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吃: 吃龍膽瀉肝丸和田七花沖劑。龍膽瀉肝丸是可以清瀉肝膽火,田七花沖劑清熱涼血對臉上的豆豆有用的。用半個月就有很好效果了。把綠豆打成粉狀做面膜有輔助作用。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癥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肝臟是消化系統里的解毒過濾器官,所有外來物的毒素,及由下腹腔回流到心臟的血液,都先經它處理。若平日所吃的食物,都是要肝臟「加班」處理的「毒素」,包括油炸、腌制、辛辣、肥膩、加工的食物,以及經化學農藥或經添加劑處理的材料(包括:白糖、餐桌鹽、高溫處理的食油),甚至化學合成的藥物等,會令肝臟工作過勞。一旦血液循環不暢,解毒過程及下腹腔血液的回流就會受阻,形成肝臟充血及下腔靜脈受壓。結果,肝火上升,引致頭脹頭痛。此外,亦會感到心煩易怒、睡眠欠佳、口干口苦等。所以肝火旺最主要是由于飲食不注意,睡眠欠佳等引起的
中醫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癥狀,上火的程度較“熱氣”還重。一般所說的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
中醫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常見的上火癥狀有心火和肝火兩種。
心火與肝火的癥狀
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有心煩、口干、盜汗、睡眠不安等,喝;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干、尿黃、心煩易怒等。
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癥狀:口干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干、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要預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松,一些簡單的藥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或“降”火。
預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醫常用夏枯草、桑葉、菊花或金銀花、綿茵陳調治,效果不錯。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
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后煮半小時,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鐘,即可代茶飲。可用冰糖或蜂蜜調味。
(注:以上為1至2人的分量,可根據人數增加。)
2、金銀花15克、綿茵陳15克
將金銀花、綿茵陳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后煮半小時,即可代茶飲。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調味。
此外,預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鐘,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鐘,就可作茶飲,適用于頭暈腦脹、眼赤目乾,經常用腦者。
另外,中醫也認為,養肝可多吃豬肝或雞肝,尤其是那些看東西經常模模糊糊,用神太多者。
食療方面,可用紅蘿卜、馬蹄(荸薺)、竹蔗加雪梨煲水飲,這味性質略寒,脾胃弱者不能常飲,但有實熱在身者正好適用
豬膽綠豆粉 豬膽汁120g,綠豆粉80g,拌勻晾干研末,每服6g,日2次。
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將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曬干,或陰干,然后磨粉備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芹菜粥 新鮮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鍋內,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應現煮現吃,不宜久放。
刀豆茶 刀豆根30g,加紅茶3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