/2.8 的最大光圈。 ![]() 這款快速遠攝變焦鏡頭提供了出色的拍攝性能和超高的影像品質,可以滿足專業用戶和高級攝影愛好者的拍攝需求。從中焦到遠攝,該鏡頭的杰出性能適合各種場景,包括人像、舞臺、夜間照明下的運動、新聞攝影以及實現焦外虛化的淺景深效果。 減震(VR II),相當于提高 4 檔快門速度的拍攝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