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配畫二十九 雞冠花
雞冠花 別名 :雞髻花、老來紅、蘆花雞冠、筆雞冠、大頭雞冠、鳳尾雞冠,雞公花、雞角根 一年生草本,株高20-150厘米,莖直立粗壯,葉互生,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肉穗狀花序頂生,呈扇形、腎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種子繁殖,生長期喜高溫,全光照且空氣干燥的環境,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強。秋季花盛開時采收,曬干。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全緣。花序頂生及腋生,扁平雞冠形。花有白、淡黃、金黃、淡紅、火紅、紫紅、棕紅、橙紅等色。胞果卵形,種子黑色有光澤。 一枝濃艷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旁。 曉景乍看何處似,謝家新染紫羅裳 唐代 羅鄴詩 古人吟詠嘆賞雞冠花,大多從色彩和形象入手。如唐代羅鄴詩云:“一枝濃艷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旁。曉景乍看何處似,謝家新染紫羅裳”。宋代趙企詩云:“秋光及物眼猶迷,著葉婆娑擬碧雞。精彩十分佯欲動,五更只欠一聲啼。”在這些描寫和贊美中,最集中、最突出的,莫過于最常見的紅色雞冠。宋人錢熙曾把它比作京城婦女時髦的頭飾:“亭亭高出竹籬間,露滴風吹血未干。學得京城梳洗樣,染羅包卻綠云鬟。”元人姚文奐又想象它剛從五陵相斗回來:“何處一聲天下白,霜華晚拂絳云冠。五陵斗罷歸來后,獨立秋亭血未干。”清人張邵更別出心裁,把它看成是將士頭盔上的紅纓:“斗風有胄紅纓亂,啼月無聲翠羽垂。”
秋光及物眼猶迷,著葉婆娑擬碧雞。 精彩十分佯欲動,五更只欠一聲啼。 宋代 趙企
亭亭高出竹籬間,露滴風吹血未干。 學得京城梳洗樣,染羅包卻綠云鬟。 宋人 錢熙
何處一聲天下白,霜華晚拂絳云冠。
五陵斗罷歸來后,獨立秋亭血未干。 元人 姚文奐
斗風有胄紅纓亂,啼月無聲翠羽垂。 清人 張邵
如飛如舞對瑤臺,一頂春云若剪裁。 誰教移根認莢畔,玉雞知應太平來。 宋人 王令
幽居裝景要多般,帶雨移花便得看。 禁奈久長顏色好,繞階更使種雞冠。 宋人 孔平仲
秋至天地閉,百芳變枯草。愛爾得雄名,宛然出陳寶。未甘階墀陋,肯與時節晚。 由來名實符,何必榮華早。君看先春花,浮浪難自保。 宋代 無名氏詩
方其炎蒸甫歇,金風乍颶,群株炫采,爛焉盈枝。爾乃瘦梗寒條,較芙蓉而更寂; 疏根朗葉,對籬菊其多思。似班姬退處夫長門,如判蘿幽閉乎西施。 迨夫青霜降兮木落,白露漂兮草萎。眾卉兮凋謝,爾獨映乎條枚。 涼飆凜凜兮,摧之不能摧;風霰飄零兮,欺之不可欺。 爾于是強項獨發,傲骨生姿。朱紫奮采,黃白爭奇。 明人 仲弘道 在這類隱喻性描寫中,已分明糅進了對君子處世不隨波逐流的人格品質的贊美,從而大大豐富了雞冠花的品賞內涵。
晴芳掩映宋窗曛,丑瓣攢鱗斗野云。
艷挺雙頭誰立異,名儕五德自為群。 丹裳浥露承秋重,赤幘臨風唱曉分。 函谷關前如有此,不鳴惟恐誤田文
亭亭高出竹籬間,露滴風吹血染乾。 學得京城梳洗樣,舊羅包卻綠云鬟。 雞冠花 宋 錢熙
濯濯高花染血猩,卻憐金距起閑爭。 宋家窗下宜栽此,莫問臨風不解鳴。 雞冠花 宋 楊巽齋
|
|
來自: 下雨了天晴了 > 《古詩配畫(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