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紀念流通幣、人民幣紙鈔等價格與日俱增,折射出錢幣市場的火爆。而過去長時間被人忽視的銅元,也開始在這幾年中悄然走俏。初集銅元者可從六個方面入手,通過去偽存真來厘定收藏或投資的品種。 銅元歷史并不長 銅元,也稱銅板,是中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00年開始流通,到20世紀30年代逐步被紙制角分票和鎳質硬幣所取代,銅元在中國流通的歷史僅30多年。但就是這30年間,由于中國發生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清王朝的覆滅、軍閥混戰的出現,使得中國貨幣發行陷入了混亂,形成了銅元數量浩繁、種類龐雜、版別眾多等現象,令人嘆為觀止。據估算,僅從1900年到1917年間,全國各省鑄造的當十文銅元就有320億枚之巨,而清末銅元背面的蟠龍圖案版別就超過400種。這無疑記錄了當時的歷史,成為了現在了解歷史變遷的“活教材”和“活文物”。 從銅元的發行看,除了清政府發行的銅元外,也有各地鑄造的銅元,且發行量年甚一年。據梁啟超所記各年份銅元鑄額,光緒30年為1741167千枚,光緒31年是4696920千枚,光緒32年達1709384千枚,到了光緒33年已臻至2851200千枚,光緒34年回落到1428000千枚。如此一發而不可收的濫鑄之風,自然令銅元日趨貶值。 清王朝的覆滅,使得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但初期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相互混戰,繼而又紛紛設廠制造銅元,用以籌措軍費。但其中競相濫造、營私分肥、毫無章法的現象屢見不鮮,遂使銅元質地 惡劣,價格更是暴跌。北洋政府時期的做法更壞,各省不僅沒有停造,反而紛紛增設新廠,所造銅元銅質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后,銅元逐漸被鎳幣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收藏注重六要素 銅元已成為目前錢幣收藏的一個重要門類,但由于銅元的種類繁多,數量也特別的巨大,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銅元收藏敬而遠之,是因為其收藏難度高,要搞清各個時期發行的銅元所費功夫不小,更何況其中還有不少的版別和變體等,因此初學者往往會望而卻步。此外,銅元在社會上的流存量也不小,其中大部分的投資價值并不高,多年來價格上漲緩慢。筆者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集郵時,看到市場上的銅元堆積如山,目前一些低檔貨依然乏人問津。 但是,這并不是說銅元就沒有投資價值,相反由于發行時的特殊歷史原因,有收藏價值的品種仍不少,何況近年來絕大多數人沒有正視銅元的價值,使得不少品種的價格處于明顯偏低狀況,其投資潛力不容忽視,初集銅元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通過去偽存真來厘定收藏或投資的品種。
一、品相為上 品相是“收藏品的生命”,這一點對于任何收藏銅元的人而言,都是一個座右銘。由于銅元的數量極大,且迄今不少品種的存世量仍然不菲,所以品相對銅元收藏意義更加重要。畢竟品相的好壞,不僅影響到銅元價格的差異,而且還關系到其是否容易變現問題,因此銅元上任何缺陷都會影響到價格,且在交易中的價格落差極大。通常上好品相的機制銅元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這類好品相的銅元值得收藏,但在挑選時需嚴格要求。
二、注重材質 銅元材質自然為銅,在市面上的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常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此外,民間私鑄的銅元也多為黃銅質。鑄造整齊精美、色澤潤白如銀的白銅幣以及鉛質銅元則多屬于樣幣性質,難得一見。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白銅幣偽品,一般采用在普通銅元表面鍍鎳的方法偽造,但不甚光潔,砂眼氣泡較多,邊緣無齒,幣身較薄,不具樣幣特征,不難辨識。
三、鑄幣工藝 銅元一般采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也有民間土法私鑄的非機制銅元,如采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制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外,銅元一般中間無孔,因此發現中間有孔,特別是方孔銅元需格外留意。其中“光緒元寶”安徽方孔十文銅元最為 罕見,估計存世量不會超過10枚,被譽為“一級大珍”。
四、面值大小 銅元面值很多,以當十文銅元最常見,而當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旋鑄旋廢,存世僅有十余枚,非常罕見。“大清銅幣”宣統二十文、“光緒元寶”廣東五文、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國雙旗五百文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不過民國時期四川鑄造的“四川銅幣”當二十、當五十、當百者卻屬常見品種,市場價格并不高。
五、留意錯版 銅元因鑄造原因而出現錯版的情況不少,通常銅元上的錯版如下情況: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等,如單詞"PROVINCE'’(省)錯拼為“PROVINEC”;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紀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福”(福建鑄錢局);正背面圖案錯配,如“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這是制造過程中產生的錯誤;合背、合面銅元等。當然,不少不法之徒也借助藏友獵奇心理,臆造偽品謀取不義之財,這需要藏家結合歷史情況分析甄別。
六、觀察齒邊 一般情況下,銅元側面是沒有任何紋飾的光邊,軋有齒邊的銅元綃大多數屬于樣幣性質值得收藏。
以上是選擇銅元的一些標準,可作為初集者入門的參考。從多年來的整理發現,銅元的存世量很大,迄今已發現種類約1000種左右,所以收藏者應該挑選那些檔次高的品種,這一點對銅元投資者尤為重要。目前公認的銅元珍品分為“十大珍”和“十小珍”,其中“十大珍”分別為安徽九星十文開國紀念銅幣、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四川省造光緒元寶當三十文、廣西省造光緒元寶十文、吉林光緒通寶辛丑二十文、安徽方孔光緒元寶十文、“粵”字大清銅幣二十文、奉天光緒元寶中花十文紅銅元、袁像大面型共和紀念十文和江西辛亥大漢銅幣,價格在8萬~30萬元之間。而“十小珍”分別指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五文(半仙)、“淮”字大清銅幣二十文、民國十九年哈爾濱軍艦壹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十文(天津)、大中華民國云南銅元一仙、民國廿五年制中心“津”字嘉禾拾文、“汴”字大清銅幣二十文、大清銅幣中圓孔雙花二文、民國廿二年山東貳拾文銅元、中華民國雙旗嘉禾伍佰文(河南),市價在3―7元之間。 目前國內收集和投資銅元的人還不多,系統研究者更是鳳毛麟角,這使得銅元的價格依然處于低位。更有甚者,盡管國際銅價近年來飛漲,但銅元的價格卻并沒有很大變化,這與近兩年來隨著銀價上揚,同時代的銀元價格走高相背,令人遺憾。不過,從中也折射出銅元的市場價值比明顯低估,如現在藏市中一枚普通的“廣寶”銅元僅值1~2元,比近年來發行的紀念流通幣還要便宜,估計這枚錢幣本身銅材也值這個價了。 事實上,由于銅元少人問津,因此一些稀有版別往往鮮為人知,只要仔細甄別,在龐大的數量中會發現不少珍稀品種。如果能以較低的價格買進,應該說是非常好的投資選擇,至少目前銅元中“揀漏”的機會不小,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通過對照目錄遴選,去偽取精,若干年后則會有豐厚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