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一種積極的有目的的認知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本質的、間接的反映。思維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恩格斯將人類的思維贊喻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認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他還強調指出:“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世界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院士在《智慧,在于思維》一文中指出:“我認為,人的智慧的差別,在于應用思維的能力。腦力也需要鍛煉,一輩子不停地努力思考,思維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思維的嚴密性(科學性、辯證性、深刻性、邏輯性)主要表現在通過細致縝密的分析,從錯綜復雜的聯系與關系中認識事物的本質。 為了完整地反映整個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性,更為了思維成果在付諸實踐的過程得以順利施行,必須多視角、多側面、多因素、多向度地進行思考和論證,必須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可能發生的后果逐一進行考察和預測,然后經過分析、綜合,依據對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基本判斷做出科學的抉擇或決策。抉擇與決策的把握性取決于多向度思維的嚴密性。沒有“水銀瀉地”般的嚴密性思維做前提,便不可能有“閃電行空”般的果斷抉擇與決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