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篇 K線基礎知識圖譜K線,也叫蠟燭圖,又稱為陰陽燭,據(jù)考證,最初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日本。當時,日本糧食市場上有一位名叫本間宗久的商人,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地預測米價的漲跌趨勢,便每天仔細地觀察市場米價的變化情況,并且將米價波動的情況用圖形記錄下來,以此來分析預測市場米價的漲跌規(guī)律。這種圖形,就是K線最早的雛形。 1990年,美國人史蒂夫 · 尼森以《陰線陽線》一書向西方金融界介紹K線圖,立即引起轟動。史蒂夫 · 尼森在《股票K線戰(zhàn)法》一書中,第一次向西方金融界展示了日本長期以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4種技術(shù)分析手段,破解日本金融界鮮為人知的秘密,展示蠟燭圖、三線反轉(zhuǎn)圖、磚塊圖、折線圖的魅力。從此,K線圖在西方世界風行。 K線由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四個價位組成,開盤價低于收盤價稱為陽線,反之則叫陰線。中間的矩形稱為實體,實體以上的細線叫上影線,實體以下的細線叫下影線。K線可以分為日K線、周K線、月K線,在動態(tài)股票分析軟件中還常用到分鐘線和小時線。 K線是一種特殊的市場語言,不同的形態(tài)有不同的技術(shù)特征。在股票軟件里,一根K線記錄的是股票在一天內(nèi)價格變動的情況。將每天的K線按時間順序排列在一起,就組成了股票價格歷史變動情況的圖形,叫做K線圖。 ![]() K線從形態(tài)上劃分,可分為陽線、陰線和同價線3種類型。陽線是指收盤價高于開盤價的K線,陽線按實體大小可分為大陽線、中陽線和小陽線。陰線是指收盤價低于開盤價的K 線,陰線按實體大小可分為大陰線、中陰線和小陰線。同價線是指收盤價等于開盤價,兩者處于同一個價位的一種特殊形式的K線,同價線通常以“ K線從時間上劃分,可分為日K線、周K線、月K線、年K線,以及將一日內(nèi)交易時間分成若干等分,如1分鐘K線、5分鐘K線、15分鐘K線、30分鐘K線、60分鐘K線等。這些K錢都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日 K線反映的是股價短期走勢。周K線、月K線、年K線反映的是股價中長期走勢。1分鐘K線、5分鐘K線、15分鐘K線、30分鐘K線、60分鐘K線反映的是股價超短期走勢。至于周K線、月K線、年K線,以及1分鐘K線、5分鐘K線、15芬鐘K線、30分鐘K線、60分鐘K線的繪制方法,都和日K線繪制方法相同,即取某一時段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進行繪制。 例如,周K線,只要找到周一的開盤價,周五的收盤價,一周中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就能把它繪制出來。現(xiàn)在電腦證券軟件已很普及,無論什么樣的K線都很方便,這已經(jīng)不需要人工繪制。但作為股市中人,對繪制線的原理和方法是必須懂得的,這對研判股市走勢,買賣股票都很有好處。限于篇幅,K線手工繪制的方法就不再介紹。 K線所包含的信息是極為豐富的。就以單根K線而言,一般上影線和陰線的實體表示股價的做空力量,下影線和陽線的實體則表示股價的做多力量;上影線和陰線實體比較長就說明股價的做空動能比較大,下影線和陽線實體較長則說明股價的做多動能比較強。 如果將多根K線按不同規(guī)則組合在一起,又會形成不同的K線組合形態(tài)。這樣的K線形態(tài)所包含的信息就更為豐富了。例如,在漲勢中出現(xiàn)烏云蓋項K線組合,說明可能升勢已盡,投資者應盡早離場;在跌勢中出現(xiàn)曙光初現(xiàn)K線組合,說明股價可能見底回升,投資者應不失時機地逢低建倉。由此可見,各種K線形態(tài)正以它所包含的信息,不斷地向人們發(fā)出買進和賣出的信號,為投資者看清大勢,正確下注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是投資者手中極為實用的操盤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