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199個(gè)清熱瀉火茶配方

     林中雨露 2009-08-17

    1.金銀花茶
    原料:金銀花5g、綠茶3g。
    用法:將金銀花和綠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飲用,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清熱,解毒;抗菌。
    用途:外感發(fā)熱;慢性腸炎;肺炎;扁桃體炎;腎炎;
    夏季熱盛時(shí)飲用。

    2.銀花清利茶
    原料:金銀花15g、白糖10g。
    用法:飲用時(shí)加入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挾膿血。
    來源:《惠直堂經(jīng)驗(yàn)方》。

    3.金芪花茶
    原料:黃芪5g、金銀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益氣托毒解毒。
    用途:瘡瘍腫毒的瘡口久不愈合;慢性腎炎;慢性肝炎。


    4.金銀菊茶
    原料:金銀花5g、菊花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分二、三次飲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癥。

    5.金天茶
    原料:金銀花5g、天花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用途:肝經(jīng)熱盛口苦咽干、黃疸。

    6.金銀甘茶
    原料:金銀花5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
    功能:清熱涼血,調(diào)和胃氣。
    用途:瘡瘍;熱病;咽喉腫痛;肺癌。

    7.金翹茶
    原料:金銀花5g、連翹3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
    功能:清熱透邪。
    用途:外感發(fā)熱;炎癥;瘡瘍。

    8.銀歸茶
    原料:金銀花5g、當(dāng)歸3g、綠茶5g。
    用法:將金銀花、當(dāng)歸置于鍋內(nèi),用250ml水煎煮沸后,沖泡綠茶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癰疽腫毒。
    來源:《洞天奧旨》。

    9.金花茶
    原料:金銀花10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外感發(fā)熱;腸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傷感染。可預(yù)防
    中暑、風(fēng)熱感冒。
    來源:《滇南本草》。

    10.連翹玉茶
    原料:連翹10g、玉竹3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節(jié);抗菌。
    用途:外感熱病;斑疹;瘡瘍;炎癥。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11.翹風(fēng)茶
    原料:連翹5g、防風(fēng)3g、梔子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可沖泡二、三次飲用。
    功能:清熱疏風(fēng)。
    用途:一切外感熱病。
    來源:《類證活人書》。

    12.連翹茶
    原料:連翹20g、綠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沸后5分鐘泡茶即可,頻頻飲至味淡為止。也可直接用200ml開水沖泡飲用。
    功能:解毒散結(jié)。
    用途:赤游癍毒;急性腎炎;紫癜。
    來源:《玉樵醫(yī)令》。

    13.翹英茶
    原料:連翹5g、蒲公英3g、川貝母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藥至沸后5分鐘即可泡茶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用途:乳癰乳核等乳房疾病。
    來源:《玉樵醫(yī)令》。

    14.翹瞿茶
    原料:連翹5g、瞿麥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瘀。
    用途:瘰疬結(jié)核不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

    15.翹柏茶
    原料:連翹5g、黃柏1g、甘草3g、綠茶3g。
    用法:將連翹、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綠茶5分鐘后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消火。
    用途:口舌生瘡、口腔潰爛腫痛。
    來源:《玉樵醫(yī)令》。

    16.黃芩茶
    原料:黃芩6g、綠茶3g。
    用法: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yīng),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鎮(zhèn)靜。
    用途:熱病煩躁;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肝炎;腎炎。
    17.芩竹茶
    原料:黃芩5g、竹葉5片、人參3g。
    用法:加適量白糖,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煩。
    用途:小兒心熱夜啼驚啼。
    來源:《圣濟(jì)總錄》。

    18.芩葶茶
    原料:黃芩5g、葶藶子3g、綠茶3g。
    用法:將黃芩、葶藶子用250ml水煎開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祛痰。
    用途:支氣管炎;肺熱咳嗽、痰黃稠。

    19.芩芍茶
    原料:黃芩5g、芍藥3g、甘草3g、大棗2枚、茉莉花茶3g。
    用法:將黃芩、芍藥、大棗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茉莉花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腹痛、下痢。
    來源:《傷寒論》。


    20.黃芩清暢茶
    原料:黃芩20g、綠茶5g。
    用法:黃芩水煎沸后,沖泡綠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開水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止淋。
    用途:熱淋、小便赤熱灼痛;婦女血崩。
    來源:《千金翼方》。

    21.芩芷茶
    原料:黃芩5g、白芷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疏風(fēng)。
    用途:風(fēng)熱所致眉眶痛;頭痛。
    來源:《丹溪心法》。

    22.芩冬茶
    原料:黃芩5g、麥門冬茶3g、綠茶3g。
    用法:加適量蜂蜜,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產(chǎn)后傷陰津口渴不止。
    來源:《楊氏家藏方》。

    23.黃連茶
    原料:黃連0.5g、綠茶5g、白糖1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解毒,燥濕,殺蟲;抗菌。
    用途:熱病心煩、發(fā)燒;菌痢;咽喉腫痛;目赤;口腔潰爛。

    24.連甘茶
    原料:黃連0.5g、甘草5g、朱砂2g、綠茶3g。
    用法:將黃連、朱砂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和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心除煩。
    用途:心煩、心熱;熱病嘔吐。
    來源:《仁齋直指方》。

    25.連心茶
    原料:黃連0.5g、肉桂心3g、茉莉花茶3g。
    用法:加適量白糖或蜂蜜,用200g開水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交通心腎。
    用途:心腎不交怔忡無眠。
    來源:《四科簡(jiǎn)效方》。

    26.連夏茶
    原料:黃連0.3g、半夏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嘔。
    用途:熱病嘔吐、小兒胃熱吐乳。

    27.連梅茶
    原料:黃連0.5g、烏梅2枚、綠茶3g。
    用法:黃連、烏梅二藥共煎湯,以湯泡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熱除煩止痢。
    用途:心火熱盛、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痔瘡;濕熱瀉痢;急慢性炎癥。

    28.連知茶
    原料:黃連0.5g、知母3g、綠茶3g。
    用法:將黃連、知母用200ml水煎開后,沖泡綠茶即可。可加適量冰糖。
    功能:清熱除濕,養(yǎng)陰降火。
    用途:陰虛火旺所致低熱、盜汗、咳血、遺精;甲亢;腎炎;糖尿病;尿血等。

    29.黃柏茶
    原料:黃柏0.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解毒;抗菌,降壓。
    用途:熱痢、泄瀉;黃疸;淋濁;痔瘡;便血;赤白帶下;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30.赤柏茶
    原料:赤芍3g、黃柏0.5g、綠茶3g。
    用法:將赤芍、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小兒熱痢下血。
    來源:《閻氏小兒方論》。

    31.蒼柏茶
    原料:蒼術(shù)3g、黃柏0.5g、綠茶3g。
    用法:將蒼術(shù)、黃柏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也可直接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
    用途:濕熱所致關(guān)節(jié)疼痛;菌痢;肝炎。
    來源:《丹溪心法》。

    32.知柏茶
    原料:知母3g、黃柏0.5g、茉莉花茶3g。
    用法:將知母、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茉莉花茶5~10分鐘即可。可分?jǐn)?shù)次飲。
    功能:清熱除濕、養(yǎng)陰降火。
    用途:痢疾;遺精;赤白帶下。

    33.柏砂茶
    原料:黃柏0.5g、砂仁3g、甘草3g、紅茶3g、白糖適量。
    用法:將黃柏、砂仁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白糖、紅茶5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和中養(yǎng)胃。
    用途:心煩、盜汗;脾胃不適、泛酸、嘔吐;慢性腸炎;胃炎。
    來源:《奇效良方》。

    34.大黃茶
    原料:大黃1g、紅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抗菌,抗腫瘤。
    用途:實(shí)熱便秘;痢疾初起;癰瘍腫毒;陽黃;水腫;淋濁;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膽囊炎。

    35.大芍茶
    原料:大黃1g、白芍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緩急止痛。
    用途:里熱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來源:《千金方》。

    36.大黃牡丹茶
    原料:大黃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花茶3g、白糖適量。
    用法:將大黃、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鐘后,沖泡茶、糖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熱解毒,消癰排膿。
    用途:腸癰;少腹腫痞。
    來源:《金匱要略》。

    37.大黃生地茶
    原料:大黃1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生津。
    用途:虛勞嘔吐;熱病津傷口煩渴。
    來源:《千金方》。

    38.大黃枳芍茶
    原料:大黃1g、枳殼1g、白芍1g、梔子1g、黃芩1g、綠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黃、枳殼、白芍、梔子、黃芩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瀉火理氣止痛。
    用途:目赤熱腫痛;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腹痛便秘。
    來源:《圣濟(jì)總錄》。

    39.黃石茶
    原料:大黃1g、石膏3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透邪除煩。
    用途:外感熱病;流感;小兒痄腮腫痛;咽喉腫痛。

    40.大甘茶
    原料:大黃1g、甘草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熱,和中健胃。
    用途:胃熱嘔吐;急性腎功衰。

    41.大芷茶
    原料:大黃1g、白芷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積,消腫止痛。
    用途:頭面、背部瘡瘍腫毒;便秘;頭熱昏痛;眉棱骨痛;鼻淵。

    42.大青葉茶
    原料:大青葉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抗菌。
    用途:熱病煩渴;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黃疸;口瘡;癰疸腫毒;肺炎;急性腸炎。

    43.大青甘茶
    原料:大青葉5g、甘草3g、淡豆豉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透邪除煩。
    用途:熱病發(fā)斑疹;心煩口渴。
    來源:《補(bǔ)缺肘后方》。

    44.大青菌茶
    原料:大青葉5g、茵陳3g、秦艽3g、天花粉3g、綠茶6g。
    用法:將大青葉、茵陳、秦艽、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
    用途:黃疸、急性傳染性肝炎。
    來源:《方脈正宗》。

    45.大青地茶
    原料:大青葉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口渴、發(fā)燒;小便尿血。
    來源:《泉州本草》。

    46.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葉5g、生地3g、升麻3g、大黃0.5g、綠茶6g。
    用法:將綠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適量白糖,用大青葉、生地、升麻、大黃的煎湯300沖泡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瀉火,生津潤(rùn)燥。
    用途:咽喉腫痛;唇腫舌爛、口腔粘膜潰瘍;口干面熱。
    來源:《圣濟(jì)總錄》。

    47.大青芙蓉茶
    原料:大青葉5g、木芙蓉葉5g、蒲公英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每日飲二、三次。
    功能:清熱解毒,消炎。
    用途:淋巴腺炎;術(shù)后感染調(diào)理。

    48.板藍(lán)根茶
    原料:板藍(lán)根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抗菌抗病毒。
    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咽喉腫痛;目赤;瘡疹;肺炎;肝炎。

    49.板藍(lán)青葉茶
    原料:板藍(lán)根5g、大青葉5g、羌活3g、綠茶5g。
    用法:將板藍(lán)根、大青葉、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抗病毒。
    用途:病毒性感冒。

    50.藍(lán)菇茶
    原料:板藍(lán)根5g、山慈菇1g、連翹3g、甘草3g、青黛1g、綠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藍(lán)根、山慈菇、連翹至水沸后,沖泡甘草、青黛、綠茶5~10分鐘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51.板茵茶
    原方:板藍(lán)根5g、茵陳3g、郁金3g、苡米3g、綠茶5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肝炎;肝硬化。

    52.藍(lán)英茶
    原方:板藍(lán)根5g、蒲公英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傳染性肝炎;流感。

    53.藍(lán)羌茶
    原料:板藍(lán)根5g、羌活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解表。
    用途:外感發(fā)熱。

    54.白頭翁茶
    原料:白頭翁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涼血,解毒;抗菌。
    用途:熱毒血痢;鼻衄;痔瘡;溫瘧;神經(jīng)性皮炎。(注:虛寒瀉痢者不宜。)

    55.白翁止痢茶
    原料:白頭翁5g、黃連0.5g、黃柏1g、秦皮3g、綠茶5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涼血,燥濕止痢。
    用途:熱痢腹痛。
    來源:《金匱要略》。

    56.翁艾茶
    原料:白頭翁5g、艾葉5g、紅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止痢。
    用途:冷勞泄痢;腹冷下痢;產(chǎn)后帶下。
    來源:《圣濟(jì)總錄》。

    57.阿翁茶
    原料:白頭翁5g、阿膠5g、黃柏1g、甘草5g、紅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頭翁、阿膠、黃柏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紅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養(yǎng)血止痢。
    用途:赤白下痢、膿血。

    58.翁歸茶
    原料:白頭翁5g、當(dāng)歸尾3g、丹皮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頭翁、當(dāng)歸尾、丹皮至水沸后,沖泡綠茶即可。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熱,祛瘀。
    用途:瘰疬遍生、身發(fā)寒熱。
    來源:《本草匯言》。

    59.蒲公英茶
    原料:蒲公英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抗菌。
    用途:急性乳腺炎;外感發(fā)熱;急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腮腺炎;瘰疬;急性結(jié)膜炎;肺癌。

    60.蒲香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紅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理氣;消炎。
    用途:急性乳腺炎。

    61.蒲核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山茨菇1g、大薊3g、虎掌草3g、綠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香附、山茨菇、大薊、虎掌草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理氣散瘀。
    用途:瘰疬痰核;淋巴結(jié)發(fā)炎。
    來源:《滇南本草》。

    62.蒲花茶
    原料:蒲公英5g、金銀花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
    用途:急性結(jié)膜炎。

    63.蒲乳茶
    原料:蒲公英5g、乳香3g、沒藥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蒲公英、乳香、沒藥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茶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
    用途:各種化膿性感染。

    64.蒲肝茶
    原料:蒲公英5g、茵陳5g、柴胡3g、梔子3g、郁金3g、茯苓3g、綠茶10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茵陳、柴胡、梔子、郁金、茯苓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除濕,理氣。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

    65.蒲胃茶
    原料:蒲公英5g、地榆根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和胃。
    用途:慢性胃炎;胃潰瘍。

    66.蒲砂茶
    原料:蒲公英5g、橘皮3g、砂仁3g、紅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和中,養(yǎng)胃。
    用途:脾胃虛弱;慢性胃炎;胃脘脹痛;消化不良。

    67.蒲地茶
    原料:蒲公英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涼血解毒,散結(jié)除痹。
    用途: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

    68.蒲瓜茶
    原料:蒲公英5g、瓜蔞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散結(jié),和胃消痞。
    用途:急慢性胃炎;胃潰瘍病;膽石癥;膽囊炎有痰熱癥狀者;肺癌。

    69.石紅茶
    原料:石膏5g、紅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肌,除煩止渴。
    用途:發(fā)燒不退、心煩神昏、口渴咽干、口舌生瘡、發(fā)斑疹;胃熱牙痛頭痛;肺熱喘咳。

    70.白虎茶
    原料:石膏3g、知母3g、甘草3g、粳米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知母、粳米至水沸后,沖泡花茶、甘草、白糖5~10分鐘即可。
    功能:辛寒清熱。
    用途:熱病煩渴傷胃、腹?jié)M不適、譫語。
    來源:《傷寒論》。

    71.石米茶
    原料:石膏3g、粳米5g、綠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粳米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護(hù)胃。
    用途:溫病初起。
    來源:《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72.石甘茶
    原料:石膏3g、甘草3g、綠茶。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和中生津。
    用途:熱病汗多煩渴。
    來源:《傷寒總病論》。

    73.二石茶
    原料:石膏3g、寒水石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寒水石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滌痰。
    用途:痰熱咳喘。
    來源:《內(nèi)經(jīng)素問》。

    74.石梅茶
    原料:石膏3g、烏梅2枚、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
    功能:清熱養(yǎng)陰生津。
    用途:發(fā)熱口渴唇干。
    來源:《外臺(tái)秘要》。

    75.石喉茶
    原料:石膏3g、知母3g、元參3g、天花粉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前四味藥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養(yǎng)陰。
    用途:各種熱性喉疾。
    來源:《喉科秘訣》。

    76.石芷茶
    原料:石膏3g、白芷3g、防風(fēng)1g、荊芥1g、細(xì)辛0.5g、綠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石膏、白芷、防風(fēng)、荊芥、細(xì)辛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
    用途:胃熱牙痛、口臭。
    來源:《保壽堂經(jīng)驗(yàn)方》。

    77.膏斛茶
    原料:石膏3g、石斛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石斛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增液養(yǎng)胃。
    用途:胃熱津傷時(shí)飲用。

    78.夏枯草茶
    原料:夏枯草10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散結(jié);抗菌,降壓。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乳癰;乳癌;目赤腫痛;血崩帶下;高血壓。

    79.夏蒲茶
    原料:夏枯草10g、蒲公英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消癰。
    用途:乳癰初起。
    來源:《本草匯言》。

    80.夏香茶
    原料:夏枯草5g、香附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疏肝。
    用途:肝虛目睛疼、淚流不止、畏光。
    來源:《簡(jiǎn)要濟(jì)眾方》。

    81.夏星茶
    原料:夏枯草5g、膽南星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熄風(fēng)。
    用途:肝風(fēng)內(nèi)動(dòng)之口眼歪斜、頭暈。
    來源:《滇南本草》。

    82.夏冰茶
    原料:夏枯草5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利頭目。
    用途:頭目眩暈。
    來源:《閔東本草》。

    83.夏蜜茶
    原料:夏枯草5g、蜂蜜2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降壓。
    用途:高血壓;羊癇風(fēng)。
    來源:《閔東本草》。

    84.夏蓮茶
    原料:夏枯草5g、半枝蓮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小兒菌痢。

    85.夏槐茶
    原料:夏枯草5g、槐花3g、小薊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泄肝熱、涼血止血。
    用途:肝火上炎所致腦溢血、眼底出血、鼻血、尿血、痔瘡出血等。

    86.夏英茶
    原方:夏枯草5g、蒲公英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消散郁結(jié)。
    用途:肝炎、黃疸;乳癰;瘡瘍;瘰疬;目赤腫痛;小便淋漓灼痛。

    87.夏菊茶
    原方:夏枯草5g、菊花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明目。
    用途:肝炎;目赤腫痛;頭痛。

    88.夏甘茶
    原料:夏枯草5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口渴煩熱。

    89.夏芩茶
    原料:夏枯草5g、黃芩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肺瀉火。
    用途:肺熱咳嗽、痰黃稠。

    90.魚腥草茶
    原料:魚腥草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抗菌抗病毒。
    用途:肺炎;水腫;淋病;瘡瘍;濕疹;痔瘡;肺膿瘍。

    91.魚花茶
    原料:魚腥草5g、天花粉3g、側(cè)柏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肺消癰。
    用途:肺癰咳吐膿痰血。

    92.魚翅茶
    原料:魚腥草5g、連翹3g、厚樸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肺。
    用途:病毒性肺炎;支氣管炎;感冒。

    93.魚楂茶
    原料:魚腥草5g、山楂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至味淡。
    功能:清熱,和胃,止痢。
    用途:治痢疾。

    94.魚桔茶
    原料:魚腥草5g、桔梗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至味淡。
    功能:清熱祛痰。
    用途:肺熱咳嗽痰黃稠。

    95.魚山茶
    原料:魚腥草5g、山豆根1g、金蕎麥2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至味淡。
    功能:解毒清熱。
    用途: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腮腺腫痛;慢支炎;肺炎。

    96.竹茹茶
    原料:竹茹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
    功能:清熱涼血,化痰止嘔。
    用途:煩熱嘔吐、衄血、吐血;痰黃稠。

    97.竹橘茶
    原料:竹茹5g、橘皮3g、大棗3g、生姜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竹茹、橘皮、大棗、生姜至水沸后,沖泡綠茶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和中止嘔。
    用途:熱病胃中不適嘔吐。

    98.竹苓茶
    原料:竹茹5g、茯苓3g、半夏3g、橘皮3g、生姜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竹茹、茯苓、半夏、橘皮、生姜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后即可。也可直接沖泡后飲用。
    功能:清熱止嘔,運(yùn)脾除濕。
    用途:妊娠惡阻嘔吐。

    99.竹舒茶
    原料:竹茹5g、石膏3g、桂枝3g、白薇3g、甘草3g、花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竹茹、石膏、桂枝、白薇至水沸后,沖泡甘草、花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煩止嘔。
    用途:婦女胃有熱煩亂嘔逆。

    100.竹麥茶
    原料:竹茹5g、麥門冬3g、小麥3g、生姜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竹茹、麥門冬、小麥、生姜的煎煮液300ml,沖泡甘草、綠茶后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火生津,和胃。
    用途:產(chǎn)后虛煩、頭痛短氣欲絕。

    101.竹梅茶
    原料:竹茹5g、烏梅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適量白糖。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傷暑煩渴不止。

    102.竹甘茶
    原料:竹茹5g、甘草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嘔吐傷津、口渴。

    103.蒲苓茶
    原方:竹茹5g、蒲公英3g、土茯苓2g、綠茶3g。
    用法:用蒲公英、土茯苓的煎煮液250ml,沖泡綠茶飲用。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散滯健胃。
    用途:消化性潰瘍。

    104.大青草河茶
    原方:竹茹5g、大青葉3g、草河車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用途:肺炎;肝炎;尿路感染;流感。

    105.山豆根茶
    原料:山豆根2g、綠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抗腫瘤。
    用途:牙齦腫痛;肺熱咳喘;咽喉腫痛;痔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106.山黃茶
    原料:山豆根1g、大黃0.3g、升麻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
    用途:熱壅咽喉閉塞腫痛或潰瘍,口舌生瘡。

    107.山冬茶
    原料:山豆根1g、麥冬3g、射干3g、天花粉3g、甘草5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山豆根、麥冬、射干、天花粉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瀉火,解毒利咽。
    用途:風(fēng)寒壅遏留連咽喉發(fā)腫;口腔潰瘍;瘡瘍。

    108.山紫茶
    原料:山豆根1g、紫蘇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宣肺。
    用途:咽喉上膈熱毒壅滯所致喘痰黃稠;淋巴結(jié)發(fā)炎。

    109.山青茶
    原料:山豆根1g、大青葉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肺熱咳喘。

    110.山射茶
    原料:山豆根1g、射干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消痰利咽。
    用途:熱毒壅滯之咽喉腫痛;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

    111.山薄茶
    原料:山豆根1g、薄荷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適量白糖。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利咽。
    用途:外感所致咽喉不適。

    112.山冰茶
    原料:山豆根1g、甘草5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利咽。
    用途:咽痛口煩渴。

    113.山菊茶
    原料:山豆根1g、菊花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解毒明目。
    用途:咽喉腫痛;目赤紅腫流淚。

    114.竹葉茶
    原料:竹葉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煩。
    用途: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尿赤。

    115.冰竹茶
    原料:竹葉5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煩。
    用途:熱病口渴、小便赤熱。

    116.竹葉苓石茶
    原料:竹葉5g、茯苓3g、石膏3g、小麥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四味藥至水沸后,沖泡綠茶。也可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
    功能:清熱解渴。
    用途:熱渴、口臭。

    117.竹葉石參茶
    原料:竹葉5g、石膏3g、人參3g、麥冬3g、甘草3g、花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竹葉、石膏、人參、麥冬至水沸后,沖泡甘草、花茶5~10分鐘后飲用。可加適量蜂蜜。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熱益氣。
    用途:熱病后虛弱少氣。

    118.竹葉茵茶
    原料:竹葉5g、茵陳3g、粳米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竹葉、茵陳、粳米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熱除濕。
    用途:小兒風(fēng)熱精神恍惚。

    119.竹葉葛風(fēng)茶
    原料:竹葉5g、葛根3g、防風(fēng)3g、甘草3g、桂枝3g、花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竹葉、葛根、防風(fēng)、桂枝至水沸后,沖泡甘草、花茶即可。也可用300ml開水直接沖飲。
    功能:解肌,調(diào)和營(yíng)衛(wèi)。
    用途:產(chǎn)婦發(fā)熱、頭痛、面赤、口渴。

    120.竹葉車前茶
    原料:竹葉5g、車前草3g、大棗2枚、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竹葉、車前草、大棗的煎液250ml,沖泡甘草、綠茶。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利尿。
    用途:小便赤熱灼痛。

    121.竹葉甘茶
    原料:竹葉5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適量白糖。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潤(rùn)喉。
    用途:
    夏季炎熱時(shí)飲用。

    122.竹葉薄荷茶
    原料:竹葉5g、薄荷3g、冰糖10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暑潤(rùn)喉。
    用途:
    夏季炎熱時(shí)作飲料。

    123.竹瀝茶
    原料:竹瀝10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即可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滑痰,鎮(zhèn)驚利竅。
    用途:中風(fēng)痰迷;熱病煩渴、驚風(fēng);肺熱壅盛痰稠黃。

    124.竹瀝清茶
    原料:竹瀝1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驅(qū)風(fēng)。
    用途:中風(fēng)口噤不知人;小便次數(shù)多。

    125.竹瀝葛茶
    原料:竹瀝5g、葛根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竹瀝、葛根、生姜的煎煮液250ml,沖泡花茶5~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除煩。
    用途:風(fēng)痱四肢不收;熱病心神恍惚。

    126.竹瀝茯苓茶
    原料:竹瀝5g、茯苓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煩鎮(zhèn)驚。
    用途:妊娠煩燥。

    127.竹瀝姜星茶
    原料:竹瀝5g、生姜3g、膽南星1g、紅茶3g、白糖1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以上諸料至水沸后泡茶。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鎮(zhèn)驚。
    用途:小兒驚風(fēng)、四肢抽搐。

    128.竹瀝姜茶
    原料:竹瀝5g、生姜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辛通滑利,化痰開竅。
    用途:中風(fēng)閉證痰壅塞、肢麻木;癲癇。


    129.漏蘆茶
    原料:漏蘆5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強(qiáng)心,降壓。
    用途:發(fā)熱;乳癰;目赤;尿血;高血壓。

    130.漏芪茶
    原料:漏蘆5g、黃芪3g、連翹3g、大黃0.5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蘆、黃芪、連翹、大黃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茶5~10分鐘后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解毒祛膿。
    用途:癰疽瘡瘍;急性炎癥。

    131.漏蔞茶
    原料:漏蘆5g、瓜蔞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通絡(luò)。
    用途:產(chǎn)婦乳汁壅滯不通;乳房脹痛;乳房癰腫。

    132.漏銀茶
    原料:漏蘆5g、金銀花3g、貝母3g、夏枯草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蘆、金銀花、貝母、夏枯草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茶5~10分鐘即可。
    功能:清熱祛膿,生肌止痛。
    用途:瘰疬;癰疽瘡瘍。

    133.漏荊茶
    原料:漏蘆5g、荊芥3g、白蘚皮3g、牛膝3g、當(dāng)歸3g、花茶5g。
    用法:將漏蘆、荊芥、白蘚皮、牛膝、當(dāng)歸用250ml水煎煮開后,沖泡花茶5~10分鐘后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祛風(fēng)止癢。
    用途:
    皮膚搔癢,陰疹;風(fēng)毒瘡疥;頭屑多而癢。

    134.漏藍(lán)茶
    原料:漏蘆5g、板藍(lán)根3g、牛蒡子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流行性腮腺炎。


    135.漏龍茶
    原料:漏蘆5g、地龍3g、生姜3g、綠茶3g。
    用法:用漏蘆、地龍的煎煮液250沖泡生姜、綠茶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通絡(luò)止痛。
    用途:筋脈拘攣、骨節(jié)疼痛。

    136.漏艾茶
    原料:漏蘆5g、艾葉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止痢。
    用途:冷勞泄痢;產(chǎn)婦帶下。

    137.漏歸茶
    原料:漏蘆5g、當(dāng)歸3g、紅花3g、枳殼3g、茯苓3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蘆、當(dāng)歸、紅花、枳殼、茯苓至水沸后,沖泡茉莉花茶5~10分鐘后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調(diào)經(jīng)。
    用途: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

    138.漏魚茶
    原料:漏蘆5g、魚腥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排膿。
    用途:肺癰、咳嗽痰稠;瘡瘍。


    139.天葵子茶
    原料:天葵子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可加適量白糖。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用途:癰疽;乳癰;乳房包塊;淋濁帶下。

    140.天葵貝茶
    原料:天葵子5g、貝母3g、煅牡蠣3g、桔梗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天葵子、貝母、煅牡蠣、桔梗至水沸后10分鐘,沖泡甘草、綠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消腫,軟堅(jiān)化痰。
    用途:瘰疬痰核。

    141.紫草茶
    原料:紫草2g、綠茶。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抗菌抗腫瘤。
    用途:濕疹、黃疸;癰瘍;血痢;淋濁;熱結(jié)便秘;血尿。

    142.紫鉤茶
    原料:紫草2g、鉤藤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消斑。
    用途:小兒斑疹。

    143.紫陳茶
    原料:紫草2g、陳皮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消斑。
    用途:瘡疹初出。

    144.紫甘茶
    原料:紫草2g、甘草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預(yù)防麻疹。

    145.紫蟬茶
    原料:紫草2g、蟬蛻3g、當(dāng)歸3g、西河柳3g、牛蒡子3g、綠茶5g。
    用法:將以上諸藥用400ml水煮開后,沖泡綠茶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斑。
    用途:過敏性紫癜。

    146.紫海茶
    原料:紫草2g、海螵蛸3g、茜草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紫草、海螵蛸、茜草的煎煮液300ml,沖泡甘草、綠茶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涼血消斑。
    用途: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47.紫黃茶
    原料:紫草2g、黃連0.3g、黃柏0.5g、漏蘆3g、赤小豆3g、綠茶5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紫草、黃連、黃柏、漏蘆、赤小豆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
    用途:熱瘡;癰瘍;
    皮膚搔癢。

    148.紫芷茶
    原料:紫草2g、白芷3g、歸尾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紫草、白芷、歸尾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綠草10分鐘后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小兒胎毒、遍身搔癢;瘡癰。

    149.紫栝茶
    原料:紫草2g、栝蔞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通閉。
    用途:癰疽便閉。


    150.紫翹茶
    原料:紫草2g、連翹3g、車前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淋。
    用途:血淋。

    151.紫草生地茶
    原料:紫草2g、生地3g、茯苓3g、麥冬3g、白果1g、綠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煮紫草、生地、茯苓、麥冬、白果至水沸后,沖泡綠茶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涼血止血。
    用途:吐血、衄血;
    皮膚斑疹。

    152.紫草茵茶
    原料:紫草2g、茵陳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退黃。
    用途:陽熱黃疸;肝炎。

    153.紫虎茶
    原料:紫草2g、虎杖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風(fēng)。
    用途:陽黃;表面抗原陽性。

    154.紫膽茶
    原料:紫草2g、膽草3g、檳榔3g、虎杖3g、露蜂房3g、綠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紫草、膽草、檳榔、虎杖、露蜂房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后即可飲用。可加適量白糖。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除濕退黃。
    用途:乙肝;陽黃。

    155.白茅根茶
    原料:白茅根10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涼血,止血利尿;抗菌。
    用途:血淋、尿赤灼痛;肺熱咳喘、吐血;水腫;黃疸。

    156.如神茶
    原料:白茅根5g、桑白皮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
    功能:清瀉肺熱。
    用途:肺熱咳喘。

    157.茅葛茶
    原料:白茅根5g、葛根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涼血生津。
    用途:外感熱病、煩渴盛。

    158.二根茶
    原料:白茅根5g、蘆根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止嘔。
    用途:胃反惡心、食即吐出、上氣。

    159.茅姜茶
    原料:白茅根5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溫中。
    用途:勞傷溺血。

    160.白茅車前茶
    原料:白茅根5g、車前草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涼血利尿。
    用途:血尿。

    161.茅膝地茶
    原料:白茅根5g、牛膝3g、生地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茅根、牛膝、生地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后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涼血、活血通經(jīng)。
    用途:血熱經(jīng)閉。

    162.半支蓮茶
    原料:半支蓮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咽喉腫痛;濕瘡。

    163.半支甘茶
    原料:半支蓮5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潤(rùn)喉。
    用途:咽喉腫痛。

    164.半支薄荷草
    原料:半支蓮5g、薄荷3g、甘草3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利咽。
    用途:咽喉腫痛。

    165.白薇茶
    原料:白薇10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涼血。
    用途:風(fēng)溫灼熱多眠;熱淋;遺尿,肺熱咳嗽。

    166.白薇地骨茶
    原料:白薇5g、地骨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退虛熱。
    用途:陰虛盜汗、身發(fā)低燒不退。

    167.白薇車前茶
    原料:白薇5g、車前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頻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利尿。
    用途:尿路感染尿頻尿急尿痛。

    168.白薇芍茶
    原料:白薇5g、白芍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遺尿。
    用途:婦女遺尿失禁。

    169.白薇貝茶
    原料:白薇5g、貝母3g、百部3g、款冬花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前四味藥至水沸后,沖泡茶飲。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肺通滯。
    用途:肺實(shí)壅塞、不知香臭。

    170.白薇冬茶
    原料:白薇5g、天冬3g、桔梗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消核。
    用途:瘰疬痰核;
    皮膚腫塊。

    171.青黛茶
    原料:青黛0.5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抗菌。
    用途:發(fā)燒;驚癇;熱瘡惡腫;斑疹;吐血;咯血。


    172.青黛貝茶
    原料:青黛0.3g、貝母3g、瓜蔞仁3g、海石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貝母、瓜蔞仁、海石至水沸后,沖泡青黛、綠茶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熱咳嗽有熱痰。

    173.青黛四物茶
    原料:青黛0.3g、當(dāng)歸3g、生地3g、白芍3g、川芎3g、花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當(dāng)歸、生地、白芍、川芎至水沸后,沖泡青黛、花茶即可。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養(yǎng)血,祛風(fēng)鎮(zhèn)驚。
    用途:產(chǎn)后發(fā)狂、煩亂。

    174.青黛姜茶
    原料:青黛0.3g、生姜3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郁熱,調(diào)脾胃。
    用途:胃脘痛久、郁結(jié)生熱。

    175.青黛柏茶
    原料:青黛0.3g、黃柏1g、細(xì)辛0.1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
    用途:口腔粘膜潰瘍;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176.青黛礬茶
    原料:青黛0.3g、白礬0.1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
    功能:清肝涼血解毒。
    用途:乙肝陽黃、陰黃。

    177.馬齒莧茶。
    原料:馬齒莧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抗菌。
    用途:熱痢;血淋;癰腫瘡瘍。

    178.莧英茶
    原料:馬齒莧5g、蒲公英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菌痢;瘡瘍;淋巴炎。

    179.莧羌茶
    原料:馬齒莧5g、羌活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火解毒。
    用途:結(jié)核;瘰疬。

    180.山慈菇茶
    原料:山慈菇2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化痰,消腫。
    用途:癰瘍腫毒;咽喉痹痛。

    181.菇耳茶
    原料:山慈菇1g、蒼耳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癰疽疔腫;惡瘡;黃疸。

    182.菇淡茶
    原料:山慈菇1g、淡菜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利咽。
    用途:慢性咽炎;口臭。

    183.土茯苓茶
    原料:土茯苓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除濕,利關(guān)節(jié)。
    用途:惡瘡癰腫;淋濁;梅毒;筋骨攣痛;瘰疬。

    184.土苓芎茶
    原料:土茯苓5g、川芎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除濕,祛風(fēng)止痛。
    用途:熱毒所致頭痛。

    185.土苓茅根茶
    原料:土茯苓3g、白茅根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通絡(luò)。
    用途:慢性腎炎蛋白尿。

    186.蘆薈茶
    原料:蘆薈0.5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通便;瀉下。
    用途:熱結(jié)便秘;目赤牙腫,驚癇。

    187.蘆薈星茶
    原料:蘆薈0.3g、膽南星2g、天竺黃3g、甘草3g。
    用法:用膽南星、天竺黃的煎煮液250沖泡蘆薈、甘草后飲用,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滌痰鎮(zhèn)驚。
    用途:小兒急驚風(fēng)。

    188.蘆薈夏術(shù)茶
    原料:蘆薈0.3g、半夏3g、白術(shù)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癇。
    用途:癲癇。

    189.蘆君茶
    原料:蘆薈0.3g、使君子3g、綠茶3g。
    用法:用使君子的煎煮液250沖泡薈蘆、綠茶。
    功能:清瀉積熱。
    用途:小兒脾疳。

    190.?dāng)♂u茶
    原料:敗醬10g、綠茶5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排膿破瘀。
    用途:癰腫;浮腫;赤白帶下;目赤腫痛;吐血;瘡疥。

    191.?dāng)♂u歸芍茶
    原料:敗醬5g、當(dāng)歸3g、白芍3g、續(xù)斷3g、生地3g、紅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敗醬、當(dāng)歸、白芍、續(xù)斷、生地至水沸后,沖泡紅茶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用300ml開水沖飲。
    功能:清熱祛瘀,養(yǎng)血生新。
    用途:產(chǎn)后惡露不止。

    192.醬歸茶
    原料:敗醬5g、當(dāng)歸3g、白芍3g、桂心3g、花茶5g。
    用法:用敗醬、當(dāng)歸、白芍、桂心的煎液300ml,沖泡花茶5~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祛瘀止痛。
    用途:產(chǎn)后腰痛。

    193.醬明茶
    原料:敗醬5g、草決明3g、荊芥3g、木賊草3g、白蒺藜3g、花茶5g。
    用法:用敗醬、草決明、荊芥、木賊草、白蒺藜的煎煮液350ml,沖泡花茶5~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清熱祛瘀明目。
    用途:赤眼;障痛;胬肉攀睛。

    194.?dāng)♂u冰茶
    原料:敗醬10g、冰糖10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赤白痢疾。

    195.?dāng)♂u秦皮茶
    原料:敗醬5g、秦皮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膿血便;結(jié)腸炎;盆腔炎;白血病合并感染屬血分有熱者。

    196.?dāng)∞膊?
    原料:敗醬5g、薏苡仁3g、紅藤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也可煎煮沸后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癰。
    用途:腸癰;肝癰;肺癰;急性胰腺炎;急慢性盆腔炎;肝經(jīng)郁熱之痛經(jīng);肝硬化并發(fā)熱。

    197.清金芩冬茶
    原料:酒芩2g、麥冬3g、元參3g、桔梗2g、生甘草1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養(yǎng)陰。
    用途:牙齦浮腫;咽喉疼痛。

    198.清熱梔連茶
    原料:酒連0.3g、梔子3g、生地3g、木通3g、大黃0.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瀉胃熱。
    用途:胃熱牙齦腫痛。

    199.清肝茶
    原料:黃連0.3g、梔子3g、膽草3g、菊花3g、決明子2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明目。
    用途:肝經(jīng)郁熱所致目赤腫痛。

      

    返回頂部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qǐng)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gòu)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píng)論

      發(fā)表

      請(qǐng)遵守用戶 評(píng)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美女裸体18禁免费网站|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頻| 在线 欧美 中文 亚洲 精品|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 老师在办公室被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av|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在线| 偷窥国产亚洲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国产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欧美巨大极度另类|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乱码中字在线观看一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不卡| 少妇扒开毛茸茸的B自慰| 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午夜福利|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国产精品一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