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密功-----陰陽合氣法(人部)
練陰陽合氣法靜功,能激發人體潛在的特異功能,是禪密功中的“密中之秘”,秘在人天合一,所以是屬于大乘功法。若能結合“特音”(能發射出高效率的次聲波)及“特殊呼吸法”(如全肺節奏呼吸法等)進行鍛練,其功效就會更進一層。 陰陽合氣法靜功是由肉中肉(無極狀態)、氣中氣(太極狀態)、息中息(兩儀狀態)、五心通(四象狀態)、身外身(八卦狀態)、人天合一(無極狀態)六個步驟所組成。 陰陽合氣法靜功基本上采用坐式或臥式,偶爾采用站式。整個練功過程中都是輕閉兩眼練功,仍要求展慧中和松密處,以利氣息的出入。 練功姿勢雖有坐、臥、站多種姿勢,禪密功講究大自在,沙發上也可練功,但兩腿或兩腳必須是陰陽交泰,即一只腿或腳的陽面與另一只腿或腳的陰面相接觸。兩手要結“手印”(兩大拇指的指尖相接觸,其余手指相互交叉,男左食指在上,女右食指在上,與動功收功的手印基本相同,只是大拇指與肚接觸)。不結手印將手放置某一個部位亦可。 練功步驟: “肉中肉”、“氣中氣”、“ 息中息”三者有由淺到深的區別,和由低到高的層次。三者又是由小乘的小天地(人體)到中乘的大天地,是一個完整而獨特的修持方法。“五心通”、“身外身”、“人天合一”三者才是大乘功法,才是修持靜功達到“人法合一”、“人道合一”和“人天合一”最終的階段和目的。因此,每一步功法操練嫻熟后,收到預期效果時,再練下一步功法較好。步步打下良好基礎,有了牢固的根基,才能蓋起層層高樓。 ⒈ 肉中肉 肉中肉第一個“肉”是指內臟器官及其氣感,第二個“肉”是指周身膚毛及其氣感。肉中肉是調動和增強內氣任意布于軀體里表的功法,是靜功的起步。 練功方法:取坐式或臥式均可,輕閉兩眼,呼吸自然。兩手十指交叉,右手各指在上,兩手輕慢地對擠和按揉指根,然后改為左手各指在上,輕慢地對擠和按揉指根。同時體察內臟器官的氣感,氣感多是溫熱或跳動。接著兩手十指尖相接觸,輕慢地摩擦,同時體察體表膚毛的氣感,氣感多是清涼或麻脹。吞式、吐式二者交替連續練作,直到氣感增強為止。 肉中肉,能溝通周身氣息,調整和增強人體的功能。練功時間不拘多少,以自覺適度為止。此功可納入日常生活中隨時不拘姿勢習練,也可不做收功動作。 ⒉氣中氣 氣中氣的第一個“氣”是指周身的氣感,在全身氣感中習修和養成第二個“氣”(即兩點一線之氣)。這就是氣里面又存在著另一種感受的氣,其功效也與全身氣感之氣不相同,因此稱它為氣中氣。 當肉中肉習練嫻熟后,且收到預期效果時,才可習練氣中氣功法。若肉中用的氣感不強,還要繼續習練肉中肉,直到習練肉中肉時有很強氣感后,方可接練氣中氣。練氣中氣功法,當氣生精足之后,可自行運精補腦(相當其他氣功的通督),從而神旺慧生。景中之景變化萬千,目心明白無限美滿。但是要不妄言,不入魔,要存心戒,不業惡。練此步功法有性感,有時還很強烈,這是根強枝必壯。如不能自守要立即返回再練肉中肉,練幾分鐘肉中肉后就可收功。 從此步功法開始,以下各步功法的姿勢都相同。兩手要“結手印”,過去稱此手印為“解脫印。可任選一種姿勢練功。 練功方法:先選好一種練功姿勢后,先練肉中肉,待習練肉中肉氣通里表又可布于全身時,將眼輕閉,結手印放置小腹前,兩手小指輕貼小腹部,手心斜向上,兩手勞宮穴對準肚臍。然后觀想密處,要想到它,輕松地內視它,要感覺它的存在,密處就有溫熱或電麻以及性感。久之該處可現光,呈球或點,光彩不一。在未出現光球之前,耐心等待,繼續觀想密處,用兩眼球的后半部去內視密處。當光球(光團)出現后,一面保持密處的氣感(光球),一面觀想此光球中有一條光束升上天頂,在天頂(整個頭頂,包括泥丸宮和百會穴在內)中形成另一個光球,此即兩點一線(第二種氣)。要注意,在自密處的上升過程中,不要忘記“意守密處”,若意念離開了密處,說明光束斷了源,就必須再從密處開始,重新再由密處的光球中另生光束。正如練周天功通督的情況一樣,意不離竅,不然氣機中斷,效果不好。兩點一線形成后,天頂有熱脹、跳動和現光,要上下兼顧,同時意守“兩點一線”。其光球(光團)的形態、大小和光束的粗細,不要刻意追求,聽其自然。 練功時間不拘多少,以自覺適反為止。先將兩點一線縮小為一個光團歸于小腹腔內,然后接放下步功或接收功方法進行收功。 “氣中氣”是陰陽合氣法靜功觀想方法約開始,要練好此步功法。觀想方法是密宗三秘之一,以后各步功法均屬于研光,要上下兼顧,同時意守“兩點一線”。其光球(光團)的形態、大小和光束的粗細,不要刻意追求,聽其自然。 練功時間不拘多少,以自覺適反為止。先將兩點一線縮小為一個光團歸于小腹腔內,然后接放下步功或接收功方法進行收功。 “氣中氣”是陰陽合氣法靜功觀想方法約開始,要練好此步功法。觀想方法是密宗三秘之一,以后各步功法均屬于觀想的方法。 ⒊息中息 息中息,第一個“息”是指口鼻的一呼一吸,第二個“息”是指體呼吸與字宙通呼吸的息。第二個息,有“盜天地,奪造化”之功能。練功時兩種息同時并用,向下、向上時呼氣,回到人體時吸氣。其功效,吉人云:“吞吐息長在(息長且久),天地人永存”,又說:“吞吐天地息長在,呼吸字宙氣永存。”息中息是修煉“人天合一”的初步功法。 練功方法:修練“氣中氣”取得預期效果后,方能接練此步功法。其方法是先練肉中肉、氣中氣,待兩點一線形成后,天頂有熱脹、跳動和現光時,保持姿勢不變,運用觀想方法,使“兩點一線”慢慢收縮成一個光團存于小腹腔內,隨著呼氣其光團通過密處宣貫地下最深處,光團因由近至遠,變成了一個光點。當吸氣時,意想光點由地根升起,從密處進入人體,因由遠至近,光點逐漸增大又變成一個光團。當呼氣時,光團又沿著人體中線沖上太空,此時光團又變小而成一個光點。吸氣時,再由太空下降進入體內,呼氣時,又通過密處貫入地根,繼而上升至太空,再下落至地根,反復操作,不限次數。 如效果不理想,在向下貫地和向上沖天時可加長呼氣以助之。收功時必須由天空降至人體內后,再短暫練一下“氣中氣”,才可收功,不要直接收功。 其練功順序為:肉中肉→氣中氣→息中息→氣中氣→收功 ⒋五心通 五心即天頂、慧中、兩掌心、雨腳心、密處五處氣竅。五心通就是打開了這五處氣竅,能夠與天地直接交換氣息。它屬于大乘功法中練“人法合一”的一種功法。打開五心通后會出現一些情況,請讀者自己去休會。因老師曾說過,“不可言,不可念,不可追求,影響練功。只能心傳心,你我明白,這時要勿揭勿泄,無忘無助,心行滅處,言語道斷。” 練功方法:仍要從“肉中肉”、“氣中氣”、“息中息”順序練習,當練到“息中息”時有了實感之后,保持原有姿勢,接練“五心通”。其方法是在“息中息”最后一步由太空降至小腹腔中心時,可把吸氣延長—點,然后由小腹腔中心向“五心”呼氣至宇畝中,接著通過“五心”將宇宙氣息吸入小腹腔中心。這樣一呼一吸地反復進行,要作到“呼時五心同時呼,吸時五心同時吸”的同步性。觀想方法是,呼氣時意想自己身體內有氣或光擴散到整個宇宙;吸氣時意想整個宇宙能都納進了自己的體內。 練好五心通會出現“身外身”。說明五心通的威力太大。練五心通的時間也無規定,以自覺適度為止。收功時須依次返回氣中氣后收功, 其練功順序為:肉中肉→氣中氣→息中息→五心通→息中息(短暫)→氣中氣(短暫)→收功 ⒌身外身 身外身,第一個“身”是指人體的軀殼(實我),第二個“身”是指人體的心靈(虛我)。心靈主宰軀殼,又依存于軀殼之中。因為有軀殼無心靈則死,有心靈無軀殼則滅,兩者是不可分離的。心靈寓于軀殼中,在高層次氣功態(如7日過關)中它又可以暫時離開軀殼,所以叫做身外身。 身外身主要是練第二個身(虛我),因為虛我具有超過實我的功能,它具有多種特異功能,是練功者所追求的。但“虛我”不要刻意追求,虛我的顯現是功夫的一種體現,不是練功目的。否則會阻止前進和影響進步。身外身是練“人道合一”的功法。因此要在五心通的良好基礎上進行修煉,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練功方法:觀想日、月、星,并融合于日、月、星,使心靈眺出軀殼。練時,觀想其中任意一種就可以。如觀想太陽,首先i想著初生的太陽,覺得太陽紅得可愛,又想太陽逐漸向自己移近,起來越變大了,越來越靠近自己,瞬間就把自己包含在太陽之中,此時就覺得自己上下、前后、左右全被紅光所籠罩,自己全身表里都照得通紅。這對就要放大自己的身軀,達到太陽一般大小,認為太陽是自己,自己就是太陽。代太陽履行照耀萬物的職責,在宇宙中任意遨游游,飽覽大地風光,達到樂不思家之感。 練功完畢,尋找自己的身軀,從自己的身軀頭頂回到體中,緊接著練“五心通”、“息中息”等,把自己的心靈固住在體內,此時切不可再留念外景。觀想月或星的方法相同,回到身軀時,觀想月殼應從腳下回到體內;觀想星星應從身軀周圍回到體內。 其練功順序為肉中肉→氣中氣→息中息→五心通→身外身→五心通(短暫)→息中息(短暫)→氣中氣(短暫)→收功。 ⒍人天合一 人天合一,就是把自己的心靈融化于宇宙中,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分享宇宙的威力、力量和智惹。它屬于大乘功法中練“人天合一”的功法,也稱“大圓滿”。練好它能具有無限的感知,無量的攝取和無盡的享受。并激發出自己的潛在特異功能。人天合一要在身射身的基礎上進行修煉。因為人天合一也是鍛練“虛我”。在身外身功法里是虛我融合于日、月、星,在人天合一功法里是虛我溶化于宇宙中,是身外身向高一層次的發展。若能配以特音進行修練其效果更好。 練功方法:人天合一必須在五心通后,出現身外身(已經忘掉了自己的身軀)時進行修練最好。其法仍從日、月、星入手。以“日”為例,在身外身價段,自己已成為一個太陽,接著觀想自己發出紅色光芒,照遍了山川大地,繼而紅色光芒逐漸加強,使自己周圍四面八方已成為紅色火海,并向四周蔓延,一直蔓延到無邊無際,自己也開始溶化在這無邊無際的紅色火海里,自己就成為火誨的主體,陶醉溫暖的火誨中。外身收功頒序進行收功。又如以“月”為例,在身外身階段,當自己覺得是一個月亮時,接著觀想“水中映月的情景,自己也深入到達碧綠色的水中邀游。觀想在碧綠色的水中推波逐很,盡情飄流,繼而觀想自己逐漸溶化在碧綠色的水里,而水也在逐顴向外蔓延,直到無邊無際,自已也與水溶為一體,成為水的主體。盡情享受著清涼之美。練功完畢時,自己又回到“水中映月”之景,復成為一個月亮,按身外身的收功方法進行收功。 其練功順序為:肉中肉→氣中氣→息中層→五心通→身外身→人天合一→身外身(短暫)→五心通(短暫)→*息中息(短暫)→氣中氣(短暫)→收功。 ⒎收功方法 收功是練功過程中生、育、藏的最后一個過程,也是“外為我用”的最關健的一步。古稱精還功,是取得圓滿成功的末節功法。俗語說“練功不收功,等于白練功。”說明收功的重要性。 練功方法:兩臂由身體兩田饅慢舉至頭上,⑴)意想兩手將身外的氣息(宇宙能)收集在頭頂處,然后兩掌慢慢合攏,兩手拇指外側相靠,其余八指交叉,男左手食指在上,女右手食指在上,兩手掌心不接觸,保持一些距離。同時意想頭上的氣息,源源不斷地從天頂貫入體內,兩掌再繼續下落,到慧中時,兩手八指不交叉,改為虛掌“合 其練功方位不固定,練功前用手掌探測四方氣場,何方氣物強,該次功效面問何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