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額葉背外側皮層(右側標識)似乎是專門負責自我控制的區域。 饑餓時,你是去拿芹菜還是糖塊來充饑?根據一項有關自我控制的新研究,一個人對規定飲食堅持得如何,可能取 行為研究人員早就知道自我控制能力是作出決策的重要部分,但是對于其受控于大腦的哪些區域,則了解得較少。當人們作出艱難選擇時,前腦的好幾個區域都顯示出活動的跡象。然而這些區域究竟如何協調工作,科學家尚未達成一致意見。例如,大腦如何來權衡巧克力棒一時的誘惑和沙拉對健康的長期益處?對此,科學家意見不一。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稱解決了該問題。科學家召集了37名減肥者,均已成功地減肥或保持體重。志愿者絕食3小時后進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室,以觀測大腦的功能。在室內期間,讓他們觀看50種不同食物的圖片,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從健康和美味兩個方面為每一種食物劃分級別,分級使用5分制。 研究人員挑一種在兩個方面都被劃為中等的食物,讓減肥者在這種食物和其余任何一種食物之間作出選擇。盡管都自稱“減肥者”,但大約半數參與者把自我控制拋到了腦后,而另外半數選擇了更加健康的食物。 這種差別似乎與大腦中一個叫“前額葉背外側皮層”的區域相關,以前該區域被認為跟學習和記憶相關。只有當志愿者挑選一種健康食品而放棄更具誘惑力的食品時,該區域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上才會亮起來。換句話說,背外側皮層在神經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就好像是生活中關愛我們的媽媽,在我們伸手去拿甜點前,它會告訴我們“還是來吃豌豆吧”。 “那些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和那些自我控制力差的人,差別之一可能在于激活前額葉背外側皮層的能力不同”,加州理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托德·黑爾說。黑爾是該課題相關論文的第一作者,這篇論文發表在不久前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黑爾的研究已經涉及到,或者說馬上就要涉及到控制一個人將會多么有遠見、多么健康的那部分大腦。”紐約大學神經經濟學家保羅·格里姆徹認為,該研究展示了行為問題是由大腦的哪些部位引起的,可能會導致行為問題治療方法的誕生,如飲食過量或吸食毒品之類的問題有望得以解決。 (胡德良譯自《科學》雜志網站原著:Stephanie Pappa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