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采訪吳克堅的家人,總是能強烈感受到他們對待歷史的尊重、認真與仔細,又能強烈感受到他們對于吳老的深情,以及從吳老身上得到的精神感染。比如,采訪現在八旬高齡的徐玉書時,進門就見鋼琴上端正放著1961年吳克堅和她的合影。她說每每抬頭看見相片,耳邊就會響起吳克堅當年的低低吟詠:“人生長征志氣昂,不怕困難刀槍……”再比如,說起父親當年事,吳克堅之子吳兆力實事求是地首先向我們表示,他所了解的也很少很少。而在聯系采訪時,我們在北京一立交橋下花費了將近半個小時才“接上頭”,他開著車在橋下兜了好幾個圈,下車,卻依然一臉平和與微笑。
追溯往事,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精神。
解放戰爭時,吳克堅幾乎是白手起家,發展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系統,包括外圍和外圍的外圍,時間長達三年多,非但沒有一個人出問題,沒有一部電臺被破壞,而且在我黨舉行七屆二中全會期間,現場印發的三份電報,還都是出自吳克堅系統。
所以,周恩來說吳克堅系統在關鍵時刻拿到關鍵情報起了關鍵作用,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中共中央電令嘉獎吳克堅并系統內的全體同志:不避艱險,任勞任怨,堅守崗位,獲得敵人各種重要情報,建設和保證了同中央的聯絡,直接配合了黨的政治和軍事斗爭的勝利……
【回眸】
“也就是點一把火,照亮他們的眼睛。向他們大叫一聲,告訴他們出路,并加以組織。”
吳克堅是我黨隱蔽戰線上的老戰士。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由武漢遷回上海,創立中央特科,吳克堅即在當時的負責人身邊做秘書,主要“負責經費,管理開支”。他還時常參加三科行動,跟“紅隊”隊員一起保衛黨中央,保衛中央領導同志。1931年4月,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中央特科隨即進行了一次大的整頓。中央決定重新組成中央特委,領導中央特科。不久,向忠發又叛變了,出賣了周恩來及其住處,周恩來只能離開上海,去中央蘇區。吳克堅則負責完成了另一件前往蘇聯的護送任務。
再后來,他又重返上海,開展隱蔽戰線斗爭。而這已是國共和談瀕臨破裂、全面內戰一觸即發之際。
吳克堅啟程前,曾跟李克農有過一次談話。李克農開口就說:“我不打算交給你任何情報關系。”還說:“老兄,我管的這個攤子,貨架上是空空洞洞的,全靠你們到蔣光頭那里弄點東西來,否則我是難向黨中央交差的。”
吳克堅二話沒說,只回答了一句:“行,我就白手起家。”
最早跟吳克堅接上關系的是沈安娜。沈安娜潛伏敵營十四年,時任國民黨中央黨部速記員。此后,兩次國民黨軍方少數高官會議的核心機密,從吳克堅系統上報周恩來。周恩來看后立即下令:急電發往延安。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的全套文件,包括參謀總長陳誠在很小范圍內所作的軍事報告,從吳克堅系統轉報陜北,引起毛澤東、黨中央高度關注。吳克堅很快就組織起一個龐大情報網,覆蓋了當時的整個南京上海杭州區域。
吳克堅也正是利用這一個情報網,在我們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時拍回了三份電報。羅青長說:“這些電報揭露了蔣介石的陰謀,使我黨了解敵人的意圖,決定了將革命進行到底。”
還有,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起義,和“兩航”(“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義。
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1948年冬,國民黨海軍司令部將第二艦隊調入長江,擔任從江陰到安慶間的江防任務,企圖阻止解放軍渡江。同年12月下旬,吳克堅派林亨元通過有關渠道同林遵方面秘密接頭,代表中共跟他正式對話,堅定了林遵臨陣起義、回到人民懷抱的決心。
1949年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國共和平談判宣告破裂。毛澤東和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命令,我二野、三野的三大突擊集團,隨即在東起江陰、西至九江東北湖口的500余公里戰線上,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慌了手腳的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急調第二艦隊沖出長江。深明大義的林遵,則率大小艦艇25艘,在長江下游笆斗山江面宣布起義,并與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取得聯系,從而加速了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的土崩瓦解,亦為人民解放軍創建一支強大的海軍奠定了堅實基礎。毛澤東與朱德致電林遵及其率領的起義官兵:“慶祝你們在南京江面上的壯舉……”
同一時期,還有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起義前的“中國航空公司”(簡稱“中航”)和“中央航空公司”(簡稱“央航”)均屬蔣家王朝的官僚資本,共有飛機100架左右。1949年春、秋兩季,風雨飄搖的國民政府先后把“兩航”從上海、廣州遷到香港,以保持其跟西南、臺灣的空中交通。
為了呼應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步伐的加快,徹底斷絕國民黨軍事物資的空運,中共中央要求有關各方密切配合,包括香港情報系統和上海情報系統,務必加緊策動“兩航”起義,促使“兩航”在港飛機、工廠遷返祖國大陸。
1949年6月,香港潘漢年系統的張唯一派情報干部朱漢明與“中航”內的三位中共地下黨員取得了聯系。吳克堅則把他的工作對象鎖定為“央航”副總經理查夷平。
吳克堅在他的晚年回憶錄中鄭重寫道:“首先我通過友人介紹,認識了中央航空公司副總經理查夷平,幫他認清形勢。歸納起來,主要是兩句話,即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也就是點一把火,照亮他們的眼睛。向他們大叫一聲,告訴他們出路,并加以組織。于是,呂明和我就充當了這樣一個小卒……”
1949年11月9日,“兩航”員工在香港宣布起義。
【鉤沉】
當時國民黨第二艦隊是怎樣起義的
曾有文詳述當時國民黨第二艦隊的起義經過,其中并無只字片語提到吳克堅系統的工作。于是又有各種說法、分析、推測,引起討論。
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材料是,時任國民黨第二艦隊中的“太原”艦艦長的陳務篤,在《南京江面上的壯舉:國民黨第二艦隊的起義》中對此有過說法,他的說法是:“此前林遵已派人與中共地下黨聯系,由于保密,各艦長并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