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摩美容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獨特的攝生保健方法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按摩治療多種疾病的記載,其中按摩美容治療口眼歪斜,是按摩用于美容的最早的例證。所謂按摩內容,是指在人的軀體的一定部位,施以不同手法的按摩,使人體經絡宣通,氣血和調,補虛瀉實,扶正驅邪,從而延緩皮膚衰老,促進容顏姣好的一種方法。例如,通過按摩調節面部的血液供應,活血化瘀,能達到消皺除斑的功用;通過按摩,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和供應,增加毛發的營養吸收,從而防止各種原因引起的脫發。 面部色斑一般都是是因人體內氣血運行不好造成的,可以通過不同按摩手法,非固定穴位,僅在出現斑塊的皮面上進行按摩,就可以達到色斑局部活血散淤,使此處表皮與真皮間積聚的黑色素松動,向外擴散。 怎樣進行美容按摩 美容按摩一次按摩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自我保健美容按摩,可隔日一次;而治療性按摩可每日或個日一次,10~15次為一療程。所選用的按摩環境以空氣流通,溫度適中為宜。若是夏天氣溫太高不宜按摩;冬天按摩則要注意保暖,以防裸露部位受涼。按摩這指甲不宜過長,因為指甲太長易損傷皮膚;但亦不要太短,因為過短則點壓穴位無力。總之,指甲的長度與指端相齊為宜。按摩手法和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開始時手法可少輕,隨后逐漸加重,再結束時要輕揉和緩。當處于饑餓,飽食,疲勞過度時一般不要按摩,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第一步:額頭 額頭是最易出現皺紋的部分。按摩時先由下往上,然后由內側向外側,最后手指由發際滑至太陽穴,用力按壓太陽穴的美容點。按壓此點時一般會感到輕微的疼痛,可據此尋找它。 第二步:眼部 眼睛周圍的皮膚最容易出現皺紋和水腫,而切此處的皮膚一旦松弛,就很難恢復原來的狀態。 按摩時一般使用無名指,只有在施行重點刺激時,才可以運用中指。用無名指從眼端開始按摩,滑動到眼尾的周圍時稍稍旋壓后,再滑動手指到眼端處并按壓。在眼睛疲勞時施行此法,還可令眼睛感到舒服。 第三步:鼻子 鼻子與兩眼之間是最容易產生橫皺紋的部位。為了伸展鼻梁,按摩時要由下往上進行,最后以手指夾住鼻子兩側,做壓迫動作。 第四步:雙頰 將手指由下往上如畫圓般移動。首先按摩下頦到耳下的部分,然后由嘴角到耳中央,接下來是鼻的周圍到太陽穴,然后再依次按摩臉頰的下方,即眼睛正下方3厘米處、鼻子兩側1厘米處及下頦部分。 第五步:嘴四周 嘴角也是容易干燥、產空皺紋的部位,必須時時注意預防嘴角下垂。按摩時做上抬嘴角的動作,以中指按壓人中部位,其它手指垂下來按壓嘴角兩側及下頦外側。 第六步:下頦 臉型同樣是年齡的外在表現,要緊縮下頗,預防雙下頦的出現。下頦處的按摩方法是:以手掌反復做揉搓上抬的動作,最后用中指輕輕按壓耳朵下方后停止。此處由下頜神經,千歷不可施力過重。 第七步:頸部 頸部的按摩用全部手指,由下往上揉搓。在頸部后側的發際部分,有三處美容點,按摩這些點不僅可使頸部舒適,還可改善頭部及肩部的血液循環。頸部兩側有頸動脈,要輕輕地按壓。 第八步:整個臉部 用指腹按摩整個臉部,按摩時模仿彈琴的動作,以手指輕輕地彈打,但要注意不可太用力。頭部的穴位以兩手的中指來按壓,因為頭部的美容穴位分散,如果能采用抱住頭部的方式來刺激,效果更好。 推拿按摩面部美容常用穴位有哪些 面部美容按摩常用的穴位 你想要有水嫩白皙的臉嗎?除各種面膜敷臉外,還有一種功夫是能自己動手的,就是穴位按摩。下面我們提供給你各種面部美容常用的穴位,按摩和面膜一起搭配進行,達到完全美容的效果!漂亮的臉,只要一點點時間和功夫。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面為五臟之華”,按摩美容即運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氣血流暢,達到美化容顏的目的。現將常用人體穴位圖介紹于下: 承漿穴:在頜唇溝的中央,當下唇下陷中。 主治:口眼歪斜,面腫,齦腫,齒痛,流涎,癲狂。 地倉穴:在口角旁開四分處。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鼻塞。 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五分,當鼻唇鼻中。 主治:鼻塞,鼻淵,口眼歪斜,面癢,面腫。 四白穴:目正視,瞳孔直下,當顴骨上方凹陷中。 主治:目赤癢,目翳,口眼歪斜,頭痛眩暈。 承泣穴: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主治:目赤腫痛,夜盲,迎風流淚,口眼歪斜。 睛明穴:目內眥上方一份處。 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目內眥癢痛,目眩,近視,色盲。 攢竹穴:眉毛內端,當眶上切跡處。 主治:視物不明,流淚,口眼歪斜。 魚腰穴:在眉毛的中點。 主治:目赤腫痛,眼瞼下垂,眉棱骨痛。 絲竹空穴:在眉梢的凹陷中。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齒痛,癲癇。 印堂穴:在兩眉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眩暈,鼻淵,鼻衄,小兒驚風,產后血虛。 角孫穴:將耳廓前后對折,在耳尖所到的顳頜部。 主治:耳部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頸項強直。 耳門穴:在耳屏上切跡前方,當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凹陷中。 主治:耳鳴,耳聾,齒痛。 聽宮穴:在耳屏前下頜節髁狀突的后緣,張口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 翳風穴: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緣的凹陷中。 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 下關穴:在顴弓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主治:齒痛,耳聾,口眼歪斜,牙關開合不利。 頰車穴: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咬緊牙齒時,當咬肌的最高隆起處。 主治:口眼歪斜,頰腫,齒痛,口噤不語。 大迎穴:在下頜角前一寸三分,當咬肌附著部前緣。 主治:口噤,頰腫,齒痛。 陽白穴:目正視,瞳孔直下,在眉上一寸處。 主治:頭痛,目痛,外眥疼痛,夜盲。 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眥之間向后約一寸的凹陷中。 主治:頭痛,牙痛,目赤腫痛,面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