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盧勤告訴孩子你真棒(七)

     滄海一杰 2009-11-05
     

    第十七章 打開“我能行”大門靠什么--六種力量
      
      “我能行”是一種勇氣。有勇氣的人,能夠抓住機會獲得成功;沒有勇氣的人,常常讓機會溜走,被生活淘汰出局

     

    寫在前面


      我要再次強調“我能行”三個字的重要性。

      你聽說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吧。

      有一天,阿里巴巴看到四十大盜來到山里,沖著山洞喊了一句話,洞門就打開了,里面藏的全是金銀財寶。等四十

    大盜一走,阿里巴巴也沖著山洞喊,喊呀,喊呀,可是洞門就是
    不開。為了得到秘訣,他悄悄地躲進酒桶,混入四十大盜的住處,終于知道了口訣。阿里巴巴獨自來到山洞前,沖著洞

    口喊了一聲“芝麻芝麻,開開門”,洞門真的打開了。他把大盜搶來的金銀財寶取出來,分給了百姓們。

      這雖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但卻給我們以啟示: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庫,那么打開這一座座寶庫的秘訣是什么呢?

      你不必躲進酒桶也能夠知道,是“我能行”三個字。

      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兩扇大門,一扇門叫“我能行”,另一扇門叫“我不行”。打開“我能行”的大門,你看到的

    將是智慧、潛能、創造、自信;打開“我不行”的大門,你看到的會是愚昧、膽怯、保守、自卑。

      如果你能幫助孩子打開“我能行”的大門,那你便會給孩子比金山銀山更為寶貴的財富。從“我能行”大門走出的

    孩子,個個都能夠抬起頭來走路,遇到風風雨雨、艱難險阻,都能夠勇敢地說“我能行”,從而克服困難,成為生活的

    強者。面對挫折和不幸,面對成功和失敗,他都能夠自信地說“我能行”,而不會錯過任何機會。

      相反,從“我不行”大門走出的孩子,一個個垂頭喪氣,無精打采,遇到一點點困難,他會立刻縮回頭去說:“我

    不行,我不行!”于是,他成了生活的懦夫,好機會也會擦肩而過。

      “我能行”是一種勇氣。有勇氣的人,能夠抓住機會獲得成功;沒有勇氣的人,常常讓機會溜走,被生活淘汰出局

      “我能行”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才可能品味到人生的快樂;而抱著消極的人生態度,多好的

    事情也快樂不起來。

      那么,如何打開“我能行”的大門呢?

      印度作家泰戈爾有句名言:“用鐵錘無法開啟鎖,惟有吻合那把鎖的鑰匙才能開啟。”

      開啟“我能行”大門需要六把金鑰匙--也就是六種力量:賞識的力量,信任的力量,發現的力量,評價的力量,合

    作的力量,創新的力量。

      六種力量--六把金鑰匙,讓我們來開啟“我能行”的大門吧。


     

    -
    1.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成人賞識的眼光,能使孩子創出奇跡。

      在我生命的錦囊里,有一份媽媽贈予我的禮物--勇氣。這種敢于自己說“我能行”的勇氣,正是小時候在媽媽賞識

    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

      從小,家里人都說我勇敢,我也就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勇敢的人。星期天,媽媽帶
    我和二哥去公園玩。公園里有一座天橋很高很高,橋板又窄又長,兩邊圍著護網。雖然如此,走上去還像走鋼絲一樣,

    令人心驚膽戰的。開始走天橋,我也很害怕。媽媽鼓勵說:“你行,想上去就上去吧!”走上橋,我心里想著“我不怕

    ,一定能行”,一步一步地試,勇敢地走了過去!那種驚險的感覺真是好極了!

      現在想一想,父母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的確很大。父母的賞識與放手,對孩子發出的

    是“我能行”的正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識;父母過度的擔心和保護,對孩子發出的是“我不行”的負信

    息,使孩子真的認為自己“不行”。

      孩子“行”與“不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如何看待他們--是為他們鼓氣?還是給他們泄氣?每

    個孩子都有很多潛能,潛能的發揮與成人對他們的賞識分不開,投以欣賞的眼光,興趣才有可能轉化為特長,孩子就會

    創造出奇跡。當然,孩子的自我意識也很重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才

    能順其自然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在我所接觸的學鋼琴的孩子中,大多數孩子討厭彈琴,只有極少數孩子喜歡,其中有一個云南的女孩對我說:“我

    一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彈鋼琴,因為爸爸媽媽愛聽我彈。”

      女孩告訴我:“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練琴,屋里靜悄悄的。忽然,我一回頭,發現爸爸媽媽都坐在床邊靜靜地聽我

    彈琴,爸爸的眼里含著淚水。我害怕了,忙問:‘爸,您怎么啦?我哪兒做錯了?’爸爸笑了:‘不,你彈得太好了!

    爸爸和媽媽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刻是聽女兒彈琴,你的琴聲把我們一天的疲勞都趕跑了。’真沒想到,我的琴聲有這么大

    的力量!有一次,我家來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來聽我彈琴,還輕聲說:‘瞧,我女兒彈得多好!聽她彈琴是一種享

    受!’客人聽了一會兒,稱贊道:‘真沒有想到,中國21世紀的音樂家就出在你們家!’我聽了,就覺得自己真成了

    21世紀偉大的音樂家,更陶醉在音樂的世界里,感覺真是好極了!”

      女孩的話給我很大啟發。在孩子對某件事萌發興趣時,父母和老師不應是挑剔者,而應該是會喝彩的觀眾。對大多

    數孩子來說,發展特長并不是為了搞專業,而是為了培養興趣,提高素質。如果整天揮舞著“大棒”跟孩子較勁,還不

    如不讓孩子學。

      賞識,是激發孩子興趣最好的營養劑,挑剔、訓斥、打罵也許能培養出畫匠或琴師,但絕不會培養出藝術家!因為

    天才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創造出來的,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人成為這個領域的拔尖人物。

      賞識從哪里來?來自科學的思維方式:永遠為孩子的長處而驕傲,不為孩子的短處而遺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

    同別人孩子比較。如果總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同別人孩子的長處比,你就永遠沒有成就感、自豪感,永遠對孩子賞識不起

    來。

      當然,賞識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故意裝出來的。有個年輕媽媽聽了我的課,決定改變自己的生硬態度,回家就笑

    著對孩子說:“太好了!兒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馬上過去摸摸媽媽的額頭:“媽,您是不是燒糊涂啦?”

      第二天,這位母親跟我講起,我倆笑得前仰后合。孩子已經習慣于父母的指責、打罵,難怪對這種正面的激勵覺得

    那么陌生。

      每個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揚和激勵的,特別是孩子們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和激勵時,就會勇氣大增,創造力也

    會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認為嚴厲督促是好辦法,其實大錯特錯,因為人不愿意總是被動地做事情。

      激勵不僅對孩子有效,對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效。

      我母親就很善于賞識人、激勵人。每次我父母過生日,姑爺們都主動帶些好東西看望他們。媽媽的生日在桃子上市

    的季節,我二姐夫最會買桃子,我媽逢人就講:“我最愛吃二姑爺買的桃子,又大又甜又軟,特別好吃。”我的先生最

    會買雞,我媽也總說:“他可真會買,又嫩又好吃。”我妹夫特別會炒菜,每次全家聚會,我媽媽一遍遍地夸他:“看

    人家做的菜,比飯館里的還好吃呢!”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老人享受到天倫之樂,大家也心情愉快地為老人做這做

    那。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生活中,學會賞識別人,你也會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悅,你會覺得世界是多么美好。

     

     


    -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1)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在信任中長大的人充滿自信。

      作為《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每當我走近孩子,聽到他們議論各自的父母,總感到“媽媽”、“爸爸”對

    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他們多么期望父母能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啊!父母的教誨,將影響他們的一生;父母的失誤

    ,會貽誤孩子的前程!


      于是,我一次次走上“家長學校”的講臺,把孩子的心聲告訴天下的父母,但這畢竟有限。我也曾想拿起筆,寫一

    本書,讓“知心姐姐”走進千家萬戶。但實在沒有時間,每天要干的事情太多,寫書的事只好排在“明天”,而“明天

    ”到來時,又和今天一樣忙……

      一個偶然的機會,終于“逼”著我拿起了筆。

      苦戰兩個月后,當責任編輯把精美的樣書送來時,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本書是我寫的。同事們也奇怪,問:“這么忙

    ,你什么時候寫的?”

      靜下心來仔細一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趕出這本書呢?我領悟到:是信任的魅力!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當受到信任時,他會覺得他的身后有許多人支撐著,

    他有不負眾望之心,就不會被任何重負壓倒。

      一個人發現自身的價值,往往是通過別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

    以重任”。為人父母者,最大的責任是重視孩子,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如果你不重視他們,孩子還是會用種種方式去“謀求”別人的注意。有的方式是正當的,例如認真讀書,為集體做

    好事;有的方式是不太正當的,例如擾亂課堂秩序,打架鬧事,搞惡作劇等等。父母為什么不能夠滿足他們呢?

      信任不僅能激勵人,更能教育人。

      有個女孩丟了50元錢,她知道是班上一個同學拿的,回家問爸爸怎么辦,要不要告訴老師是誰。爸爸說,這樣不

    好,拿錢的女孩以后會抬不起頭來。你要信任她,她會把錢還給你的。

      第二天老師問起這件事,女孩大方地說:“老師,我的錢找到了,是我不小心放錯了地方。”

      課后,拿錢的同學把錢還給了她,十分感激:“謝謝你這樣做。”

      我佩服這位爸爸。他看重的不是50元錢,而是—個活生生的孩子。50元可以害一個人,也可以救一個人。信任

    可以喚回一個人的良知。

      做到對孩子信任,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一、相信自己--敢于批評自己

      真正相信“我能行”的人,是敢于批評自己的人。

      一個人不可能不做錯事,尤其是小孩子,他們就是在知錯、認錯、改錯中長大的。聰明的人做了錯事,從來不賴別

    人,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結果越變越聰明;愚蠢的人做了錯事,老是找“客觀”,怨天尤人,結果越變越蠢。

      有個聰明人為自己準備了一個本子,上面寫的是“我所做過的傻事”。每天晚上他都花點兒時間來自我反省,問自

    己“我犯了什么錯誤”,“哪些事我做得不對,怎么才能改進我的做法”。每周,他都選一個缺點或一個毛病著力改正

    ,然后把每一天的反省做個記錄。后來,這個人成為受歡迎的國家干部。這個方法你可以試試看。一個人能發現自己不

    行的一面,也正是“我能行”的一種表現。

      二、信任他人--愉快地接受批評

      “我能行”的人,不僅能從表揚中獲得力量,而且能從批評中獲得力量。

      批評你的人,都是關注你的人,不管他是好意還是惡意。如果聽到有人說你壞話,你先急著替自己辯解,那你什么

    事都做不成了。聽到批評,你可以做兩件事。

      一是盡力去做好你應該做的事,用事實證明你是對的,那么人家怎么說,就無關緊要了。如果事情確實做得不好,

    就是花十倍的力量來為自己辯解,也沒有用。

      二是去和批評你的人交談。當面聽取意見,也許你會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如果受到不公正的批評,你也不必生氣,

    只“笑一笑”就行了,這是相信自己也是信任別人的表現。總之,當批評的雨點兒落下來,不必忙著打傘。

      三、他人信任--在信任中管教

      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充滿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讓孩子覺得“我能行”。

      假如你每天早上總是不忘提醒孩子帶這帶那,結果他偏偏丟三落四。孩子本來有能力天天學習,天天長進,天天完

    善,你的“嘮叨”卻使他失去了自信。

      我去遼寧省營口市開辦“知心家庭學校”,跟團市委書記曹愛華女士一見如故。她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女兒,名叫格

    格,剛上一年級。姥姥說她挺懂事,可就是有個壞毛病,每天早上不愛起床,得媽媽叫上好幾遍。

      “愛她不一定要管她。”我對格格的姥姥說,“有空帶格格去買一個她喜歡的小鬧鐘,讓小鬧鐘叫她起床就行了。

    告訴她,早上遲到了她自己負責。”

      我又把格格叫到身邊:“早上自己起床,你行嗎?”

      “我想我行。”格格說。

      “你愿意每天讓媽媽叫你起床,還是愿意讓鬧鐘叫你起床?”

      “鬧鐘叫好,多有意思呀!”

      “我相信格格能管理好自己。那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2)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有了鬧鐘就開始吧!”

      第二天,姥姥帶格格買了鬧鐘。曹愛華后來告訴我,格格像變了一個人,不用大人管了,還說她能自己管好自己。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去發揮,孩子反而學會了管理自己。我告訴格格,每天按時睡覺
    ,按時起床,以后到了該起床的時間,不用鬧鐘叫也能自己醒。

      其實“不管”比“管”還難。不是孩子不行,而是自己要豁出去,要從心里信任孩子。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和家長在批評和懲罰之后,施以溫情是必要的,這樣等于告訴孩子,大人否定的不是孩子

    本人,而是孩子的錯誤行為。所以,管教要有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結尾。


    3.發現的力量--你是奇跡(1)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學會用發現的眼光,金子就在你身邊。

      能發現千里馬的人是伯樂,能發現孩子長處的父母是稱職的父母。

      一位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要讓孩子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就要幫助孩子去發現“我能行”、“我哪點最

    行”、“我哪一點會更行”。我認為,讓孩子“自我發現”比別
    人發現更重要。“我能行”的認識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沒有笨孩子,只有潛能尚未發揮出來的孩子

    ”,要使孩子明白這些道理,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做工作。

      我非常感謝我兒子中學的班主任。每次開家長會,她講的只是哪些孩子成績最優秀,哪些孩子進步最快,哪些孩子

    “最有潛力”。我兒子有時也被列為“最有潛力”的那種孩子。

      實際上,這些“最有潛力”的孩子都是考場上還沒有發揮好的孩子。老師不以分數論英雄,而真正是“以人為本”

    ,不僅讓父母有面子,還讓孩子有自信。孩子們主動去發現自己最強的地方,個個都挺自信。后來,我兒子終于發現了

    自己與眾不同的方面,就不斷展示著他的“潛力”。

      誰會以自己的短處作為生存條件呢?人應當揚長避短,如果經常展示自己的長處,別人就會認為他行,他就向更行

    的方向努力;如果總是展示自己的短處,大家都認為他不行,自己就可能破罐破摔,影響自己一生的發展。

      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有很多父母,總覺得別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個蠢材;別人的孩子是金子,

    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這樣的心理,他們永遠不會主動發現孩子身上閃光的地方。

      有位父親一連幾天給我打電話談論他的孩子,每次說的都是孩子的缺點,我問:“你的孩子就沒有一點兒優點嗎?

      他居然回答:“我告訴您吧,他一點兒優點都沒有!”

      我生氣了,對他說:“你不配當爸爸,你想好孩子的優點再找我吧!”

      那么,怎樣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呢?

      請爸爸媽媽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門小學錢紅石校長說的那樣:“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會讓蒙塵

    的金子閃光!”

      發現孩子的優點要注意三條。

      一、發現不同點

      就像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世間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父母的責任就是發現自己孩子的“不同”。

      愛迪生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正因為他有一位善于發現他優點的偉大母親。

      愛迪生上小學時,學校買來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給拆了,又裝不回去,氣得老師請來了他的媽媽。老師對愛迪

    生的媽媽說:“你的兒子太愛拆東西了,你要讓他改改這個毛病!”

      “老師,我看你不對喲!我觀察兒子很久了,他跟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歡拆東西,你叫他改掉這一點,那我兒子

    不就跟別人一樣了嗎?”愛迪生的媽媽是那么相信這是兒子最大的優點。

      喜歡拆東西,實際上就是好奇心強,是智商開發的動力。正是受到媽媽的鼓勵,愛迪生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終于

    成為20世紀對人類貢獻最大的科學家之一。可以說,沒有愛迪生的母親,就沒有愛迪生的成功,是她發現了兒子的與

    眾不同之處,發現了兒子的才能,也保護了兒子珍貴的好奇心。

      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才能嗎?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嗎?如果你還沒有發現,你就有可能扼殺一個天才,盡管你

    是無意的。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這個不同點也許就是他最行的地方。我們現在教育的誤區是,把孩子培養成一筒

    “筷子”,戳齊了就滿足了。這樣做培養不出人才,更培養不出天才。

      二、發現閃光點

      武漢市有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上課特別愛舉手,有時老師的問題還沒有說完,他就把手高高舉起。可叫他起來回

    答,他又答不上來。

      老師課下跟這個同學聊天,問他原因。

      “同學總笑我成績不好,說我笨。我不服氣,所以老師提問我總舉手,想讓大家看看,證明我不笨,可實際上我不

    會。”學生對老師實話實說。

      老師了解了真情,表揚了他的積極性,并且跟他訂下“君子協議”:“以后老師再提問的時候,如果真會回答,你

    舉左手;如果不會,你舉右手。”

      老師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課就抓住這名學生舉左手的機會,讓他回答問題,并經常表揚他。從那以后,這個學生在

    學習上變得很有起色。

      在武漢市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上,市教委主任羅友松講完這個故事,會場上響起一片笑聲和掌聲。他說,老師對學

    生要多發現,多肯定,多贊賞,多表揚,多鼓勵。

      孩子天天在長大,天天在進步。父母和老師要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去發現他,特別要善于發現后進孩子的閃光

    點,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

      三、發現動情點

      孩子是人類最真誠的群體。孩子的內心是純潔的,孩子的情感是細膩的,我們要與孩子為友,就要去發現孩子的真

    誠,傾聽他們真摯的聲音。

      有個孩子對我說:“我媽過生日的時候,我送給她禮物。可我媽說:‘花錢買這些干什么?’我當時挺生氣的,覺

    得一份好心白費了。第二天,我發現我媽在仔細看我的禮物,我覺得挺高興的,知道我媽還是喜歡我的禮物。她要是不

    用那種口氣說話就好了。”


     

    3.發現的力量--你是奇跡(2)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我兒子正在大學讀書,新年沒回家,給我和他爸寄來了他畫的賀卡:一只笑容可掬的黑猩猩,左手拿著香蕉皮,右

    手敬著禮。

      我招呼他爸:“哎喲,你看你兒子畫得多好啊!”

      我丈夫過來看了看:“哼,不好好念書,凈畫這個!”


      話音剛落,我就發現賀卡上有一行小字:“爸,請不要說‘不好好念書,凈畫這個。’這可是我業余時間畫的。”

      我倆都笑了。我說:“你看兒子對你的語言掌握得多準確!”

      家庭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的是細微小事,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閃爍著真誠和愛的情感。善于發現它,是使我們

    走近孩子并與之溝通的法寶,也是我們教育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法寶。


    4.評價的力量--你真棒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家長會能不能將”告狀”變為“報喜”?

      有位父親對我說,他最怕開的會是孩子學校的“家長會”。“我們在外面挺輝煌的,可一走進教室就只有低著頭,

    誰叫咱兒子不爭氣呢!有一次我去開家長會,老師瞪著眼沖我說,別瞧您是個干部,可您兒子那德性!當時有個地縫我

    肯定鉆進去!”


      許多孩子都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找我爸。”

      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介紹過美國學校的家長會。“美國的家長都很重視家長會,再忙也要趕去,這點跟中國相同。

    不同的是,美國學校的家長會是家長和老師一起分析孩子有什么優點,有什么特長,有什么個性,怎樣去發揚優點,發

    展特長,培養個性。”

      這番話令我耳目一新。仔細想想也真是,我們的家長會能不能把“告狀”變成“報喜”,把“挑毛病”變成“發現

    閃光點”,把“成績大排隊”變成“特長研討”呢?

      每一位老師和家長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就會發現孩子不一般的優點;用贊美的口吻評價孩子,就會在孩子心中蕩

    起一股股激流。當我以“知心姐姐”的身份面對孩子們時,我會睜大眼睛去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和閃光點,然后用十分驚

    訝和肯定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如同發現了“新大陸”!我相信,“知心姐姐”的評價對崇拜“知心姐姐”的孩子來說,

    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評價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能力。

      一、自我評價--正確看待自己

      在一次中隊干部改選中,有一名男生大膽走上臺,對同學們說:“我這個人優點有三條,一是愛幫助人;二是能團

    結人;三是愛動腦筋想辦法。我的缺點也有三條,一是愛發脾氣;二是有時粗心馬虎;三是上課愛做小動作。我希望能

    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投我一票。”他的真誠引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當選為中隊長后,他干得十分出色。

      無論是誰,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有長處也有短處。堅信“我能行”的人,并不是沒有缺點和短處,而是善于發揚自

    己“行”的一面,同時敢于正視自己“不行”的一面。

      有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聽別人批評自己就受不了,甚至因為一兩句話而輕生。這樣脆弱,常常是因為從小被嬌

    寵慣了,不能辯證地看待自己。其實說你有優點,掩蓋不了你的缺點;說你有缺點,也否定不了你的優點。

      二、評價他人--正確看待別人

      所謂正確評價別人,是客觀全面地看待人,并且對人做出公正的評價。作為一個孩子,不可能什么都好,沒有一點

    兒缺點;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好,沒有一點兒優點。我們不能“盲人摸象”,摸到一個局部,就認為是全部。

      家庭是我們教育孩子正確全面地看待別人的啟蒙學校。比如爸爸評價媽媽:“是個熱心人,但比較粗心。”媽媽評

    價爸爸:“很穩重,但愛挑剔……”這樣的評價會讓孩子從小有這樣的概念: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

    人。那些老在家里說三道四、講人家壞話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會是心胸狹窄、愛搬弄是非的人。



    5.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1)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學會與人合作,是成功的開始。

      合作,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配合。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合作能力。“我能行”的含義,并不

    是“只有自己行,別人都不行”,恰恰相反,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取長補短走天下”。正如北京光明小學劉校長

    總結的:“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合作大家行。”


      現代社會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有的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玩,慢慢地,

    孩子養成孤僻的性格,很不合群,長大以后常常因為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而陷入苦惱之中。

      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就一定要讓他從小學會與人合作。

      一、學會與人合作,就要真正認識到別人很重要

      與人交往,一定要尊重人、看重人,使對方覺得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

      我想起一個故事:在紐約街頭,一個乞丐打扮的人在地攤上賣鉛筆。一個商人從他身旁經過,把一枚一元的硬幣丟

    進放鉛筆的杯子里,匆忙踏進地鐵。但他停了一下,又轉身回來,走到賣鉛筆人跟前,從杯中取走幾支鉛筆,并很抱歉

    地解釋說,他匆忙中忘記取走鉛筆,希望這個人不要太介意。他還說道:“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是在賣鉛筆,而且上面

    都有標價。”說完,他趕下一班地鐵走了。幾個月后,在一個社交聚會上,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員迎向這個商人:“你

    可能忘記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遠也忘不了你。你就是那個重新給我自尊的人。我從前是個賣鉛筆的乞丐

    ,直到你那天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為止。”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很大的潛能,你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潛能,也要了解別人的潛能。你尊重了別人,別人

    也會尊重你、看重你,這樣,你和他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你的事業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二、學會與人合作,就要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

      一個人只有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他才會得到很多朋友。有的父母只要孩子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其他的事情一律

    不許過問,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只關心自己的習慣,只要求別人滿足自己,至于別人有什么困難,他們并不去想。他

    們享受不到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的樂趣。長春市一名13歲的少年,只因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便以死來威脅

    父母,一周內竟然三次服藥自殺,幸好被及時發現搶救脫險。

      一個作家要想寫出暢銷書,一定要對讀者感興趣;一個藝術家要想贏得觀眾的掌聲,一定要對觀眾感興趣。

      一位叫哲斯頓的大魔術師,40年中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共有6000萬人看過他的表演。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

    他始終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他總對自己說:“我很幸福,因為這么多人來看我的表演。我要把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給他

    們看。我愛我的觀眾,我愛我的每一個觀眾。”

      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和人打交道,只有對自己工作的對象感興趣,才能煥發出一種熱情

    ,一種創造力。

      三、學會與人合作,就要給予別人誠摯的關懷

      人與人之所以成為朋友,正源于他們之間相互惦記,相互牽掛。

      一次,我去寧波采訪,當地一群《中國少年報》小記者聽說了,先跑來采訪我。一個女孩問:“我們有苦惱找知心

    姐姐,知心姐姐有苦惱找誰呀?”

      誠摯的問話,一下子熱到我的心里。我當了那么多年“知心姐姐”,經常聽到孩子向我傾訴自己的煩惱,卻很少有

    孩子關心我的煩惱。我激動地對她說:“謝謝你對我的關心。我煩惱的時候,一是靠自己的好心態,更多的是靠朋友。

    ”被人關愛的感覺真好!

      幾年前的一天,我在信陽人民廣播電臺做直播節目。節目結束后,剛從直播室里走出來,早已等候多時的12歲的

    林辰撲了過來,一聲輕輕的“知心姐姐,我真的好想您……”說得我兩眼噙滿了淚水。林辰是大別山一只勇敢的“小鷹

    ”,她從小患白血病,一直遭受著病魔的折磨,做了幾次骨髓穿刺,但她都表現得十分堅強。三年前做大手術,在她一

    再請求下,醫生準許她把《寫給年輕媽媽》一書帶進了手術室。她說,她是靠著“知心姐姐”說的“我能行”戰勝病痛

    的。

      我與林辰交談時,一位年輕的媽媽手捧一本紀念冊請我留言。我摟著小林辰說:“你想個詞,我來寫。”林辰深思

    了片刻,說:“知心姐姐,就寫‘遇到困難都說我能行’吧!”

      “好,好……”我連連夸贊著。

      這時,又一個筆記本遞過來,我把目光投向林辰。林辰思考了一會兒,湊到我的耳邊輕聲說道:“栽個跟頭爬起來

    ,說聲‘太好了’。”我聽出來了,這是我書中的一句話,她竟然記得這么牢!

      臨走,林辰送我一個漂亮的小瓶子,里面裝滿了彩紙折疊的小星星。“這99顆小星星是我親手疊的。有人說,第

    99顆星是幸運之星……”林辰說著,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而我卻被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聽我的好友潘琳說,林辰的表哥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差幾分沒有考上,情緒有些低落。林辰及時給他打去電話:“哥

    ,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看我,沒有機會考大學,我都沒難過。”妹妹的話讓這個19歲的大小伙子感動得不知說什

    么好。

    誰是有魅力的人?林辰小朋友就是,那些會關心人的孩子都是!



    6.創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

    --------------------------------------------------------------------------------

     

    連載:好父母 好孩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盧勤


      成功,只留給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心態的人。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今天,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方面都在呼喚創造性人才,各種類型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將在社會發展中起主

    導作用。


      創造性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為有強烈的好奇心、有頑強的毅力、有勇敢的進取精神。

      怎樣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呢?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努力。

      一、創新與心態--我能做得更好

      什么是創新的心態?《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里,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擾我們。”

      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烘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認為這并不需要花費什么,就讓他進去了。

      窮人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兒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覺得好新鮮,“我想看看你怎樣用石頭做成湯。”于是答應了他。

      窮人從路邊撿了塊石頭,洗凈后放在鍋里。

      “你總得放點兒鹽吧。”廚娘給了他一點兒鹽,又順手給了他點兒豌豆、薄荷、香菜,最后還把一些碎肉末也放進

    湯里。

      當然,你也許能猜到,這個聰明的窮人后來把石頭撈出來扔掉,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給我一鍋肉湯。”那會得到什么結果呢?

      因此,伊索在故事的結尾說:“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會成功。”這是創新思維的根本。

      創新在于找出新的改進辦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找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

      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是要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這種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腦活躍起來。如果只想“不可能

    ”、“辦不到”、“沒有用”、“我不行”等,那么創造的大門就關閉了。

      人的心態決定人的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你能做多少,要看你想做多少。

      怎樣培養孩子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態呢?

      失聰女孩周婷婷的父親周弘,創造了“賞識成功教育法”。我曾親眼目睹周弘對一個四歲聾童的啟迪式教學。

      戴著助聽器的女孩在畫畫。她畫了一個人,頭小小的,身子卻大大的,拿給周弘看。周弘驚訝地說:“你畫得可真

    好!真好!只可惜頭小了一點兒,要是再大點兒就更好了!”

      女孩馬上說:“我還可以畫個大的。”不一會兒,又一個小人出現在紙上,頭大大的,身子小小的。

      周弘看了看,興奮地說:“真不錯,頭長得很快,只是身子又小點兒了,會支撐不住的。”

      女孩說:“我還可以畫個合適的。”又一個小人在她筆下出現了,頭和身子的比例正合適。

      僅僅20分鐘,奇跡創造出來了,一個四歲的聾兒在周弘的鼓勵和賞識下,打開了智慧的大門。

      周弘說:“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幼小的生命,愛惜生命的每一個內涵。不

    能開發每個孩子的潛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職和悲劇。”他認為:“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應

    該欣賞他,擁抱他,稱頌他,贊美他,為自己創造的小生命而自豪!”

      周弘的可貴之處在于,相信孩子“能夠做得更好”。無論在什么樣的困境中,總能看到光明,并給孩子以希望。有

    這樣心態的父母,才可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孩子。

      二、創新與興趣--我很喜歡做

      正當我寫“創新”這一節時,兒子放假回來,我和他探討,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那必須先培養興趣!小孩的創新主要來自興趣,而興趣主要來自游戲!”兒子不假思索地說,“打個比方,我小

    時候跟小伙伴‘拍洋畫’,我老拍不過人家,就白天黑夜地琢磨,想方法,找竅門,這就是創新!再比如搭積木,今天

    搭座房子,明天就搭座橋,后天還要搭個城堡,這也是創新!今天超過昨天,明天又超過了今天,改變現狀的思維就是

    創新思維。這種創新為什么不累呢?因為這是游戲,有興趣!依我看,要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就要放手讓孩子玩!”

      孩子是在游戲中長大的。游戲中可以發現孩子特殊的天賦和才能,如果父母因勢利導地去培養強化這種興趣,就可

    以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遺憾的是,今天父母的眼睛往往只盯著分數,忽視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而這正是創造力的來源!

      一次,我在冷飲店里看見一個小孩用吸管喝酸奶,喝著喝著吸管堵住了,小孩很著急。站在旁邊的媽媽馬上彎下腰

    ,奪過酸奶瓶:“我來弄!這還不容易!”真可惜,一個讓孩子展示“我能行”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媽媽換一種方式會怎樣呢?比如湊到孩子身邊,用好奇的眼光看著酸奶瓶的吸管:“哎呀,剛才不是好好的嗎?現

    在怎么吸不上來了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媽媽自己千萬不要動手,只是看著孩子。孩子的好奇心很自然被激發出

    來,他會想辦法解決的。

      三、創新與進取--多留心生活

      創新并不神秘,有時候想辦法把生活中不方便的事變成方便,就是創新。只要多留心生活,一點兒小事可能就是將

    你引上成功之路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美國有個窮畫家,名叫律薄曼。一天,他畫得正起勁,橡皮找不到了,費了好大勁兒才找到橡皮,可鉛筆又不見了。后

    來,他索性將橡皮用絲線捆到鉛筆的尾端。但用了一會兒,橡皮又掉了。為這事,他琢磨了好幾天,終于想出好主意:

    他剪下一小塊薄鐵皮,把橡皮和鉛筆繞著包起來,就這樣,帶橡皮的鉛筆誕生了。后來,律薄曼申請了專利,并把專利

    賣給一家鉛筆公司,獲利55萬美元。


      千萬別小看孩子無意中的小發明。

      葉波是南京市鳳凰街小學小有名氣的“發明家”。這個女孩從小活潑好動,可爸爸媽媽并沒有因為女兒屢屢“搞破

    壞”而責怪她,這使葉波的創造天性有了充分自由的發展空間。正是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她發明了適合兒童使用的

    “安全剪刀”,1999年成為中國少年科學院首批小院士,還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

    天工,只在每事問。”好奇好問的孩子最有希望成為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在全國,像葉波這樣有成就的少年雖然還不多,但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孩子卻越來越多。浙江省少工委多年來一

    直堅持開展“科學創意金點子”活動。

      比如:浙江省金華市育才小學陳俊苗同學想發明一種在夜晚發光的自行車車輪,使汽車駕駛員能夠在黑夜里看見自

    行車,避免交通事故。

      臺州市路橋新橋小學康海軍同學想發明一種“空間吸塵器”,把它安在教室里的一個角落,只要一按電鈕,灰塵就

    都被吸進去了。

      臺州市黃巖紅光鎮中心校楊正同學很喜歡小動物,很想跟小動物交流。他想搞一種特殊的耳機,人們戴上它,能夠

    聽懂各種動物的語言。

      在孩子們的想象中,可謂“世界真奇妙”!

      但是,從一個創意的萌芽到變成造福于人類的產品,是要經歷許多艱辛過程的。葉波的創意,首先得到父母的支持

    ,接著得到老師的指點,再加上她的努力,才最終獲得成功。

      想讓自己的孩子具有21世紀人才所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嗎?那就請你在家里開個“點子公司”,幫助孩子

    管理好他想出來的點子,發展他的創意。具體地說,就是幫助孩子做好準備。

      (一)一個小本子,封面寫上“未來大發明家×××(孩子的名字)的發現”。鼓勵他有了新發現,想到新點子,

    就馬上記下來。有創造靈感的人都知道,新的創意常常會不經意地冒出來。

      (二)一個小箱子(鞋盒也可以),上面寫上“我的百寶箱”。把記錄有創意的小本子和隨手畫的發現創意圖、靈

    感小卡片放在里面,經常翻開看一看,哪些創意有價值就保存好。

      (三)開始實施。實施計劃上寫著:“我能行!我不會后退!”然后開始動手。

      這樣堅持下去,相信你的孩子將成長為善于創新的人。

      四、創新與失誤--不怕孩子闖禍

      小孩子常常愛闖禍,這使家長大傷腦筋。其實,孩子闖禍,我們不必大動肝火,他們終究會長大成熟起來的。

      您知道可口可樂是誰發明的嗎?就是一個闖了禍的年輕人。

      美國有個名叫尊本伯特的藥劑師,研制了一種用來治頭疼、頭暈的糖漿。配方研制出來后,他囑咐店員加水調配。

    一天,小店員因為粗心,把蘇打水當做了白開水,這一來,“糖漿”冒氣泡了。小店員闖了禍很害怕,就一下子把它喝

    了下去,覺得味道還很不錯,便把這事告訴了藥劑師。藥劑師嘗了嘗果然挺好,后來他又經過多次試驗,終于配制出一

    種口感很好的飲料,并把專利權賣給了一個飲料商。就這樣,聞名世界的可口可樂問世了。

      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發明是在意外中誕生的。你如果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有創新精神的人,那么就不要害怕孩子闖禍

    ,更不要怕孩子失敗。讓孩子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努力改變現實,奇跡就會出現。

    第十八章 幫孩子開發什么--六大財富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神奇的大腦,大腦有左右兩個半球:左腦主要處理語言、邏輯、數學、次序,即所謂的學術性

    活動;右腦主要處理節奏、旋律、音樂、圖像和幻想,即所謂的創造性活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 国产不卡一区不卡二区|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午夜成年男人免费网站|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四虎精品视频永久免费|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中文字幕无码午夜场| 午夜色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剧情亚洲二区|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 国产中年熟女大集合| aaa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欧美老少配性行为|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亚洲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