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育家盧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55)、《社會契約論》(1762)、《愛彌兒》(1762)等。 (一)教育要順應自然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他在 《愛彌兒》開卷即寫道,"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盧梭反對那種不顧兒童的特點,干涉并限制兒童自由發展,違背兒童天性的傳統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順應自然的思想。 在盧梭看來,人所受的教育,來源不外3種,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說, "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聯系的。如果在一個人身上這3種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達到他自己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盧梭還進一步分析:"在這3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應該以自然的教育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從于自然的教育,使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趨于自然的目標,才能便兒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盧梭所說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從自然的法則,順應兒童天性發展進程,促進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的教育。盧梭強調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在他看來,如果以成人的偏見加以干涉,剝奪兒童應有的權利,結果只會打亂自然的次序,破壞自然的法則,從根本上毀壞兒童。 盧梭認為順應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盧梭聲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這個原理應用于兒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種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和個別差異。 (二)教育要培養 "自然人"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即完全 自由成長、身心調和發達、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束縛、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這種"自然人",從小就被訓練盡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沒有永遠求助于人的習慣,也沒有向人夸耀的習慣;能夠對事物進行觀察、判斷、獨立的思考和分析;從小就以自然為師獲得許多經驗,而不以人為師;身體和頭腦同時都得到鍛煉,不僅身體健壯,而且頭腦聰明, 富有見識。這種"自然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是能夠盡到社會職責的社會成員,而不是回到原始社會的沒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脫離現實的野蠻人。 應該看到,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傳統(等級、階段、職業)的束縛,按本性發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夠自食其力,具有獨立性;第三,具有社會適 應性,能夠承當社會責任;第四,體腦發達,身心健康,具有獨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齡特性 從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和教育要培養"自然人"的目的出發,盧梭強調指出,教育應該要注意兒童的年齡特性。根據年齡階段的分期,盧梭提出,在不同時期所進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嬰兒期,主要是進行體育。這一時期,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兒童身體的健康發育。因為健康的體魄是智慧的基礎,是兒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條件。盧梭主張應該讓嬰兒在鄉村環境下自然地生長,注意嬰兒對于食物的自然選擇能力。他反對用襁褓去束縛嬰兒,更反對對嬰兒嬌生慣養,指出要 "鍛煉他們的體格,便他們能夠忍受酷烈的季節、氣候和風雨,能夠忍受饑渴和疲勞"。 2、在兒童期,主要是進行感覺教育。這一時期兒童的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能力都發展了,他們的感覺能力也發展了,但還不適宜進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識方面的教育。應該指導 兒童鍛煉及發展各種感覺器官,積累豐富的感覺經驗,為下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感覺教育上,盧梭指出首先是發展觸覺,其次是發展視覺,最后是發展聽覺。盧梭提出了感覺的具體方法,并把游戲、繪畫、唱歌等活動看作是感覺教育的最好途徑;此外,還提出應加強兒童的體育鍛煉,以促進感覺能力的發展。 由于兒童的理智還處于睡眠狀態,因此,不要強迫兒童去讀書。盧梭認為,在兒童根本不喜歡讀書的時候,讀書對他們是無用的。寧愿讓兒童一個字也不識,也不便他們為了學到一些學問而把其他有用的東西都犧牲了。 在紀律教育方面,盧梭反對體罰,也不贊成口頭說教。他提出,當兒童犯了錯誤和過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處罰他們,而讓兒童在同自然的接觸中,體會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和過失帶來的自然后果。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人自然后果法"。 3、在少年期,主要是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由于兒童已經受到良好的體育和感覺教育,因而己經具備了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的條件。 盧梭認為,智育的任務不在于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而在于發展兒童獲得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兒童不能學習一切東西,只需要學習應該學習的東西。他說: "真正有益于我們幸福的知識,為數是很少的,但是只有這樣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從而也才值得一個孩子去尋求,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養成那樣的聰明人。總之,問題不在于他學到的是什么樣的知識,而在于他所學的知識要有用處。"在智育的方法上,盧梭主張讓兒童通過實地觀察,在大自然中獲得知識;強烈反對讓兒童靠死記硬背去掌握書本知識,甚至提出"以世界為惟一的書本,以事實為惟一的教材"。他還指出,成人對兒童的指導要少,不要教給兒童正確的答案,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獲得,引導兒童獨立解決問題。 盧梭對勞動和勞動教育也非常重視。他指出,勞動是每個自由人的社會義務,只有靠勞動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勞動教育的任務是使兒童通過勞動學會適應各種工具以及相關技術,鍛煉身體,發展人的心靈。盧梭最推崇手工勞動,認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狀態,最獨立,不受他人束縛??傊?,盧梭希望兒童能夠"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 4、在青年期,主要是進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處于激動和熱情的階段,需要用道德準繩的力量加以調節,指導他們處理好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善良的情感、正確的判斷和堅強的意志。盧梭指出,應該通過各種善行練習,即通過道德的實踐來培養兒童堅定的意志。同時,他指出,應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