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14日 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 點擊:
22次
[關鍵詞]兒化詞,功能,讀音。 0. 本文論及的兒化問題包括: 兒綴詞——實詞詞素中帶兒綴的結構。 兒化詞——韻母兒化(卷舌或者加er)的詞?!@是本文的重點。 兒化詞和兒綴詞有關聯(lián),大部分兒化詞是由兒綴詞演變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兒化詞(至少從讀音規(guī)則上看都屬于兒化韻)都是從兒綴詞演變來的。例如:今日 jīnrì → jīnr;明日 míngrì → míngr ;昨日zuórì → zuór 。 1. 兒化詞的功能: 1.1區(qū)分不同的詞性: 動詞 > 名詞。例如: 伴/陪~ , 伴兒/老~ ; 拌/攪~ , 拌兒/雜~ ; 絆/~倒 , 絆兒/使~ ; 包/~裹 , 包兒/紅~ ; 飽/吃~ , 飽兒/仨~ 一倒兒 ; 報/ ~應 , 報兒/一還一~ ; 蹦/~達 , 蹦兒/撂~ ; 病/~倒 , 病兒/覺~ ;① 擦/~拭 , 擦兒/板~ ; 蹭/磨~ , 蹭兒/看~戲 ;② 唱/歌~ , 唱兒/聽~ ; 抄/~寫 , 抄兒/小~ ; 炒/煎~ , 炒兒/小~ ; 吃/~喝 , 吃兒/午飯有什么~ ; 出/~入 , 出兒/唱的哪一~ ; 穿/~戴 , 穿兒/瞧你這身~ ; 垂/下~ , 垂兒/耳朵~ ; 戳/~穿 , 戳兒/蓋~ ; 汆/~ 湯 , 汆兒/~面 ; 撮/~合 , 撮兒/一小~ ; 錯/差~ , 錯兒/沒~ ; 倒/~騰 , 倒兒/官~;小~ ; 點/~撥 , 點兒/點個~ ; 墊/鋪~ , 墊兒/墊~ ; 兜/~攬 , 兜兒/布~ ;褲~ ; 堆/~積 , 堆兒/扎~ ; 蓋/遮~ , 蓋兒/蓋~ ; 鉤/~住 , 鉤兒/釣~ ; 箍/~緊 , 箍兒/緊~咒 ; 滾/~動 , 滾兒/驢打~ ; 過/~活 , 過兒/夠~ ; 喝/吃~ ,吆~ , 喝兒/聽~ ; 畫/描~ , 畫兒/畫~ ; 歡/~喜 , 歡兒/撒~ ; 活/生~ , 活兒/干~ ; 夾/~住 , 夾兒/文件~ ; 架/招~ , 架兒/衣~ ; 見/看~ , 見兒/眼力~ ; 講/演~ , 講兒/有(沒)~ ; 叫/~喚 , 叫兒/觀鳥兒,聽~ ; 結/~合 , 結兒/打~ ; 卷/~起 , 卷兒/行李~ ; 開/~放 , 開兒/落~ ; 看/~見 , 看兒/要好~ ; 靠/~攏 , 靠兒/有~ ; 扣/~除 , 扣兒/扣~; 虧/~損 , 虧兒/不吃~ ; 捆/~綁 , 捆兒/捆成~ ; 爛/腐~ , 爛兒/破~ ; 落(lào)/~下 , 落兒/沒著沒~ ; 樂/歡~ , 樂兒/找~ ; 裂/~開 , 裂兒/扒~ ; 漏/滲~ , 漏兒/撿~ ; 摞/~起 , 摞兒/摞~ ; 悶/煩~ , 悶兒/解~ ; 鳴/~叫 , 鳴兒/公雞打~ ; 抹/涂~ , 抹兒/瞧這兩筆~ ; 撓/抓~ , 撓兒/癢癢~ ; 蔫/發(fā)~ , 蔫兒/~壞 ; 捻/~動 , 捻兒/油燈~ ; 片/~削 , 片兒/片~ ; 漂/~浮 , 漂兒/打水~ ; 跑/奔~ , 跑兒/看那兩步~ ; 撇/~嘴 , 撇兒/~捺兒 ; 起/~來 , 起兒/叫~ ; 圈/~點 , 圈兒/圓~ ; 塞/~緊 , 塞兒/瓶~,加~ ; 耍/~弄 , 耍兒/雜~ ; 說/~笑 , 說兒/有這么一~,小~ ; 攤/~開 , 攤兒/擺~ ; 套/~住, 套兒/套~ ; 挑/~起 , 挑兒/挑~ ; 貼/粘~ , 貼兒/鍋~ ; 挺/~起 , 挺兒/打~ ; 偷/~竊 , 偷兒/小~ ; 團/~弄 , 團兒/團~ ; 托/~起 , 托兒/蓋碗~ ; 坨/~了 , 坨兒/年糕~ ; 響/~應 , 響兒/聽~ ; 笑/歡~ , 笑兒/逗~ ; 旋/~轉(zhuǎn) , 旋兒/(頭)發(fā)~ ; 印/~刷 , 印兒/腳~ ; 罩/籠~ , 罩兒/燈~ ; 墜/~落 , 墜兒/耳~ ; 走/行~ , 走兒/~馬,大、小~ 形容詞 > 名詞: 白/~色 , 白兒/蔥~ ; 丑/~陋 , 丑兒/小~ ; 粗/~細 , 粗兒/老~ ; 大/~小 , 大兒/不~ ; 單/~薄 , 單兒/耍~ ; 短/長~ , 短兒/揭~ ,要~ ; 干/~燥 , 干兒/豆腐~ ; 高/~低 , 高兒/跳~ ; 好/~壞 , 好兒/叫~ ; 黑/~暗 , 黑兒/摸~ ; 狠/兇~ , 狠兒/發(fā)~ ;(通常多指幼兒) 黃/~色, 黃兒/蛋~,雙~ ; 尖/~銳 , 尖兒/拔~ ; 近/遠~ , 近兒/抄~ ; 空/~曠 , 空兒/半~ ;③ 空/~閑 , 空兒/沒~ ; 涼/~爽 , 涼兒/陰~ ; 亮/光~ , 亮兒/拿個~來 ; 零/~碎 , 零兒/找~ ; 黏/~度 , 黏兒/拉~ ;④ 胖/肥~ , 胖兒/小~ ; 淺/深~ , 淺兒/編個菜~ ; 清/~濁 , 清兒/蛋~ ; 軟/~硬 , 軟兒/服~ ; 碎/瑣~ , 碎兒/零~ ; 彎/~曲 , 彎兒/拐~ ; 晚/早~ , 晚兒/貪~,拉~ ; 鮮/~活 , 鮮兒/嘗~ ; 小/大~ , 小兒/家~ ; 圓/~形 , 圓兒/湯~ ; 遠/~近 , 遠兒/繞~ ; 雜/~亂 , 雜兒/打~ ; 早/~晚 , 早兒/趕~,叫~ ; 真/~假 , 真兒/較~ ; 整/零~ , 整兒/湊~ ; 準/~確 , 準兒/沒~ ,瞄~ ; 引申相關的詞語:實詞通過兒化,引申出相關的詞語。例如: 呲 > 呲兒/ 挨~ 了吧,還淘氣不啦? 躥 > 躥兒/ 還沒說兩句話呢,他先~ 了。 火 > 火兒/ 他可真~ 了。 手 > 手兒/ 一把~; / 留一~ 。 水 > 水兒/ 冒壞~ 。 煙 > 煙兒/ 不得~抽。 嘴 > 嘴兒/ 圍~ ;煙~ ;奶~ 。 鼻 > 鼻兒/ 門~ ;針~ 。 門 > 門兒/ 沒~ (沒商量);腦~ (前額);屁股~ (肛門) 。 1.2 詞素兒化以后,成為獨立運用的實詞。例如: 桃木 / 桃樹 / 桃林: 桃兒;(‘桃’作為詞素也可以兒化,單獨使用時必須兒化。) 棗木 / 棗樹 / 棗林:棗兒;(‘棗’作為詞素也可以兒化,單獨使用時必須兒化。) 杏樹 / 杏花:杏兒; 玩具 / 玩耍 / 游玩:玩兒。(‘玩’作為詞素時,一般不兒化;‘玩兒完’可視為特例。) 1.3 名詞兒化有時兼有指小或表愛的意義;。例如: 貓 >貓兒 / 小~ ; 魚 > 魚兒 /小~ ; 狗 >狗兒 / 小~ ; 眼 >眼兒 / 針~ ,窟窿~ ; 老頭(子)> 老頭兒 ; 老婆(子)> 老婆兒; 心肝 > 心肝兒; 寶貝 > 寶貝兒。 口語里一向讀為兒化的詞語,一般并沒有指小或者表愛的意義。例如: 蟈蟈兒,蛐蛐兒,雅座兒,飯館兒,冰棍兒,香腸兒,被窩兒, 車份兒,帽檐兒,玩意兒,牙簽兒,打嗝兒,夠本兒,鋼蹦兒。 1.4 明、清時期的白話文學作品里,??梢姷皆趧釉~的重疊形式后面加‘兒’的形式,除了表示‘一次體’(‘一下’)的意義以外,還兼有減輕、委婉的語氣。 例如:(摘自《金瓶梅》) “你老人家,不可憐見救救兒,……娘也替我說說兒。” p. 754. “大節(jié)下自恁散心,去走走兒才好。” p.1251. “小的每是娘的兒女,娘看顧看顧兒便好,……” p.1254. “箱子大開著,……就不說鎖鎖兒。” P.1291. 重疊動詞中間加入賓語再加‘兒’,動詞表達的意義相同。例如: “從來也費恁個心兒管待我管待兒。” p.1260. “看燈酒兒,只請要緊的,就不請俺每請兒。” p.1274. “你還有甚親家?也不看顧你看顧兒。” p.1469. 這種形式在《紅樓夢》里也有,但是,已經(jīng)不能與《金瓶梅》同日而語: “……略病一病兒就這么想那么想的,……” p.102. “……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一理兒。” P.180. 普通話里已經(jīng)很少用了,常用的恐怕只有‘等等兒’這樣極少的表達形式了。( “你等等兒我。” ) 1.5 適當運用兒化詞語是文學作品突出人物言語風格,借以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兒化詞不但有上述不可忽視的語法和語用功能,筆者將在下文著重指出,兒化詞語的適當運用,是文學作品里突出人物語言風格,表現(xiàn)人物性格,烘托語境氣氛的重要手段。 請觀察、對比以下的語料: 語料(一):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作者在這一回使用了30 個帶‘兒’綴的詞語,共59次(其中絕大部分應看作兒化詞): ‘擔兒’ 7次, ‘口兒’(兩~ ,三~) 4次, ‘一塊兒’1次, ‘小意兒’1次, ‘簾兒’(與‘簾子’間或使用) 3次, ‘氈笠兒’3次, ‘桌兒’ 1次, ‘杯兒’ 3次, ‘盞兒’ 3次, ‘些兒’(‘好歇兒’,各1次) 2次, ‘臉兒’ 2次, ‘犬兒’ 1次, ‘瓦兒’ 1次, ‘車兒’ 1次, ‘雌兒’ 4次, ‘一對兒’ 2次, ‘葉兒(茶),1次,‘驢兒’ 1次, ‘話兒’ 1次, ‘小道兒’(‘道兒’各1次) 2次, ‘攛鼓兒’ 1次, ‘曲兒’ 1次, ‘瓶兒’(與‘瓶’間或使用) 2次, ‘索兒’ 1次, ‘(?。┠_兒’ 1次,‘鞋兒’ 1次, ‘裙兒’ 1次, ‘籃兒’ 5次, ‘小凳兒’ 1次, ‘梨兒’ 1次。 然而,在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穩(wěn)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作者在這一回里,只使用了4個‘兒’綴詞語,共5次: ‘經(jīng)折兒’2次, ‘車兒’ 1次, ‘閣兒’ 1次, ‘(正)眼兒’ 1次。 語料(二): 《紅樓夢》第六回“……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這一回里,人名帶‘兒’綴的詞有5個,共47次:(照現(xiàn)在的讀音習慣,雙音節(jié)人名加‘兒’,必定是第二音節(jié)的兒化;單音節(jié)名字后加‘兒’,急讀也是兒化音,慢讀則可能成為‘兒’綴詞。) ‘鳳姐兒’ 5次(但是‘鳳姐’21次), ‘狗兒’ 10次, ‘板兒’ 16次, ‘青兒’ 1次, ‘平兒’ 14次, ‘大姐兒’ 1次。 作者在這一回里,使用了一般兒化詞語20個,共36次: ‘侄兒’ 9次, ‘(大)碗兒’ 1次, ‘炕頭兒’ 1次, ‘想法兒’ 2次, ‘哥兒’ 2次, ‘一樣兒’ 1次, ‘今兒’ 5次(‘今日’ 3次), ‘模樣兒’ 1次, ‘愛物兒’ 1次, ‘招手兒’ 1次, ‘火著兒’ 1次, ‘窮官兒’ 1次, ‘得閑兒’ 1次, ‘昨兒’ 3次, ‘一點兒’ 1次, ‘派頭兒’(校注:是‘盼頭兒’的衍音)1次, ‘些兒’ 1次, ‘影兒’ 1次, ‘好兒’ 1次, ‘心眼兒’ 1次。 再看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問底” 作者在這一回里,使用了一般兒化詞語30個,共46次: ‘空兒’ 2次, ‘(雞油)卷兒’ 1次, ‘杯兒’ 1次, ‘模樣兒’ 1次, ‘取笑兒’ 2次, ‘話兒’ 2次, ‘昨兒’ 1次, ‘有數(shù)兒’ 1次, ‘明兒’ 7次, ‘尖兒’ 1次, ‘野意兒’ 2次, ‘今兒’ 3次, ‘眼圈兒’ 1次, ‘名兒’ 1次, ‘生像兒’ 1次, ‘前兒’ 1次, ‘信兒’ 1次, ‘孫女兒’ 1次, ‘瓜兒’ 1次, ‘菜兒’ 1次, ‘空空兒’ 1次, ‘故事兒’ 1次, ‘小幺兒’ 1次, ‘哥兒’ 3次, ‘姐兒’ 1次, ‘窗戶眼兒’ 1次, ‘襖兒’ 1次, ‘女孩兒’ 3次, ‘雪團兒’ 1次, ‘有趣兒’ 1次。 然而在第一回“甄氏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里,作者只使用了兩個兒化詞: ‘歌兒’ 1次, ‘蛛絲兒’ 1次。 在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里,作者僅僅使用了1個兒化詞:‘外孫女兒’1次。 另有兩個兒綴詞:‘女兒’7次,‘玉兒’1次。 這些素材再清楚不過地表明,兒化詞語的運用對作品突出人物語言的 風格,人物的刻畫與塑造,以及語境氣氛的烘托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2. 兒化詞的讀音規(guī)則: 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里有39個韻母,除了韻母er自成音節(jié)(本身就是卷舌元音),其他38個韻母都有相應的兒化韻。 兒化是使音變韻母中的韻腹(主要元音,i,ü除外)都讀作相關元音的卷舌元音;而且作為韻頭或者韻尾的u,也同韻腹一樣連帶著協(xié)調(diào)卷舌。 前(舌面前)元音和后元音由于卷舌的作用,舌位都會比原來的位置向舌面中部移動,這是語音相互影響的必然結果。 兒化音變規(guī)則可以最概括地歸納為以下5條: 2.1 使韻腹(i, ü除外)以及作韻頭、韻尾的u 卷舌。 2.2 在韻腹 i, ü 后面加 er 。 2.3 韻尾 –i, -n, -ng 減音(不發(fā)音)。 綜合以上3條,可以讀出下列兒化韻(-ng 尾詳2.5): 沓:沓兒 a → ar 歌:歌兒 e → er 孩:孩兒 ai → a(i)r ( )內(nèi)為減音 黑:黑兒 ei → e(i)r 好:好兒 ao → aor 頭:頭兒 ou → our 伴:伴兒 an → a(n)r 門:門兒 en → e(n)r 氣:氣兒 i → i:er (加 er) 牙:牙兒 ia → iar 葉:葉兒 ie → ier 調(diào):調(diào)兒 iao → iaor 牛:牛兒 iou → iour 眼:眼兒 ian → ia(n) 信:信兒 in → i(n)r 屋:屋兒 u → ur 花:花兒 ua → uar 活:活兒 uo → uor 坡:坡兒 o → or (唇音聲母后) 塊:塊兒 uai → ua(i)r 嘴:嘴兒 uei → ue(i)r 玩:玩兒 uan → ua(n)r 棍:棍兒 uen → ue(n)r 魚:魚兒 ü → ü:er (加 er) 橛:橛兒 üe → üer 圈:圈兒 üan → üa(n)r 群:群兒 üen → üe(n)r 以上是27對非兒化韻和兒化韻 2.4 舌尖韻母-i (前), -i(后)加 er以后,原來的韻母弱化,通常就說被 er替換: 絲:絲兒 -i → (-i 前) er 汁:汁兒 -i → (-i 后) er 帶‘兒’綴和帶‘子’綴的名詞,如果沒有特定的要求,在作品里經(jīng)??梢越惶媸褂?。這一般是為了避免雷同。例如: “那七個客人,從松樹林里推出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nèi),遮蓋好了,……”(《水滸傳》 p.307.) 詞干是‘子’或者包含‘子’的(特別是偏正結構,如‘松子’等)也可以兒化。例如: 子 > 子兒/ 一個~ 也沒有。(一文不名) ×子> ×子兒/ 棋~,松~,算盤~,槍~(‘子彈’)…… 2.5 后鼻音韻母兒化時,除了韻尾 –ng減音以外,韻腹一般鼻化(在元音上加~表示鼻化): 胖:胖兒 ang → ã(ng)r 整:整兒 eng → ẽ(ng)r 亮:亮兒 iang → iã(ng)r 影:影兒 ing → ĩ(ng)r 黃:黃兒 uang → uã(ng)r 凍:凍兒 ong → õ(ng)r 熊:熊兒 iong → iõ(ng)r 兒化韻的讀音規(guī)則并不復雜。我們記住以上5條(前3,后2)就夠 用了。這實際上是漢語拼音正詞法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則保證了拼音詞形的穩(wěn)定,是十分重要的。 通過上文的討論,我們再一次體驗了語音形式與語法、語用功能的匹配關系。應該說,語言里沒有冗余的形式。我們對兒化韻的功能要有清楚的認識。這樣,在學習、掌握它的過程中才有明確的目的。 [附 注] ①“覺病兒”,老北京人指孕婦出現(xiàn)臨產(chǎn)征兆。 ②“看蹭兒戲”舊指不買票,混入劇場看戲。 ③“半空兒”是北京人對籽粒不飽滿的落花生的叫法。 ④“拉黏兒”指糕餅類食品發(fā)霉以后,掰開時出現(xiàn)黏絲。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1996年。 [2]《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劉照雄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北京土語詞典》,徐世榮編,北京出版社,1990年。 [4]《金瓶梅》,齊魯書社,1991年。 [5]《水滸傳》,齊魯書社,1991年。 [6]《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